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层动机对业绩预告影响综述
2013-04-12黄静静
□文/黄静静
(新疆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新疆·乌鲁木齐)
一、我国管理层业绩预告概述
根 据 Soffe,Thiagarajan 和 Walther(2000)的定义,业绩预告是指公司管理层在定期的财务报告正式对外公布以前,自愿向公众披露本公司盈利的暂定数。业绩预告实质上就是上市公司对下年度或者下一季度的盈利情况的预测报告。
业绩预告能够降低交易成本,降低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为投资者提供重要的信息,因此准确及时的业绩预告对于上市公司和投资者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1998年,证监会在颁布的《关于做好上市公司1998年年度报告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了“发生可能导致连续3年亏损或当年重大亏损的情况”的上市公司必须要进行预告披露,这预示着企业管理层业绩预告制度在中国的开端。后来,经过2000年的完善,2001年进一步规定了业绩预告的范围扩大到预期盈利增长和预期盈利减少,然而业绩预告的发布由强制性披露变为自愿性披露。
二、管理层动机对业绩预告影响的文献综述
自对业绩预告的披露改为自愿披露后,对于公司盈余预测信息进行披露的公司明显减少。有不少文献研究了影响业绩预告的因素,关于公司特征方面,有研究公司规模、盈余业绩等对业绩预告的影响的不少文献;关于公司治理方面,有关于董事会结构、管理层持股、董事长兼任CEO、外部董事等因素对业绩预告影响的大量文献;但是,关于管理层动机对于业绩预告质量影响的研究很少,本文就管理层动机对业绩预告质量影响的方面出发,综合整理了管理层主观动机因素对于业绩预告的影响的国内外文献。
(一)国外关于管理层业绩预告动机的文献。在P.M.Healy和K.G.Palepu(2001)的《关于业绩预告的经典文献研究:信息不对称,公司披露以及资本市场》一文中,他们提出了管理层披露业绩预告信息可以源于以下六种动机:资本市场交易假说、公司控制权竞争假说、股票报酬假说、诉讼成本假说、经理层才能信号假说、独占成本假说。其中,资本市场交易假说中,因为信息不对称带来了向外发行股票或举债的成本,想在资本市场中进行募资发型债券或进行其他公司收购的公司管理者,有动机去自愿披露以减少信息不对称,以此来降低公司外部筹资的成本。公司控制权竞争假说中,董事会和投资者都认为管理层应该为股市表现负责。公司股价低,股市表现差会给管理者带来失业风险。因此,管理者通过自愿披露来减少公司价值被低估的可能性,并对盈余表现不高给出解释。这样就减少了被更换的可能性。股票报酬假说是指公司通过一系列股票报酬计划来直接对管理者进行奖励,因此管理者有动机自愿披露,这样他们可以透露一些被内部交易约束的私有信息,并提高公司股票的流动性,出售自己手中的公司股票。管理者还可以通过自愿披露来降低雇佣新雇员时和股票报酬相关的合同成本。诉讼成本假说中,管理者倾向于提前披露差的业绩信息,这样就可以降低诉讼风险。经理层才能信号假说是基于Trueman(1986)的理论,他认为有才能的管理者有动机自愿披露,以此来显示他有能力去预测公司经济环境的变化并对变化做出反应。经理人能力越高,则他预测变化的能力越高,公司价值也就越高。独占成本假说是指有些学者认为公司不愿意披露信息,因为怕披露会损害他们在产品市场的竞争地位,即使不披露会花费更高的筹资成本。
在以后期间关于管理层动机对业绩预告影响的研究中,很多都是基于上面六个动机展开研究的。
Clive S.Lennox,Chul W.Park(2006)在关于盈余的信息性和管理层发布盈余预测的关系研究中,假设管理层发布盈余预告是为了减少信息不对称,提高公司在投资者眼中的价值,如果管理者认为市场对预测中的盈余信息反应更强烈,他们就更倾向于发布盈余预测。通过实证研究得出,公司的历史盈余反应系数和公司发布盈余预告显著正相关,因此得出当投资者认为盈余信息更能反应公司价值的时候,管理层更倾向于发布盈余预告。这也从侧面印证了资本市场交易假说。
Nagar(2003)的研究中认为,管理层作为内部管理者,对公司的信息较外部人更具有优势,而他们不愿意披露公司的私有信息,因为一旦披露了,他们的私有收益可能就会减少。这是对股票报酬假说的进一步研究。
Verrecchia(2001)对披露动机的研究是在假设管理层和股东的代理冲突是不存在的前提下开展的。他们主要研究限制管理层自愿披露的外部经济因素。
