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IB-WAS系统的室内覆盖优势分析

2013-04-13刘彦俊

科技视界 2013年36期
关键词:现网布线蜂窝

刘彦俊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闵行分公司,中国 上海 201102)

1 传统室内覆盖面临的挑战

根据中国工信部统计数据,截至2013年3月底,中国共有11.46亿移动通信服务用户,比上月增长1.24%,比去年同期增长12.46%,无线移动通信使用率的迅猛发展,推动无线移动覆盖不断完善,但位于室内的无线覆盖,却遭遇了全新的挑战,且长期未能得到有效解决方案。

常规室内覆盖系统分类三类,即宏蜂窝接入方式、微蜂窝无线接入方式以及直放站接入方式,其中传统的室内覆盖面临着成本、覆盖、容量、质量这四大方面的问题。

1.1 成本方面

无线网络同步建筑结构成本高昂,室内无线网络器件维护费用成本居高。

1.2 覆盖方面

室内深度覆盖布线工程建设难度大,受装修后的饰材阻挡,纵深较大的建筑体系施工困难,布线系统使用的馈线无法进入目标区域,对确实无法使用馈线进入的区域,只能从可延伸馈线区域架设定向天线,但覆盖效果不佳,或从室外墙体明线入内,但该方式对建筑物的美观造成一定伤害。

1.3 容量方面

常规的覆盖接入方式,能满足深度覆盖以及容量调整的,但受到机房面积大小的条件限制以及建筑格局变化带来的人流量变迁,导致即便能实现无线信道资源正负扩的微蜂窝BTS,也无法做到及时均衡资源与容量需求。

1.4 质量方面

在 “高层干扰规避难度大”这一挑战之下,常规覆盖接入方式陷入僵局,高层干扰等室内无线网络质量保障艰难的成因主要以室内主导小区场强偏弱或参数设置不合理为主,其中参数设置由主要以频率、邻区及重选等参数设置不合理为主,受制于成本控制,常规覆盖接入方式无法批量实现点线的精细化优化。

由此可见,常规的室内覆盖方式,由于在诸如“站点架设灵活性”、“覆盖布线精简性”、“施工建设可行性、便捷性”、“话务容量适配性”、“自我优化能力”等这方面不具备优势,已经不再适应当前室内无线网络建设发展环境,总结归纳,为适应城市室内网络环境变化,需要产生一套具备基站架设的灵活性、容量适配可行性、以及具备实时监控和自我优化能力的全新的室内覆盖系统。

2 IB-WAS系统的简介

IB-WAS系统的英文缩写为Indoor Broad Wireless Access System,是一种兼有扁平化架构和分布式架构的新型基站系统。

有别于此前的任何一种室内覆盖系统,IB-WAS系统与其他制式网络共用核心网数据,核心网之下采用IP回传自成体系。其实现了站点架设的灵活性,基于全新的扁平化结构的FEMTO设备,实现将无线UM口信息通过固网宽带接入到移动核心网,单独个体或可串联的小型FEMTO设备,无可厚非具备容量适配的灵活性和操作便捷性。

图1

FEMTO基站是一种采用扁平化架构的小型化、低功率基站,通过固网宽带接入到移动核心网,为用户提供包括GSM/GPRS/WLAN业务在内的固定移动融合业务,主要用于家庭及中小企业等室内场所。

3 基于IB-WAS系统的室内覆盖自身优势

介于上述新型架构,基于IB-WAS系统的室内覆盖对于传统的室内覆盖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3.1 成本方面

3.1.1 建设成本:在各类无线覆盖建设过程中,微蜂窝和直放站由于涉及室内布线系统,所用的有源及无源器件最多,如馈线、功分器、耦合器、天线、干放等器件,其次为宏蜂窝,该设备所用辅材主要为馈线、天线。基于IB-WAS系统的室内覆盖使用主设备仅为终端FEMTO,辅材只需要连接网线即可。在无线覆盖建设过程中,成本主要来源于设计监理费用、主辅材料、人工费用以及协调费用,由于IB-WAS在主辅材料方面占据优势,也因此在人工和协调费用方面占据绝对优势。

