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共享工程地方特色资源建设探讨
2013-04-12华东杰
华东杰
(宁波市图书馆,浙江 宁波 315010)
文化共享工程作为国家重大文化建设项目,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相继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等。在新时期,文化共享工程正由共建阶段进入全面共享阶段,如何将这一创新性的基础文化工程持续有效地开展下去,是当前文化共享工程工作者要深入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文化共享工程要有生命力,真正被广大人民群众接受和喜爱,关键还得靠丰富而有特色的各类优秀文化信息资源。
丰富而有特色的地方文化资源是各地的瑰宝、国家的财富、人民的精神食粮,我们要把地方的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同文化共享工程的先进技术和服务网络相结合,从全局和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加强领导、科学规范、深入落实,做好文化共享工程地方特色资源建设工作。
1 文化共享工程地方特色资源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开展文化共享工程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经济文化发展成果。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建设是整个文化共享工程建设体系中的核心,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地方特色资源作为优秀文化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共享工程建设体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文化共享工程地方特色资源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在互联网时代,各种信息大量涌现,人们需要的是集成的信息资源,文化共享工程各级分(支)中心在本地区开发自己的地方特色资源,为广大用户提供针对性、特色化的服务,这是数字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各地建设的优秀地方特色资源汇集到文化共享工程国家中心,在国家层面对各类地方资源进行集中、整合,再向全国乃至全世界传播,开展特色资源服务,实现“传播知识、传承文明”的社会功能,提高文化共享工程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 文化共享工程地方特色资源建设的内容
文化共享工程地方特色资源建设的对象是各地独具特色的文献信息资源,包括图书、杂志、报纸、图片、视频资料、手稿等在内的一切凡是记录有关具有地方特色的知识和信息的载体文献。
文化共享工程地方特色资源建设同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紧密相连,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的重点是收集各类地方文献资料,进行保存并供读者查询使用。文化共享工程地方特色资源工作的侧重点在于对搜集到的地方文献进行整理、数字化加工,分门别类地制作成适合在新兴媒介上查询、观看、传输的各类文献信息数据库。
文化共享工程地方特色资源建设一方面要跟图书馆地方文献等部门紧密合作,搜集各类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献资源,另一方面要加强资金、人力、物力投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对收集到的地方文献资源进行整理、加工、整合,制作成方便用户使用查阅的各类数据库。
2.1 地方特色资源搜集、整理工作
做好文化共享工程地方特色资源建设工作,首先要做好地方特色资源的搜集、整理工作,只有系统地对本地区特色资源内容进行挖掘、梳理、整合,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为特色资源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文化共享工程特色资源建设跟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样也跟各地的文保所、博物馆、群艺馆等单位有很大的联系,要争取这些单位的支持和配合,通过资源赠送、有偿服务、合作共享等方法取得地方特色资源。同时也要了解地方特色资源的分布和出版情况,深入基层,与乡镇、街道文化站等一线工作人员进行沟通,争取得到当地印刷出版的一些最新地方资源,如家谱、年鉴、方志等。
做好文化共享工程地方特色资源的搜集工作,还需要文化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和协调,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取得最大成效。
2006年底,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专门下发了《关于直属单位无偿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提供信息资源的通知》,明确规定其下属单位需无偿向共享工程各级支中心提供由政府公共财政投入创作、排演的各类剧(节)目;在公共财政支持下收集、整理、编辑的民间文化资源;由各单位独立创作或与民间团体、个人联合创作的群众文艺节目等资源。
有了上级部门和相关单位的支持,宁波市支中心在建设宁波地方特色视频资源库时就方便很多。一方面,宁波市支中心加强与文化共享工程各县级支中心和博物馆、文化馆、乡镇文化站的联系,通过他们的力量搜集到了一批珍贵的视频资源,充实了宁波地方特色资源库的内容。另一方面还跟他们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定期到各个联系点收集资源,建立了资源搜集的长效机制。
2.2 加工地方特色资源,建设特色数据库
地方特色资源大多以纸张作为存储载体,随着岁月流逝、年代久远,这些文献极易出现老化、变形、发黄、发脆等现象,损坏程度非常严重,最终无法查阅。虽然近年来出现了大量以缩微品、磁带、光盘等为存储媒介的地方特色资源,但随着年代久远和气候变化,也会发生损坏情况。
为保存地方特色资源,方便广大用户使用,有必要对各种载体类型的地方特色资源进行系统整合加工,建成各类方便、实用的专题类地方特色数据库,同时依托共享工程各级分(支)中心网站或图书馆信息平台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
为方便读者使用,地方特色资源库最好建成可全文阅读和检索的各类型数据库,如浙江省分中心建设的“浙江记忆”项目,以数据库的形式把浙江藏书史、浙江家谱、越剧、浙江省名山古寺、风景浙江等特色资源介绍得详尽至极,用户通过网络就能够非常容易地获取相关的文献资料,并借此了解浙江省的特色风情。
宁波市支中心在建设《申报》宁波史料数据库时,为尊重历史,保存原始资料,把在《申报》上的有关宁波史料进行扫描,保存下来,同时进行文字输入,建设成了原始内容和现代文本都可查看的数据库,并可进行全文阅读和内容检索。
为方便用户研究,一些以古籍为主的文献数据库可建成简体字和繁体字对照的形式,宁波市支中心在建设《四明丛书》数据库时,按照简繁体字对照,数据库里内置康熙字典,这样可快速便捷地查询相关字体,大大方便了用户使用。
地方特色资源库建设在方便用户使用的同时,也要有准确的定位,要注重特色资源建设的选题,不做重复建设,同时也要注意特色资源建设的系统化、专业化和专门化,真正在“地方”和“特色”上下工夫。
3 文化共享工程地方特色资源库建设的途径
