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公共图书馆馆藏评价探析
2013-04-12田武军
田武军
(盐田区图书馆,广东深圳518081)
图书馆馆藏是指一个图书馆收集、整理、保存各类文献资源的总和,图书馆馆藏可根据馆藏的存在形式分为实体馆藏和虚拟馆藏。当前,在我国绝大多数公共图书馆的馆藏中,以印刷型文献为代表的实体馆藏占据主导地位,而以电子图书为代表的虚拟图书馆馆藏的比重却在不断上升。评价一个公共图书馆的馆藏,其实是对图书馆信息资源体系的状况及其发挥的功能进行检测和评估的过程;对图书馆馆藏质量优劣评价的目的,是为拟定文献采集方针、合理分配文献采集经费、调整文献资源建设策略和制定图书馆馆藏长远发展规划提供依据[1]。
1 基层公共图书馆馆藏评价的必要性
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事实证明,人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类社会所涉及的所有文献知识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公共图书馆的用户对各种文献资源的需求也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这是图书馆馆藏动态变化始终存在的内在因素。每个图书馆的存储空间是有限的,数量不断积累的实体馆藏,给绝大多数公共基层图书馆带来存储空间严重不足的现实压力。馆藏是有时效性的,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提出的图书馆学第一定律就是“书是为了用的”,对于大多数基层公共图书馆的馆藏而言,当它们失去了被读者利用的价值时,就必须对其进行彻底更新。
图书馆的馆藏必须是动态的,这是由事物发展的内在因素和图书馆的现实压力所决定的,图书馆馆藏必须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类型读者的现实需求,以及学科的发展现状不断“吐故纳新”,只有这样,一个图书馆才能始终保持馆藏的科学合理和“保鲜性”。但是,图书馆如何确定馆藏应“吐什么故”和“纳什么新”,这就需要图书馆专业人员对现有的图书馆馆藏进行客观地、科学地和全面地评价。通过客观科学和全面的馆藏评价,找出自己图书馆现有馆藏的一些优势和不足,并结合本馆不同类型用户的现实需求,及时调整本馆文献采集的取舍和侧重,以具有前瞻性的眼光指导确立今后一个时期本馆文献资源建设的新方向。由此可见,定期对基层公共图书馆进行馆藏评价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客观科学和全面的馆藏评价来提升图书馆馆藏的质量,进而达到为图书馆用户提供优质服务的目的。
2 基层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现状
2.1 图书馆片面追求馆藏数量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国家和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也呈持续增长势头,加之党和政府对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实现公民文化权利的重视,各级地方政府对各级公共图书馆的经费投入在不断加大。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2012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2](以下简称《规范》)和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的评分标准中,对馆藏总量、人均馆藏量、年新增馆藏量都有明确的标准,例如:《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中规定印刷型文献省级馆馆藏总量应达到135万册以上;地级馆馆藏总量应达到24万册以上;县级馆馆藏总量应达到4.5万册以上。年新增印刷型文献藏量省馆应达到每百人1.7册以上,地级馆年新增藏量应达到每百人1册以上,县级馆年新增藏量应达到每百人0.6册以上。但《规范》中却没有针对馆藏文献质量的相关标准,造成部分图书馆片面地一味追求馆藏的数量,而忽视了对馆藏质量的要求,花费大量人力、财力所采集加工的文献,存在学科结构不合理、利用率不高等现象。
2.2 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受制于图书供应商
在深圳地区,公共图书馆年度图书的采购一般都以公开招标方式进行,当某一图书供应商中标后,招标方图书馆所需要的所有图书均由中标方提供,即招标图书馆采购图书只能在中标的图书供应商采购。这样在实际操作中,图书采购往往受制于供应商所能提供的图书种类和数量。有些图书馆出现了图书供应商中标后无法提供足够种类图书的现象,甚至在图书馆表示只要是本图书馆馆藏没有的图书,每种都可以采购的情况下,图书供应商还是不能够满足招标方图书馆的要求,从而严重地影响了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质量。
2.3 图书馆虚拟馆藏采购的主观性较大