3.1.2 维护成本:依据现网设备维护经验分析,主设备及辅材的多少,除了和成本直接挂钩之外,同时和维护的难易程度密切相关,原因在于大量的辅材器件,必然存在部分器件来源不统一,质量存在一定程度不可控性,同时分布系统内的大量辅材,在长期的服役期间出故障的概率必然高于宏蜂窝,另外在布线故障发生后,故障处理人员摸排工作,也容易因辅材的数量多和分布广两方面因素,导致排障工作的时效性难以把控。由此可见使用辅材最少的IB-WAS的终端FEMTO,在成本和维护环节,相对传统覆盖系统,占据了最佳优势。

3.2 覆盖方面

IB-WAS在传输本质上进行了改进,利用IP回传自成体系,通过IP宽带进行数据传输,在国内执行大范围光纤到户的背景下,无形中为FEMTO的接入实现了广阔的路由途径,一如80年代后固话普及,如今互联网的普及也造就了IB-WAS无线通信网络发展的契机。

表1

3.3 容量方面

宏蜂窝和微蜂窝虽然理论上可以实现扩容,但往往受限于机房面积大小,实际上现网宏蜂窝和微蜂窝在扩容实施工程中极易受阻,由此可见宏蜂窝和微蜂窝虽然具备扩容的理论功能,但在实际应用中依然受无线环境发展限制,而FEMTO则由于体积较小,在扩容方面则不存在机房面积限制,故而在容量方面,IB-WAS系统具备理论可操作性和实际应用的灵活性,优于常规覆盖系统。

3.4 质量方面

微蜂窝由于信源机房和天线均位于室内,信号质量隐患主要集中在分布系统,分布系统中使用有源、无缘器件的多少与室内目标覆盖区域大小成正比,故障发生概率也随之成正比例关系,而IB-WAS系统则在是室内覆盖系统中的UM口距离最短,基本不存在过多绕射,且信源与天线通过宽带连接,终端与信源之间并无其他有源、无源器件,因而信号质量能得到最大保障。对于高层干扰问题,IB-WAS系统,具备SON自组织功能,可以自主完成频率、邻区等优化,自主适配现网参数,因而该系统对网络的负面影响将降至最低。

3.5 其它方面优势

3.5.1 可实现多网共存:可融合了GSM900、GSM1800、CDMA、WCDMA、TD-SCDMA、TD-LTE、WLAN、FTTX 等八个网络设备的功能。

3.5.2 工程建设周期大幅缩减:相对宏蜂窝建设,微蜂窝建设时间占宏蜂窝建设总时间78%,直放站建设时间占宏蜂窝建设总时间56%,而IB-WAS系统中的FEMTO则只需要22%的安装时间。

3.5.3 室内安装与施工便捷:传统室内布线系统一般由馈线构成,但IB-WAS系统只需利用网线,因此在安装和施工方面,基于IB-WAS系统的室内覆盖在布线、业主协调以及成本控制方面有着压倒性优势。

3.5.4 自适应现网频规:IB-WAS系统具备SON自组织功能,可以自主完成频率优化,自适应现网频规,可大幅减少干扰、错误切换甚至掉话等网络异常事件

表1为常规室内覆盖系统和全新的IB-WAS室内覆盖系统性能对比表。

猜你喜欢

现网布线蜂窝
蜂窝住宅
摆脱繁琐布线,重定义家庭影院 Klipsch Reference Wireless 5.1
蓄热式炉用蜂窝体有了先进适用的标准
基于Relay架构的移动核心网方案研究
面向目标的主动绕障PCB布线算法
电子布线系统在工程中的应用
一种考虑拥挤度的布线模型及其算法
100G测试重心已向现网部署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