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氤氲由中而发
2013-04-15王占和
王占和
练功在于明理,理就在功法中。每一招式功法既有技术规范的道理,也有其调养身心的机理,既有作用于脏腑运化的功理,也有导引经络气血运行的医理。当然,每一功法所折射的文脉哲理,更是习练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调理脾胃须单举这一功势,同样意涵大道理。愿功友们在练功之余,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豁达,记录下您的习练感悟吧!
胃属人体仓廪之官;脾则是主运化、统血,输布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人体脏腑百骸皆赖脾以濡养,故有后天之本之称。脾与胃在五行属土,为阴中之至阴。脾与四时之长夏相应。“调理脾胃须单举”一式,重点突出了对脾胃的健与养。它的健身功理是:调理脾胃,由中而发,充盛中气,培补脏腑。那么,该式动作对我们理解健身气功文化又有什么样的启迪呢?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探讨。
尚中
在古人的逻辑中,有天地人自然之和,人文之和,而达于和必取其中,也就是当触及到对立面的相互转化时,和与中才相联系,形成中和。对于和与中的关系,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循天之道》中的辨析颇为明晰:“中者,天地之所终始也,而和者,天地之所生成也。夫德莫大于和,而道莫正于中。”并进一步断定:“中之所为,而必就于和。……中者天之用也,和者天之功也。”在他看来天地之道“起于中而止于中”,中是规律、尺度,和是境界、目的。没有和的境界,中就失去意义;没有中的尺度,和也就无法达到了。
健身气功·八段锦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其中的功理功法必然渗透着尚中这一古代先哲的思维逻辑。秉持尚中的规律与尺度,用以强身健体也就顺理成章合乎逻辑了。中医理论认为,健养身心,重在强健脾胃,而脾胃在五行中属土居中。因而,在习练“调理脾胃须单举”的过程中,就已体现出尚中的理念。为便于更具体地理解尚中对功法的影响作用,就以左掌上托,右掌下按为一个运动过程为例,来看其调身、调心、调息过程是如何体现尚中理念的:吸气。双手由体侧微微上提;呼气。随之左手自身前成竖掌向上高举,继而翻掌,掌心展托,掌根上撑,指尖向右,同时右掌心下按,右掌根发力,指尖向左,与左指尖呈遥遥相对的姿态;闭气。保持上托下按的姿态,同时闭气读秒约10个数左右;吸气,左右手回返至胸前,徐缓地向右掌上托,左掌下按转换。这一运动过程意气相随,柔和舒缓,体态自然安详。如此反复地左上右下与右上左下交替伸拉、按压,对人体脏腑、尤其是对于在五行中属土的脾胃可起到有效的按摩保健作用。
那么,调理脾胃为何要与五行之土有缘呢?《黄帝内经》解释这个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五行构成的,人体五脏在五行中各有所属,即:心属火、肾属水、肺属金、肝属木、脾属土。五行之中,土居中央,乃是万物之母。为了进一步弄清其中道理,可以从人体内外环境的五行结构进行研究比较。
附:人体内外环境的五行结构图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人体五脏中的脾和六腑中的胃在五行中属土,因此,该式动作意在调理脾胃,也就抓住了五行中的土。
