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巨额外汇储备风险及其防范

2013-04-12赵文国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3年10期
关键词:外汇储备储备黄金

□文/赵文国

(河北经贸大学金融学院 河北·石家庄)

一、我国外汇储备现状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迅猛增长,2006年2月底达到8,536亿美元,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外汇储备第一的国家。截止到2012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已达3.24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我国巨额外汇储备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我国外汇储备总量过大。国际储备总量控制,是指一国根据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确定一个包括黄金、外汇及其他资产在内的储备总量的大小。这个总量的确定,或要满足国际支付、干预市场等方面的需要,又不至于过多而造成储备资产浪费或低效运行。一国国际储备过多或太少,均会带来不良后果。到目前为止,西方国家用以衡量一国国际储备水平的指标很多。通过这些国际通用的指标,可以对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进行定性分析。其中一个指标就是:外汇储备与进口比率。

1947年在IMF供职的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R.Triffin)对IMF成员国的国际收支进行大量分析后提出,一国的外汇储备应维持在其年进口额的25%左右,以20%~40%为上下限,低于30%时需要采取调节措施。但我国这一比率远远高于维持三个月进口额的国际通行惯例。从2003年起,我国外汇储备已经几乎可以满足一年的进口额。而随着经济发展,到2008年已经可以满足20个月的进口额。

(二)国际储备构成不合理。在国际储备资产中,由于我国在IMF中所占的份额较低,所以我国在IMF的普通提款权和特别提款权占我国国际储备总额的比例极小,约相当于我国外汇储备的1.16%。2008年底,央行持有的黄金储备总量为600吨,占我国外汇储备的0.9%,远低于世界其他国家8.5%的平均水平,更低于发达国家如欧洲地区53.7%、美国76.5%。近几年,我国黄金储备比较稳定,几乎没有变动过。随着我国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普通提款权、特别提款权和黄金储备占储备总额的比例越来越小,外汇储备成为我国国际储备资产的主体。目前,外汇储备约占我国国际储备总额的98%左右。可见,我国国际储备四个组成部分中各自所占的比重是很不合理的。

(三)外汇资产结构不合理。在资产结构上偏重于美国财政部国债和政府机构债,这两者在中国外汇储备中所占比例约为60%左右。这种情况带来了美元资产缩水风险和收益率偏低的问题。外汇储备的储备币种结构不合理。在中国不断增长的外汇储备中,美元储备所占的比例是最大的,大约是70%左右,日元约为10%,欧元和英镑约为20%。

二、我国巨额外汇储备存在的风险

(一)外汇占款造成的通货膨胀风险。外汇储备过多导致基础货币投放被动增加,减弱了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以年均2,000亿美元的规模增加,外汇占款占基础货币投放总额的比例日渐增大。外汇占款的增加将直接产生两个后果,一是被动投放的基础货币通过货币乘数效应增加了货币供应量,随之产生的货币扩张效应会增加国内通货膨胀压力。二是为消除超投放基础货币的负面影响,央行不得不进行冲销性干预,并不断加强其力度。

为缓解外汇储备增加对货币供应的不利影响,央行从2002年就已经开始了大规模的公开市场操作。从2003年4月22日开始,央行票据开始大规模发行,并作为货币市场的一个重要券种被允许在银行间市场上流通。之后短短4年多的时间里,央行票据的发行规模迅速增大,品种也不断增多。大规模的央行票据发行不仅增加了调控成本,而且使央行很难兼顾做市商与调控当局的双重身份。一旦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更多地受制于外汇储备的变化,就相当于更多地受制于出口商和外国投资者,而冲销性干预的结果将使我国资金分配格局严重扭曲。具有外汇收入的企业资金相对宽松,而其他企业的资金则相对紧张。在某种程度上等于以压缩国内需求来确保出口和外资进入,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二)结售汇制度引发的汇率风险。目前,我国还没有完全实现意愿结汇制,主要仍是强制结汇制。在这种结算体制下,国际收支的差额基本上都会反映到外汇市场的供求。而短期汇率水平则是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的,所以国际收支的变化也就间接地反映到汇率的水平上来。我国近几年国际收支持续的双顺差导致了外汇净流入越来越大。正是由于国际收支的双顺差,导致了外汇市场上的外汇资金一直处于供给大于需求的状态,从而造成了人民币升值的巨大压力。外汇储备过多刺激了“强势套利性投机”资金的大量流入,进一步加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人民币升值会直接减少我国的出口,因而在金融危机已经使得我国出口萎缩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和风险更加明显。

由于外汇储备的膨胀,本币升值压力日趋加大,每天只有0.5%的汇率浮动区间也已经很难满足国外政府和相关企业的胃口,一些西方国家在要求我国人民币大幅度升值未果的情况下,转而掀起贸易纠纷和摩擦,对中国企业展开各种贸易制裁,试图胁迫人民币汇率大幅度升值。