图书馆虚拟馆藏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报刊、数据库等,图书馆对虚拟馆藏的采购必须以现实用户需求为依据,在进行了深入的用户需求调查之后,再结合本馆的实际情况,确定好新增实体馆藏和虚拟馆藏的比重,以及虚拟馆藏采购的种类、内容和提供形式再实行采购。但一些图书馆根本没有厘清虚拟馆藏和实体馆藏的关系与比重,更没有对用户进行文献需求的调查,主观随意加大虚拟馆藏的采购比重和种类,导致了虚拟馆藏利用率的低下,从而造成了文献资源的浪费。
3 馆藏评价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方法
3.1 馆藏评价的基本内容
馆藏评价主要包括文献资源保障评价、文献资源利用评价、用户满意度评价三个基本方面的内容[3]。资源保障评价是以图书馆内部管理为主体对馆藏文献资源质量进行分析。文献资源保障评价主要是指文献数量和文献质量的保障,包括馆藏文献保障率、馆藏对各学科的覆盖率、馆藏文献资源品种与数量、馆藏文献资源的增长率、数字馆藏文献资源建设、服务和维护情况等方面。文献资源利用评价主要是指从馆藏文献资源的实际利用状况来分析评价馆藏文献资源的质量。具体包括:利用率、拒借率、周转率、数字馆藏资源点击率、下载率等指标。文献资源满意评价从图书馆馆藏资源用户满意情况来分析馆藏资源质量。用户满意评价主要是指从用户使用资源感受的角度,来分析馆藏文献资源的总体状况。
3.2 图书馆馆藏评价的主要方法及特点
图书馆馆藏的评价经历了从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发展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价方法。常用的馆藏定性评价方法有:专家判断法、读者调查法、直接观测法、实际使用分析法等。常用的馆藏定量评价方法有:统计分析法、目录核对法、引文分析法和藏书结构分析法等。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价方法的出现,则使图书馆馆藏的评价方法相对科学和准确。
图书馆馆藏评价的每一种方法都有其各自的优点和不足,特别是在目前实体馆藏资源和虚拟馆藏资源并存的情形下,任何一种评价方法都无法系统而全面地对馆藏质量进行评价。定性分析法相对简便易行,但比较依赖于相关人员的经验和主观评判,缺乏准确性和客观性。而定量分析法虽然能够对部分指标进行量化分析,但不能对各种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一般的基层公共图书馆又难以操作施行[4]。例如:统计分析法仅以图书流通的频次作为统计分析的数据,完全不考虑图书的内容,也没有对图书的出版年限加以区分,从而导致评价工作的片面性。目录核对法是通过用图书馆馆藏和特定书目比照,通过二者的符合率来评判馆藏的质量,但备选书目是否具备权威性、代表性和广泛的适应性,这个问题无法确定,因此目录核对法评价馆藏质量同样存在片面性和代表性不足的问题。引文分析法是通过用户所著论文或著作的参考文献来分析馆藏被利用的情况,进而对馆藏质量作出评价,这种方法在基层公共图书馆,几乎难以使用。读者调查法是根据读者调查问卷反馈的信息,对馆藏等情况进行评价,但读者调查问卷设计的是否科学合理、被调查的读者是否具有代表性、读者的文化水平高低、读者对图书馆工作的了解程度等因素都会对调查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而且这些问题都没有一个标准可遵循。综合评价法是将馆藏评价的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结合起来,例如:针对不同的馆藏量化评价指标由专业人员根据其对馆藏评价的重要程度,设置一定的权重系数,以权重来确定不同指标的重要程度,再根据各指标的量化评价结果对馆藏进行评价。因为每个图书馆的具体情况是不同的,因此需要根据每个图书馆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系数,而且图书馆的内外环境是发展变化的,评价者对图书馆的主观感受也在不断地变化着,某一指标的权重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定量,这种权重因为评价者感受的不断变化而调整,势必会对评价结果产生主观影响。
4 基层公共图书馆如何进行馆藏评价
基层公共图书馆的特点是以传播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为辖区居民和读者服务为主要任务。在文献资源评价专业研究方面无法投入更多的人力,而图书馆馆藏评价是一项专业性非常强的业务工作,所以对一般的基层公共图书馆来说,开展图书馆馆藏评价难度较大。大多数基层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是根据文献采集人员的实践经验进行的,但随着图书馆馆藏的积累和政府对图书馆办馆效益的评估要求,开展图书馆馆藏评价工作已经成为基层公共图书馆必须要做的工作内容之一。