尚中理念,也是古代贤人观察、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在五行中“土曰稼穑(音sè)”:春种曰稼,秋收曰穑。所以,土具有载物、生化的特性,即为万物之母。在五行的旺、相、休、囚、死的规律中土最特殊,它四季皆旺。这是因为土有生育万物之功,金、木、水、火离土而不生之故。先人秉持土与中的观念,伊然形成了各色各样的文化元素与文化符号,并以旺盛的生命力延绵至今。诸如我们的先人对待世间万物中的时间、空间、地位、颜色、数字等文化符号都赋予了尚中的色彩。也就是说,从天上星座的位置到地上皇帝的住地,那些京都的紫禁城、长安的皇城、卞梁的宫城等等,这些建筑文化无不闪烁着土与中的文化符号元素。再如,古人在颜色上更重视土与中的文化格调。五种颜色与方位相连,就产生了东青、西白、南朱、北黑、中为黄。因黄色为土地的颜色,土又为万物之本,所以黄色成为五色的中心,因此,宫殿屋顶、皇帝的衣服皆以黄色为主。再比如古人在数字方面非常重视中与土的文化记忆。按阴阳之说,单数为阳,阳数九属最高,而五居中,古代常以九和五象征帝王之数,称皇帝为“九五之尊”,所以说九五暗合皇帝之数。
由此而言,在传统的健身养生文化里,将位居于中又属土的脾胃加以呵护,也就是顺应自然的事了。所以,健身气功·八段锦秉持传统文化并以“调理脾胃须单举”一式加以表达调理脾胃之意,也就是抓住了主要矛盾,抓住了关键,或者说是开启了健身文化的气机。
执中
执中,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概念,文中所指的执中主要用于解释动作的功理。如前所说,受到尚中思想的影响,古代中国形成和产生的各色文化符号、文化现象都有执中的背景。传统健身养生文化也不例外,只不过是在功理中进一步融入更深层的执中意识。就以“调理脾胃须单举”来看,则是一个典型的以执中为理念而调理脾胃和疏导肝胆的动作。它的基本道理是:通过手臂的上撑和下压,畅通了位于手臂的少阴经络气血运行,延缓了手少阳经络气血循环;在一升一降、一开一合过程中,左右两手交替上托下按、上下对拉,牵动腹腔活动,对脾胃起到按摩作用。同时,对两肋的经脉也能起到很好的调理,其作用是:
首先,执中于内。该式在运动过程中,动静结合、刚柔相济、意气相随,形成几种内在的执中致和的体感。一是内力执中感。当一个掌缓缓向上托起另一个掌下按时,要表现为手动、体稳、执中而用内力;二是拉动执中感。当一个手臂外旋、转内旋上撑另一个掌下按用力时,要表现为绵绵连贯的执中拉动;三是牵引执中感。当舒胸展体、拔长腰脊,目视前方时,要表现为心平气静的状态,要使内在的肌肉仍处在执中牵拉状态;四是放松执中感。当身体重心下沉,两臂外旋,两掌落于腹前,掌心向上,指尖相对,目视前方时,则要表现为全身自然放松。肢体的动是连绵不断的,静是相对的,动与静又是互为转化的,以此体现中和相济,松紧结合的中和状态。另外,应该注意做到意气相随,形息配合,呼吸应采取逆腹式方法,提肛收腹,膈肌上升;当两掌收回,重心下沉,身体放松时,要配合呼气,松腹松肛,膈肌下降。在进入练功状态时,用意要轻微,意想集中在动作的重点部位,上举托天,下按连地,导引脾胃经络投入到气血生化的运行状态。
其次,执中于导。两肋是肝经、胆经循行的部位,所以“调理脾胃臂单举”这个动作的前置条件首先是调理肝胆的。为什么“调理脾胃”动作,要前置一个调理肝胆的条件呢?这就是中华文化的深邃与精妙之处。简单地说,就是要疏通、导引脾胃生化的气血,有序地运送到其它职能的脏腑。要想调理好脾胃,核心在于宣开肝胆。从五行的相生相克来看,木克土。肝胆是木,脾胃是土,肝胆会克制脾胃。所以,如果想不让脾胃这个土被肝胆这个木克,首先需要锻炼好肝胆,让肝胆宣开。所以,通过双手对拉,交替上举、下按,抻拉两肋的肝经和胆经,从而达到养护脾胃的功效。同时这一动作主要作用于中焦,肢体伸展宜柔宜缓。由于两手交替上举下按,上下对拔拉长,使两侧内脏和肌肉受到协调性的牵引,特别是使肝胆脾胃等脏器受到牵拉,从而促进了胃肠蠕动,增强了消化功能,长期坚持练习,对上述脏器疾病有防治作用。
