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管理在医院现代化建设中的实践意义

2013-04-16周慧芳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13年1期
关键词:价值观职工理念

周慧芳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公立医院改革的不断深化,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建设现代化医院已成为医院管理者的目标和自觉行动。经历了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的管理模式,医院管理理念不断得到提升和发展,文化管理应成为医院管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1 文化管理在医院现代化建设中的实践意义

1.1 文化管理的内涵 文化管理思想和文化管理模式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外优秀企业的管理实践而萌芽并逐步发展起来的。文化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是以文化竞争力作为核心竞争力的系统的组织管理学说和理论,是把组织文化建设作为管理中心工作的管理模式。文化管理强调以人为本,把人作为管理和一切工作的中心,在实现组织发展目标的同时把尊重人、关心人、满足人、发展人、完善人作为管理的主要目的[1]。近年来,国内一些先进的医院从现代化医院建设管理要求出发,着眼于世界管理科学的先进理念和模式的发展大趋势,已经开始了不同程度的文化管理实践。

1.2 医院现代化建设中实施文化管理的意义 知识生产和知识创新是医院发展的主要因素,决定医院竞争力和生命力的关键在于管理者对于智力资源的管理和开发。因此,医院在具有相应的经济实力和较高的科学化管理水平的基础上,管理的重点就要从硬性的制度化管理转到职工职业行为自我控制素质的养成和内在动力的培育上来;从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转到更加全面系统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其核心为职工智力资源的开发、培育和使用,进而实现职工和医院的共同发展上来。而这,正是文化管理应有之义。

随着以人为本理念的深入人心,人们对于医院文化重要性及其价值的认识已越来越深入,但客观现实是,大多数的医院还仅停留于“医院文化建设”阶段,医院管理者并没有从中实现其提升医院管理效率和水平的理想与愿望,医院管理中长期存在的一些矛盾和积弊始终难以克服和解决。这也说明,仅局限于“医院文化建设”,并不能充分发挥医院文化的重要作用,更不能凸显其在医院现代化建设和管理中的重要价值。对此,医院管理者要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必须把医院文化上升为一种系统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并在管理实践中将其渗透于医院管理的方方面面。

2 医院管理积弊的文化背景分析

在医院管理实践中,管理者们常常会面对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和困惑:医患矛盾日趋激化已成为当今社会一热点话题,极端的医患纠纷事件时有发生,撇除社会因素,从每一起医患纠纷中,都能或多或少地看到医务人员人文素养的欠缺,如服务态度问题、医疗核心制度执行不力的问题等等,高压整顿之下会有好转,但却难以杜绝和根除,同样的问题仍会屡屡发生;与职工交流,总感到大家的怨气比较多,工作时的心情并不愉快,职工对医院现状缺乏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多年来,对医务人员收受红包、回扣等问题的治理,已成为饱受社会诟病、且令行业困惑和各级主管部门头痛的顽疾,却始终找不到治本良策……以上种种现象,从表面看是医院管理不到位、不得力,实则有其深刻的文化背景。

2.1 领导缺乏战略管理思维 在构建优秀医院文化中缺位 医院领导一是不能制定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医院发展战略和目标,并为实现这些目标选择最佳途径,对医院重要资源进行有效的战略管理,导致医院各部门和职工,工作目标不明确,找不到前进的方向,成了迷途的羔羊,进而失去了前进的动力。二是在构建优秀医院文化中缺位,不能将医院最高目标、领导战略管理理念和社会主导价值观以及职工个人价值观相协调结合,确立医院特有的核心价值观,形成优秀的医院文化。三是在管理过程中,不能身体力行核心价值观和积极倡导优秀医院文化,而是将一些不良的个人观念、理念付诸于管理实践中,如在管理中滥用职权或以权谋私等等,从而使得职工因反感领导的言行而漠视或抵触医院所倡导的医院文化,导致医院整体缺乏团队协作精神,缺少凝聚力和竞争力。

2.2 文化管理理念尚未确立 缺乏科学的管理文化 医院文化虽被医院管理者津津乐道,但人们对医院文化建设和医院文化管理的认识存有误区,医院文化管理的理念尚未树立,或把医院文化管理简单地视同于医院文化建设,把它等同于医院党务工作或宣传策划职能,热衷于文化建设表面工作,使其成为一种泛文化和形式主义的东西,其结果是医院文化建设越建设越虚,越建设越远离医院管理,也就是文化活动红红火火,但基本游离于医院管理职能之外,使医院文化成为医院墙上的标语和领导口中的口号。

同时,医院文化及核心价值观的落实缺乏相应的物质、理念、制度支持系统。医院管理现实是:或基础设施不人性化,或工作流程不科学,或规章制度不实际、不健全,或监督管理不得力、不到位,导致医院工作存在隐患或发生医疗纠纷,甚至严重影响医院工作和管理效率。此外,缺乏有效的奖惩制度和激励机制,绩效考核分配制度的科学性不够,导致职工干与不干、干好与干坏相差不大,破坏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助长了混日子、糊工作,得过且过的不良作风。而以救死扶伤为天职的医务人员如果是这样一种工作作风,必然会严重损害卫生行业的形象并导致严重的社会后果。

2.3 科学有效的教育培训机制有待建立和完善 医院管理者没有通过建立科学的培训机制和有效的教育引导,让医院文化深入职工的心灵,将职工固有的价值观纳入并协同到医院核心价值观中。由于对医院文化理解的不深刻,医院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没有深入人心,就无法成为职工群体价值观,自然也就无法在日常工作中得到落实和体现,医院文化也就成为空泛的形式化的东西,文化管理则更无从谈起。同时,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教育培训机制,不能为职工的职业成长和知识分子精神上的自我实现与满足提供平台和渠道。医院的核心价值观没有夯实,职工又缺少与医院同发展、共成长的途径,于是,职工对医院的归属感、认同感也就难以实现。这也是医院管理制度越来越细化,而管理者却依然感到职工难以管理;职工待遇在不断改善,而职工却依然不满意的原因所在。

