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无缝线路固定端刺桥梁结构设计
2013-04-13蔡建业
蔡建业 李 园
(1.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 湖北武汉 430063; 2.扬州市市政建设处, 江苏扬州 225002)
1 工程概况
海航特大桥石大路段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境内,主要跨越规划世纪大道、笕丁路、沪杭铁路、石大路等,全长6 312 m。线路主要技术条件如下。
铁路等级:客运专线;
正线数目:双线;
设计速度:350 km/h;
正线线间距:5.0 m;
设计活载:ZK活载;
轨道结构:CRTSⅡ型板式无碴轨道。
运营需要连续的CRTSⅡ板式无砟轨道在桥上断开,为保证纵向连续的轨道稳定,CRTSⅡ板式无砟轨道在某跨梁两端设置固定端刺,无砟轨道板与梁体浇筑一体,以此将轨道由于温度变化产生的强大的纵向力传递给桥梁结构,具体技术要求如下。
(1)梁部承受轨道纵向力
降温工况下:7.48 MN;
升温工况下:10.6 MN。
(2)桥梁纵向位移
在上述纵向力作用下,桥梁纵向位移不大于3 mm。
2 桥梁结构设计
2.1 上部结构设计
原设计海航特大桥184号墩、185号墩之间设置32 m简支箱梁,梁高3.05 m,桥墩采用圆端形墩身,墩高14 m,桥跨布置如图1。因184号墩、185号墩之间的简支梁上设置固定端刺,且184号墩、185号墩的墩身、承台、桩基已经施工完工,依据理论分析,采用184号墩、185号墩之间的简支梁不架设,保留184号墩、185号墩墩身及其桩基,新建挖孔桩,整体墩身及现浇梁体组成新的桥梁结构,具体结构形式及尺寸见图2。
图1 桥跨布置(单位:cm)
图2 新结构轮廓(单位:cm)
2.2 基础设计
原基础采用12-φ1.00 m钻孔桩,桩长分别为53 m、54.5 m,承台厚2.5 m。现采用在既有桩基周边新增31-φ2.50 m钻孔桩,桩长57 m嵌入弱分化凝灰岩,承台厚5 m,新建承台将既有承台包围在内,新建承台及桩基布置见图2。
3 计算模型
3.1 有限元计算模型
采用ANSYS建立实体模型(图3),梁体、墩身、承台、桩基均采用SOLID65单元,具体材料参数见表1。根据TB 10002.3—2005《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计算墩身变形时需对材料弹性模量进行0.8倍折减。
桩土相互作用采用土弹簧法进行模拟,采用了以下假定:(1)在同一水平层土壤为各向同性线弹性体;(2)侧向土的性质在2个正交方向彼此无关;(3)土壤的抗力在轴向、侧向和扭转方向是不耦合的,且属于小位移问题;(4)用等待土弹簧来反应土层的恢复力,其刚度用“m”法计算。土弹簧采用link11单元模拟,采用“m”法计算土弹簧刚度系数K值(见表2)。
表1 材料参数
边界条件:桩底嵌入凝灰岩,模拟为固结。
表2 土弹簧刚度系数K值
图3 有限元模型
3.2 计算荷载
根据结构实际受力情况确定如下主要计算荷载。
(1)ZK荷载;
(2)二期恒载:155 kN/m;
(3)纵向力:10.6/7.48 kN;
(4)集中力:10.963 kN,分布荷载:5.613 kN;
(5)相邻梁端竖向荷载(梁重+二恒+ZK荷载):9 501.6 kN、8 797.4 kN。
4 计算结果及分析
4.1 结构纵向变形计算结果
在最不利荷载工况下,桥梁结构整体纵向变形最大值2.98 mm,位于梁体端刺锚固区(见图4),满足桥梁纵向位移不大于3 mm规定。
图4 整体纵向变形(单位:m)
4.2 应力计算结果
应力计算结果(最不利荷载工况):
梁体主拉应力最大值1.76 MPa,位于端刺锚固区,其他区域最大主拉应力值均小于0.9 MPa,见图5。
图5 梁体主拉应力
墩身主拉应力最大值1.35 MPa,位于梁与墩固结梁端部墩顶,其他区域基本受压,见图6。
图6 墩身主拉应力
承台主拉应力最大值2.47 MPa,位于图中深色部分,其他区域最大主拉应力值均小于0.8 MPa,见图7。
图7 承台主拉应力
4.3 配筋
梁体、墩身最大主拉应力1.76 MPa,满足规范表5.2.1条有箍筋及斜筋时的主拉应力限值要求,根据主拉应力云图进行配筋计算,梁体除梁顶端刺锚固区纵向采用φ25钢筋,间距10 cm,其他部位均采用构造配筋,局部位置构造钢筋加强。
承台最大主拉应力2.47 MPa,位于承台底部深色区域。通过计算,承台底深色区域需采用φ25双筋,间距10 cm。
新增31-φ2.50 m钻孔桩,所有钢筋均采用Q235钢筋。通过计算,需布置52根φ25钢筋。
5 施工方法
在既有184墩~185墩之间设计固定端刺结构,固定端刺结构由桩基、承台、墩身以及现浇梁组成,施工顺序如下:
①既有184墩、185墩的墩身、承台以及桩基均保留,两墩之间的32 m简支箱梁不架设。
②在既有桩基周边增加钻孔桩,再新建整体承台。新建承台的底面较既有承台底面下降0.7 m,新建承台顶面较既有承台顶面升高0.8 m,新建承台将既有承台围包在内,清除既有承台底面以下0.7 m范围内泥土,保护好既有桩基。在既有承台的顶面及四周利用化学植筋工法,钻孔、植筋再加涂E200界面剂,使新、旧混凝土牢固结合形成整体。
③新建承台以上为墩身,其两端与既有墩身结合。为使新、旧墩身的牢固结合,仍选用化学植筋工法,钻孔、植筋并加涂E200界面剂。
④墩身以上为现浇梁,现浇梁不安装支座。现浇梁的周边外形与本线32 m简支箱梁基本一致,由于不安装支座,因此梁的高度稍大于简支箱梁。翼板尺寸与简支箱梁等同,顶板、腹板均取较厚尺寸,以保证固定轨道板预埋钢筋的锚固深度。不设置预应力筋,不设底板,腹板钢筋锚固于墩身内。梁面上也就是桥面上预埋剪力齿槽,剪力齿槽紧跟梁端硬泡沫塑料板布置,每端4排,双线铁路四个梁端共设置16排。
6 结束语
通过对设置无缝线路固定端刺桥梁结构空间计算设计表明:
①结构在承受轨道设计纵向力最大值10.6 MN的情况下,桥面位移量为2.98 mm,满足设计要求。
②应用有限元法得到非杆件结构的弹性应力图形后求得配筋,保证结构配筋的合理。
③应用有限元法精确计算出每根桩基顶外力,保证了桩基、承台设计的准确与合理性。
目前,设置无缝线路固定端刺桥梁结构已建成通车,运营情况良好。
[1]TB10002.3—2005 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2]叶见曙.结构设计原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3]孙训方,方孝淑,等.材料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4]过镇海,时旭东.钢筋混凝土原理和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