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PR在眼眶爆裂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2013-04-13曹文广张军晖张世衡韩迎春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3年1期
关键词:下壁眼眶侧壁

曹文广,张军晖,张世衡,张 宇,韩迎春,李 斌

(陕西省宝鸡市人民医院CT室,陕西 宝鸡721000)

目前,眼眶外伤已成为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约有21.4%的失明是由眼眶外伤所致[1]。其中眼眶爆裂骨折(or bital blowout fract ure,OBF)比较常见,早期检查、及时诊断对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CT是眼眶外伤首选的辅助检查方法,其诊断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笔者通过分析46例OBF的CT资料,认为16层CT及后处理技术对OBF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6例中,男37例,女9例;年龄4~69岁,其中20~40岁32例,占69.6%;左侧23例,右侧18例,双侧5例。击打伤28例,车祸伤15例,撞击伤3例。患者受伤至行CT检查最短时间为40 min,最长为2个月,其中38例在受伤后3 d内就诊检查。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美国GE公司的Brightspeed 16层CT机检查,患者仰卧于检查床,采用头先进横断面扫描,基线为听眶线。扫描范围包括额窦及上颌窦在内;扫描参数:矩阵512×512,孔径160~180 mm,层 厚 2.0 mm,螺 距 1.0,间 隔2.0 mm,扫描后所得的数据行层厚0.625 mm、层距0.5 mm重建,采用骨算法重建模式进行。将获得图像数据传入GE A W4.4工作站行轴位、冠状位、矢状位等MPR,可将图像任意角度旋转,以获得最满意的观察角度。分别观察眼眶各壁骨质、眶内肌肉、神经、球后脂肪间隙、眼球等组织及邻近结构。

2 结果

本组46例中,共51只OBF;其中,左侧23例,右侧18例,双侧5例。内侧壁OBF有30只眼眶,下壁11只眼眶,5例双侧OBF均为内侧壁骨折,内壁及下壁同时骨折9例。合并眼眶直接骨折者14例,合并邻近颅面骨骨折者15例。能直接显示骨折线者11例(见图1),伴骨折端明显错位者7例,粉碎性骨折3例,大部分伴眶内组织突入副鼻窦内。46例均伴有眶内及眶周不同程度软组织肿胀,部分患者见眶内及眶周皮下积气,眶内直肌增粗者32例(见图2,3),眼肌及眶内脂肪疝入副鼻窦者26例,内直肌及眶内侧壁之间脂肪间隙变窄或消失者25例。眶内及眼睑皮下积气者20例(见图4)。筛窦塌陷积液者27例,上颌窦内积液9例,额窦内积液者4例,蝶窦内积液者1例。球后出血5例,视神经损伤增粗4例(见图2,3)。在观察内侧壁OBF时,横断面和冠状面均能显示,矢状面意义不大。在观察下壁OBF时,冠状面及矢状面显示最佳而横断面显示不理想。

3 讨论

3.1 OBF的发生机制 OBF是一种特殊类型骨折,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中、青年男性多见,本组占69.6%,击打伤和车祸伤是主要致病原因,占93.5%。眼眶由7块不规则形骨构成,是尖向内后、底朝外前的锥状腔隙,其眶壁较薄,尤其是内、下壁很薄,突然的暴力使眼眶内压力骤然升高,经眼球液性传导至眶内部,使眶壁最薄处先发生骨折,因此OBF常发生于内壁及下壁,同时伴受伤眼眶内容物嵌顿或疝入副鼻窦(见图5),可出现复视、眼球运动障碍、眼球内陷等伴随临床症状。本文结果与文献报道[2]基本一致,46例中,发生于内、下壁骨折42例,占91.3%,直接暴力产生的骨折多累及眶边缘,以眼眶外缘和上缘多见。副鼻窦内出现渗出性改变,提示骨折更加可靠。

3.2 OBF的分型 参照有关文献[2-3],将本组 OBF分3型:①Ⅰ型,单眶壁OBF;②Ⅱ型,双眶壁OBF;③Ⅲ型,混合型骨折,即直接暴力骨折所致眶缘骨折和OBF同时存在。

3.3 OBF的CT表现

3.3.1 直接征象 眼眶骨性结构连续性中断、塌陷、粉碎及移位改变。本组能直接看到骨折线11例,其中粉碎性骨折3例,断端错位、移位7例。儿童骨折多无明显中断,表现为局限性凹陷或曲度失常。

