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微博的建设及服务空间拓展
2013-04-12陈星星
陈星星
(许昌学院图书馆,河南 许昌 461000)
微博,即微型博客,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具有集成化和开放化的特点,微博作者无须长篇大论,可以将一段文字、或者图片、或者视频公开发布,实现即时分享,在极短的时间内传播至他(或她)所有的“粉丝”,并通过这些“粉丝”进行发散性网状传播。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3G的到来,使微博有了更广泛的应用空间。
当前,微博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性媒体,渗透进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国外图书馆在这方面走在了前列,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国内图书馆的微博建设也具有了一定规模,影响力日益加深。作为科研和教学重要辅助工具的高校图书馆,其微博的应用状况和发展水平尤其值得深入研究。笔者对国内高校图书馆微博的建设情况进行调研,以系统地了解其现状,并提出未来发展的建议。
1 高校图书馆微博的建设情况
目前国内的微博平台主要有新浪微博、网易微博、搜狐微博等,由于新浪微博在所有微博平台中人气最旺,包括政府部门在内的国内官方机构基本都是选择新浪微博进行“驻扎”。本文选择新浪微博作为研究对象,为便于调研,笔者选择了较为权威的“认证用户”进行调研分析:
1.1 注册情况
2009年,厦门大学和重庆大学率先在新浪微博注册帐号。2010年,又有7所高校启用新浪微博。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截止到2012年12月30日,搜索“新浪微博”中的“认证用户”图书馆,以“图书馆”为名称的微博超过500多个,其中“认证用户”大约有300个,包括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民间图书馆以及图书馆学人等等。笔者在其中通过标签、简介等进一步筛选,最终检索出高校图书馆官方微博数为126个,从数字上看较之其他性质的图书馆略占优势,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地增长当中,可见随着微博应用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正在加入微博用户行列。
1.2 地域分析
经过检索,高校图书馆微博用户大部分集中在华南、华东及北京、武汉等高校云集的地区。这些区域除了重点高校之外,还有众多的二级学院及大专院校也开设了图书馆微博,西南、西北等地方高校开设微博的用户有限,且多为国内重点高校,这种分布主要受到各区域高校质量、当地经济水平和高校本身影响力的影响。
1.3 粉丝情况
由于微博的传播是裂变传播,其信息波及的范围大小与其“粉丝”多少有直接联系。虽然高校图书馆微博地处高校,在发展“粉丝”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实际上,高校图书馆微博的影响力较之公共图书馆微博尚有一定的差距,如著名的民间文艺沙龙“单向街图书馆”粉丝数破80,000,公共图书馆“北京市东城区图书馆”粉丝数量20,000,而国内高校图书馆微博粉丝最高的清华大学图书馆粉丝数30,000,其他过万的微博用户仅有广外图书馆粉丝数10,000,厦门大学图书馆粉丝数 10,000,其余高校图书馆的粉丝量从几千到几十不等。目前,图书馆微博的关注度不高,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①是高校图书馆微博处于起始阶段,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宣传推广。②是图书馆没有充分认识到微博的作用,更新滞后,内容呆板,吸引不了读者的“眼球”。
2 高校图书馆微博的主要内容
2.1 新闻公告
这是高校图书馆微博最主要的功能,微博因其内容简短、传播迅捷,因此提供这类主题服务的微博数量很多。如清华大学图书馆微博发布的举办讲座信息、广外图书馆发布的数据库试用通知、厦门大学图书馆微博发布的“移动图书馆”注册有礼活动等等。
2.2 资源推送
这类服务包括了图书馆的一些重要业务,如数字资源推荐、科技查新、新书书目、代查代检等业务推荐。利用微博进行宣传,可以让用户第一时间获取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并将用户反馈信息收集起来,加以参考利用,如重庆大学图书馆利用微博推荐一些免费学术期刊库,如开通试用台湾人文社会学期刊全文库,并给出访问地址。
2.3 服务咨询
现代图书馆的参考咨询手段多种多样,但微博的加入无疑会给参考咨询服务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如清华大学学生通过微博质疑清华大学图书馆内无厕纸,轰动一时,还引起了传统媒体的报道。有些高校图书馆甚至专门开设馆员个人微博,专门解决读者疑问,人气颇旺。读者通过这种渠道,针对图书馆日常服务工作中出现的任何问题,都可以自由咨询,并得到迅速回复。
2.4 读者互动
