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探索

2013-04-12宋建申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8期
关键词:辅导员管理工作大学生

宋建申

(东北石油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黑龙江大庆 163318)

目前,高校在校大学生基本都是1990年后出生的学生,他们张扬个性、追求自由、要求平等、注重自主权的选择,作为独生子女的一代,他们往往也伴随着自尊心强、自私、不自立、不独立等特性。在21世纪这样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高等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如何把90后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级人才,是当下高等教育工作者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这就要求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现有大学生的特点,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思路,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一、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

1.管理制度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

目前,高校对大学生的管理工作还在沿用多年来形成的传统管理模式,即要求整齐划一、严格统一的思想倾向,过分强调服从原则,很少站在学生角度换位思考问题,某种程度上忽略了人文关怀。近年来,随着制度化管理理念的深入人心,高校在大学生管理工作上也出台了相应的制度,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不完整、不健全,在学生教育和管理的全过程中仍有许多空白点,以至于无章可循,给管理工作带来很多困难;二是临时性、应急性的“通知、办法”与规章制度并存,朝令夕改难以避免,制度的严肃性、连续性和持久性不能保证;三是由于规章制度本身不严密和人为因素的干扰,规章制度缺乏应有的权威性。通常情况下,大多制度缺少鼓励和奖励机制,往往惩罚的制度占有很大比重。即使一切制度强调要尊重学生个性化和层次化发展,但在管理过程中也很难实现[1]。

2.管理队伍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

目前,高校普遍存在师资紧缺的问题,由于管理者的缺乏,很难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投入到最有助于学生成才的工作方面上去。长期以来,随着学生数量的急剧膨胀,学生管理工作主要在日常的具体事务中打转,难以静下心来研究规章制度的建设,因此学生工作制度不完整、不健全,在学生管理过程中还有不少空白点,以至于有时无章可循,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不少困难。同时,由于新形势、新情况的不断出现,为了保证日常学生工作的正常进行,随时有应急的规章制度出台,造成制度上的不一致,使得管理者在执行过程中无所适从。另一方面,管理对象的情况却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但学生管理者由于长期超负荷的工作,没有时间及时充实知识,学习新的教育管理理念,使得教育管理方法不适应新形势、新情况,增加了学生管理的难度,降低了管理效率。

3.管理对象发生显著变化

目前,高校在校大学生基本上都是90年代后出生的,且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对家庭的依赖性大,自理能力弱,身体、心理素质较差,比较脆弱,缺乏自控能力,缺少集体观念和同学之间的互助友爱精神,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差。有的学生在学习上缺乏刻苦钻研精神,缺乏自觉性,不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再加上大学里由自己支配的时间较多,自主意识强,责任意识弱,奉献精神不足,没有追求的目标,把一切东西都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他们张扬自己的个性,不愿意人云亦云,很多事情上,都要求要有自主选择权。大学生管理工作已经告别了老师说什么是什么的时代了。

二、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的新途径

1.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实现学生管理工作制度化

学生管理工作制度是建立良好秩序,规范学生行为的依据,同时也是激励学生的依据,不能让管理制度成为约束学生的枷锁,管理制度的作用既要使学生受到约束,又要让学生在约束下有充分的自由,二者应该均衡发展,不能偏顾任何一方。现在,依法治校、依法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是高等教育的任务,也是高校学生工作的指导思想,因此,建立科学、规范、完整的学生工作规章制度是学生工作的需要。高校应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依据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完整的、可操作性强的程序、步骤和规章制度,并以此规范学生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2]。当前,要特别针对高校后勤工作社会化的现状,进一步明确各方面关系,不能仍由学校单独履行学生管理的义务和使用管理学生的权力,参与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单位和个人理应享有学生管理的权利和承担学生管理的义务。要在高校、社会职能部门、承担后勤工作的单位或个人、学生以及家庭之间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或进行立法,以法律的形式明确界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做到责、权、利分明,便于相互之间进行充分、有效的协调,从而依法依规对学生进行管理。