3.3.2 间接征象 主要为骨折周围软组织改变:①眼外肌增粗、移位,以内直肌多见。②眼眶内容物疝入副鼻窦,以疝入筛窦常见,其次为上颌窦,在筛窦表现为患侧筛窦塌陷,筛窦内密度局部增高。眶内容物疝入上颌窦,呈乳头状或息肉样突起,形如眼泪,称为“泪滴征”[4](见图6),它被认为是 OBF的特征性表现,对诊断眶下壁骨折具有特异性。③副鼻窦内浑浊,提示窦腔内积液、积血。④眶内及眼睑皮下积气,是较为常见的伴发征象。⑤球后及球内出血。⑥眶周软组织肿胀。

3.3.3 邻近并发骨折,是OBF的常见并发症,多为颅面骨及副鼻窦骨折。横断位、冠状位、矢状位及VR图像结合多能良好显示。

3.4 CT检查的意义 眼眶外伤骨折是眼科常见病,眼眶直接骨折及眼眶复合型骨折较易诊断,而OBF大部分因临床症状较轻,检查方法不当而常被忽视、漏诊。CT检查的目的在于:①确定有无眼眶损伤及估计损伤程度。②确定是否为OBF并对其分型。③根据分型指导临床治疗,选择治疗方式。④是否有其他并发症。⑤预后评估。⑥伤残鉴定。因此,早期、全面、准确地诊断眼眶骨折极其重要,对选择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

3.5 MPR技术的优势 随着CT技术不断完善,其图像质量及诊断准确率不断提高,临床对影像诊断的依赖性大幅度上升,把CT作为眼眶外伤必需和首选的检查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利用MPR技术,仔细观察,准确诊断。MPR可以满足多方位观察眼眶骨折及其与周围组织关系的需要,通过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图像及动态旋转观察,使骨折的位置、范围、形状及移位情况能从最佳方位和角度显示出来,有助于病变部位的定位和定性诊断,同时能准确观察和判断眶内容物受累及嵌顿情况。横断面图像对观察眼球内陷、视神经、眼外肌、球后及眼眶内外侧壁优势显著,冠状面图像对显示眼眶内侧壁、上下壁、筛窦及上颌窦优势显著,矢状面图像对显示眼眶上下壁、视神经及眶尖部优势显著,动态旋转观察可以弥补以上方位未能发现的改变。眼眶骨折较细小时,临床主要依靠CT来确诊,而MSCT横断位图像结合薄层MPR技术的软组织窗和骨窗观 察 为 目 前 最 有 效 的 检 查 方 法[5-7],同 时 在 诊 断OBF时MPR图像互相结合可以减少漏诊,为临床治疗、预后评估提供更多的信息。

图1 冠状位示左侧眼眶多壁骨折,见骨折线 图2,3同一患者 图2轴位示右侧眼眶内侧壁骨折,视神经及內直肌受累,球后血肿 图3冠状位示下壁、内侧壁骨折及球后血肿,眶内容物突入筛窦及上颌窦图4 冠状位示左侧眼眶内侧壁骨折,眶内积气,脂肪组织疝入,内直肌增粗 图5 轴位示左侧眼眶内侧壁骨折并内直肌增粗、嵌顿 图6 冠状位示左侧下壁骨折,眶内组织突入上颌窦,呈典型“泪滴征”

[1]张兰芝.2909住院病例盲目原因分析[J].实用眼科杂志,1988,6(1):45-46.

[2]高鹤舫,兰宝森 .眼眶爆裂骨折的CT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3,27(1):16.

[3]张欣宇,苏恩亮,曲敬 .骨与关节创伤X线CT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5-18.

[4]李松年,唐先健,戴汝平 .现代全身CT诊断学(上卷)[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247-256.

[5]任法云,付克广,孙耀辉,等 .螺旋CT对眼眶内侧壁骨折的诊断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6,22(11):1 318-1 320.

[6]夏顺明,张小胜,杨渭川.眼眶爆裂性骨折的螺旋CT诊断[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08,6(5):366-367.

[7]荣冰水,陈巨坤,迟淑贤.眼眶外伤螺旋CT检查的临床意义(附246例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07,5(5):361-362.

猜你喜欢

下壁眼眶侧壁
侧壁设计对双环栅场效应晶体管电热性能的研究
体表心电图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动脉的定位作用分析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心室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及护理
越野车侧壁加强筋板工艺改进
体表心电图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中的定位诊断价值
汽车冷冲压U形梁卷曲的控制
想要醒得快?早起揉揉眼眶
眼科疾病中的“狠”角色——眼眶病
层合板上层建筑侧壁抗空爆性能研究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与冠脉造影对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