这是图书馆微博中最容易引起读者回应的一部分内容,高校图书馆在学生的心目中总是高高在上、严肃呆板,但微博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距离感,在一些高校图书馆微博,除了发布官方信息之外,还能经常看到一些或轻松、或活跃、或励志的信息,如“图书馆为有你们这样勤奋的学生而感到骄傲”、“同学们,天冷了,多加件衣服哦”等等。
2.5 业界交流
这类微博内容不多,且多为转发,但不可忽视,显示了高校图书馆参与同行业交流的积极性,如转发一些业内最新消息、发展动态等等,不仅使用户第一时间了解到相关信息,并且通过微博的评论、转发等功能,使感兴趣的读者能及时得到消息。如12月28日,“中国广州发布”微博发布的“广图新馆开放”的消息,在当日就被广州各大高校图书馆微博广泛转发。
3 图书馆微博的服务拓展
随着微博应用热情的高涨,图书馆信息服务时效性、互动性、影响力都得以大大提升。然而,调研显示,虽然国内图书馆微博的发展势头迅猛,与国外图书馆微博甚至国内公共图书馆微博相比,建设和维护都显得不足,其服务内容仍有待深入,尤其是在以下几个方面仍有拓展的空间。
3.1 服务推广
随着图书馆技术的进步,馆藏的完善以及读者需求的不断变化,图书馆也在不断推出新型服务,这些新型服务在利用微博进行推广的同时,也可以与国内外其他图书馆或图书情报界的专业人士进行交流学习。另外,读者在使用这些新型服务时遇到的问题都可以随时向图书馆微博进行咨询,有利于新型服务的不断改进和完善。
3.2 深度推送
由于微博具有“碎片化”的特点,读者只能大致了解某类知识,对一些系统化的专业知识,读者很难“以管窥豹”。针对这种情况,图书馆可以通过门户网站、官方微博、馆员个人微博四个层次的相互深度融合,对有需要的读者进行系统化的“知识推送”;同时,还可以“关注”全国各地图书馆业内专家的微博,形成更为宽泛意义上的传播平台。
3.3 学科微博
高校图书馆主要是为科研和教学服务,由于读者专业不同,对于读者感兴趣的知识信息,图书馆可以鼓励学科馆员根据自己的特长,在不同的学科范围建立主题微博,以微博的形式推荐阅读书目和资源链接,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关注”相应的学科主题微博。这样,既扩大了图书馆自身的影响力,读者也可以更好地利用相关的图书资源和网络资源。
3.4 线下活动
到目前为止,高校图书馆微博大多数都停留在线上进行运营,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在这方面,可以参考民间图书馆微博的运作,如利用地域集中的微博“粉丝”群,在微博发起活动,比如组织本校学生为贫困地区孩子义务送书、图书漂流活动、书友会等等,并利用微博进行“图片直播”等等,吸引读者参与,加强图书馆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4 高校图书馆应用微博的注意事项
目前,高校图书馆的微博尚处于发展阶段,伴随着图书馆微博的兴起和发展,一系列新挑战、新问题亦逐步显现,逐渐成为图书馆微博能否积极、健康、有序发展的考验。
4.1 建立微博管理机制,高校图书馆微博应有专人管理,保持微博的活跃程度
一旦建立微博,就应保持及时更新,发布有价值的信息,保持用户的忠诚度,吸引潜在用户,减少用户流失,部分内容还可能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或其他领域的专家支持。针对高校的不同情况,应形成专业人员——馆员——学生志愿者的管理团队,针对读者的咨询、建议、需求、评价,图书馆应在第一时间给予回复。
4.2 增加微博技术支持
微博管理团队应留意微博网站上提供的服务更新或小工具,如参照博客建立的分类导航系统,在微博发布时,即可根据信息内容分类归纳,便于读者的再次检索。另外,发布的微博中不仅要提供新闻消息、链接等内容,还要尽可能利用微博的主要特性,及时开通RSS提要聚合和同复评论等功能。
4.3 加强微博互动管理
目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的微博仅起到一个网站的作用,而不太注意与读者的互动管理。图书馆微博不仅应该及时发布有价值信息,吸引潜在客户的关注,还应该选择一些有见解、对图书馆工作有推动作用的用户,关注用户的信息动态,形成良好互动,从而提高图书馆微博的关注度和满意度。
4.4 规范微博内容
由于微博信息发布时效性强、传播速度快,很容易造成始料不及的负面影响,在这方面,高校图书馆需要加强微博内容的规范管理。例如:微博内容不能涉及政治、宗教信仰等敏感话题,不随意转发和评论易引起争议的时事新闻、名人言论等等,对微博的错误、过期信息和其他造谣、诽谤等不良评论信息,要及时发现和疏导,将不良影响降到最低。
5 结语
微博在中国的影响力已经日益增强,在当前技术即是服务的环境下,作为科研前线的高校图书馆,要具有前瞻意识,要充分了解微博发展的重要性,针对本馆的办馆特色和实际情况,利用好微博这个交流工具,发挥其推广图书馆服务、加强影响力和关注度的作用。
[1]陈丽纳.微博客在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0(4):32-36.
[2]袁纳宇.图书馆应用微博客的价值分析[J].图书与情报,2010(3):104-106.
[3]王妙娅.国内图书馆服务博客调查分析[J].情报资料工作,2011(2):64 -6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