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庆市县域经济发展战略

2013-04-13周维德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3年8期
关键词:安庆县域人才

□文/周维德

(中共安庆市委党校 安徽·安庆)

县域是国家最基本的经济社会单元,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国民经济发展重要的区域经济基础。“县乃国之基”,“郡县治、天下安”,县域涵盖城镇与乡村,是承上启下、沟通条块、联结城乡的枢纽;县域兼有农业与非农产业,是宏观和微观、城市和农村的结合点,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载体。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县域,不仅涵盖“三农”,联结城乡,而且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阵地。正因为如此,中国经济在向城市经济侧重近20年后,开始了向县域经济侧重的阶段转换。

具体到安庆市来说,无论是从土地、人口,还是从县域GDP占全市的比重来看,县域经济显然也都是安庆的主体经济,因此研究安庆的经济发展就离不开研究安庆县域经济的发展。安庆作为农业大市之一,县域经济既关系强市,更关系富民,与占全市人口总数近90%的县域人口能否过上殷实的小康生活息息相关。

一、安庆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截至2012年底,安庆县域范围包括8个县(市),分别为桐城市、怀宁县、枞阳县、潜山县、太湖县、宿松县、望江县和岳西县。8个县(市)共下辖134个乡镇,土地面积14,577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面积的94.57%;2009年县域人口541.92万人,占全市人口的87.99%。县域人口平均为67.74万,其中人口最多的是枞阳县,达到97.3万,人口最少的是岳西县,为40.5万。从当前来看,安庆县域经济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经济发展总量较小,发展质量不高。2011年安庆县域GDP总量由2008年的484亿元增长到2,843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为69.35%。2011年GDP超过100亿元的县市达到5个。县域经济GDP占全市比例最大的是桐城市,达13.98%,最小的是岳西县,仅为4.6%。虽然安庆市县域经济发展较快,但是总体上来看经济发展总量较小,发展的质量不高,与省内其他县(市)相比,安庆县域经济发展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从县域GDP总量来看,2011年安庆县域GDP平均规模为105.38亿元,虽然比2008年增加44.88亿元,但是低于2011年全省113.7亿元的平均水平。从工业规模上看,安庆8县(市)中,排在第一的桐城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在全省县域中仍然在前10名之外,排在第12位,最低的岳西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排在第46位,不到肥西县的1/7。8县(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县域水平的比重仅为10.9%。人均GDP还有一半县未达到10,000元,桐城市最高为16,450元,望江县最低为7,058元。从三产比例看,虽然大多县(市)呈“二、三、一”结构,但是三产所占比重还不高,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另外从最近几年来看,在全省县域经济考核先进榜单上,安庆参与考核的县域多年来无一入选,这也真实反映了安庆县域经济发展在省内处于落后阶段的现状。

(二)县域产业结构升级缓慢,投资规模偏小。从总体看,虽然工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但多数企业还停留在原材料加工阶段,高耗能产业、高排放企业多,高新技术产业数量少,多数企业以廉价劳动力赢利,产业结构升级缓慢,且工业规模小,市民就业压力较大,闲置人员多。农业多数还是粗放式经营,缺乏农产品深加工企业,附加值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第三产业发展前景也不乐观,后续乏力。

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生产方式是新时期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然之路。虽然安庆8县中有6个县(市)的三产呈“二、三、一”结构,工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但多数企业还停留在原材料加工阶段,高耗能产业、高排放企业多,高新技术产业数量少,多数企业以廉价劳动力赢利,产业结构升级缓慢,且工业规模小,市民就业压力较大,闲置人员多。农业多数还是粗放式经营,缺乏农产品深加工企业,附加值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尤其是第三产业在促进经济增长、拉动内需和提供就业岗位等方面的作用还未完全发挥出来。

从固定资产投资看,根据2011年前三季度的数据,全省县域中,肥西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241.59亿元,位居第一,是桐城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96.54亿元)的2.5倍,虽然桐城市排在第十位,但在投资总量上还有着很大差距。岳西县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30.53亿元,排在倒数第七位上。8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共430.33亿元,占全省县域水平的10.8%。由此可见,投资规模偏小,活力彰显不足,影响了安庆县域经济的发展。

(三)人才总体素质不高,资金技术短缺。受各种条件制约,安庆市还没有形成资金、人才和技术的“洼地”。安庆市县域经济实力薄弱,财政还是“吃饭财政”,资金紧缺,加上国家宏观调控影响,经济发展饱受资金约束之痛,县域中小企业发展举步维艰。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要想经济发展,必须有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作为后盾。由于在待遇和事业方面缺乏强久的吸引力,外地人才难以引进,本地人才又流失严重。人才缺乏导致科技力量薄弱,科技创新难,安庆市经济腾飞任重而道远。

县域经济的从业人员多为“离土不离乡”的农民、中小企业职工、个体私营业主等。他们文化程度相对较低,技能相对较弱,流动性较强。环境上的差异、交通上的不便、待遇偏低,导致安庆县域对各类人才的吸纳和集聚能力较弱。人才和技术缺乏,劳动者素质偏低,企业技术开发、技术创新能力普遍弱小,品牌意识不强,直接影响着安庆县域经济的活力和动力。

二、安庆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机遇

县域经济紧贴三农,又连接城市,是典型的城乡结合型经济,它既可以获得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又可以获得城市资金的青睐,加上灵活的经营体制,增长潜力巨大,对于搞活农村经济具有战略性意义。目前,县域经济中城乡“二元制”经济特征表现非常突出,这既是发展县域经济的难点和重点,也是解决县域经济发展的条件和契机,如果能够启动“制度创新”这个引擎,县域经济必将迎来蓬勃发展的势头。随着安庆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扩权强县的推行,县域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随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建立,安庆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机遇。