2.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目标化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随着在校大学生人员构成的变化,学生管理工作难度越来越大,既要管理好,又要注重方式方法的选择,避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尊重他们个性的发展,与他们平等相处,又要关注他们的正当权利等,这就导致一些学生的纪律观念淡薄,比如上课迟到、早退、旷课,不积极参加学校、院系、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唯有在学生管理体制机制健全的情况下,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办事,把大学生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将考核评比责任到人。在日常管理中,任课教师要把学生平时上课时的纪律遵守情况作为平时成绩,计入期中、期末考试成绩。辅导员要把学生平时的遵纪守法、集体观念、劳动观念、文明举止等方面的表现与班委选举、学生会竞选、奖学金评定、助学金评定、三好学生评选、入党和毕业分配等联系起来。与此同时,辅导员要抓好学生干部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班干部、学生会干部的带头作用。每周定期召开一次两委干部例会,及时检查了解学生干部的工作情况。本学年由系领导为学生干部进行了以“政治素质”、“管理素质”等为主要内容的讲座,培养学生干部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服务同学的能力,要求他们做遵纪守法和学习上的模范,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示范作用。只有把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才可以有效调动广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积极性,大大降低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

3.提升管理队伍素养,实现学生管理工作专业化

办好一所高校,关键在于人才。人才不仅包括教学、科研人才,而且也包括好的学生工作管理人才。要面对新形势,开创学生管理工作新局面,促进高校发展,必须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学生管理人才队伍。从学生工作发展趋势来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必须走专业化道路。高校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热爱祖国和人民、有奉献精神的人,而高校以学术为主导地位,以教学科研为重点。因此,要实现大学的目标,必须把学生管理工作放到一个十分突出的位置,必须培养一支专业化的学生管理人才队伍,对学生管理面临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应对办法。从当前高校学生管理队伍的现状来看,人员数量很多,但在整体素质上还不能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从一些高校的实践来看,有些高校认为,教学科研需要高级人才,学生管理只要有人管就行。因此,各级学生管理工作中,学生工作管理队伍参差不齐,大多数是本科毕业就从事学生管理工作,不但理论修养不够高,从事学生管理工作所要求的专业知识也欠缺,基本上处于经验化工作水平,专业化程度低[3]。因此,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管理对象的变化,作为学生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丰富的教育学、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管理学等相关的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人际交往、团队合作、教育教学等能力,熟知学生工作的规律和方法。所以,加强对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迫在眉睫,培养学生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是当务之急。只有做好这些工作,这支队伍才能真正成为大学不登讲台的教授专家。通过建设一支思想好、业务精、作风正的教师队伍和学生管理工作队伍,确立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和理念,构建好责权清晰、分工明确、合作有序的学生管理工作体制,运用现代化的教育管理手段,真正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走向专业化,适应新形势,不断为加快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4.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实现学生管理工作平等化

高校学生管理者与学生的接触是相当多的,也是从事非专业教育的重要教育者。学生的非专业教育主要包括了理想教育、责任教育、价值观教育等。学生管理者应用具体的行动代替说教,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责任。再次,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发表他想说的。当他把他想讲的都说了,我们就能发现问题的关键了。随着大众化教育的开始,同时宣告着师道尊严时代的结束。我们要改变“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教育观念。在学生管理过程中,不要轻易要求这个要求那个,认为这些都是应该的,而忽视了管理者和学生之间的地位平等。要用欣赏鼓励的态度去看待、评价受教育者的一言一行,承认差异、允许失败。使学生发现和发挥自己的长处和潜能,最终鼓励学生走向成功。在这种“赏识教育”管理过程中,并不是不能批评学生,而是在批评的过程中要注意如何渗透赏识,一方面要达到批评的效果,另一方面不能让学生感到批评过度而自暴自弃。作为学生管理者,我们的价值是帮助学生变得更好,我们的位置更重要的是做学生的朋友,而不是长辈。我们要相信学生能和我们一样做出正确的选择。只需要明确告诉学生做某些事需要的代价是什么,让他根据情况进行选择,而不是替他做好决定。因此,这就要求学生管理工作者要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把他们当成“独立人”对待,这样就可以进行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的为学生服好务,成为广大学生思想上的好导师、学习上的好老师、生活中的好朋友。只有这样,才能和学生建立起信任,更好地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5.积极引导搭建平台,实现学生管理工作个性化

