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时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模型在贵州省威宁县的应用
2013-04-13龙玲刘红梅李丹马永林颜兴莫纯碧
龙玲,刘红梅,李丹,马永林,颜兴,莫纯碧
(1.毕节市植保植检站,贵州毕节551700;2.威宁县植保植检站,贵州威宁553100)
病虫防治
比利时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模型在贵州省威宁县的应用
龙玲1*,刘红梅1,李丹1,马永林2,颜兴2,莫纯碧1
(1.毕节市植保植检站,贵州毕节551700;2.威宁县植保植检站,贵州威宁553100)
为提高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水平和防控效果,2010年引进了比利时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系统并在威宁县草海镇白岩村马铃薯种植基地应用。经过3年的实践,结果证明,该系统能较为准确的定位马铃薯生产基地晚疫病防治时间和防治次数,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CARAH模型;威宁县
威宁县是贵州省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的县[1,2],2012年,全县种植面积达11.35万hm2。该县属北亚热带温凉湿润季风气候,昼夜温差大,气候冷凉,光照充足,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与流行,危害较为普遍,常年发生面积占种植面积的40%左右,受害地块在后期出现大量植株死亡,损失巨大,有的甚至绝收,给马铃薯生产造成严重威胁。马铃薯晚疫病流行速度较快,药剂防治的最佳时期在中心病株出现阶段,在实际生产中,薯农很难掌握准这一时间,为了切实提高防治效果,有效减轻危害损失,2010年,笔者引进比利时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系统在威宁县进行应用,经过3年的实践,该系统能较为准确的定位马铃薯生产基地晚疫病防治时间、防治次数,预测发生程度等,科学指导了防治工作的开展,对节约防治成本,减轻环境污染具有明显的指导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建立自动气象观察站
2010 年初,我们购置了自动气象观察仪器安装在威宁县草海镇白岩村马铃薯生产基地上,基地海拔高度2 200 m,位于北纬26°52′,东经104°10′,马铃薯常年播种时间在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出苗时间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马铃薯出苗后,从每年的5月1日开始启动自动气候观察系统,以小时为单位收集相对湿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降雨量等气象数据,至8月底马铃薯收获为止。
1.2 湿润期及其平均温度统计方法
湿润期是指相对湿度≥90%的有效侵染条件期[3-5]。将2010年、2011年、2012年5月1日至8月31日相对湿度≥90%的时间进行标记,再将湿润期间各小时的温度进行平均,即得到湿润期间的平均温度。
1.3 潜在侵染程度预测方法
潜在侵染程度与湿润期长短和此期间的平均温度相关,湿润期持续时间越长,湿润期间平均温度越高,晚疫病潜在侵染的程度就越严重,其具体相关关系采用表1判断[3-5]。
表1 马铃薯晚疫病潜在侵染严重程度与湿润期持续时间和湿润期间平均温度的关系Table 1 The relationship of potential late blight threat, wet duration and average temperature over the wet duration
1.4 侵染周期计算方法
Conce根据多年的观察经验[3-5],每个侵染过程(即孢子侵入-萌发-症状表现)需要获得7分才能完成,如果得够7分,一次侵染过程结束,如果此时没有采取喷药防治,则田间可以看到侵染叶片上的病斑和病斑上的白色菌丝体。每天的得分根据Conce模型方法进行计算,见表2,从侵染过程开始的第1天累计积分。依据CARAH模型(即晚疫病菌侵染循环曲线)应用方法,基地感病品种从第3、4代,抗病品种从第5、6代,在第1次侵染积分达4~6分时开始第1次喷药防治,间隔7~10 d防治1次,感病品种防治3~4次,抗病品种防治2~3次。第1次防治用保护性药剂,以后用治疗性药剂。
表2 Conce模型预测马铃薯晚疫病侵染曲线每天得分计算参数Table 2 Parameter for calculation of score per day of late blight infection curve using Conce prediction model
2 结果与分析
2.1 马铃薯晚疫病潜在侵染程度
2010 年至2012年马铃薯晚疫病潜在侵染程度统计结果见表3和图1、图2、图3。在马铃薯生长期间,5月1日至8月31日,晚疫病菌2010年繁殖15代,共产生57次侵染,其中轻度侵染17次,中度侵染17次,重度侵染10次,极重度侵染13次;2011年繁殖9代,共产生22次侵染,其中轻度侵染7次,中度侵染5次,重度侵染3次,极重度侵染7次;2012年繁殖17代,共产生71次侵染,其中轻度侵染16次,中度侵染19次,重度侵染11次,极重度侵染25次。
从2010年至2012年三年侵染情况比较来看,1代首次侵染时间2010年为5月12日,2011年为5月2日,2012年为5月9日,2010年与2012年相比相差10 d。侵染代次2010年比2011年多6代35次,2012年比2011年多8代49次;2010年中度以上侵染为40次,比2011年增加25次,2012年中度以上侵染为55次,比2011年增加40次;2010年侵染集中时间在6月下旬至8月底,5月至6月中旬只出现12次侵染;2011年侵染集中时间在5月中旬至6月下旬,7月份只出现5次侵染,8月份没有出现侵染;2012年侵染集中时间在5月下旬至8月底,5月上中旬只出现1次侵染。综合分析,2010年、2012年气候条件较适宜基地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与流行,2011年不及2010年和2012年有利。
表3 2010~2012年马铃薯晚疫病潜在侵染程度统计(次)Table 3 Potential infection of late blight in 2010-2012(time)
2.2 防治指导
从图1可知,2010年6月6日至6月8日第3代侵染积分达感病品种喷药防治指标,6月21日至6月24日第5代侵染积分达抗病品种喷药防治指标,分别于6月9日和6月25日发布发生与防治信息,指导马铃薯种植基地在6月10日至6月12日针对感病品种进行第1次喷药防治,在6月26日至6月28日针对抗病品种进行第1次喷药防治。
从图2可知,2011年5月27日至5月28日第3代侵染积分达感病品种喷药防治指标,6月10日至6月11日第5代侵染积分达抗病品种喷药防治指标,分别于5月29日和6月12日发布发生与防治信息,指导马铃薯种植基地在5月30日至6月 1日针对感病品种进行第1次喷药防治,在6月13日至6月15日针对抗病品种进行第1次喷药防治。