最后,执中于顺。健身气功的运动属性,赋予“调理脾胃须单举”一种顺其自然、天人合一的先决条件。在做这个动作的过程中,左右两手交替上托下按,导引左右臂与掌一松一紧地上下对拉,有效牵动腹腔,对脾胃的运化、吸收、生化起到按摩辅助作用。总体来讲该式对脾胃的气血生化功能发挥着诸多作用,这里选择其中三点加以说明:一是调理好胃主受纳,脾主运化的关系,促进“脾为胃行其津液”,导引二者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及其精微的输布,从而滋养全身,使“后天之本”的脾胃名副其实。二是调理好脾主升,胃主降这种相反相成的关系。脾气升,则水谷之精微得以输布;胃气降,则水谷及其糟粕才得以下行。所以说:“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胃属燥,脾属湿,胃喜润恶燥,脾喜燥恶湿,两脏燥湿相济,阴阳相合,方能完成饮食物的传化过程。三是调理好脾胃在生理上的相互联系。因脾胃在生理上的相互联系而致病理上也有相互影响。如脾的运化失职,清气不升,即可影响胃的受纳与和降;反之,若饮食失节,食滞胃脘,胃失和降,亦可影响及脾的升清与运化。总而言之,脾胃为“后天之本”, 日常习练这一式,既是保养脾胃、强健脾胃的有效方法,而更重要的是导引气血生化之源的碧水长流。
用中
用中,就其手段与方法意义上来讲,是指习练功法所选用的技术方法的道理。它区别于功法道理的最明显特征是更加具象化。脾胃居于中,同时脾胃又具备重要的消化吸收功能,是人体的能量源头。只要脾胃的功能发挥正常,各组织器官运作效率良好,就不会发生疾病;倘若脾胃功能不好,很多器官运作效率降低,疾病就会发生。健身养生首当其冲要用中,即:要保健脾胃,更好地利于健身,所以,强身健体必先用中。当然,保健脾胃的方法途径枚不胜举,而“调理脾胃须单举”之理在于:
其一、氤氲在中。这里所说的氤氲在中是指人体气血生化源自于脾胃。氤氲是指湿热飘荡的云气。“氤”字从气从因,“气”指混沌之气。“因”指承袭发展。“气”与“因”联合起来表示混沌之气飘荡聚合,轻扬者化为天,重浊者化为地的变化过程。“氲”字从气从昷,意为湿热水汽,这是说混沌之气具有湿热特性。《白虎通·嫁娶》引《易》说:“天地氤氲,万物化淳。”意思是说“天地由湿热的混沌之气演化而成;然后天气下降,地气上升,二气相交,则有万物的化生”。这段文字表述的道理,近乎于解释脾与胃二者之间化生与相交作用。这种作用表现为:一方面是为脾胃生化气血提供了条件。脾与胃都是消化饮食的主要器官。脾统血、主运化,胃主受纳、腐熟。脾气以升为顺,胃气以降为和,二者经脉互相络属,所以,气血氤氲由脾胃生发则具备了相互作用的关联条件。另一方面是指出了脾胃生化气血氤氲而发的必然性。由于脾胃在五行中属土,位居中央,脾与胃阴阳相合,燥湿相济,升降相因,互为协调,这些维持人体饮食、消化、吸收的氤氲活动,由脾胃运行也就顺其自然地由中而发了。不难看出习练“调理脾胃须单举”之所以可使气血生化、由中而发,是由于脾胃主生化的条件与必然性所发生作用的。
其二、通络于中。脾胃皆属中焦。它与上焦、下焦合称为三焦。中焦主运,即腐熟水谷,运化精微,以化气血,故喻之为“中焦如沤”。“沤”即是饮食水谷腐熟时的泡沫浮游状态。“调理脾胃须单举”有助于调理脾。该式动作上撑下按,充分牵拉腹腔,可刺激脾脏经络,达到通络中焦的作用。如果中焦渎职,脾则失健,水谷不能化生气血,就会出现胃胀腹满、心胸烦闷等。足太阴脾经主要循行在胸、腹部,是脾脏外在的反应线,通过该式运动导引,反复刺激脾经,疏通经络,增强脾统血、主运化功能,把吸收食物中的精华物质转化为气血津液,通过心肺送至全身脏腑组织,以供人体生命活动之需要,就能防治因脾运化失常而带来的疾病。“调理脾胃须单举”有助于调理胃。