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朝省诗看姚合的盛唐情结

2013-04-12

关键词:姚崇冯唐武功

王 茹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姚合是晚唐著名诗人,现存诗约五百余首,与另一位晚唐诗人贾岛并称为“姚贾”。学界一般认为,姚合的诗风代表了中晚唐的诗歌风格,比较浅近平淡,姚合本人的心态也较为安闲和消沉。笔者对以上学界的认识有所认同,同时,笔者也认为,姚合除了安闲和消沉的一面之外,还有另外较少为人所知的积极的一面,尤其是姚合还有浓重的盛唐情结。从姚合的朝省诗中,可以寻找到他的这种盛唐情结。因此,本文试对此做一番探讨。

一 姚合诗风与《极玄集》

以姚合、贾岛为首的姚贾诗派是继韩孟、元白两诗派之后的重要诗派,在晚唐影响很大。姚贾诗派以姚合、贾岛为中心,集合着晚唐的许多著名诗人,如朱庆余、顾非熊、马戴、周贺、刘得仁、郑巢等。有学者认为,姚贾诗派的主要特点是幽居的生存状态、清峭的人格精神、苦吟的创作风格、清冷幽僻的审美趣味、清苦幽奇的艺术风格。[1]姚合自己的诗则以“武功体”著名。施蛰存在《唐诗百话》中初步探讨过姚合的诗歌。施蛰存认为最能代表姚合的诗歌风格的是《闲居遣怀》、《武功县中作三十首》、《游春十二首》等等,这些都是“武功体”的代表作。施蛰存对姚合诗歌的评价是:“安闲冲淡,气韵高古。”[2]还有学者认为,“武功体”“真实地反映出那个时代下层文人官吏的人生境遇和内心世界”,“成为一种趋于末世的社会心理与审美情趣的典型代表。”而“武功体”的艺术特色是“浅近平淡。”[3]比如姚合诗《武功县中作》当中写道:

微官如马足,只是在泥尘。到处贫随我,终年老趁人。

诗句浅显易懂,表现了姚合清贫的处境与落寞的心境,从诗中可以读出“武功体”独特的味道。

除写诗外,姚合还从中唐诗人的诗歌当中编选了一百首,起名为《极玄集》。《极玄集》当中的诗,应当是姚合心目中唐诗的翘楚之作。而学者们大都认为,《极玄集》的诗风与姚合本人的诗风是比较接近的。赵荣蔚的《晚唐大历诗风的回归与极玄集》认为《极玄集》诗作有三个特点:1.景物描写观察入微,刻画入神;2.浓烈的苦闷和伤感情绪;3.对闲适之趣的亟亟追求。[4]周衡的《论姚合〈极玄集〉》指出《极玄集》的选诗风格是清幽冷僻和清新闲婉;[5]邹艳的《论〈极玄集〉选诗标准的特色及影响》认为《极玄集》的诗歌特色是“清幽淡雅悲凉”。[6]笔者对《极玄集》的整体特色也曾有过专文论述,笔者认为《极玄集》的诗歌风格是淡远、雄浑和悲凄。[7]

二 朝省诗

《极玄集》中有一首特殊的诗,不同于以上学者所说的任何一种特色。这首诗就是耿湋的《早朝》。

《早朝》是描写朝臣早上朝见天子的诗歌,编选《瀛奎律髓》的方回,给这类诗歌取名为“朝省诗”。朝省诗是一种很有趣的诗,无论从题材到形式都有较为固定的模式。“朝省诗和应制诗同样都是宫廷文学。字句要求富丽,对仗要求精工,思想内容要有感恩颂德之意。创作方法纯然是赋,不能用有言外之意的比兴。”[8]在《极玄集》的100首诗中,耿湋这首《早朝》是很特殊的。这首诗既不是清幽淡远之作,也没有什么哀婉幽怨的感情,姚合为什么要选一首这样的诗呢?我们先来看看这首诗:

早朝 耿湋

钟鼓余声里,千官向紫微。冒寒人语少,乘月烛来稀。清漏闻驰道,红霞映琐闱。犹看马嘶处,未启掖垣扉。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中记载了对此诗的评价:“周敬曰:作冠裳诗难得清峭如此,比摩诘《早朝》诗隽永。”王只“柳暗百花明”,起句妙耳。”评论家认为王维的《早朝》诗都被这首诗比下去了,可见这首诗确实是一首不错的朝省诗。

虽然如此,但是姚合把它选入满纸清幽淡远与哀愁的《极玄集》,似乎还是有点让人觉得奇怪。前面我们谈到,姚合除了欣赏大历时期的主流诗歌外,也喜欢一些雄浑的诗,并把它们选入了《极玄集》。但这首诗显然也谈不上雄浑,它只是反映了一种富丽庄严的皇家气象,似乎太平盛世又回来了。姚合既然选了这首诗,那就说明他对这种诗,不论是从内容上,还是从格调上,都是喜欢的。

姚合自己也做过这样的诗,最典型的是下面这首:

春日早朝寄刘起居 姚合

九衢寒雾敛,双阙曙光分。彩仗迎春日,香烟接瑞云。珮声清漏间,天语侍臣闻。莫笑冯唐老,还来谒圣君。

这首诗获得了很多好评,《唐诗选脉会通评林》中记载:“周敬曰:有同盛(唐)风流。徐用吾曰:清语整整。蒋一梅曰:庄雅沉雄,五言擅场。吴山民曰:整而暇。前六句,写春日早朝景事,结自言老得觐君,见不若起居郎密迩御侧之荣;相寄之意,却在言外。”看来大家一致认为这首诗有盛唐气象,姚合的诗能获得“庄雅沉雄”这样的评价,也是很难得的。还有很多评论家把这首诗选在自己编选的诗集中。