文化共享工程地方特色资源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又是一项规范化程度较高的工作。为避免资源重复建设,统一标准,加强协调,各地应建立以市级支中心为主导的地方特色资源建设领导小组。在这个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和指导下,分批分层地开展本地特色资源建设,形成一个地方性的特色资源建设联盟和地区性的特色资源建设体系。文化共享工程地方特色资源数据库建设可通过以下三种途径进行:
3.1 商业外包
数据库建设是一项对技术要求较高的工作,文化共享工程各级分(支)中心在财力充裕,没有相关人力、技术力量支持的情况下,可通过商业外包的方式进行数据库的制作。
这种建设方式的好处是文化共享工程各级分(支)中心比较省心、方便,只需向服务商说明制作要求并提供地方特色资源的原始素材。但问题是数据库的后期维护和资源的再加工比较麻烦,因为一般数据库的后台管理和核心技术在服务商手里,所以采用这种方式制作数据库必须要从服务商拿到后台管理权限,同时工作人员要熟练掌握其核心技术和要领,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更好地开展工作。
3.2 自建特色资源数据库
自建特色资源数据库虽然比较麻烦,要求有各类技术人才,但成本低、效果好,而且可以边制作边完善,工作人员也比较有信心,建设起来比较得心应手。
宁波市支中心在建设《申报》宁波史料地方特色数据库和宁波文史资料数据库时就采用了Jooal软件系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3.3 与其他单位合作建设
建设地方特色资源数据库要投入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单凭文化共享工程一家单位可能很难做到面面俱到,有些市、县级支中心文化共享工程可能也就一两个人具体负责,没有专门的部门做资源建设工作,所以要做好文化共享工程特色资源数据库建设就非常有必要借助外力,依托其他单位的智力和人力,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数据库建设。
宁波市支中心在建设《申报》宁波史料数据库时,与宁波大学孙善根教授进行合作,孙教授带领他的团队,对《申报》中有关宁波的史料进行摘录和整理,宁波市支中心对原始数据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合,制作成了《申报》宁波史料数据库。
浙江人文数字地图资源库是由共享工程浙江省分中心和各地市级支中心联合建设的,由浙江省分中心提供建设平台和技术支持,市级支中心负责资源库的建设内容,这样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加快了资源库的建设进度。
可见,与其他单位合作建设是一种资源合理利用、优势互补的好方法,这也是目前各级共享工程分(支)中心在建设地方特色资源库中采用较多的方法。
4 文化共享工程地方特色资源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文化共享工程地方特色资源建设由于受到资金、人力、物力、技术等方面的影响,在建设中容易出现资源建设方向不明、数据库质量不高、读者使用不方便等问题。为做好文化共享工程地方特色资源建设工作,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4.1 从本地区实际出发,确定地方特色资源建设的方向
地方特色资源建设的关键在于突出鲜明的特色,文化共享工程各级分(支)中心应该根据本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特点,重视和培育特色资源的建设方向,建立长效机制和中远期规划,把特色资源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经常性项目来进行。
宁波市支中心在建设地方特色资源时就从本地资源入手,依托宁波市图书馆资源,相继建设了宁波市图书馆馆藏老报纸数据库、《四明丛书》数据库、宁波文史资源数据库、《申报》宁波史料数据库、宁波本地特色视频资源数据库等,同时依托各县级支中心力量,分批建设宁波名人数据库。
4.2 合理利用经费,提高地方特色资源建设的质量
虽然各地共享工程有一定的经费,但在当前既要购买一些商业数据库,又要开展培训和社会推广服务的情况下,如果不能合理分配经费,地方特色资源建设就难以保证。
在经费已经确定后,要认真围绕特色资源的建设方向和主体,开展实施与落实工作,确保特色资源建设的质量。
4.3 坚持标准化、规范化、方便使用的原则
资源库建设有专门的规范和标准,在建设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文化部下发的标准进行操作,同时每个项目的建设要有专人负责,全程跟踪特色资源建设的过程,以保障资源建设的质量。
同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地方特色资源库的建设需要经常性地更新和维护,平时要多收集数据库在使用过程中的反馈信息,及时对数据库内容进行替换、删除、修改和整理,确定合理的更新周期,保持地方特色资源的生命力。
建设特色资源数据库的目的是为了使用,在建设的过程中要尽量考虑方便用户使用。用户文化程度各异,接受鲜新事物的程度也不同,要从广大用户的角度出发,让用户在特色资源库里方便快捷地找到他所要的东西,这样数据库才能真正发挥其功效,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要加强与用户的沟通环节,接受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反馈意见和建议,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同时也要做好用户的数据库使用培训工作,方便广大群众使用。
4.4 加强对专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
为保证地方特色数据库的建设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仅要求工作人员掌握传统的图书馆学、情报学等文献知识和技术,更要求其具备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能,尤其是信息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力。各级分(支)中心应创造条件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便于掌握最新的技术,使之能够胜任地方特色资源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总之,文化共享工程地方特色资源建设是符合我国国情、创新文化共享工程服务的重要举措。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要强化特色意识、本地意识、精品意识,抓住发展契机,将文化共享工程地方特色资源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为保存、传播、发扬本地优秀特色资源做出自己的贡献。
[1] 刘晓清.浙江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与思考[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8(1):11-14.
[2] 曹海霞.试论公共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与服务[J].图书与情报,2010(3):124-126.
[3] 周玲.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探讨与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7(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