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型中医药旅游发展探析

2013-04-15张文菊张念萍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生态型生态旅游中药材

张文菊 ,张念萍 、2

(1.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 旅游与休闲管理系,广西桂林541006;2.广西桂旅旅游规划设计院,广西桂林541006)

近年来,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以及各国医疗成本的增加,健康产业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以医疗护理、疾病与健康、康复和休养为主题的医疗旅游在国际旅游业迅速成长为全球增长最快的一个新产业,我国也有部分地方开始推出医疗旅游产品,如广西,近几年推出的巴马长寿养生旅游节、武鸣大明山养生旅游、永福养生旅游福寿节等养生保健旅游品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在医疗旅游的众多类型中,医药旅游以参加民族医药博览会、参观医药博物馆、药用植物园科普观光,医疗器械、医疗技术、医疗制剂体验,到民族聚居区寻访特色医疗等为内容,融治疗、科普、观光、体验、购物等多种活动于一体,一方面满足医患的治疗需要,另一方面又能起到医药、医疗知识的科普作用,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这种医疗旅游的发展要求旅游开发者和旅游参与者都要有比较高的觉悟和文化积淀,如生态知识、医疗知识、保健知识等,才能达成开发者和参与者皆大欢喜的初衷。因而,对于医疗旅游开发者来说,选择什么样的开发模式和开发理念具有决定性意义。鉴于此,本文拟以近年方兴未艾的中医药旅游为例,探讨生态型中医药旅游的发展问题,以期能为相关研究拓宽思路。

一、生态型中医药旅游简述

(一)中医药旅游概述

中医药旅游是中医药业和旅游业的结合,是它们的延伸与拓展。它起源于我国古代孙思邈、李时珍等众多医学家向山水求知问学之旅,发展到后来,逐渐演变成了医生为增进医术而巡游四海行医寻药,病人为治残愈疾而遍访天下寻医问药的双向行为,不过那时的“旅”,还是旅行意义上的“旅”,还不是旅游意义上的“旅”。真正旅游意义上的中医药旅游,是到了近代特别是现代才出现的。近年,随着人们生活的改善,中医药中所体现的养生保健价值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对中医药的需求逐年上升,另一方面,随着学术界关于中医科学性争议的出现,中医药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这种背景下,以各种中药材、中医药物、中医健身和医疗方法、医疗器具等为基本吸引物,以中医药的深厚文化内涵、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内容为支撑的一种新型旅游方式——中医药旅游进入了喜欢新奇和探询知识的旅游者的视野,成为了当前旅游新业态中的一支新军。

依据中医药旅游的主要对象,中医药文化资源和中医药物质资源,可将中医药旅游活动分为文化型中医药旅游和物质型中医旅游活动两大类(见表1),其下又分为几个亚类(见表2)。

表1 中医药旅游活动主要类型划分表Table 1 The main types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urismactivities

表2 中医药旅游活动亚类划分表Table 2 The subclass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urismactivities

(二)生态型中医药旅游概念的界定

表2中物质型中医药旅游,尤其是观赏型与科普科研型中医药旅游与中药材生长环境、炼制环境等密切相关。如以野生中药材生长地或野生中药材种质资源圃为依托,要保持生态环境的原始、自然,探究某些神奇中药材的特殊生长环境及其药理,只能开展小规模旅游等。这类中医药旅游与生态旅游具有共同性,属于它们的交集部分,因此可将这个交集部分称为生态型中医药旅游(如图1)。生态型中医药旅游是以欣赏或研究较原生态的中药材资源及其相关文化特征为目标,为当地居民创造就业机会,为社会公众提供中医药材与中医药生长、研制等环境教育,有助于中药材、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中医药自然旅游。这种旅游活动的开展在尽量不改变生态系统完整的同时,创造经济发展机会,让中药材资源的保护在经济上使当地居民受益。

图1,生态型中医药旅游与生态旅游、中医药旅游关系图Fig 1 The relation graph of the ecotyp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ourismwith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urismand eco-tourism

