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网络文化建设 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013-04-16石勇
石勇
摘 要: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现代社会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但也提出了挑战。高校要成为社会文化传承的引领者、先行者,必须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结合高校各类活动建设专题网站、及时掌握大学生最新网络思想动态等途径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
关键词:互联网;网络文化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5-0247-02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2012年7月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截止2012年6月,我国互联网上网人数已经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已攀升至39.9%,其中学生上网人数已连续多年位居职业分类第一,接近上网人数的1/3,学生尤其是高校学生构成了我国网民的主体[1]。如何正确认识互联网,把握互联网,运用互联网,发挥互联网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同时又弱化其消极作用,做好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广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新任务。
一、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互联网信息的良莠不齐、学生思维成熟度的个体差异,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一是网络文化的多元性对大学生思想价值观的确立带来挑战[2]。大学生是社会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同时他们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定格阶段,特别是90后大学生群体,伴随改革开放后不断涌入的西方各种思潮的影响而成长,他们的价值观体系也呈现多元化特征。二是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带来挑战[3]。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思想和人格尚未完全成熟,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网络上各类信息混杂,既有大学生学习所必需的各类教学、科研资源,也散布着各类有害的信息,大学生思想的不成熟性,高校教育模式的开放性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带来挑战。三是网络文化的虚拟性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带来挑战[4]。大学生正处于心理不成熟期,而网络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虚拟性,在网络上你可以不暴露身份的获取想要的信息,同时也可以任意发布各类信息,因此网络文化的虚拟性将直接影响大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
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不仅是挑战,我们也应充分认识到互联网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一是网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阵地[5]。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因为过于呆板而难以为现代大学生所接受,而网络的交互性,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网络上信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符合大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有利于调动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网络拓宽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空性[6]。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手段如思想政治课、报告会、实践活动等通常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制约,特别是在国内高校纷纷开设选课制、学分制的今天,要把学生集中起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是一件极具挑战性的任务。网络的出现,正好解决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遇到的新难题。三是网络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海量资源[7]。互联网信息具有容量大、可复制性、可共享性等特征,这一系列特征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有利条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在网上搜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资料,甚至为学生量身定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案,避免千人一面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二、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日益显著,业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回避的途径,利用网络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首要的任务是加强网络文化建设。
1.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是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选择
网络文化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以及网络经济基础上的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是人类传统文化、传统道德的延伸和多样化的展现,它为现代文明社会注入了全新的活力,成为现代社会文化不可忽视的亚文化[8]。网络文化所体现的鲜明时代特征、高科技特征,给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新时期高校学生带来了强大的吸引力,个性张扬的高校学生最易于在网络上追求自我理想的实现。因此,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发展先进网络文化,已经是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选择。
2.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是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科研习惯的自然要求
互联网不仅仅是现代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的简单组合,更是为人类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开辟了新的渠道。由于网络信息的交互性、实时性,给人类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科研领域之间的相互交往带来了广阔的前景,使人类社会的交往途径得到新的扩充。互联网既为大学生开辟了了解社会的窗口,更为大学生架起了沟通学校与社会的桥梁,拓展了大学生学习、科研、生活的空间。因此,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是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科研习惯的自然要求。
3.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
网络文化的交互性和开放性使其相比于传统文化更具亲和力、感召力,大学生更易于接受网络文化。但是,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以及目前我国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的滞后,网上垃圾信息、虚假信息层出不穷,个人信息、个人隐私随意公开,侵权现象、欺诈现象日益严重,处于此种网络文化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很难取得成效。因此,改进和加强网络文化环境建设,规范、约束互联网活动,净化互联网空间,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
三、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具体手段和对策
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适应网络时代的特点,采取新的手段和对策。
1.建立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
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首要措施是建立思想政治教育门户网站。思想政治教育门户网站以其信息容量大,专业针对性强,理所当然地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建立思想政治教育门户网站意味着在网络上有了专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阵地,对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理念,强化思想政治素质的正面教育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建立思想政治教育门户网站必须注重网站信息更新的及时性、网站内容的亲民性,才能对高校学生产生足够的吸引力。我校依托学校团委建立的共青团网站、依托学生处建立的敬文园地、依托苏南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建立的心理咨询网站在我校学生中反响良好,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2.结合高校各类活动建设专题网站
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是结合高校各类活动建设专题网站。网络信息传播的实时性决定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能获得高校学生的足够关注,真正起到宣传教育作用,必须结合社会热点、高校各类活动来发布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与高校学生形成良性互动。因此,结合高校学生活动,有针对性地建设各类活动专题网站,通过在活动中引入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信息,形成网上网下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才能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
在高校开展各类活动的同时及时建立专题网站,让学生能够利用网络获取活动相关信息,甚至通过网络直接参与活动,才能充分取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苏州大学于110周年校庆期间建立了校庆专题网站,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得到校内外170多万的点击率,2010年下半年建立的创先争优专题网站,在成立的近2年时间内获得校内50多万的点击率,有效地发挥了互联网信息的实时性,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实效性。
3.及时掌握大学生最新网络思想动态
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必要保障是及时掌握高校学生的最新网络思想动态。由于网络的超时空性,虚拟性,高校学生的某些内心观点可能难以在现实生活中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交流,却容易在互联网上发布。互联网上学生交流的一些思想动态,往往是他们真实的、自由的想法,随时掌握学生最新的网络思想动态,有助于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交流工具也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中,E-mail(电子邮件)、BBS(网络论坛)、IM(及时通讯工具,如QQ、MSN等)、Weblog(博客)等相继流行。作为新世纪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能够熟练掌握这些网络工具,及时了解、掌控学生在网络上的思想动态,为学生排忧解难,避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陷入滞后而导致被动。我校社会学院建立的个性化服务“学生工作4S”微博在这方面开展了有益的尝试。
文化是一个社会精神文明的象征,高等学校除了培养人才、发展科技、服务社会之外,理应是社会文化传承的引领者、先行者。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推动社会文化的进步是新时期高校发展的历史任务。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hlwtj
bg/201207/P020120723477451202474.pdf,2012-07.
[2]葛成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方法途径探析[J].教育探索,2009,(11).
[3]陈志超.用先进网络文化引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3).
[4]蔡敏娟.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网络成瘾问题探究[J].学理论,2010,(22).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6.
[6]杜世文.对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7).
[7]罗闵钰.关于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昆明学院学报,2009,(9).
[8]百度百科.网络文化[DB/OL].http://baike.baidu.com/view/41
061.htm,201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