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后分流制度对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
2013-04-16赵红丽
赵红丽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初中后教育分流政策有力地促进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大发展,但分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单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依据进行分流,造成了中等职业发展相对滞后等问题。因此,需要从基于学生的职业能力的需求进行分流、完善职业教育支持政策等方面入手,逐步完善初中后分流制度,以便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初中后分流制度;中等职业教育;政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5-0267-02
“在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三大层次的教育分流体制,即小学毕业后分流、初中毕业后分流和高中毕业后分流,其中以初中毕业后和高中毕业后分流为主。”[1]1初中后分流,主要指根据中考成绩、个人意愿和家庭条件等方面选择升入高中学习或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职业技能。这种分流制度对我国中等教育结构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影响更加鲜明。
一、我国初中后教育分流制度的政策分析
1985年,中央在《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才明确提出了三级教育分流的问题。《决定》提出“我国青少年一般应从中学阶段开始分流:初中毕业一部分升入普高,一部分接受高中阶段职业技术教育。力争在5年左右,使大多数地区各类高中阶段职业技术学校招生人数相当于普高招生数,从而扭转中等教育结构不合理的状况。”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90年代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应以发展初中后职业教育为重点”。1994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了教育分流的政策规定,规定指出:“有计划地实行小学后、初中后、高中后三级分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逐步形成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共同发展、相互衔接、比例合理的教育系列。在九年义务教育尚未和一时难以普及的地区,进行小学后的分流,发展初等职业教育。大部分以初中后分流为主,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逐步做到50~70%的初中毕业生进入中等职业学校或职业培训中心。”
199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12条规定:“国家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普及程度,实施以初中后为重点的不同阶段的教育分流、建立、健全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1996年《全国教育事业“九五”计划2010年发展规划》提出“九五”期间职业教育发展的具体目标:“积极发展职业教育,适度扩大普高教育规模。普高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适度发展,职业教育以初中后为重点,实行小学后、初中后和高中后三级分流。全国各类高中阶段职校在校生占整个高中阶段在校生的比重提高到60%左右”。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发展,党的十五大报告再次强调合理分流,提出在高中阶段应“积极发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尤其是大力加强农村职业教育。
2002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了“十五期间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要求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保持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高教育的比例大体相当,扩大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
2005年,在国务院召开的全国职教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国家发改委等7个部门负责同志先后发言,表示:“我国将切实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把扩大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作为‘十一五教育规划的重要目标”。2005年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到2010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达到800万人,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占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一半以上。”
从以上初中后教育分流的政策文本来看,国家对初中后教育分流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充分表明了中央政府对发展职业教育的迫切心情。在协调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中等职业教育为社会输出了大量的初、中级技术人员及技术工人,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今后一个时期内,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事业依然任重而道远。
二、初中后教育分流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影响
虽然初中后教育分流政策,对我国高中阶段的教育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在分流的过程中及分流后的实施中给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1.分流的方法不适宜,忽略了学生的内在发展需求
