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清代宁波私家藏书的特征

2013-04-12郑坤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3年3期
关键词:私家藏书楼藏书家

郑坤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佳木斯学院图书馆,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宁波私家藏书从北宋开始,经千余年不断的积累和发展。至清代,无论是在藏书家数量及藏书规模上,还是在藏书内容及藏书质量上,都兴盛于宋、元、明任何一代,达到宁波古代私家藏书的鼎峰时期。出现了很多知名的藏书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特色。总体而言,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1 藏书家人数众多

清代宁波私家藏书日趋繁荣,藏书家数量更是蔚为大观。藏书家的数量大约相当于宋元明时期宁波私家藏书的总和。[1]在虞浩旭《智者之乡——宁波藏书家藏书楼》一书中所提及的清代宁波藏书家就有90人之多。如:王应珆、黄宗羲、董德称、周容、李邺嗣、董道权、万斯同、郑性、全祖望、黄澄量、仇兆鳌、卢文弨、周永年等在全国范围内有知名度的大藏书家。藏书的数量及规模也大大增加,如清代宁波藏书达万卷以上的俯拾皆是,如万斯同、郑性、全祖望、黄澄量、周永年、陈仅、邵晋涵、姚燮、徐时栋等。藏书五万卷以上的有黄宗羲等。

2 藏书种类多样化

清代宁波藏书以“抄”为主,特别是以保存、流传古籍为目的的名家抄本向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如黄宗羲“益好聚书,所抄自鄞之天一阁范氏、丛桂堂郑氏、禾中倦圃曹氏,最后则吴之传是楼徐氏”,[2]藏书除了宋元精椠以外,还有薛居正的《旧五代史》。

从藏书内容来看,宁波藏书家还喜好收藏宁波的地方文献,如全祖望从二十一岁起,便正式开始了搜求乡邦文献,从事“故国遗事”的撰著。陆宝南轩藏有宋版开禧《四明志》和宝庆《四明志》,后来被全祖望所传藏。全祖望双韭山房除此两种四明志外,还竭力搜罗了元代延佑《四明志》、至正《四明续志》及明代永乐、成化、嘉靖等各朝纂修的旧志。地方文献的叠现,是清代宁波藏书的特色之一,也暗示着清代宁波人特别关注自己的生存社会环境。

清代宁波藏书家的收藏注重个人的兴趣,有的还形成了专藏。如仇兆鳌的“尚友堂”收藏有大量关于杜诗和杜诗研究相关的书籍。他尽力搜求前人及当世注家之著作,不下数百家,如赵次公、黄鹤、钱谦益诸家论杜之著述。[3]此外,凡涉及历代杜诗之别集、杂著、诗话、笔记也一一加以收集。

宁波私家藏书中有不少对通俗读物情有独钟的藏书家,其中典型代表是姚燮。姚燮的藏书楼大梅山馆收藏有被当时人轻视的小说杂剧。《大梅山馆藏书目》除四部之外,单列小说和古今杂剧。[4]据骆兆平统计,藏书总数在3,000种以上,其中古今杂剧就有400余种。

3 藏书的多功能性

3.1 恣其阅览。宁波藏书家中有像抱经楼施行封闭管理的藏书楼,但更多的藏书家重视藏书的使用价值,主张不同程度开放私家藏书楼。如清全祖望,不是那种“仅以夸博物,示多藏”为藏而藏的人,而是致力于“藏以致用”,每次客游归来,总是带来大江南北藏书楼抄本数百册,他的弟子卢镐等就递相传阅。

3.2 传抄切磋。传抄书籍不仅是藏书的重要手段,也为学者交流切磋学问提供了便利。清代宁波藏书家黄宗羲几十年来四处访求图书,经常出入浙江一带著名藏书楼。勤于抄录,所获日富。

3.3 校勘考订。书籍在印刷、传抄过程中会出现讹误甚至散失的现象,需要进行校勘考订。如清卢文弨为乾隆年间一大校勘家。洪亮吉在《北江诗话》中将藏书家分为五等,列卢氏为校雠家。卢氏校本有《经典释文》、《逸周书》、《左传》、《孟子音义》、《荀子》、《吕氏春秋》等多达250余种,都以“精美”著称于世。宁波清代藏书家凭借丰富的藏书进行校勘考订工作,使无数典籍得以保存、完善和恢复本来面目。

