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2013-04-12樊葵陈梅容郑晓凉钟卫华
樊葵 陈梅容 郑晓凉 钟卫华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州350119)
当前,会计人才市场出现了一个“两难”的怪现象:一方面有很多用人单位苦于找不到合适的会计人才,另一方面,大批的毕业生找不到会计岗位就业。其原因在于高职教育体系与职业要求存在巨大差距。多数用人单位招聘会计人员,要求具备一定工作经验,能马上进入工作状态,并不欢迎那些必得“继续教育”方可任职的会计。然而目前高职院校依然沿袭传统的以追求学科体系完整性为特征的教育体系,只重知识,忽略技能的培养,缺乏实践,导致走出校门的大学生理论知识较丰富,而岗位适应能力不足,只能纸上谈兵,对实际会计业务无从下手。
职业技能的培养必须要从实践教学入手,离开了实践,什么技能、技巧以及运用、操作能力都无从谈起。对此,各高职院校已有共识,对加强技能训练也都给予了足够重视,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诸多探索和研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培养模式。然而整体来说实效性都不够强,实践教学的难题还未得到根本解决。
1 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和困难
1.1 实践教学形式单一,难以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会计教学依然是传统的理论型教学模式占主导地位,重理论、轻实践,实践教学的课时比重一般不超过30%。实践教学内容主要有:课内实训、阶段性实训和顶岗实习三种。课内实训多用来做习题,没有真正做实训。阶段性实训以模拟实训为主,围绕会计的操作规程进行模拟训练。而这种训练,又是以制造业为主进行的,业务单一,并且局限在记账凭证的填制、账簿登记、报表编制等核算上,而更多的会计实际工作内容,如银行结算和纳税申报等,都无接触。到最后一学期的毕业实习,又由于学生缺乏会计业务实际处理能力,一切从头学起。这种教学安排不能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的渗透与融合,实践教学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很难让学生在会计实践过程中得到技能培养。
1.2 实践教学资料不够真实,理论与实际联系不够紧密
高职院校普遍缺乏完整的会计模拟数据系统和必要的实践所需的经济业务资料,实习项目往往没有足够的较高真实度的原始凭证。实际业务中的单据传递等业务办理流程被忽略,而直接以文字性材料来叙述各种经济业务发生的过程、内容和结果,学生直接根据这些描述进行账务处理。而且,主要实习项目往往被设计成“个人全能项目”,对于会计岗位具体角色分工不予考虑,学生一人包揽全部业务,缺乏角色模拟。这些都使得学生完全无法理解各种业务的实际发生过程,也缺乏对原始凭证认知和会计相关岗位角色的认知能力,导致学生不能熟练掌握各个岗位的业务内容和整个会计核算过程。因此,不少会计专业学生毕业上岗时,连一张支票都不能完整填制,对着一大堆单据、账本无从下手,只能在实际工作中自行梳理相关知识,重新认知原始凭证和会计岗位角色,从头接受各种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
1.3 实践教学基地缺乏,顶岗实习难
据调查,高职院校尤其非财经类院校,普遍存在会计专业实践经费投入不足,软硬件设施不健全的现象,校内实践教学条件不够完善。由于经费紧张和环境的限制,实习基地的建设也是困难重重。教学缺乏基本的实习、实训基地,阻碍了实践性教学项目的有效实施,也难以满足学生顶岗实践的要求,大部分学生只能自找实习单位。然而,目前开设会计专业的高校很多,招生规模大,学生人数众多,用人单位接受实习生的数量非常有限,一般一家企业也只能接收一二个。另一方面,学生进入顶岗实习单位,因业务技能的缺乏,得不到实习单位的信任。加之会计工作岗位涉及企业核心机密,同时可接触到大量企业财产,使得企业不可能放心地把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交给学生去做。许多学生的顶岗实习流于形式,或只能从事企业各项杂事的处理,导致校外实习往往没有实际效果。
2 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构想
2.1 调整课程体系,着重加强技能训练
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应充分体现会计岗位职业技能培养的要求,对传统的课程体系重新整合优化,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设置课程体系。在课程安排上,以基础理论知识的适度为宜,强化应用,删除一些不必要的基础课。理论教学要根据会计工作实际需要,围绕培养能力来开展,配合技能训练来进行。着重增强实践教学环节,设置珠算、点钞、书写规范、假钞识别及财务软件、办公软件操作等基本技能训练课程,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重视实务应用性课程的开设,可把技术操作性较强的课程从传统课程中分列出来,单独设置。例如可将出纳知识单独辟出,专设出纳技能实训项目;税法课程中可将纳税实务辟出,增设税务会计实训项目。同时时间安排上注意实践环节与理论教学相互结合和渗透,使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避免孤立、形式化地设置实践教学环节或片面强调理论教学的倾向。
2.2 利用实训软件开展模拟实训,打下实践技能的基础
根据会计专业实践技能培养的要求,在校内建立模拟实训平台,结合理论课程推进,分别进行会计各岗位实务、出纳实务、会计电算化、成本核算、纳税实务等环节的仿真模拟实训,使学生通过会计工作主要环节的模拟操作,对企业会计实务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为进一步的实际操作打下基础。
在实训资料缺乏、实训难度大的情况下,借助于实训软件进行模拟实训是个不错的选择。可以选用厦门网中网的财会实训软件,通过计算机网络仿真现实会计工作。采用软件进行实训能使学生对会计业务相关凭证有良好的感性认识,直观、系统、全面认识会计业务及会计核算程序。也能让学生感受到实际工作中会计机构各岗位的业务分工和会计凭证在各岗位之间的传递过程,对会计操作过程建立起完整的流程概念,增强学生对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理解。会计实训软件的操作,不需要很多纸质单据,材料消耗较少,能以较低的实训成本达到良好的实训效果。
2.3 建设校内生产实践基地,进行综合技能应用训练
模拟实训使学生通过一系列模拟的记账活动,对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还必须接触实际会计业务,在专业核心课程学习完毕之后,在贴近实际的情况下进行各项技能融通应用和适应性训练非常重要。可以运用校内师资的优势组建会计服务机构,建立校内生产型实践基地,对外承担代理记账、会计咨询等业务。校内实践基地的作用有两方面:一来可以用企业真实具体的经济业务,提供部分基础扎实、能力强且具有会计从业资格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批轮流从事企业账务的处理工作;二来可以对企业经济业务资料进行复制、扫描和提炼,用这些资料指导更多的学生进行会计核算工作,从而满足大量学生实践训练的需要。