分流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依据进行的,并未按学生个体的能力进行分流,忽视了学生的内在发展需求。这就导致两种分流的结果:其一,中职是学生、家长主动选择的结果。这是根据学生自身的发展需求及对未来工作所需求技能的渴望。其二,中职是学生和家长“无奈的选择”。家长们不想让自己的孩子早早辍学踏入社会,希望能在中职学校中学到一定的技能,毕业时可以找到一份工作;学生读中职是为了继续享受无忧无虑的学校生活,而不是为了提高自身素质和技能。上述两种分流的结果会导致中职学校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导致中职毕业生就业率低,不能满足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质量需求。社会就会形成对中职毕业生的偏见,导致中职院校招生困难,质量下降,就业难。中等职业学校成为“群众不愿办”、“学生不愿念”的“二流教育”[2]。
2.分流造成中等职业发展速度相对滞后
分流后形成的重点高中和重点中职学校,使得一般普通中职学校发展缓慢。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国家的教育投资,而国家的教育投资倾向于普通教育或是重点中职学校,导致大多数中职学校的各项硬件和软件设施达不到相关的职业教育标准,例如没有类似工作现场的实训条件,造成毕业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不强。国家在初中后教育分流中没有制定相关的强制措施来保障中职的发展,例如应制定相关措施,强制那些没有进入到普高学习的学生接受中职教育且对于每一位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政策。
3.不能有效建立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沟通的“立交桥”
“不同教育体系、类别、层次之间连接不通畅、融通不够、壁垒太多,必定会使人们的选择机会受到束缚,这与终身教育的理念背道而驰,不管是中职教育还是高职教育都存在这种‘断头问题。”[3]在相关的教育政策规定中,对于中职毕业生升高职,高职毕业生升本科教育学习的人数进行了非常严格的限制,这使得职业教育逐步演变成被忽视的教育,阻碍了学习职业教育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使其自身发展的积极性被扼制,削弱了职业教育的魅力,必然会导致教育分流的合理性受到影响。
4.教育分流后形成的条块分割、多头领导的管理体制
“在职业教育的发展史上,体制上长期以来实行的是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分级分工,按系统归口,有业务部门领导和管理,有教育部门实行综合管理”[1]33。由于不同类型的学校归属于不同的主管部门,因而形成了谁办学,谁管理,哪级办学,哪级管理的多元化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为职业教育的兴起和发展起过促进作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仍有其继续存在的某些合理性,但在实践中也暴露了许多问题,主要是条块分割,宏观失控,导致重复办学,规模小,效益低。
三、基于初中后教育分流制度下的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调控
基于以上初中后教育分流对中职教育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需要对初中后教育分流制度进行政策调控,以便更好地促进我国中职教育的发展。
1.初中后教育分流不应仅仅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依据进行,要基于学生的职业能力的需求进行分流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就业环境,个人的职业能力必须得到培训和发展。目前分流仍是以中考为主要方式进行的,分流的学生并非按照自身的职业能力需要出发。学生自身有对于学术类型和职业类型的需求,在初中教育后分流应该基于学生本身的这两方面的需求。首先应该扩充分流的方法,以实训或实践能力的考核为基准进行分流,以此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质量;其次,考虑受教育者的个人意愿,开设符合学生需要的课程,推动校企合作,满足学生和家长对于未来工作的需求,提升学生自身对于技能和自身素质提高的要求。
2.完善职业教育支持政策
中职教育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薄弱环节,国家应加大对其的倾斜力度,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除实行接受中职教育的学生都能够享受每年1 500元的助学金等政策外,要加快实行中职教育免费制度的步伐,要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以解决中职学生的上学难、上学贵问题。对于初中教育分流后的普高和中职院校的发展,国家应该宏观调控,使其协调一致的发展,使初中毕业生在普高与中职教育的分流中能形成一个合理的比例。
3.扩大中职学校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通道
“要从现代教育根本制度上,搭建起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互联互通的桥梁。”[4]逐渐打通不同类别,不同层次学校之间的通道,加强它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扩大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通道,同时扭转学生、老师、家长和整个社会对学业观念的误解,改变职校学生错误的自我认识以及学校、社会对他们的负面期望,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确立积极的学习目标,而不是自暴自弃。
4.政府应该认真抓好调控规划,加快教育体制改革,逐步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政策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调控,其在教育分流问题上的评估与定位是教育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环节。政府应更好的发挥行政管理职能,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要进一步加大教育的改革力度,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在教育分流问题上,要明晰责任,保证教育机会的均等,鼓励多元化的办学模式。
为了更好地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对教育的分流制度制定出合理的法律法规政策,在分流过程中进行适当的调控规划,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倾斜力度。特别是要变革目前普职分离的状态,才能逐步实现合理的教育分流,使每位学生从分流中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董泽芳,沈百福.百川归海——教育分流研究与国民教育分流意向调查[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庄西真.教育分流与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J].河南职业技师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3,(1).
[3]孙善学.教育分流要向职业教育加大倾斜力度[J].职业技术教育,2010,(27).
[4]许庆豫,卢乃桂.我国教育分流分析[J].教育研究,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