3.4 刊刻印行。清代宁波刊刻书籍达到繁荣。如清黄炳垕的留书种阁刻印图书,在被余姚梨洲文献馆收藏的部分留书种阁藏书中,发现有“同治癸酉刊留书种阁藏版”、“光绪己亥冬雕留书种阁藏版”、“光绪己亥雕留书种阁藏版”等字样。

3.5 著书立说。历代不少藏书家重聚而轻学问,但是清代宁波藏书家却有一定的著述,更多的藏书家兼为学问家,其中著名的有黄宗羲、万斯同、全祖望、姚燮、徐时栋、董沛等。其中,万斯同以布衣身份进京参加《明史》编修工作,他所携带的十多万卷藏书便是他进行史学撰述的重要参考资料。他的史学研究获得“指陈得失,洞中肯系”、“刘知几、郑樵不能及也”等赞誉。他的著作有《补历代史表》、《纪元汇考》、《宋季忠义录》、《南宋六陵遗事》、《庚申遗事》、《河源考》、《河渠考》、《儒林宗派》、《石经文考》、《群书疑辨》、《书学汇编》、《历代宰相汇考》等。

3.6 赠送进呈。无论是私人研究还是官方编撰,都会出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情况。清代宁波藏书家不乏赠送进呈图书的事迹。如清王容商藏书约二万卷,自称“余之力不足以聚”,其中有朋友黄家鼎所赠残书数百卷。乾隆时期编修《四库全书》,向全国采访遗书。范钦八世孙懋柱进呈图书“七百余种”(据范氏家谱),今有书目可查的计641种,其中96种被收入《四库全书》,377种被列入《四库存目》,名列当时进呈藏书最多的藏家之一。

以上六个方面对当今图书馆的发展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如恣其阅览,现代图书馆实行开架式阅览,使得读者与图书更贴近,方便读者查找所需的资料,扩大了读者阅读范围,提高了读者的知识素养。

4 楼号印文的特征

藏书楼是私家藏书达到一定规模后必然出现的产物,清代宁波藏书家多设专门的藏书处,或建藏书楼、藏书室并为之命名。

藏书家对自己收藏图书典籍藏书楼的命名,不仅反映了藏书家的收藏状况,还表达不同的志向、情趣、修养等。随着藏书文化深入发展,取名变成一种风尚,如黄宗羲的“续抄堂”;董德称的“天鉴书屋”;周容的“春涵堂”;李邺嗣的“东皐草堂”;仇兆鳌的“尚友堂”;万斯同的“寒松斋”;郑性的“二老阁”;全祖望的“双韭山房”与“鲒崎亭”;黄澄量的“五桂楼”;陈撰的“玉几山房”、“绣铗斋”与“穆陀轩”等等。宁波藏书家对书楼的命名深得微言大义之精妙,尽管只有寥寥几字,但是借以传达的却是楼主的志趣爱好、性情处境、乃至藏书特色等。

此外,清代宁波藏书界在藏书过程中铃盖藏书印,成为一种藏书习俗。如黄宗羲的“黄氏太冲”、“梨洲”等;万斯同的“万斯同印”;全祖望的“全谢山所藏书画印”;徐时栋藏书印有“烟屿楼”、“城西草堂”、“鄞徐时栋柳泉氏甲子以来所得书画藏在城西草堂及水北阁中”、“甬上徐氏”、“柳泉书画”、“柳泉”、“徐时栋秘笈印”、“古明州烟屿徐氏收藏印”、“徐时栋印”、“时栋”、“时栋手校”、“柳泉过目”、“徐十三”、“水北阁”等数十印;顾㭎的“顾㭎嵩乔氏鉴沙评阅珍藏”、“顾小痴书画记”、“伴梅草堂所藏书籍”、“顾氏鉴沙赏阅”等。藏书家们刻藏书印,不仅是为了保存藏书,管理藏书,更重要的是赏心悦目,以寄幽怀。[5]藏书家的藏书态度、闲情逸致,在一枚朱墨相映的印鉴中得到浓缩的体现。如以名章标示藏书家的名字以示图书归属黄氏太冲、周容、万斯同印。以标示地名藏书印甬上徐氏、四明卢氏抱经楼藏书记、林汲山房藏书等。

