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素质略论
2013-04-12高翔宇
高翔宇
(黑龙江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哈尔滨 150080)
古往今来,从事教育事业的人比重不少,但为世人所称道的教育家则并不多,说明做一名真正的教育者是不易的。随着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中国的高等教育现已进入了大众化时代,伴随而来的是高校的扩招、青年教师队伍的迅速壮大,很多应届博士、硕士生纷纷进入了高校教师的行列。在这种新形势下,如何才能使这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起来,成为高校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对我国提高高校整体的人才培养质量也有不可忽略的重要意义。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高校青年教师,笔者结合了个人的经验和体会,认为应该做到以下五个方面。
一、作为一个青年教师,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作为青年教师,因为没有太多的授课经验,只能通过一步步的努力学习与摸索、不断感悟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1]。让自己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崇高的使命感,具体体现在能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做事,坚信自己所从事的伟大教育事业,并有为之付出和牺牲的奉献精神,这些要具体落实到实际行动上,绝不是一句空话。对我们现在的情况来说,无论是备课还是上课都要本着刻苦勤奋,严谨治学的工作态度,对自己负责,对学生负责。当今社会,随着网络信息化的高速发展,许多教学资料和教学课件都可以达到资源共享,没有责任心的教师就可以轻易取之并用之,但如果是简单地照搬或者稍加修改,就用在自己的的教学课堂上,是会影响教学效果的。我们要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对别人好的东西,经过消化,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形成自己的讲课特色。做到这些就要求我们要下一番苦工,收集资料,熟悉教材,写好并提炼自己的讲稿。熟悉教材当然不是照本宣科,而是吃透要讲授的内容,突出重点,把握要点,明确要给学生传授的知识,这样才能流畅地实施我们的教学,学生接受起来效果也会更好。
二、作为一个青年教师,必须要有过硬的学识
当今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每个人都会面临落伍的危险,可以说是不进则退。在未来社会中,无论从事哪种职业,都将存在终身学习的需要,正如毛泽东所说:“活到老,学到老。”[2]事实证明,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如果不时刻吸取新的知识,人们的知识结构很快就会落后于社会的需求,这点在高校教师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这也是高校教师同时要肩负教育和科研两种职能所决定的。高校教师对所教学科专业,要有透彻的理解和领悟,对本学科不断更新的前沿信息要及时掌握,常教常学,常教常新,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拓宽知识面,去应对、满足教学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具有深厚而广博的学识。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讲的:“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就必须具备一桶水,而且是‘常流水’。”[3]
我们都知道,一个理想高校教师的知识结构应该包括三个方面:广泛深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扎实系统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全面准确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心理科学知识。这就要求教师不但对所教课程有精深的认识,还应有广博的知识。所谓“精”就是要“知得深”,对专业知识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所谓“博”就是要“知得广”,能触类旁通,具有相关学科的有关知识。鉴于此,教师需要对专业知识结构进行全面系统多层次的思考,做到融会贯通,不断进行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三基”训练,对知识进行不断的沉积和锤炼,才能具有深厚的功力。很多老师在课堂上遇见随机问题,能够当场突发奇想,计上心来,让人拍岸叫绝,甚至迎来学生的阵阵掌声和赞叹声,他们靠的就是广博的知识和深厚的学识,这样必然大大增加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度。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之前,认真备课,用自己十二分的勤奋、执着和努力争取赢得学生的理解和信任。
三、作为一个青年教师,必须要积累教学经验
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的老教师,能够娴熟地驾驭课堂教学,在教学中善于把握精髓,注重知识的实用性。青年教师应积极观摩老教师的课堂教学,平时多与老教师交流经验,虚心向老教师请教,是青年教师迅速熟悉教学技能的一条捷径。比如说,在上课的时候,我们会在无意中看到青年教师上课时睡觉的学生比较多,而经验丰富的老师上课时睡觉的学生比较少,甚至没有,为什么会出现此种现象,究其根源,则是古人的那句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课堂上,不但要教会他们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如何去学,激发学习的兴趣。只有学生在课堂上产生学习兴趣了,想去主动探索了,才不至于因为这门课枯燥无聊而想睡觉;只有学生培养起了学习兴趣,学会如何去学习了,才能在课下认真学习,下一节课的效果才能变得更好,这是一个良性循环。所以在上课时,对老师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尽量用比较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学生讲解,用一些类比的方式,达到浅入深出的效果,这样,讲授效果会事半功倍。其次,课后给学生留些思考题或者组织学生分组课堂进行讨论都是激发学生积极性的有效方法,锻炼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青年教师应该向老教师请教如何备课,如何教授,如何巩固知识等,比如在备课过程中,要反复推敲教材并熟悉教材,落实重点、难点,写好并提炼自己的讲稿,并备有一定的练习,在授课过程中,始终注意从简到难,从复习旧知识过渡到学习新知识,避免太大的跳跃,从而降低学习的难度,然后,以快节奏进行练习,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应注意不增加难度,而是进行反复操练,从不同角度展开同一水平的知识、能力训练,不仅活跃课堂气氛,更切实做到当堂内容当堂巩固。只有这样,当堂课所学的内容才能深入人心。
另外,青年教师还要不断加强课堂的临场反应力和现场驾驭能力。在课堂上遇见突发事件,则更显得老教师经验丰富的重要,比如说,上课期间,某学生的手机突然响了,本身是让老师比较心烦的,而老师却说一句:“天外来客啊。”引起学生的哄堂大笑,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不一会儿,学生手机又响了,老师再来一句:“后继有人啊。”这势必又引来一阵笑声,彰显出教师的人格魅力和现场气氛的调节力,这与青年教师的频频抱怨会形成强烈对比,试问哪个学生不想听幽默风趣的老师讲课呢?除此之外,青年教师要从一点一滴每个细节向老教师学起,如何写教案、如何控制课堂气氛、如何控制讲课语速、如何提升教学质量,甚至如何板书等等,不断地积累教学经验,不断尝试和磨炼,才能使教学经验越来越丰富。
四、作为一个青年教师,必须要有教学个性特色
首先,青年教师上课要充满激情,精神饱满。青年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年龄优势,把自己的满腔热忱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年轻教师的活力,同样也会带给学生无限的感染力;反之,如果在课堂上,学生面对的是死气沉沉不会调节气氛的老师,学的是乏味的没有新意的教科书,学习状态可想而知了。
