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成鸡”风波引发的思考
2013-04-16刘召海
刘召海
(山东省沂南县苏村镇兽医站,山东沂南276301)
导语:如果现在还只有100天才能出栏的鸡,那么人们摄取动物性蛋白不可能像今天这么容易,尤其是在我国人口多、土地少的情况下。所以什么样的品种饲料转化率最高,就要发展什么品种的养禽,这是百姓和现实的需要。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鸡45天就可以出栏?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但普通消费者却觉得不可思议-这中间隔着现代养殖业的巨大信息鸿沟。
1 所谓“速成鸡”是遗传育种的成果
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鸡45天就可以出栏了?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但普通消费者却觉得不可思议-这中间隔着现代养殖业的巨大信息鸿沟:关于育种、饲料、科学养殖的知识,如果不能把这些东西讲清楚,消费者就不会解除对“速成鸡”的食品安全的担忧。
一般农家鸡,1年多才能长到1~1.5千克。而白羽鸡40多天就能长到1.5~2千克。这种超快的生长速度并不是激素的功劳,长得快、长得大是这个鸡种的自身特点,这是现在遗传育种的成果。
养殖户会根据市场需求决定养什么鸡,快大型鸡是需求最多的,但从全国来说,各个地方需求又不同,比如广东地区就喜欢吃“小山黄”鸡,这种鸡长115天左右,1.8千克重,还有些地方是麻鸡,75~90天,长2.5千克多,像湖北的黑脚鸡,小山黄和麻鸡都有。各地养殖的品种非常多,至少有四五十种。由于每个鸡种的生产周期各有差异,喂养方法也有所不同。
“速生鸡”风波牵涉的白羽鸡属于快大型鸡种,是来自于美国的一种以生长迅速著称的品种。这种快大型的鸡可以和我国的油鸡、黄鸡等作对比,我国的油鸡100天左右可能才长到1.5千克,而快大型的白羽鸡40多天就能长到2千克多,所以才被媒体错误称作“速成鸡”。
为了获得更丰富的动物性蛋白,几十年前,科学家开始了对鸡的遗传育种,将长得又快又大的鸡挑选出来,繁衍后代,经过不断的培育,逐渐培育出了白羽鸡。
白羽鸡能45天出栏,跟它的遗传有很大关系。这不违反鸡的正常生长规律,因为你能说姚明的孩子因为个高就不正常嘛?这是遗传的基本规律,也是遗传学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且这样的新品种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并不罕见,全聚德的烤鸭出壳时体重只有50克,经过42~45天的时间,它的体重就能达到3.25千克。
2 饲料中绝不允许添加激素
鸡的品种是决定鸡的生长周期的关键,此外,还需要借助精心的饲料调配和科学的养殖方法,即在鸡的不同生长阶段提供充分、合理的营养。但是,消费者最担心的也是这个环节,那些“速成鸡”是否是在饲养中添加了促生长的激素类东西?
当前所使用的动物饲料已经非常科学了,能够根据动物不同阶段的需要进行调配。白羽鸡从雏鸡到出栏,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对营养有着不同的需求。与传统的一把米养到底的方法不同,现代的养殖方法会科学地根据白羽鸡各个生长阶段的特点和营养需求,将玉米、面粉、小麦、豆粕、油脂、维生素、氨基酸、矿物质等原料进行配比,提供适合每个阶段的饲料配方,从而为白羽鸡健康、快速的生长提供必备条件。养殖企业的操作也符合常规,即按需求分三个阶段给予肉鸡“补营养”,“长骨骼”和“长肉”三种不同饲料。小鸡阶段喂的是雏鸡料,这时候不能喂得太多,到中鸡时再调整饲料,让其长骨骼,大鸡料主要是长肉。
在肉鸡饲料中不可能用激素,添加激素是费力不讨好的事,谁也不愿意做。激素成本高、技术复杂,而且添加激素对促进鸡生长并无效果,还会增加肉鸡的患病风险和死亡率。快大型白羽肉鸡已经生长很快了,根本不需要用激素;添加激素会使鸡心脏活动更快,增加肉鸡死亡率。目前市场上也没有针对肉鸡生长的激素,一般情况下,会有少量激素用于奶牛、猪等种畜的催情或产科疾病,而且国家严格规定了使用范围。
饲料行业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厂家不会花费成本再添加激素类的东西,而且农业部门和畜牧局抽检的力度都非常大,在严密监管之下,企业违规的可能性很小。
为了提高鸡的抵抗力,饲料中会添加一些比如维生素、氨基酸等的物质。同时,在预防和治疗鸡的肠道疾病时,现在的手段也高明很多,会在饲料中添加乳酸菌、双歧杆菌、杆菌肽等,就像人喝酸奶一样,用这些有益菌来调整鸡的肠道菌群。
3 饲料中使用必要的添加剂是允许的
3.1 苍蝇不是被毒死的,饲料中添加灭蝇胺是世界通行方法并无安全风险
对现代化的养鸡场,自身及周边环境的洁净度都很高,污水横流、臭气熏天、蚊蝇遍地的情景是不允许出现的。其实,在饲料中按规定使用方法添加制成预混剂的5PPM(百万分之一)的灭蝇胺(环丙氨嗪),是世界通行的方法。只要遵守3天休药期规定,鸡肉中环丙氨嗪最高残留限量是不会超过0.05毫克/千克限值的,至于还能进入人体更是微乎其微不值一提了。另外,担心环丙氨嗪脱烷基代谢作用后生成的三聚氰胺残留也是没有必要的,因为这个残留量是极其微量的,且毒性很小。