二、生态型中医药旅游发展的必要性

(一)保护濒危的中药材资源

由于某些名贵药材生长环境的特殊,生长范围的狭窄,从而产生了一定的神秘性。在某种程度上,人们对其产生了一些迷信,以为它们可包治百病。

近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回归自然”潮流的兴起,人们对天然植物药的需求量剧增,10年间翻了3番[1]。这给自然环境和资源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致使大面积植被被毁,生态环境恶化,野生资源保有量下降,野生中药材产区逐渐缩小,产量也逐步下降,许多中药材资源陷入一种“越贵越挖、越挖越少、越少越贵”的恶性循环中。例如,青海省在连年的掠夺性采挖下,不少优质中药材日益枯竭,目前濒危药材的品种有:雪莲、麻黄、红景天、藏茵陈、青海茄参,雪灵芝等[2]。另东北三省中药材蕴藏量(估算)2004年已下降至80%左右①,即:由20世纪80年代的72亿kg降至14.4亿kg,其中:野山参蕴藏量下降98%,目前三省只有6~7kg;刺五加、甘草、关黄柏等的蕴藏量已下降至90%以上,动物药材类中的虎、梅花鹿、黑熊、麝香等数量逐年大幅下滑,已濒临绝迹[3]。开展生态型中医药旅游,可以使游客接近中药材的生长环境,增加对其的了解,客观的认识其功能和疗效,降低对中药材的盲目追捧,挽救许多濒临灭绝的中药材。

(二)保护生态环境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指出:人类环境的两个方面,即天然和人为的两个方面,对于人类的幸福和对于享受基本人权都是必不可少的[4]。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生态型中医药旅游发展的载体。可以说,没有适合中药材生存的特定生态环境,就没有中医药的存在和发展,更不会有中医药旅游的兴起和发展。

很多中药材都需要特殊的生存环境。例如珍稀名贵药材冬虫夏草,仅能产于滇藏等高海拔雪山林下。主产于云南会泽地区大海梁子的名贵药材雪上一枝蒿,特别喜冷凉环境,耐寒,最适宜生长在海拔3000米以上高寒地带[5]。可见,开展生态型中医药旅游,可以使游客接近中药材的生长环境,从而自发的保护生态环境。

(三)促进中药材生长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型中医药旅游,实际上是旅游扶贫、生态扶贫、绿色扶贫的一种方式。当地很多居民的收入来源于贩卖中药材。市面上中药材价格的上涨,势必加大当地居民对中药材的挖掘,以致连没有用的根毛都不放过。既破坏了生态环境也使某些名贵中药材濒临灭绝。开展生态型中医药旅游可将他们的经济收入扩展为,贩卖中药材、销售旅游商品、旅游服务以及租赁或出让中药材生长地开展生态型中医药旅游收入的分红等多项收入。从生态型中医药旅游发展中受益,当地居民改变竭泽而渔的采挖方式,便可实现当地生态环境、中药材资源以及居民收入的可持续发展。很多自然保护区通过这种方法实现了旅游的发展和资源的保护。例如通灵景区通过发展旅游使景区内盗伐和偷猎现象得到制止[6]。

三、生态型中医药旅游开展的可行性

尽管目前开展生态型中医药旅游还有一定的难度,但还是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一)丰富的中医药旅游资源

西部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是民族医药发源地,也是名贵药材的产地。如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之一,也是我国的“中药材王国”,其中草药材品种资源居全国之首,达6559种,占全国总数的58%。每年调供全国各地的云南中药材无论是品种上,还是数量上均名列前茅。其中,仅野生药材收购最多的一年就达到800万千克[7]。

西南地区有着我国保存最完整的藏族、摩梭族等少数民族风情。如藏族地区宗教文化与生活的密不可分,而藏医藏药也是中国传统医疗中的一枝奇葩。与一般的中医药相比,藏药在药材质量、矿物质含量上更具优点。藏药都是纯天然、野生的植物、动物、矿物药材,这些药的生长过程是纯自然的、没有受过空气、化学污染,保持了原药的纯净性。在这些民族文化在医药资源都保持了很好的原生态的地方开展生态型中医药旅游,具有综合优势。

(二)巨大的客源市场

首先,从生态旅游的迅猛发展来看。继1999年成为中国生态旅游年之后,2002年又被联合国定为国际生态旅游年。在这期间,世界旅游组织联同其它组织以及其成员国、会员等,围绕生态旅游主题举办了一系列活动,使生态旅游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和深化[8]。生态旅游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生态型中医药旅游作为生态旅游的分支之一,也会日益得到人们的认可。

