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效生态农业需求的农村金融创新
2013-04-12□文/赵红
□文/赵 红
(山东经贸职业学院财政金融学院 山东·潍坊)
一、高效生态农业与农村金融
“高效生态农业”是在“生态农业”的基础上提出的;高效生态农业是集约化经营与生态化生产有机耦合的现代农业。它以绿色消费这一基本需求为导向,以理念创新、结构创新、科技创新、体制创新为动力,以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核心,是具有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品安全、经济高效、技术密集、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为本质特征的新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高效生态农业一方面通过农业技术、设备等的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环境与农业和谐发展;另一方面高效生态农业将农业生产经营从单纯的生产领域扩展到加工与流通领域,将长期分离的农工商连成一个整体,实现农业外部规模经营,进而提高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水平,使其区域化布局更加合理,在更大范围内和更高层次上实现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高效生态农业的充分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从农户的角度看,新型技术设备的引入和更新,单靠农户的个人资金难以支撑,需要借入资本来完成。从农业企业的角度看,首先,一体化经营需要金融支持。农业高效化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全面协调发展,金融支持可以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形成农业的规模化、系列化生产经营,提高农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其次,龙头企业发展需要金融支持。在原料收购季节,大型的粮棉油加工龙头企业需要集中收购大批农产品,流动资金贷款能作为其收购原料的保障。另外,相比其他企业,农业龙头企业不但要面临市场风险,而且要面临自然风险,因此它们需要更多的金融支持以减少和控制风险;最后,农业科技创新需要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产业化的活力和生命的源泉。而农业科研具有社会公益特点,投入大、收效期长、风险大,特别需要金融的支持。
除了上述两个角度外,从政府的角度来说,高效生态农业发展中的外部环境建设也需要金融支持。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需要生产资料市场、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专业批发市场、社会化服务市场,也需要通讯、交通和仓储等完善的基础配套设施。这些项目建设需要金融支持。
二、农村金融需求现状分析
为了考察现阶段在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中农村金融现状,笔者2012年4月至6月期间,对山东潍坊寿光市生态农业比较发达的相关乡镇进行实地调研,对高效生态农业在发展过程遇到的融资问题等有了初步的认识。农户在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中,在金融方面表现出如下特征:
1、需求旺盛,但贷款呈现出额度小、期限短等特点。大部分农户有融资需求,对资金需求仍然比较旺盛。农户融资金额差别较大,最低融资金额为0.2万元,最高的达50万元,农户融资的额度还是以小额为主。向正规金融机构借款的农户中,选择的融资期限一般在6个月至1年,农户贷款的期限较短,基本上为短期贷款。
2、农户融资主要满足生产技术或设备更新需求。农户同时是一个生产经营单位和生活消费单位,融资资金的投向可分为生产性用途和生活性用途。生产性用途包括农业生产和非农生产两个方面;生活性用途主要用于建房、孩子教育、就医看病等非生产性活动。个体工商户和种田大户是农村主要的融资者,主要用于购买生产资料和农机具等。同时,也可以看到生活性借款的规模远远小于生产性借款。值得注意的是,农民的生产和消费资金在现实中往往很难将两者区分开,农户生产资金的缺乏很有可能是消费增加所致。再加上相关金融机构没有开办针对农民的消费信贷,因此农户即使是为了满足消费需求,在借款时却大多以补充生产资金的名义借款,从而实际用于生产的借款比例要低于以上数字。
3、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缺乏。农户对涉农金融机构有着强烈的储蓄存款偏好,绝大多数人选择信用社作为存款或贷款对象。农户在选择金融机构时,具有地理偏向性、长期偏好性与信誉偏好性,而且农户很注重交易成本。农户金融服务需求基本集中在“老三样”——存、贷、汇,同时金融服务产品单一、金融产品供给有限的现状并未得到改善,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户金融服务多样化需求。
新型金融机构如小额信贷公司、村镇银行、资金互助会等的出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但农户风险规避意识较强等原因,使得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真正服务农村还需要加大努力和宣传。同时,尽管新型金融机构有其发展空间与市场,但需加强规范与引导。
三、农村金融创新对策建议
针对实地调研的资料,结合农村金融发展现状,笔者认为,为了更好地促进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农村金融创新:
1、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构建良好的农村金融环境。重构合作性金融体系,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农村信用社立足于农村,在众多农村金融机构中最贴近“三农”,也相应地成了支农的主力军。农村信用社应发挥其覆盖广的独有优势,发展适合农村需要的小额贷款业务等,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必须将农村信用社的改革重点放在支持“三农”上,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来增加农村金融供给,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发挥金融机构在支持农业基础设施、技术装备等方面的作用。要围绕“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国家适当扶持,地方政府负责”的方向和原则,准确定位、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放在支农服务水平提高和对农户及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上,把农村信用合作社办成真正由农村、农民工商户和各类经济组织入股,实行民主管理、科学决策、自主经营、自担风险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
规范发展的非正规信用合作制,增强其服务水平。各类非正规农村信用合作社组织正逐步形成、发展,成为农村金融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国家立法及监督部门应该针对农村非正规信用合作组织的实际发展情况和特征,尽快制定更完善的适应其规范发展的法律法规,明确其法律地位,给予其足够发展的法律空间,推动其进入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在规范农村非正规信用合作组织的基础上,应该鼓励其拓宽融资渠道,提高服务水平。
2、全面拓展政策性金融,加强其引导功能。政策性金融存在于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运用政策性金融手段对农业支持与保护也是国际惯例。在现实的经济金融运行中,政策性金融是为补充、完善商业性金融的基础性、主导性地位。应该指出的是,高效生态农业的生产过程中,政策性金融应该起的是主导性而不是辅助性作用。加强政策性金融的引导功能,应当提高政策性金融的资金运用效率,同时通过金融创新提升政策性金融的产品满足率,加强政策性金融对高效生态农业的支持。
3、建立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促进其催化功能。农村保险是农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高效生态农业的高新技术性,其对风险的抵御能力更差,更需要保险的支持。同时,没有农村保险的快速发展,农村信贷、农村担保、农村期货都难以发展起来,也就不可能有农村经济的快速成长。从风险特征看,农业风险自身具有高系统性风险的特点。一方面发生频率相对较高;另一方面一旦发生则损失非常巨大,会导致很多农户遭灾和多家农险公司遭到重大损失,甚至破产。基于此,建立巨灾应对重大疫情等巨灾保险的能力,确保农业保险公司对受灾农户的赔付能力,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加快建立同业再保险和巨灾保险分散机制,是高效生态农业迅速发展的必要条件。应该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政策扶持,加强涉农信贷与涉农保险的合作,探索发展多层次的农业保险组织,开发多样化的农业保险产品。
4、加强农村金融宣传与培训,增强农户金融意识。加强金融领域惠农政策与服务在农村地区的宣传与培训,通过培训消除农户心中的金融误区,增强农户对新型金融产品与服务的接受度,普及基本金融常识,一方面有利于金融机构业务的展开;另一方面有利于农户更好地选择各项金融服务。
在创新农村金融为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同时,应该认识到金融创新所带来的风险的增大,作为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在配合金融创新的同时,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健全其保障功能,建立健全有效的农村金融风险管理体系,为农村金融创新和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1]李喜梅,彭云.农村金融支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途经研究——基于东中西部典型省份的面板数据分析[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2.2.
[2]王忻怡,李太后.金融支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探析——以四川省为例[J].农村经济,2012.1.
[3]王恩泽,黄旭锋.基于河南省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证研究[J].中国市场,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