(三)收益过低的投资风险。任何资本占用都有机会成本,外汇储备也如此。这是因为外汇储备资产必须具有足够的“流动性”,以确保其日常功能的正常发挥。而足够的流动性往往要以较低的盈利性为代价。现阶段我国外汇储备主要投资于一些安全性高但盈利水平较低的政府债券,如购买美国国债,美国财政部2012年5月15日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3月,中国持有美国国债共计11,699亿美元,较2月末的11,552万亿美元增持147亿美元,仍为美国最大债权国,占全中国外汇储备的36.2%。而我国近年来采取的浮动汇率制度政策放宽了对人民币汇率的管制,人民币对美元开始稳步升值,随着美国施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美元进一步贬值,我们以美元计价的外汇储备将随之缩水。由于我国持有美元的外汇储备规模居世界第一位,使我国有可能成为美元贬值最大的受害者。我们看到,购买国债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利息收入,但其收益是很小的,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今天,这种收益根本无法弥补这类资产本身的资产缩水。近几年,我国也开始到外国进行直接投资并进行石油等战略物资的储备,但总体而言,仍是获利的项目少,亏损的项目多。总之,由于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过大,相对可选的投资项目就比较有限,而且我们的外汇储备的投资管理水平仍比较不足,存在收益过低的投资风险。

三、防范对策

(一)调整我国外贸政策。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实施的是出口导向型外贸政策。但经过多年发展,这一外贸政策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贸易摩擦加剧、出口低价竞销、外汇储备过多、保护效果不明显、与WTO原则不符。这就需要调整我国现行的外贸政策,在调整过程中要注意:适当的增加进口,对出口进行规范管理,协调进口与出口,构建适度的保护政策,优化结构,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现阶段,贸易顺差既是国际产业转移和我国竞争力提高的结果,反过来也侧面说明了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还不高的现实。减少贸易顺差,根本出路在于进一步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推动进出口结构转型。在充分发挥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的基础上,采取措施优化产业结构和提高技术水平,实现出口商品向中高技术加工和较高附加值的集约型方向转变,在带动我国在国际产业链中分工地位提升的同时,严格按产业政策要求有选择地吸引外资,以减少因产业转移带来的贸易顺差。

(二)优化储备结构。部分外储换成黄金储备。2006年美国的黄金储备高达8,132吨,占整个世界黄金市场的61%,是世界黄金储备的第一大国,其次是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士(其储备量均在1,000吨以上)、日本(765.2吨)。可见,越是发达国家其黄金储备的数量越多,黄金仍是各国综合实力的标志。截至2012年9月底,我国黄金储备为1,054.10吨,黄金储备占外汇储备比率为1.7%。我国的黄金储备占国际储备的比率明显偏低,我国应大幅度增持黄金储备,提高到占国际储备比率8.5%以上的通常国际标准。可以坚持逐步、渐进地减少美元的持有比重,丰富外汇储备的结构,提高日元、欧元在外汇总量中的地位,以做到通过分散投资的方式降低外汇缩水的风险。

(三)增加对外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用汇是一国外汇储备的重要运用形式。对外直接投资一方面可以使本国企业规避贸易壁垒,实现商品、要素的国际流动;另一方面则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规模经济。此外,对外直接投资也是在目前内需不旺的形势下缓解国内企业产能过剩的有效方式。我国政府应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到国外去投资建厂,鼓励国内的产品、服务、资本、技术、劳动力、管理走向国际市场。这样既可以突破国外的贸易保护壁垒,又可以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为此,政府应在资金结汇、购汇、筹资等方面给予企业适当的便利。

(四)增加战略性投资和消费。中国可以利用大量的外汇储备在此次金融危机造成的世界基础资源价格较低的时机,更多地控制铁、铜、镍、锌、铅等基础矿产资源资产,以及我国紧缺的钾肥等稀缺资源资产。美、日、德、法等发达国家自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发生第一次石油危机后开始重视石油储备。发展中国家的巴西、南非、印度等也都相继建立本国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我国是世界主要的石油进口大国,却尚未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应充分利用外汇储备,把握时机建立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战略储备体系,适时大量购进,以弥补国内战略资源的不足。

[1]谢伟杰.我国巨额外汇储备的风险管理[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7.

[2]牛瑞芳.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规模和结构风险及对策分析[J].特区经济,2011.7.

[3]刘崇献.我国外汇储备的风险和损失问题探讨[J].新金融,2010.11.

猜你喜欢

外汇储备储备黄金
释放钾肥储备正当时
盛逝
国家储备林:为未来储备绿色宝藏
2017年末我国外汇储备31399亿美元
六连跌后,黄金何去何从
黄金和外汇储备
黄金和外汇储备
买入黄金好时机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