其次,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点。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3]学生正处于心智蓬勃发展的阶段,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都很强烈。一般来说,内容新颖、贴近生活的东西,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年轻教师与大学生年龄差距小,对社会上流行的新事物的接受和认识上没有代沟,可以更好地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在授课过程中不拘泥于课本内容,列举和讲解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现代信息,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使其不仅被课程内容所吸引,更易被授课老师的人格魅力所吸引。因此,在上课时要适当讲解一些与所学内容相关的最前沿的知识、发展动态等,把风趣的例子和生活中常识性的案例与所学内容结合起来,利用多媒体手段以图片、动画、影音等形式将授课内容展现出来,这样就会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兴趣。
再次,上课时多与学生交流互动,平等对话,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给予学生必要的尊重。比如上课与学生对话时,让他坐下来,这样学生会因感受到你的亲切而缓解紧张情绪,形成平等的对话氛围,这不仅减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身份悬殊感,拉进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更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为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架起一座桥梁。当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时,无论对与错,教师都要耐心倾听,不要急于打断,更不要妄下结论,这样才能减少学生的拘束感,敢于提问题,敢于向老师请教;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尤其要热情鼓励。泰戈尔曾说过:“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能使鹅卵石臻于完美”[4]。仔细想想,确实是这样,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像阳光洒向学生,像春水滋润学生,使学生更健康的成长;俗话说:“良言劝人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相反,如果有学生向你请教问题,你却恶言相向:“你怎么这么笨”、“就你这水平,还有脸来问问题”诸如此类,这样的讽刺和挖苦、漠视和抛弃,只能使他们饱受创伤的心灵遭受更大的打击,以至于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5]。其实,上课时学生敢于和老师交流就是一种勇气,对他们自己来说是一个突破,作为老师应该给他们的是赏识、鼓励和耐心,由问题入手,不断地给予学生以启发,让学生沿着老师的正确思路进行思考,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和积极性,又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充分体现了教育的人本主义,即以学生为主体,学为主、教为辅的教育指导思想。
最后,青年教师要熟知学生心理,急之所急,教其所需。唐代文学家韩愈曾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课堂上,给学生上习题课是为学生答疑解惑的重要方式,精心准备并上好习题课,不仅强化理论知识,而且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培养以及逻辑推理、归纳演绎、抽象具体等理性思维的训练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将习题课上好,并不容易,就准备而言,选题要精,有针对性、典型性、启发性、严密性、开放性(一题多解,正逆向思维等);就过程而言,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时间,鼓励他们交流、讨论、求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习题课的核心是注重启发,深入思考和交流,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开阔思路,产生思想火花,对老师也有启示作用。在问题的争论解决中,使学生充满活力,形式多样灵活的习题课,令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正是学习的主要动力。有疑才有思,有思才有问,有问才有悟,开始学生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去思考,有了兴趣就会自动去钻研、探索,多方位、多角度去分析、理解、领会、运用所学知识,逐渐建立理性思维能力。通过上典型的习题课,学生普遍性的问题得到很好地解决,也能把所学的教学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付诸实践,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师生都受益匪浅。
五、作为一个青年教师,要勤动笔,常进行教学反思
一个人专业发展的过程,实质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研究的过程。要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因为反思就是总结,反思就是研究,反思就是提高。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北师大博士生导师林崇德认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叶澜教授也说过:“写一辈子教案,你不一定成为名师,但写三年课后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2]教学反思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记成功之举,二是记败笔之处,三是记教学机智,四是记学生见解,五是记再教设计[6]。一节课下来,精心沉思,看看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要从“无名”到“有成”,最关键的是教育教学的反思。拿起笔来写好“教后记”、“教学案例”、“工作案例”,再稍加整理就是一篇教学论文。通过反思自身实践,积极进行教育实践研究,不断地认识和改造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观念,就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其发展速度必然加快,缩短成为优秀青年教师的进程。
思想是教育的基石,是教育的灵魂。教育需要思想,需要有思想的教师。只要我们坚定自己的教育信念,执着地追求我们的梦想,优秀就会随着我们的教学行为习惯性地散发出来,而我们也终将成为优秀的青年教师!
:
[1]王庆桦.教学实践对青年教师的素质要求[J].天津市职工现代企业管理学院学报,2003,(3):53-54.
[2]周东明.论未来教师的培养[J].青大师院学报,1995,12(1):63-66.
[3]张璐.如何做一名合格的高校青年教师[J].教育理论研究,2010,(2):248 -249.
[4]修春雨,王伟平.伤害,在一言一行中——教师言行对学生心理影响的分析与思考[J].基础教育,2005,(12).
[5]王淑晔.教师,你能做到的……[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4,(7):38 -38.
[6]曹同坤,王晓娜.青年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J].工会论坛,2007,13(4):115 -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