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柴胡汤异病同治验案举隅

2013-04-16陈斌刘艳红江西省玉山县中医院玉山334700江西省中医院南昌330006

江西中医药 2013年12期
关键词:证属口苦方用

★ 陈斌 刘艳红 (.江西省玉山县中医院 玉山334700;2.江西省中医院 南昌330006)

《伤寒论》曰:“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少阳经脉起于目锐眦,下耳后,入耳中,其支会缺盆,下胸中,贯膈循胁,络肝属胆。小柴胡汤证,在伤寒六经辨证属少阳,以邪在半表半里的病机、主证为临床特征,主治半表半里、寒热虚实夹杂之证,达和解少阳,利枢机之功效。《伤寒论》又曰:“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临床上对不具有小柴胡主证的病证,只要是其影响少阳经脉经输的营运与少阳的气化功能;抑制肠胃的运化,气液的运输,三焦的决渎;或是血运的不畅行,其病机是少阳受邪,枢机不利,阳郁阴滞,气结血淤,均可用小柴胡汤加减主之,从而扩大了小柴胡汤的证治范围和适应病证,体现了异病同治的原则性和灵活性。

笔者源其方义,隨症加减,用于临床每获奇效。现举隅如下。

1 无名发热

胡某,男,48 岁,2010 年月3 月6 日初诊。诉低热2 个月有余,精神萎靡,时伴盗汗,西医诊断初考虑肺结核,胸片、肺部CT、痰检、血沉、PPD 试验等均无异常,复以慢性炎症处理,久不奏效。复予以中医滋阴清热法治疗1 周,未效。刻诊:患者低热前伴胸胁苦满,口苦,食欲不振,心烦,舌质红、苔白微黄,脉弦。中医诊断:内伤发热。证属邪郁少阳。治宜和解少阳除热。方用小柴胡汤加减:柴胡24g、黄芩9g、党参9g、法半夏9g、甘草6g、夏枯草15g、大枣4 枚、生姜3 片。4 剂,水煎服。复诊低热渐减,余症悉除,复以逍遥散数剂而愈,随访1 个月未复发。

按:此病因具备心烦口苦、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食,三症悉备,故选用小柴胡汤效如桴鼓。盖少阳为一阳之气,内藏相火,少阳气郁化火,火热伤阴,而有低热盗汗之征。治病求本,故以小柴胡汤治之。

2 失眠

陈某,女,32 岁,2010 年月5 月6 日初诊。失眠半年。因工作变动而自觉压力重,时夜不能寐,曾服“天王补心丹”、“安神补脑液”等未效。刻诊:失眠,常伴心急烦躁,多梦,闻声则惊,口苦纳减,月经不调,舌红苔干,脉弦而数。中医诊断:不寐。证属肝胆郁热,扰动心神。治以清泄肝胆,安神定志。方用小柴胡汤加减:柴胡12g、黄芩9g、法半夏9g、川楝子9g、合欢花15g、郁金9g、甘草6g、大枣10 枚。5 剂,水煎服。复诊眠安梦减,能睡6 小时左右,纳增神清。再守上法调理而愈。

按:不寐一症中医辨证多责之为心肾不交、心神失养,或心气不足,治疗多采用交通心肾、养血安神之法。而本案是由于肝胆郁热,心肝火旺,往往伴见心烦,急躁易怒,恶梦纷坛,舌红,口苦,脉象弦数等一派肝热之象,治疗宜运转枢机,疏调气机,则郁热可泄,失眠多梦自愈。取小柴胡汤中主药柴胡、黄芩二味,疏肝清热并举,加川楝子入肝胆泻火热郁结,加合欢花、郁金疏利气机,枢机运则魂安其舍,气机畅则郁热不生。

