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肢蹄病的病因及预防措施
2013-04-17刘楠楠
刘楠楠
(邢台市桥西区农业局 ,河北邢台054000)
奶牛一旦患上肢蹄病,轻者影响产奶量、增加药费,重者不能治愈而被迫淘汰,即使能治愈,治愈后多数奶牛的产奶量也不能恢复,给奶牛饲养者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奶牛的肢蹄病应以预防为主,预防应注意营养、环境及修蹄等几个方面。
1 营养
奶牛的肢蹄病与日粮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比例过高、中性洗涤纤维(NDF)不足、蛋白质含量过高或过低、矿物质、维生素不足有很大关系。应结合奶牛的年龄、体重、生理时期、膘情和产奶量等,根据奶牛的营养需要标准配制合理的日粮。
1.1 NSC比例过高、NDF不足
NSC比例过高、NDF不足时,会引起瘤胃异常发酵,瘤胃内生成的有机酸(尤其是乳酸)过多,导致瘤胃酸中毒,瘤胃PH值降低,引起革兰氏阴性细菌大量死亡崩解,并释放出一定数量的内毒素,引起血中内毒素含量升高,血液中内毒素达到一定量时,血管舒缩机能紊乱,继而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微循环障碍,影响蹄角质细胞的氧和营养供应,从而导致奶牛肢蹄病的发生。
防止因NSC比例过高、NDF不足引起奶牛肢蹄病的措施,一是对NSC、NDF进行限量,奶牛日粮中NSC最大比例为日粮干物质 (DM)的30%~40%,泌乳奶牛日粮中NDF的最低含量为25%,而且其中必须有19%(DM为基础)来自粗料,当日粮粗料中的NDF数量下降时,NDF的最低需要量应当增加 。二是奶牛日粮中添加酵母培养物,酵母培养物能刺激瘤胃纤维分解菌、乳酸利用菌等有益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和生长,从而改善了瘤胃发酵,有效降低了乳酸在瘤胃内的蓄积,使瘤胃PH值稳定在正常水平。因为PH值稳定,革兰氏阴性细菌死亡减少,从而减少了内毒素的产生,对奶牛蹄病的预防可起到积极的作用。
1.2 蛋白质
蛋白质含量过高,蛋白质中的组氨酸右脱羧生成组织胺,引起奶牛的肢蹄病,蛋白质含量过低会导致蹄生长异常而发生蹄变形,蹄裂等疾病。根据奶牛的不同生理时期,奶牛日粮中粗蛋白质含量应在12%~21%之间。
1.3 矿物质
1.3.1 钙、磷:日粮中钙、磷比例失调或缺乏时,奶牛为了维持泌乳和血液中钙、磷的正常含量,就会动用骨骼中储存的钙磷,导致奶牛骨质疏松、蹄部角质软化和蹄形态的改变,从而发生肢蹄病。泌乳奶牛日粮中钙、磷比例应控制在1.5∶1~2.0∶1之间。
1.3.2 铜:缺铜会引起腿骨末端肿胀,特别是蹄关节,关节僵硬导致步履蹒跚(似马式行走),蹄裂、蹄底溃疡和蹄底脓肿,导致佝偻症小牛出生。奶牛对铜需求受钼和硫的影响,钼或硫含量过高时,奶牛对铜的需求量比正常情况下高。
铜需要量 (毫克/天)=体重×0.0071+产奶量×0.15+(增重/0.96)×1.15+妊娠需要。
说明:铜需要量公式中体重、产奶量、增重的单位均为千克,妊娠需要:当妊娠天数小于100天时为0.5,当妊娠天数在100~225天时为1.5,当妊娠天数大于225天时为2。
1.3.3 锰:锰缺乏关节肿大、四肢扭曲、骨骼变短,典型症状是后腿缺乏棱角。锰的需要量为16.7毫克/千克日粮干物质。