目前欧盟及国际食品农药残留法典委员会均未制订因使用灭蝇胺而代谢的三聚氰胺在食品中最高残留限量标准,中国风险评估显示灭蝇胺代谢产生的极低三聚氰胺残留是没有安全风险的。但是对于养鸡场而言,不用或者减少灭蝇胺使用频率,通过全方位提高环境卫生质量来消除蚊蝇滋生,会是更好的取胜于长远的方法。
3.2 氯化胆碱是饲料中正常的添加剂
胆碱是大家熟知的一种水溶性维生素(VB4)。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人们已逐步认识了它的营养重要性和种种生理功能。氯化胆碱不仅成了公认的最直接、最经济的补充胆碱的方式,成为现代集约化动物生产必不可少的添加剂,而且是今天添加量最大,用于动物比例最高的维生素类产品。
就像盐中的碘一样,如果加多了对身体会有毒性,但是适量的碘却对身体是有益的。同样的,氯化胆碱也是如此。鸡体内如果缺乏胆碱,会影响脂肪转运,造成脂肪肝等,而且适量的胆碱也是国家允许添加的。
3.3 抗生素滥用是隐忧
对于养鸡产业来说,抗生素使用过量的确是一个主要问题。肉鸡根据生长周期不同,其饲料使用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出生到3周,属“肉小期”,第二阶段是3~5周,属“肉中期”,第三阶段是5周以后,叫“肉大期”,各个阶段为了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要添加不同的饲料。
在第一第二阶段,养殖企业可能会大量使用抗生素,因为害怕密集养殖的鸡得传染病死亡,但是到第三阶段,抗生素的使用就停止了,因为根据规定,一些抗生素指标要检测,而抗生素经过一周左右就可以排泄出去,这样就可以保证合格。
但是,如果在前两个周期抗生素使用过多,也会残留到第三个周期,同时如果加得太多,鸡也会死亡。目前国内允许可以给家禽使用的抗生素数目有限,大概有十几种。
关于抗生素的相关标准,农业部2003年发布了《绿色食品-禽肉NY/T753-2003》以及2005年发布了《无公害食品-禽肉及禽副产品NY 5034-2005》,其中规定土霉素、金霉素、磺胺类以及环丙沙星每千克的含量均应少于0.10毫克,克球酚少于每千克0.05毫克。
即便有这些规定,中国在家禽养殖中滥用抗生素的现象仍很严重。中国是抗生素生产大国,也是使用大国,有数据统计,中国年产抗生素原料大约21万吨,出口3万吨,其余自用,其中一半用于动物,人均年消费量138克左右,而美国仅人均年消费13克。
一般来说,企业至少应有两道保证,一道是驻场监督,抗生素中如呋喃类、金霉素、土霉素都会检查,另外一道是肉类加工企业的检测。不过有些餐饮企业抗生素超标的情况应该是不罕见的。
欧美发达国家对于抗生素在畜禽养殖中有更严格的限制,世界卫生组织已成立了慎用抗生素联盟,其成员包括90多个国家和地区,各国采取严厉的手段限制甚至禁止使用抗生素。瑞典1986年成为首个在动物饲料中部分禁用AGP(抗生素生长促进剂)的国家。自2006年1月1日起,欧盟全面执行此项禁用。美国、日本都出台了相似的法律法规,限制或者禁止抗生素在饲料中的使用。
3.4 抗生素类药物残留需严格检测
动物滥用抗生素后,有两种途径造成超级细菌出现和繁殖。一种是通过药物残留进入人体,使人体感染的病菌具有抗药性,另外一种情况是,动物虽然不被人食用,但是其本身的药物残留滋生超级细菌,并通过食物链和环境传播,比如通过排泄物、活动方式传播到人体内,造成人类因感染超级细菌而致死。
国内的肉产品抗生素的检测却几近于无。检测最大的品种比如氯霉素、土霉素、四环素、链霉素、磺胺等等加到一起,全国试剂检测市场也不超过6000万元。检测市场需求主要还是来自于出口的企业。因为国外在进口肉类产品中抗生素检测严格,一旦含量过不了关,就要在当地销毁。
在《鲜、冻禽类产品》(GB16869-2005)国家标准中,对禽类产品的重金属、农药及兽药残留作了限量规定,其中就包括养殖业中可能用到的四环素、磺胺类抗生素。
国家对饲料管理的严格程度,是超乎人们想象的。在国家颁布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中,什么药可以用、什么药不能用、用药后的休药期多长,停药后多长时间才能屠宰等,都是有明确规定的。农业部也启动了50个农产品产业技术体系,其中就有一个是肉鸡体系。他们会不定期地抽查各个饲料生产企业或者养殖企业。一旦发现有违规动作,立刻关门整改。所以没有厂家有胆量加违禁的药品。肉鸡在屠宰之前,要监控原料,即按照食品安全的要求来规范饲料、养殖环节;屠宰前4~5天要取样,检测药物残留,因为出检测结果要几天时间,抽样就是按每个棚随机抽取。所以在养殖中,出鸡前7天就什么药也不允许用了,如果是代谢慢一点的,提前15天就不允许用,出鸡前要保证能代谢掉,养殖过程要监控,用药要记录。企业必须按照国标的要求进行检测,确保所有项目都合格才能屠宰。
在鸡鸭送到屠宰厂时,要查看产地检疫证、用药记录、车辆消毒证明等,包括对鸡鸭的感官检测,都没有问题才下准宰通知单,工厂才可以杀。在鸡鸭出栏时,当地畜牧局也要进行每批次的疫病情况现场检疫,出具检疫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