Hirst(2008)的研究显示,影响业绩预测的因素有预测环境和预测者特征。而Bamber et al(2010)则认为,管理者特有的异质性,如年龄、性别、工作年限等特征对管理层盈余预测的影响是很微小的,其作用也相当有限。
(二)国内关于管理层业绩预告动机的研究。我国关于管理层业绩预告的研究起步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较晚,其理论成果和实证研究也相对稀少。究其原因,主要是宏观的制度问题以及执行者对业绩预告披露的认识问题。我国至今尚未出台关于业绩预告专门的法律法规,而业绩预告的监管环境也十分宽松,加上不健全的业绩预告披露机制对披露的形式和内容都没有做出规范,我国的管理层业绩预告是十分不完善的。
洪剑鞘和皮建屏(2002)通过研究中国的管理层业绩预告制度,发现中国上市公司的业绩变动原因模糊不清,而这些公司都将认为这是因为宏观和政策因素方面的缺陷,并且这些业绩预告很少能够涉及到公司内部生产经营的重要信息。
张宗新、张晓荣和廖士光(2005)通过构建自愿披露指数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动机,但是他们得到的研究样本量不大,并且十分具有主观性。
张然和张鹏(2011)在关于中国上市公司自愿业绩预告动机的研究中,以中国为环境背景研究了Healy、Palepu关于自愿披露的六个动机。他们认为中国的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可能会出于三类动机,包括资本市场交易、管理层股票报酬假说和管理层才能信号假说。他们通过研究融资需求、管理者利益协同程度和会计业绩三者与上市公司的自愿业绩预告披露之间的关系来探索管理者自愿披露与西方的自愿信息披露理论之间的关系。他们的研究表明,融资需求高、管理者利益协同程度高和会计业绩好的上市公司更有动机自愿披露业绩预告,并且国有公司相对非国有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动机更弱。
叶少琴和胡玮(2006)研究了我国IPO公司的管理层自愿性业绩预告,他们认为,对好消息预测的时间越快,公司越有可能去自愿披露预测信息。而秦玉熙(2004)更加深入地探索了我国IPO公司盈余预测自愿披露意愿减弱的原因,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是市场效率低下导致了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披露不足的发生。这都是针对影响管理层自愿性披露的外部因素的研究,而针对管理层披露动机的研究在中国相对还是很少的。
三、研究结论
综上所述,对处于企业内部的管理层为什么要披露管理层业绩预告动机的研究是有很大价值的。我国关于管理层盈余预测动机与业绩预告披露之间关联的研究领域里,没有成系统的研究理论和研究成果做参考,这与我国企业所处的制度背景环境有很大的联系。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市场制度和经济环境都正在发生着变化,所以深入细致的关于企业管理层业绩预告的研究是十分需要的。本文综合整理了国内外已有的关于管理层业绩预告动机的文献,以Healy和Palepu的六个管理层自愿披露动机假说为基础,分析了相关实证和规范研究以及结论。结果显示,在中国的制度环境下,西方自愿披露动机中有一些是难以成立的。因此,想要研究中国上市公司以及企业管理层业绩预告的动机,必须立足于中国的制度环境之中,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进一步详细、细致地研究中国的管理者自愿披露管理层业绩预告的动机,以此更好地分析中国上市公司在披露业绩预告中所扮演的角色,以便更好地引导中国上市公司的发展。
[1]Paul M.Healy,Krishna G.Palepu.Information asymmetry.corporate disclosure.and the capitalmarkets:A review of the empiricaldisclosure literature.Journalof Accounting and Econom ics,2001.
[2]陈芳芳.国外管理层盈余预测的实证研究综述.财会通讯,2008.3.
[3]杨萍.管理层盈余预测:动机与经济后果研究评述.生产力研究,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