液压缸筒的冷变形修复工艺与其它工艺的对比
2013-04-17徐军王和平
徐军,王和平
(安徽省矿业机电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安徽 淮北 235000)
1 引言
液(气)压缸以其结构简单、传动平稳、性能稳定、体积小、力量大、寿命长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但液(气)压缸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往往会产生磨损、划伤、鼓肚、点蚀等缺陷,可能产生高压介质泄漏,使压力不足,严重的可能造成系统失效。这时如果报废缸体,势必造成一定的浪费,很多情况下是可以修复的,近年来,人们想出很多修复液压缸的办法,这些方法都有优点和局限性。如何选择一种成本低、效率高的工艺方法也是业内不断探求的目标。作为长期从事液压缸修复的工作人员,介绍笔者近年积累的点滴体会,供同行参考。
2 液压缸常见修复工艺比较
(1)电镀修复法。传统的修缸方法是对旧缸内孔镗削,去除有缺陷的表面,再以电镀(如低温镀铁等)方式补齐余量,二次加工成形。这种方法比较常用,但也有其明显的不足:效率很低,能耗高,有污染,如果镀层过厚则易脱落。
(2)热喷涂修复法。是近年来新兴的一个工艺,具体方法是:先清除工件缺陷层,进行表面毛化(如喷丸,车螺纹等等)处理,再将选定的金属丝或粉剂以电加热等方式融化成熔融状态,通过高压气流高速喷射到工件表面,涂层与工件一般是机械结合。主要是修复工件外圆,内孔修复不是很便利,易夹灰(冷却的涂层物质等),且控制比较麻烦。金属喷涂层如封孔不好,特别是水等高压介质渗透,易在夹层处锈蚀,造成涂层脱落等,而且成本也比较高。还有一种与之相似的工艺方式——喷焊,即先将工件表面清理,将金属粉剂等喷到要修复的部位,加热使金属粉剂融化与母材结合,从而达到修补的目的。但这种工艺效率不高,常用于局部补焊,现有工艺不太适于大工业生产。
(3)热变形法。热变形是利用油缸外形尺寸略有减少、几乎不会影响工件使用的机理,对旧缸筒进行收缩变形,形成内孔加工余量。即将工件用电感应等方式加热软化,挤压变形,形成余量,二次加工成形。效率较高,适用于批量生产。缺点是:加热需要能源多,特别是较大件不易做,如用感应圈加热,多规格操作不便。炉子加热时间长,工件易变形,表面氧化脱碳,使工件表面失去耐磨性和强度,整体易退火或局部淬火变硬,模具成型要求缸外表母线基本一致,需要去除油嘴等障碍物,加热工件操作麻烦等。
(4)冷变形法。冷变形工艺和热变形工艺相似,只是没有加热过程。去除工件外径表面的障碍物,清洗、外壁表面润滑(一般是磷化和皂化),根据外径和变形量选择缩径模(即外模套),以外力让工件通过外模套,使之按要求缩径形成永久变形,工件内孔缩小形成加工余量,通过镗削加工将工件内孔的金属疲劳老化层去除,同时去除了各种缺陷,使工件符合设计要求,内孔表面都是"新鲜"的金属组织。这种工艺成形快,几分钟一件,不加热,能耗小,工件不会退火或氧化,对肌体松弛的工件有强化效果,特别适合带有鼓肚或浅表层缺陷的工件的修复。特别适合批量生产,而且修旧如新,外观效果较好。对于缸一般采用缩径的方法,对于空心活塞杆则选择扩径(扩孔时选用内模芯)的方法,形成外径余量,以便二次加工,使活塞杆获得新生。冷变形法的缺点是:要求有可靠的塑性变形及后续加工余量;和热变形相似,需要模具成型,要求缸外表母线基本一致,需要去除油嘴等障碍物。
需要说明的是,缸底处一般不会鼓肚变形,点蚀磨损等也相对较少,这时可以不用车掉缸底,几乎不影响缩径作业。否则应车削一些缸底焊缝,待缸筒加工后再行焊接。带耳轴和有较深排手档(外径车的基准面)等,不宜使用该工艺。
(5)其他修复方式。涂胶、有机涂层填补、钎焊、电弧焊补等,一般多用于局部缺陷的修复,效率较低,很难形成批量生产。有机涂层填补工艺的效率较高,可以进行机械化生产,但使用效果不确定。
3 结论
综上所述,利用冷变形工艺修复油缸,成本低,效率高,效果好。特别适合大批量生产,冷变形工艺的应用和不断完善,对液(气)压缸的修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