从图3可知,2012年6月5日至6月7日第3代侵染积分达感病品种喷药防治指标,6月21日至6月23日第5代侵染积分达抗病品种喷药防治指标,分别于6月8日和6月24日发布发生与防治信息,指导马铃薯种植基地在6月9日至11日针对感病品种进行第1次喷药防治,在6月25日至6月27日针对抗病品种进行第1次喷药防治。
2.3 预测结果与实况吻合情况
图1 2010年马铃薯晚疫病侵染曲线Figure 1 Late blight infection curve in 2010
图3 2012年马铃薯晚疫病侵染曲线Figure 3 Late blight infection curve in 2012
根据马铃薯晚疫病侵染曲线(图1、图2、图3),2010年预测感病品种中心病株出现时间在6月上旬末至中旬初,与田间调查中心病株出现时间在6月13日相吻合;流行盛期预计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与田间调查流行盛期出现在7月上旬相吻合;预测发生程度为偏重,与实际发生程度偏重相吻合。2011年预测感病品种中心病株出现时间在5月下旬末至6月上旬初,与田间调查中心病株出现时间在6月3日相吻合;流行盛期预计在6月下旬,与田间调查流行盛期出现在6月下旬末至7月初基本吻合;预测发生程度为中等至偏重,与实际发生程度中等相吻合。2012年预测感病品种中心病株出现时间在6月上旬末至中旬初,与田间调查中心病株出现时间在6月8日相吻合;流行盛期预计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与田间调查流行盛期出现在7月上旬相吻合;预测发生程度为偏重至大发生,与实际发生程度大发生相吻合。
2.4 综合应用效果
根据预警系统预测结果,我们用70%安泰生可湿性粉剂作为保护性药剂,用687.5 g/L银法利悬浮剂作为治疗性药剂在威宁县草海镇白岩村马铃薯基地上连续3年开展33 hm2的连片防治。2010年针对感病品种防治4次,抗病品种防治3次,平均防治效果达78.41%,比农民自防区提高11.07个百分点,平均鲜薯产量达1 854 kg/667 m2,比农民自防区增产17.16%;2011年针对感病品种防治3次,抗病品种防治2次,平均防治效果达75.17%,比农民自防区提高7.96个百分点,平均鲜薯产量达1 592 kg/667 m2,比农民自防区增产21.63%;2012年针对感病品种防治4次,抗病品种防治3次,平均防治效果达77.52%,比农民自防区提高10.99个百分点,平均鲜薯产量达1 746 kg/667 m2,比农民自防区增产14.23%。通过三年的应用实践,比利时马铃薯晚疫病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对威宁县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通过防治可以有效减轻晚疫病的发生,大幅度提高马铃薯产量,经济效益较为明显。
3 讨论
该模型主要利用马铃薯生产基地的温湿度气象资料进行预测,由于每个自动气象观察站记录的气象数据一般只能覆盖1 000 km2的范围,因此,要准确作出预测,必须根据生产基地规模安装相应数量的气候观察站。
该模型的应用专业性较强,在生产实践中植保部门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技术培训与指导,提高应用效果。
马铃薯晚疫病始病期、发生程度除与温湿度、降雨量等密切相关外,还与栽培品种的抗性和历年晚疫病发生情况等有关,在实际应用时要结合全国以及地方颁布的“马铃薯晚疫病测报调查规范”进行综合分析,作出准确判断。
[1]杨昌达,陈德寿,杨力,等.关于贵州马铃薯种植区划和品种布局的几个问题[J].耕作与栽培,2008(3):48-50.
[2]吴永贵,杨昌达,熊继文,等.贵州马铃薯种植区划[J].贵州农业科学,2008,36(3):18-25.
[3]谢开云,车兴壁.比利时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及其在我国的应用[J].中国马铃薯,2001(2):67-71.
[4]谭监润,袁文斌,武海燕,等.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引进与应用[J].南方农业,2011(5):61-63.
[5]王晗,代华,赵仁杰.应用CARAH模型预测冬种马铃薯晚疫病初探[J].湖北植保,2011(5):20-24.
Application of Belgium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Model for Potato Late Blight Control in Weining Guizhou
LONG Ling1*,LIU Hongmei1,LI Dan1,MA Yonglin2,YAN Xing2,MO Chunbi1
(1.Bijie Plant Protection and Quarantine Station,Bijie,Guizhou 551700,China; 2.Weining Plant Protection and Quarantine Station,Weining,Guizhou 553100,China)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efficiency for late blight control,a Belgium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system was introduced in 2010 and used thereafter in the potato production base of Baiyan village,Caohai Town, Weining County.After three-year practice,it is proved that this system could predict when the fungicide should be applied,and howmany times the application should be used.Therefore,this system could have positive impacton potato late blightcontrol.
potato late blight;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CARAH model;Weining
S532
B
1672-3635(2013)01-0048-04
2012-08-02
贵州省重大攻关项目“马铃薯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黔科合重大专项字(2008)6009]。
龙玲(1969-),女,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从事植物保护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
龙玲,E-mail:ll70013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