其次,从中医药及其旅游业的发展来看。中医药是我国的三大“国粹”之一,在世界上有广泛的影响。如巴西总统称赞中医,“我过去对中医也不大相信,但中国医生用一根小小的银针治愈了我的肩周炎,中医确实有神奇的疗效,我现在对中医深信不疑”[9]。1989年陈宏奎提到:日本曾先后组织了1000多人的旅游团体来华。来自东南亚的客人,几乎都要带一些中药回去[10]。这说明我国中医药及其旅游业在世界上都是很有市场的。随着我国中医药在世界上影响力的进一步增强,生态型中医药旅游也会成为国际中医药游客的选择之一。

我国历来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这使我国的国民素质特别是游客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很多游客对中国传统文化都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且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增强,人们也开始讲究用药的健康,在药物选择上尽量选择无污染和无副作用的。中药基本上都是来自天然的动植物,符合人们的健康理念。对中医药的需求会进一步扩大,对认识和了解中药材的愿望和需求也会进一步扩大。生态型中医药旅游也会满足人们的兴趣。

另外,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值得发扬光大。生态型中医药旅游也是宣传我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一种方式。因此,不管是从生态旅游方面来看,还是从中医药方面来看,开展生态型中医药旅游都是极具前景的旅游产品之一。

四、对开展生态型中医药旅游的几点建议

(一)坚持实事求是的开发原则

生态型中医药旅游是一种科普性旅游,其开发必须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客观的告知游客中药材的功能,杜绝虚假和夸张的宣传。一直以来,许多名贵的中药材都带有一种神秘性,普通人感觉它有奇特的效果,但不太了解或无从了解其真实的药用功能和机理。实事求是的生态型中医药旅游可让客人看见中药材的植株特征,了解其药性、药理等,从而认识其真面目。很多中药材生长环境很奇特,适合它生长的地势、地形、气候、水分空气等可能并不适合人类活动。例如有的中药材生长在悬崖峭壁上,游客就只能远观。有的生长在雪线以上,参加生态型中医药旅游的旅游者必须具有良好的身体条件,而且要做好防寒保暖等安全工作。可见,在宣传推广中医药旅游的时候,介绍中药材的药性、独特生长环境的时候也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开发原则,不但是让游客客观的认识中药材的需要,也是保护生态和旅游者安全的需要。

(二)加强生态保护教育

生态型中医药旅游业发展根基于适合中药材生长的良好生态环境。没有优美的、洁净的、比较原生态的中药材资源及其生态环境,就没有生态型中医药旅游可言。因此,开展生态型中医药旅游就要十分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

开展生态型中医药旅游,既是为了发展民族地区经济,也是为了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更是为了挽救我国的中药材资源,延续我国的国粹,将我国的民族文化精髓发扬光大。因此,开展生态型中医药旅游要加强生态保护教育,可从三个方面来抓,一是提高当地居民对生态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到,逐步消除当地居民竭泽而渔的中药材采挖的行为。二是加强对生态型中医药旅游从业者的生态保护教育。以导游为例,导游是开展绿色消费的倡导者,是生态型中医药旅游高品位性的实践者。具备丰富的生态知识和强烈的环保意识的导游,才能给旅游者精彩地讲解生态知识,并在旅游过程中,自觉地保护生态环境,有意识地感染游者不破坏环境,并积极主动地提醒旅游者爱护生态环境保护大自然。此外,导游同时也是科普教员。因此,还应加强导游对中医药知识的培训和了解,以增加其讲解的专业性与知识性,担当起中医药科普教员的职责。三是加强对游客以及潜在游客的生态保护教育。生态型中医药旅游是一种负责任的旅游,生态型中医药旅游者应事先加强中医药旅游和生态旅游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此外,还应自觉学习目的地的习俗和文化,以不给目的地的人文环境不造成不良影响。