对基层公共图书馆进行馆藏评价,需要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因素的结合。从内部来讲,基层公共图书馆的领导和从事文献资源建设者自身对馆藏评价这一业务工作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克服困难,可由简入繁,由点及面,首先选择对图书馆馆藏建设影响较大的学科门类或部分重要指标进行评价。如:应先局部对图书馆的重点收藏和具有特色的学科,进行较全面地评价,然后在此基础上积累经验,逐步实现对本馆全部馆藏的评价。从外部来讲,基层公共图书馆的上级主管部门和业务指导馆应重视和帮助其进行馆藏评价工作,研究制定馆藏评价的规范和相关办法。另外,主管部门还应从人员和经费上给予保障,业务指导馆应在具体操作上进行业务培训,而且要直接参与到基层公共图书馆的馆藏评价工作中来。
4.1 对图书馆馆藏评价要制定统一的标准
目前国内尽管还没有固定统一的图书馆馆藏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任何有关馆藏评价的方法研究可能只是从某一角度或对某一资源类型开展的评价,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馆藏评价方法是目前较能得到广泛认可的评价方法[5],可先制定实体馆藏评价的统一标准,由简入繁,先易后难,事物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馆藏评价方法、评价指标体系和统一标准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应该先制定然后再不断发展和完善,而不应该是坐等成熟。
4.2 对图书馆馆藏评价方法的选择
基层公共图书馆选择馆藏评价方法,需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内容:①要以促使图书馆馆藏朝着最大化地满足用户需求和学科发展的方向为出发点。②要结合本馆实际情况,选择可操作性强,简便易行的馆藏评价方法。笔者认为,目前基层公共图书馆馆藏较为理想的评价方法,应当是采用简便易行的定性评价方法,并结合客观、科学的定量评价方法,但需要对现有的定性评价方法加强客观性限制,例如应对各类型图书馆馆藏的馆藏量、利用率、增长率等相同指标设定不同的评价标准,也要对各类型图书馆的馆藏文献的学科门类结构等设定有区别的评价标准。同时对定量评价方法的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进行简化,并对计算公式和方法中的各评价指标进行更加灵活和有针对性的设定。
4.3 由上级文化主管部门和省或市图书馆组织馆藏评价
笔者认为,当前最现实最理想的馆藏评价方式就是由上级文化主管部门和省或市图书馆牵头组织对本地区的基层公共图书馆进行馆藏评价,因为省或市图书馆作为本地区技术力量、人力资源最雄厚的公共图书馆,有责任有义务对基层公共图书馆进行业务指导。建议由上级文化主管部门拨出专项经费,成立基层公共图书馆馆藏评价工作组,工作组成员以文化主管部门和省或市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为主,再从每个基层公共图书馆中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经专业培训合格后加入工作组,由工作组统一对各个基层公共图书馆进行图书馆馆藏评价。
4.4 研制馆藏评价应用软件
随着RFID技术、物联网技术等新技术在图书馆的不断应用,使得公共图书馆不仅能快速记录统计文献流通数据,而且能够对读者的阅读行为和习惯进行统计分析,从而为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馆藏评价提供数据支持[6]。新技术的应用为馆藏评价系统的研发,带来了新的契机,图书馆的上级主管部门应重视馆藏评价系统的研发,大型的公共图书馆要组织人力或联合其他相关部门,研制开发馆藏评价应用软件。开发一种科学合理、规范的,而且能被广大图书馆工作者所接受的、又容易操作的馆藏评价系统,使图书馆馆藏评价成为公共图书馆一项制度化、常规化的工作。
5 结束语
图书馆馆藏评价是基层公共图书馆工作中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环节,且仅凭基层公共图书馆本身是难以自行完成的。但基层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必须以科学的馆藏评价为指导,因为馆藏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基层公共图书馆能否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笔者提出的基层公共图书馆馆藏评价方法,是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为目的的,希望能为基层公共图书馆馆藏评价提供借鉴和参考。
[1]崔倩.近十年国内图书馆馆藏评价方法研究述评[J].图书馆杂志,2012(4):11-19.
[2]GB/T28220-2011,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S].
[3]胡振华.馆藏资源质量的适用性评价研究[J].图书馆杂志,2009(1):15-18.
[4]贺霞.高校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质量评价研究[J].图书馆论坛,2009(2):87-90.
[5]魏育辉,刘健.馆藏评价方法研究概述[J].图书馆建设,2010(9):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