3 树立文化管理理念 提高医院管理绩效和水平

面对医院科学化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和弊端,我们的管理层如能从根源上寻找问题的症结所在,把握医院管理现代化进程中的主要矛盾和管理规律,转变管理理念,更新管理模式,在提升科学化管理水平基础上实施文化管理,则必然使医院管理进入一个新境界,并对医院现代化建设起到强力推进的作用。

3.1 提高领导水平 践行文化管理 医院最高层管理者——院长作为医院文化的设计者和塑造者,同时也是文化管理战略的制定者,其是否具有优秀的品格、不凡的学识、超人的胆略和必备的领导力,关系到优秀医院文化构建和文化管理战略实施的成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有什么样的院长,就有什么样的医院文化和文化管理水准。所以,一个优秀的医院领导应将自己的才智运用于医院文化构建和文化管理之中,要敢于破除医院传统文化中与现代化医院建设发展不相适应的,束缚医院建设发展的,陈旧的价值观念和制度体系,塑造符合时代及现代卫生事业发展潮流,符合现代化医院建设实际的优秀的医院文化,并以卓越的战略远见和观念为指导,确立高明的医院管理哲学,实现文化建设到文化管理的质的飞跃。其次,作为医院管理者,其本身也是医院文化管理的践行者,通过对医院文化管理的率先垂范和身体力行,塑造医院文化,落实文化管理。

3.2 加强制度文化建设 彰显管理内涵 医院制度作为文化管理的主体,体现了医院管理的理念和水平。医院制定各种规章制度的目的在于规范工作、提高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性和管理的有效性,使其成为医院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制度支持体系。

一是要建立能够彰显医院文化、切实有效的制度。一方面,要让医院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在各项制度中得到充分彰显,要把以人为中心,实现职工与医院共同发展的文化管理理念融入到医院各项制度中,并通过制度的执行,将文化管理理念渗透和落实到医院管理各个层面。另一方面,医院的制度要切实可行,制度是人制定的,且有其相应的背景,事物是发展的,制度也就不可能一成不变,医院的制度要能够与时俱进,要随着卫生改革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以及医院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而不断提升和发展。

二是要完善制度运行机制,实现制度在更高层面的整合。按系统论的观点,机制就是系统内在规律的表现形式与作用过程。在若干制度构成的系统中,制度的相互作用和实际运行就构成了机制。过去,我们讲制度建设更多的是关注制度本身,而没有从完善机制的角度对制度进行系统研究。从医院整体的角度,如果医院的各项制度不能够协调、衔接一致,就会使执行者无所适从,不仅使制度难以发挥预期的作用,甚至在一定条件下还会发生相反的运作。在某种意义上,制度建设所追求的已不是某一项制度的创新,而是要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加强制度间的联系、协调和对接,对制度的功能进行整合, 优化管理流程,形成良性机制,从而提升执行力,提高管理效能和水平[2],发挥医院文化制度支持体系的作用。

3.3 加强精神文化建设 强化内在激励 医院精神文化是医院在长期的医疗服务实践中逐步积累、沉淀而形成的价值观体系,是医院文化构建的核心。它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支柱,并渗透和显现于职工日常的精神风貌、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之中。医院的核心是人,而人不是仅仅依靠制度和精细的管理就能有效运转的机器设备。医院要发展,首先要解决的是“人心”的问题。其实,当一种文化不能渗透于职工的思想,不能体现于职工的行为,不能成为职工自觉自愿的一种习惯,我们就不能称其为医院文化,这至少说明医院文化构建和文化管理是不成功的。医院要通过启发和教育帮助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崇高的执业理念,进而建立正确的符合广大职工愿望的医院精神文化。要通过医院精神文化的塑造,在医院内部培育出与制度文化的硬约束相协调的软氛围,使全体职工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心理共鸣,形成一种职工对职业行为能够进行自我约束和控制的强大的内在激励力量,并对医院产生归属感和自豪感,以主人翁的姿态进行工作,使医院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2]。这种凝聚力和向心力又将以强大的竞争力和优良的医德风尚而显现。

3.4 创建学习型医院 实现职工与医院的共同发展 创建学习型医院是实行文化管理的一种有效途径和手段。通过学习型医院的创建,加强对职工的多方位的教育和培训,一是培育职工群体价值观,将医院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灌输给职工,让医院文化的精髓在职工头脑中得以强化,并逐步深入职工心中,使职工从内心深处认同医院核心价值观,产生身为医院职工的归属感、自豪感,从而产生忠诚、敬业、责任、服从的理念,实现职工队伍人文素养的整体提升;二是让职工知晓医院建设发展的目标、任务以及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任务以及工作中所应遵守的规范、程序等等,从而提高他们的执业素养;三是为职工成长成才搭建平台,通过学习交流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提高职工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满足职工的求知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在提高医院科技水平,提升医院创新力、竞争力的同时,实现职工与医院共同发展的最终目标。

综上所述,在医院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面对科学管理无法逾越的种种障碍,医院管理者必须主动转变管理理念,更新管理模式。树立文化管理理念,实行文化管理,正是与之相应的医院管理现代化之道。

1 张德,吴剑平.文化管理—对科学管理的超越[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6-44.

2 周慧芳,滕长青.浅谈医院文化构建对医院执行力的影响[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8,6(4):1-4.

猜你喜欢

价值观职工理念
以职工之家为抓手 让职工享“家”温暖
职工书画
我的价值观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职工“获得感”这样来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最美职工 职工最美》 曲谱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