1.3.4 锌:锌是角质素、角蛋白合成的必须元素之一,它可以加强牛蹄的坚硬性、完整性和健康。缺锌会影响蹄的角化,引起蹄炎、指(趾)间皮肤增生和腐蹄病,蹄壳变形。日粮中添加蛋氨酸锌可使蹄表面变硬、减少蹄功能异常。
锌需要量 (毫克/天)=体重×0.045+产奶量×4+(增重/0.96)×24+妊娠需要。
说明:锌需要量公式中体重、产奶量、增重的单位均为千克,妊娠需要:当妊娠天数小于190天时为0,当妊娠天数大于190天时为12。
1.3.5 碘:日粮中添加碘可预防足底溃疡。日粮中碘的添加量为0.6毫克/千克日粮干物质。
1.4 维生素
1.4.1 维生素A:缺乏维生素A对上皮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构成损伤,鳞状角化细胞比例增加,粒状细胞和黏液分泌细胞减少,引起机体内部与外部表皮的致密性下降,继发细菌感染,引起跛行。奶牛妊娠天数大于259天时才需要添加维生素A。维生素A添加量(国际单位)=体重(千克)×110。
1.4.2 维生素D:维生素D可促进肠道钙、磷的吸收,提高血中钙、磷的水平,促进骨骼钙化,缺乏维生素D可引起犊牛佝偻病、成年奶牛骨软化病和骨骼疏松症、关节肿胀、骨骼易断等。维生素D需要量(国际单位)=体重(千克)×30。
1.4.3 生物素:生物素与蹄角质层的形成有关,犊牛生物素缺乏形成软蹄,成年奶牛日粮中添加生物素可改善蹄部健康,使蹄壳的白线分离和溃疡下降、蹄踵肉赘减少。生物素每天的添加量:成年奶牛为20毫克,干奶牛为10毫克。
2 环境
2.1 奶牛运动场及挤奶通道的地面不要过硬,以防奶牛的蹄底磨损严重,造成蹄底挫伤而感染,引起蹄病。运动场及挤奶通道应有1.5厘米左右厚度的牛粪,这样可减轻地面对蹄底的挫伤,奶牛起卧时也不会将腕关节的前面及后肢腓节的外侧面磨破引起外伤。
2.2 经常保持奶牛运动场及挤奶通道无异物,防止尖锐异物(如铁丝、电悍条、玻璃等)对牛蹄的机械性创伤,同时注意细绳、橡胶圈等非尖锐异物的清除。笔者曾遇到过细绳缠结在奶牛蹄缘处,因为时间长已勒进皮下造成奶牛跛行;橡胶圈经内外侧蹄的蹄缝套在外侧蹄的蹄缘部,已露出骨头,造成钝性创伤。
2.3 注意奶牛运动场及挤奶通道是否有死坑,发现有死坑及时填平,以防奶牛踩进去,造成肢蹄扭伤。
2.4 运动场应利于排水,保持干燥的环境,以防牛蹄长期浸泡在稀牛粪中,这样会使蹄角质软化,角质生长发育不良,极易引起趾间腐烂、蹄底腐烂等蹄病。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中的奶牛也易患风湿性关节炎。
3 修蹄
每年定期对奶牛进行修蹄,一则可防止变形蹄的进一步恶化,二则可尽早发现蹄病及时治疗,利于蹄病的恢复。一般第一次修蹄后4~6个月奶牛后肢外侧蹄与内侧蹄的负重面积会有较大差异,后肢外侧蹄的负重面几乎比内侧蹄增加一倍,因此,理想的修蹄间隔为4~6个月。一般干奶期分娩前1个月修蹄一次,过4~6个月进行第二次修蹄。
4 防止继发性肢蹄病
产后疾病如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乳房炎、酮病等引起奶牛食欲减退,影响营养物质的摄入,营养物质吸收不足再加上微生物的感染,很容易继发肢蹄病,应做好奶牛围产期疾病的治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