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及对策
2013-04-12袁金妗
□文/袁金妗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长沙)
一、引言
我国高校自1999年进行大规模扩招以来,招生人数不断增多,毕业生数量高速增长,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现象逐渐明显,就业状况十分严峻。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关系到我国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随着全国各大高校连年扩招,使我国高等教育进人大众化的发展阶段,毕业生人数每年以60~70万的速度增加,如此规模的毕业生未实现就业,加以中国数以万计的民工和下岗再就业人员,即使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在不断通过各种途径增加就业机会,但是面对年年扩充的就业大军,仍然不能很好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二、我国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
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成因决不仅仅是因为高校的扩招,扩招仅仅是一个表面的原因。究其更深层次的原因,涉及政府调控、社会经济发展、高校、用人单位和大学生自身等多方面因素。
(一)社会因素
1、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金融危机的冲击。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金融危机的推动是造成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的根本原因。大学生就业难与产业结构不合理有莫大关系。在我国,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而先进制造业、高端服务业等能够大量吸纳大学生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则明显发育不足,甚至出现畸形。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劳动力市场对于知识型人才的需求,大中专毕业生的供需和层次错位问题突出。
2、社会不良风气。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大学生公平就业。目前,大多数毕业大学生是独生子女,对父母、家庭都有很强的依赖性,自身缺乏社会实践锻炼,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和被动性。在面临一些困难时,不能够自己独立解决,而是向父母求助,让父母为其包揽一切。对于自己子女工作问题,父母不能够正确对待,而是“托亲求友”,动员所有社会关系,大行不正之风。另外,许多女大学毕业生在找工作时明显出于劣势地位,许多用人单位标出只招男性等字样,将女性拒之门外,这样许多企业单位的大门就为女性大学毕业生封闭着。
(二)高校因素。高校人才培养结构的不合理性影响大学生就业,高校人才培养结构的不合理性是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当前,高校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出现了许多问题,如学科和专业结构对社会需求预测手段不科学,无法做出准确预测,使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因就业环境的变化,许多学校盲目追求热门专业,专业设置不规范,致使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高校缺乏市场经济观念,培养出的学生质量不过硬,不受用人单位欢迎;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不充分,学校对就业指导工作重要性关系认识不充分,在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上明显不足,就业工作比较被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就业工作的开展,增加了就业工作困难。
另外,高等教育的有效供给不足和结构性失衡,高等教育质量难以保障,学生内在质量下降,国有高校出具名不副实的文凭,这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
(三)个人因素
1、期望值过高,自身综合素质不足。
首先,许多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因为职业价值取向和就业观念造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许多大学生在求职时期望值过高,往往把工资待遇、住房条件、晋级升职、能否在省会城市或沿海城市工作等作为求职的前提条件,从而形成了地区扎堆现象,提高了就业门槛,加大了求职难度,加剧了职业供给与需求间的不平衡,也使求职者自身出于被动状态,增大了求职的自我心理压力;其次,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就业市场对人才需求变得多样化,不同的岗位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又有不同侧重。当代部分大学毕业生由于自身综合素质不高,如专业不精、实践经验不足、欠缺合理长远的职业规划、创新意识不够,缺乏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加之应聘场合紧张、胆怯,不能充分展示自己,从而错过了许多工作机会,其结果也必然是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中缺乏竞争力和吸引力。
2、过分看重“专业对口”和求职途径把握不准。有些大学生甚至其父母亲戚过分强调“专业对口”,也是造成就业难的原因之一。如果一味地强调专业对口,只会将自己的就业之门堵死。与其如此,大学毕业生不如勇敢地“推销”自己,针对自己的切实优势,通过重点了解用人单位实际需求情况,把自己放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以提高就业率。
三、我国大学生就业难对策研究
(一)加强政府调控,完善就业市场,拓展就业渠道。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首先,要求各级政府应明确自身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重要责任,制定有关法律法规。其次,政府应该对大学生就业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积极培育和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拓宽就业渠道,创造宽松的就业环境。第三,政府要鼓励用人单位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并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特别要为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事业单位聘用高校毕业生提供便利条件和相应服务。
(二)深化改革,强化责任,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新的形势下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首先,高校应将学科建设、专业设置与社会实际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应用性专业,建设特设学科,与时俱进;其次,由于当代大多数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并没有明确的目标,这就使大学生在找工作时发现不能达到用人单位要求,造成就业难现象的出现。学校应帮助学生分析当前社会形势以及预测未来社会走向,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以及兴趣爱好等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确立明确的目标,使之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养精蓄锐,努力奋斗。
(三)科学用人,构建公平竞争机制,实现三方共赢。首先,用人单位应该树立科学的用人效益观;其次,应注意人才的合理使用,加强人才储备,合理置换冗员;第三,企业在保证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应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构建公平竞争机制,多采取一些有力措施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同时,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第四,企业应加大与高校的渗透机制,真正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达到高校、企业、毕业生三方共赢。
(四)转变就业观念,提升综合素质,实现自主创业。对于大学生自身来说,首先,应该从实际出发,抛弃“社会精英”的情结,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新时期的就业观。这些都要求大学生还应该树立基层意识、事业意识和奋斗意识,将眼光投向西部,到西部地区锻炼成才。其次,为了应变经济、文化不断进步的现代化时代以及严峻的就业形势,提高毕业生个人综合素质成为一门必需的课程。再次,大学生要善于自我调适,进行科学职业规划,客观评价自我,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综上所述,在高校扩招的新形势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能否有效解决,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建设,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不是社会、学校以及个人单方面能够解决的,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齐抓共管之下方能解决困境,同时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关注。
[1]陈巧兰.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及对策分析[J].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10.9.
[2]邵华.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J].前言探究,2010.7.
[3]耿立卿.大学生就业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0.5.
[4]申加强,张娟.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0.3.
[5]曲明哲.大学生就业难教育因素分析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2.
[6]陈建波.试论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其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9.9.
[7]赵运林.关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思考与对策[J].湖南社会科学,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