(一)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的机遇。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发展作了全面部署,对县域经济发展政策支持力度越来越大。作为农业和农村人口大省,肯定会得到更多的支持,必将对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产生重要作用。

(二)产业结构升级的机遇。新一轮经济调整,有挑战,更蕴含着良机。随着金融危机的加剧,许多企业面临生存问题,势必加速企业洗牌重组步伐。在国家加大支持力度的情况下,安徽省一些综合实力较强的大企业正是实施低成本扩张、进一步做大做强的有利时机。

(三)扩大有效需求的机遇。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央为了“三保”、促发展,先后出台了放松银根、提高出口退税率、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大幅度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和增加直补规模等一系列针对性扩内需、促增长的激励政策,省市也出台了有关措施,为争取项目、扩大投资、调整结构、改善民生带来了很多难得的发展机遇,有利于我们再新上一些重大项目,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经济增长的支撑力。

(四)承接产业转移的机遇。在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增强、生产成本大幅增加、国际需求明显减弱的大环境下,安徽省作为中部崛起东向拓展的“桥头堡”和东部地区挺进中西部创富的枢纽,沿海产业资本等要素加速转移势在必行。安庆作为皖江城市带承接转移示范区主轴线上重要的一环,随着县域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发展环境的不断趋优,必将为我们承接产业转移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有利于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

但是,这种机遇同时亦是十分严峻的挑战,在这个难得的发展机遇面前,我们需要通过县域的金融制度、生产要素流转制度、人才培育与引进制度等系统的制度创新来迎接这样的发展机遇。

三、安庆市县域经济发展战略选择

(一)发展理念创新,实现安庆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县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必须要有科学性,要因地制宜。县域经济虽然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经济体系,但是从本质上来看,它应该归属于微观经济范畴,因为一个县市的财政能力、行政调控能力、资源配置能力都是有限的,这就注定了县域经济不可能有大而全的产业布局,不可能建成理想的全能经济模式。发展县域经济,关键就在于其独特的微观环境、独特的资源优势、独特的产业构架,从这个意义上讲,县域经济就是特色经济、优势经济。

从总体来看,安庆大多数县并没有特别的地理、交通、资源、能源优势,因此我们的县域经济发展缺乏全面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因此,我们安庆县域经济发展要按照“非均衡发展”的战略思路,在众多的产业中择其强者而扶之,选其优者而育之。善于利用比较优势,利用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带动相关的产业链、产业群发展,真正形成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的拉动效应。

(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安庆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要大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县域经济结构要紧紧围绕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进行调整优化。

1、调优农业。根据安庆县域经济体实际,要做大做强优质粮、畜牧、渔业、水果、蔬菜五大优势产业,坚持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着力培养一批发展潜力大、辐射面广、技术含量高、与农户联系紧密的龙头企业。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和质量认证体系建设,促进农业生产的标准化。

2、提高县域工业规模效益和创新能力。加快机制转换和体制创新,高度重视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工作,以技术改造、产品创新为突破口,立足本地主导产业,抓大扶强。

3、突出解决第三产业后续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要积极寻求第三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刺激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壮大,发展金融、保险、物流、技术服务、旅游等生产性服务行业,力求第三产业在更高层次的轨道上走得更稳妥。

(三)完善县域金融制度,为安庆县域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支撑。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可替代。近几年金融机构对县域经济的信贷投入虽然有所增加,特别是农村信用社小额农户信用贷款增幅较大,对农村及县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整个金融体系都在进行着以市场化为主旨的深刻变革,原先作为政策扶持工具的国有金融机构的政策性功能逐渐弱化甚至消除,新的替代机制有待于形成,因而在现实的县域金融市场中正规金融机构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非常不足。

完善地方金融体系,在现有的地方金融体系下,还应增加城市商业银行重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使农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工作重点都放于农村经济市场,拓展服务领域,增强农村金融服务功能。人民银行要有针对性地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扩大注入县域经济的货币供应量;国有商业银行在县域实现市场退出后保留下来的县级机构,必须确立为县域经济服务的市场定位和职责,确定适当的存贷比底限,地方财政应设立县域经济发展基金,国家要从邮政储蓄中拿出一块资金作为配套,成立专门机构来经营运作;鼓励股份制商业银行到县域设立分支机构,理顺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的作用。同时,要加快金融创新步伐,既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也为公众提供更多的投资机遇。

(四)大力培养和吸收人才,为安庆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县域经济的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办几座工厂,建几幢高楼这样的层面上,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和吸纳人才,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县域经济要发展,技术是关键,而技术问题,说到底就是人才问题。一是创新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让教育在完善提升国民素质、培养众多劳动者这一功能的同时,培养出更多具有开拓创新意识,造就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为县域经济发展服务;进一步深化教育人事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力量强弱直接关系到教育的兴衰成败,必须提高教师待遇,壮大教师队伍,优化教师结构,关心农村教育和改革的发展进程,特别要关心岳西、潜山、枞阳等偏远山区教育;二是创新人才意识。转变人才观念,做到用好用活现有人才,挖掘和培养潜在人才,积极引进外来人才;壮大人才队伍,努力使人才总量能满足县域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加强人才素质建设,努力使人才素质能满足县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需要。

[1] 安庆年鉴2010.

[2] 2011年前三季度安庆市县域经济比较分析.安庆统计信息网,http://aqtj.gov.cn/aq/tjfx/Show Info.asp?InfoID=3722.

猜你喜欢

安庆县域人才
人才云
鱼殇
安庆师范大学优秀校友
安庆石化:驰援灾区显担当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一项县域中招政策的回顾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