通过校内基地的实践,学生足不出户便可接触真实的业务,熟悉各项经济业务应使用的原始凭证、账表、票据以及经办手续等,体验企业的会计工作。不仅能验证和巩固理论教学,还能使所学的技能得到应用和操练。另一方面,校内专业教师在处理会计实务和指导实训过程中,也提高了自身的实践能力,并为课堂教学积累了丰富的资料。
2.4 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开展真实情境下实战演练
通过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践,学生接触到会计实务,技能得到了训练,但校内实训缺少真实的企业工作氛围,要使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得到全面培养,必须走出校门,到真实的会计工作环境中进行实战演练,接受更多的挑战和锻炼。因此,在最后一学期的毕业实习阶段,安排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进入会计实务操作层面进行顶岗实习。学校应积极寻求校企合作,建立长期的、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使顶岗实习落到实处。会计师事务所和会计公司工作量大,人员流动非常频繁,所以对专业会计人才需要量很大,其客户来自各个行业,能熟悉多个行业的业务性质及会计处理特点,是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比较理想的合作对象。学生在会计人员的培训指导下完成建账、制单、记账、成本核算、纳税申报、工商年检、审计等一系列的工作。通过校外实习基地实践,学生不仅学会分析企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获取实际工作经验,提高专业实践操作技能,更能在工作过程中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团结协作意识。学生增强了就业的信心,会计师事务所或会计公司也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选拔人才,从而实现双赢。
3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保障机制
3.1 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素质是保障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自身要具备娴熟的会计操作技能,才能更好地组织、指导学生的实践。高校会计教师大部分直接来自于高校毕业生,没有参加企业会计实践工作的经验,也很难把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有机地结合起来。要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就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让专业教师接受实践能力方面的继续教育,培养一支既有丰富理论又有熟练专业动手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可采用“走出去,请进来”两条途径:一是实施会计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培训制度,创造条件定期派遣会计专业教师到企业单位顶岗实践,或到会计师事务所做短期项目审计工作。把会计专业教师顶岗实践纳入教师培训管理计划,使其制度化、规范化,在经费、时间上给予支持。同时鼓励专业教师参加考试获取各种执业资格、专业技术资格,在业余时间到企事业单位、会计专业服务机构兼职。通过实践教师可了解会计实务发展和应用的现状,提高专业技能水平与实践动手能力,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带动专业技能教学。二是加强兼职教师的引入,从会计工作一线聘请会计行业的专家和有经验的会计师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兼职教师能够紧密结合工作实际,直接将他们丰富的会计实务工作经验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3.2 加大实践教学设施的投入力度
实践能力的提高有赖于充足的实践教学投入和先进的实践教学设施,但目前多数高校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实践教学设施缺口依然很大,实验实训室数量无法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有些院校虽然有实训室,但缺乏后续投资,实践教学软件和硬件达不到实训要求,形同虚设,致使学生的实践项目无法真正落实。
因此学校需要多方筹集资金,加大实践教学投资力度,改善实践教学条件。一方面应真正按照现代企业会计岗位的要求,建立、完善能模拟会计工作流程和会计职能岗位的模拟实训室,投入必需的种种硬件设施,并配备符合实践要求的完整的实训资料,满足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需要。另一方面需要配置较完整的会计模拟实训软件系统,开设电子仿真实训,同时通过完善校园网络系统,创造条件使学生能便捷地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财务模拟实训,为实践教学提供有力的保障。
3.3 加强实践性教材的开发和教学资料的积累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承载主体,也是施行实践性教学的重要依据。目前会计专业教材往往注重理论体系的完整,缺乏实践技能培养的内容。实训环节更缺乏系统的、高质量的教材,没有完整地模拟经济业务相关资料,难以满足培养会计专业技能的需要。推进实践教学改革,需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加强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培养来进行教材建设,将与工作实践联系性强的内容编入专业课程教材,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实训教材应体现指导性、可操作性及渐进性,涵盖各项核心技能的基本内容,尽量采用真实的,或者较高仿真度的材料编写,使用直观真实的票证、单据、表格,进行会计业务实践操作,以利于学生掌握规范的职业技能。教材之外还需要多方积累,配备符合要求的完整实践教学资料,如音像资料、多媒体软件等,建立经济业务附件库,完善实训大纲和实训案例资料,以满足实践教学需要。
[1]季光伟,叶慧丹.高职财会专业生产性实训室建设研究[J].会计之友,2011,(7).
[2]蒋丽君.增强高职会计专业工学结合实效性探究[J].会计之友,2011,(11).
[3]史新浩,周志红.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路径与保障[J].职教论坛月刊,2012,(5).
[4]王显康,郑丹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代合作”模式探析[J].商业会计,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