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与辅导员队伍的合作交流机制

2013-04-12丁秋露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理论课辅导员思政

丁秋露

(上海师范大学 商学院,上海 200234)

高校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具体负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必须要使辅导员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这两支队伍在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工作途径和方法等方面协调一致,相互促进,形成强大合力,达到最佳的育人效果。但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实际情况却是:在总体工作目标上两支队伍是一致的,都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承担着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任务,但在具体的工作过程、教育目标、方法途径上存在着诸多差异,两支队伍没能有机高效地结合,存在交流不畅的问题,这对教师队伍成员的功能发挥和价值实现以及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会产生直接的根本性影响。

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两支队伍合作交流的现状及问题的理性分析,提出构建辅导员队伍与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合作交流的机制,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帮助和指导。

一、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两支队伍合作交流的现状及问题

1、相互兼任,实际收效不佳

一方面,高校中相当一部分辅导员兼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从理论上说,辅导员兼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利用紧密联系学生的优势,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总结的经验有针对性地带到课堂中,促进学生理论知识学习与实际的有机结合,同时,也有利于教师自身理论水平的提高。但是,由于辅导员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他们需要把大量的时间放在处理学生管理中的各种琐碎事务上,再加上他们中的很多人所学专业又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差甚远,这就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

另一方面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兼任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兼任辅导员能够对大学生的思想动态、生活状况和心理健康水平有更深刻的感受、了解和把握,更有利于关注学生所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多彩、真实可靠的第一手素材,便于教师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开展理论教学,从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但经过走访调研,实际情况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旦兼任辅导员工作,就很容易陷入学生日常管理的事物性工作中,变成学生的“保姆”、班级的“办事员”、学校的“勤务兵”。他们搞教学科研的时间和精力会大大减少和降低,这样一来,他们教学的理论深度和科研水平也会大打折扣。

2、各自为阵,合作交流不畅

在高校,一般情况下,辅导员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两支队伍是分属不同系统的。辅导员专门负责学生日常管理和教育工作,由党委领导,归属于学生工作系统;而思政课教师是专职教学人员,专门负责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归属于教学系统。在高校实际工作中,教学系统和学生工作系统是根据各自要求开展工作的,这就意味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辅导员工作在实践中大多各自为阵,几乎不发生直接联系。此外,辅导员工作的不确定性和突发性,也导致他们很难有相对稳定和完整的时间,深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去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以掌握思政教师的教学和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很难将学生的思想状况及时传递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除了上课以外,很少与学生接触,这种合作交流的不顺畅性削弱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二、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两支队伍交流不畅的原因分析

上述问题的存在,原因是多方面的。

1、数量不足,后继乏人。高校的迅速扩张,带来一系列的问题,除师资以外,辅导员和思政教师的短缺也比较严重,愿终身从事辅导员和思政教师职业的后继人才逐年减少,已从事辅导员和思政教学工作的教师也想方设法转行或另谋出路,这样就出现了辅导员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相互兼任的现象。这样逐年继续下去,会造成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的青黄不接,交流合作更无从谈起。当务之急是加强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他们的待遇,真正尊重他们的劳动,从根本上保证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队伍稳定,把大量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才留在学生工作队伍里。

2、体制机制不够完善。现在部分高校对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经常是口头上重视,上级检查时重视。甚至在少数领导眼里,思政课和辅导员工作是软任务,像猪尾巴一样,没有难看,有了也不压秤,造成了部分高校对这两支队伍的工作是态度上漠视、行动上轻视、制度上忽视。因此,挫伤了一部分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造成一部分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不安心工作,想要改行。再加上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分别归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平时工作各自为阵,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平台,两支队伍在沟通与交流上就更难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完整的长效机制。

3、工作目标和工作内容不同,难于形成交集。虽然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在教育的终极目标上是一致的,但在具体的工作目标和工作内容上还有许多的不同。辅导员忙于具体的事务比较多,比如就业指导、学生帮困、心理辅导、安全教育、勤工助学等,缺乏对思政理论的透彻了解,面对引发学生思想困惑的各种社会问题、社会思潮等无法进行理论上的解读,使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深度和说服力。加上辅导员专业知识和专业结构的不同,解决上述问题也非朝夕之事。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则主要关注理论教育和普遍性知识的传授,与学生接触不够紧密,不能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现实状况,致使他们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密切联系学生实际,真正为学生答疑解惑,甚至教育不得法时还会使学生产生一些迷茫,教育缺乏针对性和入情入理的实效性。可见,两支队伍不易形成交集,更难以构成完整的教育体系。

三、构建高校辅导员队伍与思政课教师队伍合作交流机制

1、组织领导机制。要建立统一的组织领导机制,建立由校党委统一领导的多部门相互配合的领导机制,把辅导员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纳入统一的管理系统。以学校的育人目标为中心,动态地调整组织结构,以适应教育实际的需要和挑战。例如,我们可以将思政部与学生工作部相互融通,归属于同一个党总支统一管理,由思政部主任和学工部部长兼任党总支书记,或让两部门领导彼此挂职,将两个部门的工作有效地结合起来,可以开展集体备课会、思想交流会、团体活动等。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与辅导员工作管理的结合。这样,更有利于双方工作的开展和工作效率的提高。①林金辉:《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辅导员工作相结合的探索》,《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第47-48页。

2、选拔任用机制。为了避免辅导员在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辅导员的选拔和任用上,真正把那些既胜任辅导员管理工作,又可兼任思政课教学的优秀人员选拔上来。对于其它专业的辅导员教师应严格把关,不符合要求的坚决不能进入辅导员专业队伍,真正做到宁缺毋滥。关于思政课教师兼任辅导员一事,应区别对待,尤其不能顾此失彼,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家的田,要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兼职辅导员的思政课教师,要侧重于做好学生的政治素质教育、思想信念教育、品德修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着重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工作交融机制。一方面辅导员不能就学生工作讲学生工作,仅停留在课外,也要走进思政课的课堂中,像备课、说课、议课等活动,都应主动参与,以辅导员的独特视角对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改革,提出自己的见解。及时地与思政课教师交流思想和心得。此外,辅导员还应该积极参与思政课教师的科研活动,在相互协作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学术能力。另一方面,辅导员的工作领域,思政课教师也要参与进去,像大学生的各种社团活动、主题班会、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等。思政课教师要走出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深入学生的内心,真正做到知根知底,在接触中发现问题。及时与辅导员交流,一起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并在管理中交流合作,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②蒋占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兼任辅导员的几点思考》,《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年第9期,第90页。

4、考核评价机制。在教学考核中,对思政课教师,还应将其课外兼任的职务纳入其中,例如社团活动、班会、心理辅导、文明修身辅导、“三支一扶”宣传等,对一些具体工作加以量化,记录在册,在职称评定、教师评优时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每学期评定两次,对思政课教师形成一定的教学与课外辅导的压力,不光让他们在课堂上教书,还要带领学生在实践中成长。辅导员在考核时,应把奖惩办法制定得更加具体详细,例如,对辅导员参加集体备课的次数、参加思政科研的项目数等,都应有明确的要求。辅导员在评优评级时,也应将其思政理论方面的讲稿、总结、教学成果、论文等作为考核的相关依据。

猜你喜欢

理论课辅导员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