该式动作反复对拉腹腔,对胃经起到按摩、调理作用。胃气将受纳的水谷及时传送到肠中,保持肠胃的虚实更替,使受纳消化正常,气血才能充沛,故胃气主降,以下行为和。如果胃气不降,就会出现食停胃脘的胃脘胀满、胃痛等症;如果胃气上逆,就会见到呃逆、呕吐等症;如果胃功能失常,津液不足,或胃火过猛,则胃肠干燥而不得润降,形成结滞,就会见到大肠秘结、腹胀、腹痛等症状。通过该式运动,反复刺激胸腹部的足阳明胃经,从而疏通经络,充实胃经的经气,使其联系的脏腑气血充盛,功能得到正常发挥;同时,还可以从中切断胃病发展的通路,预防胃病的发生。
其三、用两执中。调理脾胃气血生化,如果仅仅从脾胃与中焦上做功只是健养脾胃的方法之一。人体健康是由各种有利于健康的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脾胃健康也是同样的道理。其实,只有“执中”是不够的,必须“用两”,即要用好上焦与下焦。上焦为膈以上的部位,包括心、肺;下焦为脐以下部位,包括肾、膀胱、大小肠、女子胞等。上焦、下焦的部位划分有其各自的生理功能特点。上焦主气司呼吸,主血脉,其特点是主宣发,将饮食物所化生的水谷精气敷布周身,如雾露一样可以滋养全身脏腑组织,因而喻为“上焦如雾”。下焦主分别清浊、排泄尿液与大便,其具有向下、向外排泄的特点,故称“下焦如渎”。因此上焦与下焦的生理功能合起来是既通行元气又为水液运行之道。所以,用两执中,三焦互动,主持诸气,总司全身的气机和气化。气血生化,由中而发的健身道理就不难理解了。另外,执中用两也不只是单指中焦借助上焦与下焦的辅助作用,在这里“执中”强调的是功法动作的重点,“用两”是一个广义性词语,带有整体互动之意。比如习练“调理脾胃须单举”动作,还可以使脊柱内各椎骨间小关节及小肌肉得到锻炼,从而增强脊柱的灵活性和稳定性,有利于防治肩、颈、腰脊病症发生。在动作的导引下,以肩力带动两掌的上举下按、扩胸展腹、拔长腰脊,可刺激督脉经络,督脉主髓、通脑,行脊入里,通过反复牵拉磨合,疏通肩颈脊柱内经络,小关节、小肌肉气血充实,达到滑利关节,增强肩颈脊柱活动的灵活性和稳定性,从而防治肩颈和腰脊综合疾病的发生。
总之,人体后天营养充足与否,主要取决于脾胃的协调功能。因此必须重视脾胃的盛衰,无论何种疾病,如果胃气不衰,则身体安康;反之,则身体多为不良。所以,要把气血生化由中而发的观点,既要用运于认识“调理脾胃须单举”的功法功理之中,更要以此来领略探索古老的中华健身养生文化源流。
健身气功走进民俗文化活动
“文化走亲”,这是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元宵文化活动周的主题。活动得到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街道社区、居委会、乡镇企业都在运筹着用最精彩的节目,为父老乡亲献上元宵节的祝福。潮州市健身气功站的学员更是精益求精地习练着功法动作,他们选调8名技术好的学员,带着古老绚丽的健身气功文化,前去参加主题活动、慰问亲友!
2013年2月20日,也就是农历正月十一。“文化走亲”活动在潮州市湘桥区凤新街道陈桥文化广场拉开帷幕。上午十点,健身气功活动站的8名学员,身穿整洁的白色镶嵌红边的练功服,悠然自信地走上舞台。
伴随着优雅、古典、柔美的音乐,健身气功活动站的学员表演健身气功·五禽戏、大舞、导引养生十二法、马王堆导引术,就在表演进行过程中,舞台下的观众报以一阵阵喝彩,赞许如潮。
健身气功参与“文化走亲”,不仅在舞台展示时赢得观众好评,更有意义的是四乡八岭的亲友参加活动后许多都慕名要学健身气功。
新举措带来新时尚,文化走亲越走越亲。愿健身气功这朵古老的文化奇葩在祖国南疆绽放的更加郁郁葱葱。(陈文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