藏书家对藏书楼名的命取,藏书印文的内容讲究,充分体现藏书家丰富的思想感情与文化内涵。[6]作为藏书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其重要的史料价值、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

5 藏书家的多元化

清代宁波藏书家多是以著述、校勘整理图书为目的的实用型藏书家。例如,卢文弨校勘之书极多,有《逸周书》、《新书》、《韩诗外传》、《春秋繁露》、《方言》、《白虎通》、《独断》、《经典释文》等三十八种。还有郑性、陈撰、徐时栋等都做过校订工作。他们多具有较渊博的学问知识,不少人在一定领域影响深远,如万斯同、全祖望、邵晋涵的史学,李邺嗣的文学,黄百家的天文算学等等都有相当成就。

6 藏书来源互动性

私家藏书的来源是多渠道的,首先是私家藏书从公藏中接纳流散图书,通过获得朝廷赐书或借抄皇家秘阁藏书等途径不断地丰富内容扩大规模。反过来,也向朝廷献书,每当改朝换代,新朝甫立之时,朝廷总要向民间“征书”,这几乎成为历代国家藏书建立或恢复的一条规律。清代宁波私家藏书也不例外,例如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朝廷诏修《四库全书》,向全国采访遗书。郑性二老阁进呈图书82种,其中收入《四库全书》12种,列入《四库存目》26种。其次是私家藏书间一家散出到另一家继承的授受关系。再次是私家藏书之间互相传录,或是刻印,或是抄写,或是购买,或是亲友馈赠。以达到“有功于古人也,己所藏日以富也,楚南燕皆可行也”的流通目的。私家藏书的互动性特征,是私家藏书发挥其社会功能的重要机制。总之,私藏与公藏、私藏与私藏之间的互动,对于保存传递前代文化典籍,使原有典籍在更高层次和更大的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7 藏书编目系统化

清代宁波藏书家为其藏书编目形成了一定的风气。如郑性编有《二老阁书目》,黄澄量编有《今文类体》、《余姚书家传》、《余姚画家传》、《五桂楼书目》;其中,仿黄宗羲《明文海》体例选辑明代各家文集而成的《今文类体》(不分卷,一百三十八册),汇录了明代四百多家文集奏议,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卢氏除《群书拾补》之外,卢氏尚校刻有《抱经堂丛书》。丛书汇刻所校汉唐前著述十一种、冯景著述一种、自著五种,合共十七种,为丛书中的汇编杂纂类。卢椿编有《敬遗轩书目》一卷,抄本,著录二百余种。姚燮的《大梅山馆藏书目》除四部之外,单列小说和古今杂剧。小说分集述、杂传、幽怪、果报、谐虐、论阐、清语、小品;杂剧分元人剧、明人剧、诸名家剧、传奇、编演、说唱、曲谱、散曲、杂腔、曲话、京都鼓词。

清代宁波私家藏书在藏书的搜集、整理、保管等环节中,呈现独特的风景。藏书家数量众多,藏书规模前所未有,藏书的内容丰富,逐渐形成了本地区私家藏书文化。如他们或露抄雪纂;或校勘考订;或著书立说,形成学者藏书,藏书治学的藏书现象,他们保存和传播了宁波古代文献,给后人留下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探究其特征,无疑是很有意义的。

[1] 郑坤.清代宁波私家藏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

[2][3] 虞浩旭.智者之乡——宁波藏书家藏书楼[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6.

[4] 骆兆平.姚燮与大梅山馆[J].杂志,1998(5): 56-57.

[5] 桑良至.中国藏书文化[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346.

[6] 王爱喜.中国传统私家藏书印[J].图书馆学研究,1985(1):57-59.

猜你喜欢

私家藏书楼藏书家
地下二层的专属影音室,兼顾影院/影K双重需求 济南麓府私家影院
定制私家影院系统中的传输损耗(上)
“贲园书库”藏书楼及其藏书掠影
清藏书家袁廷梼枉生平发覆[1]——一个苏州家族的兴衰
藏书楼开出一朵花
城南袁氏及其藏书楼
《先秦至隋唐五代藏书家考略》补考
苏州藏书家许博明
唐代私家藏书文化述略
明清藏书楼随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