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暴发流行手足口病的护理及控制

2013-04-16梁东妹广西田东县人民医院广西田东531500

吉林医学 2013年7期
关键词:有效氯病区口病

梁东妹 (广西田东县人民医院,广西 田东 531500)

2011年3月~2010年7月我院收治5613例患儿,经精心治疗和护理以及采取严格隔离,全面卫生宣教,治愈5613例,转上级医院198例也治愈(本院为二级甲等医院,非重症病例定点医院),暴发流行3个月得到有效控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符合手足口病诊断标准[1],其中男3331例,女2282例,发病年龄3个月~9岁,其中3个月~3岁3980例,3~6岁1327例,6岁以上306例,治愈5415例,198例转上级医院194治愈。4209例有明显的流行病史,主要在托儿所、幼儿园、家庭、有接触史患儿传染发病。

1.2 临床表现:大多数患儿体温在38℃以上,持续1~4 d,出现口痛、流涎、厌食症状,少数患儿伴有头痛、咳嗽、吞咽困难,重症患儿出现持续高热、脉搏、呼吸异常快,精神不振、呕吐、嗜睡、膨体震颤等 ,所有患儿均出现小水泡,主要分布在手掌、趾甲周围、足底、臀部、肛周、口腔黏膜等。

2 护理措施

2.1 口腔护理:患儿出现口腔溃疡、疱诊,加强口腔护理可有效减轻患儿疼痛症状,鼓励多喝水及多喂水,进食前后用温水漱口,每天用3%NaHCO3液擦洗口腔3~4次,动作要轻,溃疡及水泡处涂制霉素药粉或蒙脱石散粉,口服康复新促进口腔黏膜溃疡愈合。

2.2 体温的观察及护理:体温在37.5℃~38.5℃的患儿于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冰敷等,室内保持通风换气。体温在38.5℃以上的患儿遵医嘱予药物降温,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要做好预防措施,如患儿体温骤降,则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2.3 皮肤护理:督促家长给患儿穿柔软宽松衣裤,每天用温水洗澡并更衣,看护好患儿,避免患儿挠抓患处,注意修剪患儿行各项注射或粘贴胶布时,避开皮疹处;勤给患儿换尿布,及时清理大小便,保持臀部及肛周清洁干燥,同时做好手清洁。

2.4 饮食护理:合理膳食,根据患儿的食欲情况,口腔黏膜的损伤程度选择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易消化的食物,饮食温度不能过热,以减少对口腔黏膜的刺激。

2.5 观察病情,防止并发症:密切观察患儿有无出现呼吸急促、胸闷、高热、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肌肉痉挛、共济失调、面色苍白、哭闹不安或嗜睡等症状[2];如有异常情况应警惕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需及时配合医生,协助做好检查,以便早期诊断,及时转上级医院,及时治疗,本组病例有28例发现危重早期症状及时转院治疗,也全部治愈。

2.6 心理护理:本病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流行[3],加上流行期间医院人满为患,且有死亡病例的新闻报道;患儿及家长产生紧张恐惧心理,笔者通过各种渠道做好宣教,以得到患儿和家长的信任和配合;在护理过程中,态度和蔼,爱护关心患儿,消除陌生感和恐惧感。

3 院内感染控制

3.1 门诊设置:①设门诊预诊分诊、专辟分诊台接诊,对疑似手足口病患儿,直接引导到专科门诊诊室,减少在候诊厅停留和其他患儿交叉感染的机会。②专门诊疗室,单独诊室,保障有效通风设置,有感应水龙头、洗手液,消毒液,安装紫外线消毒灯。③开辟专门输液大厅,专门接受手足口病轻症门诊输液患儿。

3.2 病区设置:①依照上级医院感染科的要求独立设区,与其他病区分离,病区不接受非手足口病患儿,病区门口有醒目标识。②病区符合传染病设置要求,通风良好,分清洁区、污染区、潜在污染区,因患儿住院多,病区在走廊放置加床,加床间有50 cm距离。③房间内设单独卫生间、感应水龙头,放置洗手液,手消毒液。

3.3 消毒措施:①空气消毒,室内每天通风2~3 h,1 h/次,紫外线消毒1次,1 h/次。②地面、物表消毒:对污染地面、墙壁用含有效氯10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对门把手、楼梯扶手、床单位等物体表面用含有效氯500 mg/L消毒液擦拭,2次/d,有污染时随时消毒。严格执行一桌一抹布,体温表、血压计、听诊器非一次性物品尽量专人专用,不能专用时按消毒规范严格消毒后再使用。③衣物被褥等织物消毒:使用后床单、被褥撤下后放入双层黄色塑料袋,外贴隔离标示送洗衣房单独用含有效氯500 mg/L浸泡30 min后清洗。患儿使用毛巾、衣服用70℃以上热水浸泡30 min,清洗后放在阳光下曝晒。④污物处理:卫生间拖把、患儿使用后的便盆、痰盂,使用后用含有效氯1000 mg/L消毒液浸泡30 min,生活垃圾、医用垃圾均用医疗垃圾标示黄色塑料袋盛放并送进行无害化处理,污水按医院污水处理。

3.4 医护人员管理:①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4],医护人员在为患者执行每项操作、诊疗护理每个患者前后均应洗手,尤其给患者换尿片、处理粪便或直接接触患者分泌物、血液、口腔黏膜、皮肤疱疹等高危操作后,均应严格洗手、手消毒,必要时戴手套。②医护人员上班要穿好白大衣,不许头发及自身衣服外露,必要时穿隔离衣,下班前要做好手消毒。③静脉输液严格执行“一人一管一针一带”。

3.5 健康宣教:①在院部宣传橱栏、病区外张贴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及常用消毒方法。病区内做好入院宣教,分放宣传小册子。②对于轻症居家患儿:把护理方法制成小册子交给家长,在专门输液厅设咨询台,由专职护士逐条讲解,要求家长严格落实执行,设24 h咨询热线,以便患儿家长咨询。③本病的传染源为患者及健康带菌者[5],因此,尽量少留陪人。④住院期间,做好床边隔离,特别是新入院及将治愈患儿的隔离,同时不准私自离开病区。

4 院外控制

①派医务人员到幼儿园指导老师做好晨、午间检查,落实隔离消毒措施。②隔离传染源:对于密切接触者,做好医学观察,居家隔离,暴发期间幼儿园闭园2~4周。③卫生机构通过电视、广播做好手足口病的宣传;暂停幼儿集体活动,家长要足够重视,避免带患儿到人口密集地方,做好手的卫生及室内通风换气。

[1]王侠生,廖康煌,杨国亮.皮肤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314.

[2]石秀玉,孙若鹏.重症手足口病的治疗及预后[J].中国社区医师,2008,24(10):14.

[3]戴艳萍.手足口病509例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143.

[4]黄 瀛.手足品病医院内感染防控的护理措施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35(8):61.

[5]吴晓波.手足口病历68例临床分析[J].少儿急诊医学,2006,12(6):559.

猜你喜欢

有效氯病区口病
漂白粉有效氯测定方法
依托皮肤科独立病区开展皮肤科住院医师规范化教学查房探讨
手足口病那些事
警惕手足口病
常见有效氯试剂代替氯胺T在氰化物测定中的应用及探讨
孩子“口腔溃疡”警惕手足口病惹祸
基于循证的层级管理模式在手外科病区质量改进中的应用研究
耐次氯酸盐漂白试验中工作液的配制方法
闭环管理在儿科病区医院感染防控中作用研究
无陪护护理在普外科病区的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