(三)编制生态型中医药旅游规划与地图

事先编制具体而详实的规划是开展生态型中医药旅游的基础。如旅游线路、旅游基础设施、生态保护、药材保护监督等规划。生态型中医药旅游规划应以保护当地中药材等生态旅游资源和环境为主,尽量减少大体量旅游设施的建设和规划,对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实行原生态规划。另外,为保护中药材及其生态环境,生态型中医药旅游必须坚持小规模旅游,旅游团队以不超过8~10人为宜,同一区域同时不接待多个旅游团队。

同时还应编制生态型中医药旅游地图。它是生态型中医药旅游中重要的导游工具和宣传文化用品,也是生态型中医药旅游业经营管理、旅游服务以及科学研究的手段之一。生态型中医药旅游地图可分为三种,①宣传型:宣传生态型中医药旅游与中医药业、旅游业持续发展的意义,增强保护中药材和生态环境的意识,了解医疗科学、生态科学的意义;②科普型:使广大旅游者获得中医药科普知识和生态学知识;从科学上增强保护中药材、传承中医药学的意识和生态环境的意识;从而自觉地进行生态型中医药旅游;③科考型:具有生态学与中医药学专业科学内容,需要有关生态学、中医药学专家参与编制。

(四)加强对生态型中医药旅游的监管

开展生态型中医药旅游,切实保护中药材等生态旅游资源,必须建立起一支专业的中药材保护队伍和执法队伍,加强对保护中药材资源的监管。1987年国务院颁布实施了《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及《实施细则》,但是由于没有统一的执法管理机构,文件形同虚设[11]。开展生态型中医药旅游,有利于帮助全民树立中药材保护意识和生态保护意识,从而建立起以当地居民、生态型中医药旅游从业者和游客为主的中药材保护和执法队伍,同时也加强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还须加强对生态型中医药旅游的监管,包括对生态型中医药旅游规划科学性的核查、对从业者行为态度的监管、对游客行为的监督和规范以及对采挖中药材及其制度的监管。例如对药材采挖应采取严格的“四轮”制度,即“轮采、轮休、轮育、轮保”。对中药材生长区实行划片管理,采育结合、采保结合,定期公布禁采物种、区域和时间,同时对实行封闭性保护重点地区暂停旅游开放。

结语

生态型中医药旅游属于中医药旅游与生态旅游的交集部分,是生态旅游中一种新的实践方式。生态型中医药旅游,既丰富旅游产品市场,满足不同游客需求,又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保护中药材资源与生态环境,是一种值得开展的旅游方式。

[注释]

① 从后文的数据来看,应该是“下降了”80%左右,为遵从原文,本文引用时,仍用下降至80%左右。

[1] 李舒,李自良.野生中药材濒于灭绝 [N] .新华每日电讯,2000-11-2(5).

[2] 中国药业编辑部.我国野生中药材资源面临枯竭之忧[J] .中国药业,2006,15(21):29.

[3] 丁乡.保护野生药材资源刻不容缓——东北三省中药材资源枯竭及其对策[J] .中国现代中药,2006,8(2):35-36.

[4] 佟敏,王红姝,黄颖利.生态旅游与生态保护教育[J] .绿色中国,2005(4):61-63.

[5] 李培清.云南会泽野生独特濒危中药材雪上一枝蒿栽培技术及关键要点[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3,24(4):40.

[6] 韦玉.靖西通灵景区生态旅游社区参与研究[D]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6:17.

[7] 马敏象,彭靖里.云南中药材基地建设现状与产品开发前景分析[J] .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2001,3(6):66-69.

[8] 刘雪梅,保继刚.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剖析国内外生态旅游实践的变形[J] .生态学杂志,2005,24(3):348-353.

[9] 张川杜.巴西总统盛赞中医疗效[EB/OL] .人民网——人民日报.http://news.sohu.com/20070830/n251854802.shtm l.2007-8-30/2007-9-24.

[10] 陈宏奎.医疗保健与旅游[J] .旅游学刊,1989,4(2):57-60.

[11] 吕善勇.注重保护野生中药材资源[J] .前进论坛,1998(7):31.

猜你喜欢

生态型生态旅游中药材
多元策略的生态型游客中心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Agg Hab生态型聚合栖地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宁都积极创建钩刀咀生态旅游型清洁小流域
番茄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
生态旅游对野生鸟类行为的影响探讨
生态旅游产品设计与规划研究
微生物内核 生态型农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