3 支气管炎

李某,男,50 岁,2009 年月6 月10 日初诊。咳嗽月余。1 个月前感冒自服“克感敏”等药后头痛、发热恶寒、鼻塞流涕消失,但咳嗽渐剧,胸部片示:“支气管炎”,予以头孢氨苄胶囊、鲜竹沥口服液等药治疗无效。刻诊:夜间咳甚,咽喉干痒,痰稠不易咳出,伴胸胁胀闷,口苦咽干,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中医诊断:咳嗽。证属邪郁少阳,肺气失宣。治宜清解郁火,宣肺止咳。方用小柴胡汤加减:柴胡12g、黄芩9g、半夏9g、枳壳10g、苏梗10g、前胡9g、细辛3g、五味子6g、蝉蜕3g、甘草6g、生姜3 片。3 剂,水煎服。复诊咳嗽大减,胸胁胀闷亦除,仍口苦咽干,上方加太子参15g、大枣5 枚。再服3 剂,诸症消失,随访1 年未见复发。

按:此类咳嗽为外邪郁于少阳,气机郁遏,相火不得泄越,上逆于肺,肺失宣降,与风寒、风热犯肺之咳嗽不同。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散郁火,加苏梗、枳壳助柴、芩宣畅气机而清解郁火,加细辛温化寒痰,又助通调水道之功,加五味子酸敛止咳防生姜、细辛之辛散,加前胡止咳,加蝉蜕疏风,继加太子参、大枣固本。

4 胆汁反流性胃炎

王某,女,38 岁,2008 年月6 月2 日初诊。胃脘胀痛,嗳气泛酸3 月余。患者平素性情忧郁,于3 个月前感胃脘胀痛,嗳气泛酸,胃镜检查诊断为“胆汁反流性胃炎”,经中西药治疗病情反复。刻诊:胃脘胀痛,痛连两胁,嗳气泛酸,口干口苦,纳差,大便不畅,舌质红、苔黄腻,脉弦细。中医诊断:胃脘痛。证属肝胆气郁,化热犯胃。治宜疏肝利胆,清热和胃。方用小柴胡汤加减:柴胡12g、姜半夏9g、黄芩9g、党参15g、枳壳10g、、川楝子9g、蒲公英15g、郁金9g、白术9g、甘草6g。5 剂,水煎服。复诊胃脘胀痛大减,纳增,守上方加减连服15 剂,诸症消失,饮食正常,随访3 个月未见复发。

按:病者平素性情忧郁,肝气郁结,不能疏泄条达,郁久化火,横逆犯胃,胃失和降所致。小柴胡汤疏泄少阳,益气和胃,去姜、枣是恐其助热,加枳壳、川楝子、郁金疏利肝胆之郁,加蒲公英助其清解郁火,加白术健脾,共达到“治肝可以安胃”之目的。

5 黄汗

张某,男,38 岁,2010 年月5 月2 日初诊。诉出黄汗10余天。病者半月前患“感冒”,愈后时汗出,色黄,曾以清热利湿退黄法治疗无效,查肝功能、血常规、大小便常规均正常。刻诊:恶风怕冷,时有低热(体温37.5℃),身目不黄,头晕,两侧头痛,胸闷心烦,口苦咽干,纳呆,小便黄,舌质红,苔白微黄,脉弦。中医诊断:黄汗。证属营卫失调,少阳胆经郁热。治宜和解少阳,清利胆热,调和营卫。方用小柴胡汤加减:柴胡12g、黄芩9g、炙黄芪15g、茵陈15g、太子参9g、法半夏9g、白芍12g、甘草6g、大枣4 枚、生姜3 片。3 剂,水煎服。复诊胸闷心烦、头晕头痛已除,纳增,黄汗明显减少,仍觉恶风,,少阳胆热已减,卫表未固,在原方基础上炙黄芪加至30g,另加防风9g。3 剂后痊愈。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按:患者为卫气不足,营卫失调,腠理不固,少阳胆郁有热,枢机不利所致。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清利胆热,加茵陈清热以治其标,加黄芪益气扶正固表,以治本之虚。药证合拍,故收良效。