大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对不同年级学生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也要对同一年级的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对刚刚入学的大一新生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养成教育,要严格要求他们,规范他们的日常行为。任课教师要严格考勤制度,经常点名,杜绝学生上课迟到、早退、旷课等现象,发现问题及时与辅导员联系。辅导员要严格请假制度,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大一学生,辅导员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机会,强调学风和考风,要对学生不断进行学业规划,重点强调假期实习和社会实践的重要性,要定期举办讲座,增加就业指导,时刻注重安全教育。对于大三、大四的学生,任课教师及辅导员应该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在管理上应以引导为主,宽严相济,相信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应根据他们不同的个性,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不同的发展方向实行个性化管理,真正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急需的人才。辅导员还要及时将各种活动的信息传达给所有学生,让学生及时掌握各种活动的动向,为有特长和兴趣爱好的同学,积极搭建展现个人风采和魅力的平台。

6.融入关爱温暖学生,实现学生管理工作人性化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谈到,第三个层次是爱的需要,这是每个人的权利,也是每个人渴望得到的东西,尤其对于刚刚入校的大一新生来说,他们都处在成长期,外出求学难免会有想家和孤独的感觉,他们需要有一个像家长一样能给自己爱的人关爱他们,辅导员要想使自己的教育措施得到实施,利用爱心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是最好的办法[4]。要做到这一点,辅导员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要主动关爱情况特殊的学生,如贫困学生、残疾学生、成绩落后的学生,要时常了解他们的动向,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以贫困学生为例,贫困生可以说是学校的一个弱势群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大背景下,学生之间的经济差距也越来越明显,他们一方面面临着来自家庭的压力,另一方面由于自卑心理严重,又总是害怕、担心其他学生的嘲笑,无形之中背负了很大的心理负担。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与他们接触最频繁的辅导员用爱心来感化他们、关心爱护他们,积极为贫困生找到爱心人士对其进行资助,解决他们的经济困难,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学习氛围和生活环境。另外,要利用情感渗透来感化学生,大一的学生尽管在年龄上来讲还比较小,但他们走出了家庭,时常会感觉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所以在平时的管理过程中,除了要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以外,还需要关爱他们的情感,处在成长期的他们往往情绪波动很大,辅导员要经常关注他们的动向,及时进行疏导。再次,在管理过程中要注重尊重与师爱相结合,学生如果在被管理的过程中感觉很满意,心理和情感上都得到了满足,那么将很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辅导员要将师爱贯穿到学生管理的过程中,善于发现每位学生的长处,帮助他们挖掘潜能。

7.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

在科技迅猛发展到Web 2.0时代的今天,网络已经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如今,任课教师、辅导员可以通过手机短信、飞信、QQ、微博等媒介将信息告知学生,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计算机在学校各个管理部门也得到了普遍应用。网络以其传播快、互动性强,获取、发布信息便捷等优势,给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历史机遇。例如,学生管理者可以利用校园网及时公布校园新闻、校园活动、规章制度,让学生在第一时间了解校园动态。不仅如此,通过充分发挥网络的互动特性,学校各职能部门,尤其是后勤、教务等部门,可以在网上征询学生对服务、对教学等的反馈意见、建议,便于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只有充分利用好互联网的优势,才能做到学生管理工作信息的畅通,才能保证学生管理工作信息的公开透明,最终才能实现信息化管理的目标。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只有在充分了解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的特点后,在建立健全各项学生管理工作规章制度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学生管理工作制度化。因此,学生管理工作制度化是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目标化、专业化、平等化、个性化、人性化、信息化的前提和保障。作为高等教育学生管理工作者,要适应形势的变化和发展,不断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方法和途径,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高水平专业化复合型人才。

:

[1]孙艳.新形势下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9,(5):79-82.

[2]唐元松.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学生管理模式创新[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179-181.

[3]姚祖军.浅析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69-72.

[4]刘恒儒.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6,(1):62 -64.

猜你喜欢

辅导员管理工作大学生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大学生之歌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