6 妊娠恶阻

刘某,女,23 岁,2008 年月9 月12 日初诊。恶心呕吐半个月。患者停经52 天,半月前感恶心呕吐,时食入则吐,不思饮食,伴胸腹胀闷,头晕思睡,神疲乏力,心烦不安,口苦咽干,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滑。尿HCG 试验阳性。中医诊断:妊娠恶阻。证属脾胃虚弱,肝气犯胃。治宜疏肝理气,补中益胃,降逆止呕。方用小柴胡汤加减:柴胡12g、姜半夏9g、党参12g、黄芩9g、竹茹6g、苏梗10g、白术15g、炙甘草3g、大枣5 枚、生姜3 片。3 剂,水煎分多次少量频服。复诊诸症减轻,饮食渐进。继服上方3 剂,呕吐停止,胃纳正常。随访足月顺产1 女婴,母女体健。

按:患者平素脾胃虚弱,孕后阴血聚以养胎,冲脉之气上逆,挟肝气横侮中土,胃虚失于和降,反随逆气上冲而呕吐。其病机为肝气犯胃,胃虚冲逆,故用小柴胡汤疏肝和胃,补中安胎,加白术健脾胃,苏梗、竹茹理气降逆止呕,全方疏肝理气,和胃补中,辛开苦降,调和胎气,药证合拍,收效甚佳。

7 乳腺增生

杨某,女,32 岁,2010 年月8 月2 日初诊。患者2 年前体检发现轻度乳腺增生,因工作繁忙,未予重视。近半年出现乳房胀痛,尤以经前为甚,痛时不可触,纳差,平素月经量中,色红,时夹暗红血块,经行腹痛,大小便正常,舌淡红苔略黄,脉细弦。中医诊断:乳癖。证属气滞血瘀。治以疏肝理气散结、活血止痛。方用小柴胡汤加减:柴胡12g、党参12g、黄芩9g、法半夏9g、昆布12g、海藻12g、、浙贝母12g、陈皮6g、当归9g、川楝子12g、夏枯草15g、、全瓜蒌15g、生牡蛎20g。5 剂,水煎服。复诊乳房胀痛明显减轻,原方继服7 剂,经水来至,无明显腹痛。2 个月后,再行乳腺彩超检查,结果正常。

按:乳腺增生为中青年妇女常见的慢性病,属中医“乳癖”范畴,多由思虑伤脾,怒恼伤肝,郁结而成。临床症状是以乳房肿块、乳房疼痛为主,间或可见乳头溢液等,经久不愈。乳房位居胸中;经通肝胃,肝胃不和,痰湿瘀阻,结聚乳中而致结块、疼痛,痛连胸胁,致胸胁苦满,心中烦,此为小柴胡汤证。药证合拍,故收良效。

8 小儿厌食症

周某,男,8 岁,2011 年月8 月22 日初诊。家长代诉:厌食2 月余。近2 月来不欲饮食,渐消瘦,曾服“健胃消食片”、“化疳丸”等未效。刻诊:吃饭时情绪不稳,烦躁易哭怒,夜寐欠安,消瘦,大小便正常,舌质偏红、苔薄白。中医诊断:厌食症。证属肝胃不和,胃阴灼伤。方用小柴胡汤加减:柴胡6g、黄芩4g、法半夏4g、枳壳4g、太子参6g、乌梅4g、淮山药6g、白芍4g、炙甘草2g、生姜2 片、大枣2 枚。4 剂,水煎服。复诊,患儿已不吵闹,纳食渐增,上方继服6 剂告愈。

按:小儿厌食症又称恶食,临证多以脾失健运、脾胃气虚、脾胃阴虚分型。现儿童平素娇宠,体瘦多火,肝气横逆,久则胃阴灼伤。以柴胡疏肝,黄芩清火,半夏、枳壳理气和中,太子参、生姜、大枣补脾,加入乌梅、白芍、淮山益胃养阴,津液得下,胃气因和,纳食渐增。

总之,小柴胡汤为仲景和解少阳之主方,经过临床实践证明,凡辨证准确,加减变化治疗少阳病或内伤杂病,皆可收到满意的疗效。

猜你喜欢

证属口苦方用
支气管哮喘基本用方
口苦口臭,可能是肝脏不好受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腹泻
口苦咽干,是生病了吗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腹泻
巧调饮食对抗关节炎
晨起口苦是怎么回事?
嘴里有苦味是咋回事
加减平胃散在兽医临床中的应用及体会
《中医研究》杂志论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