这也是一首很特别的诗,说它特别,是因为在姚合的诗集中,这样的诗很少见,就是在整个中唐时期,这样的诗也是很难得的。那么它究竟怎样表现出了盛唐气象,笔者以为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考察。

1.从空间感来看姚合《早朝》诗的盛唐气象

起句中的“九衢”指的是很多条道路,用“九”这个字是一种虚指,古人一向以“九”为大数目,比如较早的《楚辞·九辩》就有:“君之门以九重。”王维《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中也用了“九”:“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姚合的诗一向被批评为“小结裹,小气象”,在这首诗中却一反常态,开篇就用了个很大的词。在朝圣的清晨,太阳刚刚升起,就把阳光洒满了千万条大路,驱走了夜晚的寒气。这春天的阳光,大概包含了两重意象,表层的意象是自然界的太阳光,深层则是指姚合心目中的圣君的影响力。接下来的两联,描写了群臣朝见皇帝的情景。姚合把皇帝比作春日,恰好印证了笔者刚才的猜测,让“九衢寒雾敛”的是圣明的君主。“香烟接瑞云”等描写让人觉得这不像是人间,而是天庭。地上条条大路洒满灿烂的春光,天上云雾缭绕,珮声叮当,这些描写首先给我们展示了一种恢宏的空间感。

2.从时间感来看姚合《早朝》诗的盛唐气象

诗的最后一联用了一个冯唐的典故。本来朝省诗是不适合用典故的,但姚合这个典故却用的恰如其分。冯唐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汉文帝曾经让冯唐担任云中郡郡守,又任命冯唐作车骑都尉。到了汉景帝时期,又让冯唐去做楚国的丞相。直到汉武帝时,还有人推荐冯唐,这时冯唐已经九十多岁了。王勃的《滕王阁序》里就用了这个典故:“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王维的《重酬苑郎中》也有:“扬子《解嘲》徒自遣,冯唐已老复何论。”后来人们就用冯唐易老来形容老来难以得志。说到冯唐,一般人都会感慨其生不逢时,姚合却反其道而用之。姚合自比为冯唐,不是要哀叹自己年老体衰,也不是埋怨“时运不齐,命运多舛”,而是向圣主表示自己虽然年事已高,但是报效国家,效忠君王的一颗忠心没有变。

这种用汉朝来比喻唐朝的写作手法在盛唐诗人的笔下屡屡出现,比如王昌龄那首著名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样从千年以前、万里之外下笔,自然形成一种雄浑苍茫的独特意境,借用前代评诗惯用的词语来说,就是“兴发高远”,使人读起来产生一种历史时空的悠远感。但是在大历以后,这种大手笔却已经非常少见了。而姚合这首诗用冯唐的典故把历史和现实连接在一起,延长了诗歌的时间感。

以上我们从诗歌所表现的恢宏的空间感和深远的时间感,分析了姚合这首朝省诗中的盛唐气象。姚合给我们的印象一向是消极低沉,总是和“懒”、“病”、“微官”等词语联系起来。可在这首诗中,消极低沉的姚合忽然不见了,似乎成了一个积极乐观、信心十足的人。初看这种转变似乎难以理解,但仔细想想也是合情合理的。人都有一定的双重性格,这并不是是说姚合是个两面派,而是他心中有个消极的自我,也有个积极的自我,只是消极的自我在平时占着姚合心理的上风。

三 姚合的盛唐情结

姚合虽然表面上给人印象懒懒散散,但他始终是把儒家精神当作自己生活的信条的。这从姚合早年考科举,两次落第不怨天尤人而终能成功,以及后来在仕途上的积极进取、有所作为中都可以看出。①姚合做官并不是碌碌无为,而是有所建树,这可参见《新唐书·姚合传》,其中记载了姚合的政绩。张震英博士论文《姚贾诗论》中《姚合诗论》一章,详细论述了姚合的儒家思想。终其一生信奉的是儒家思想,走的也一直是积极入世、建功立业的道路。通过学者们的考察和研究,现在可以确定姚合历任的职务有(按时间顺序排列):武功主簿、富平尉、万年尉、监察御史、分司东都、殿中侍御史、户部员外郎、金州刺史、刑户二部郎中、杭州刺史、谏议大夫、陕虢观察史、给事中、秘书少监、秘书监等。姚合官终秘书监,赠礼部尚书。②详见《唐代诗人姚合研究综述》,沈文凡、周非非,《东北师大学报》,2007年第3期。《20世纪姚合研究述论》,张震英,《广西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姚合考论》,曹方林,巴蜀书社,2001年版。从这一系列的官职可以看出,姚合在仕途上是颇为顺利的,这固然有机遇等原因,但最重要的还是在于姚合自己的努力和争取。

姚合能不断地努力上进,决不仅仅是为了追求功名利禄,他更在乎的是能为国效力。姚合自身的成就和他的家世是极有关系的。姚合的祖上是赫赫有名的贤相——姚崇。《旧唐书》记载姚合为姚崇之玄孙,《新唐书》则记载姚合为姚崇之曾孙。《唐才子传》、《全唐诗》、《直斋书录解题》、《郡斋读书志》等均同《新唐书》。不过当代学者吴企明、曹方林、信应举等均认为姚合是姚元景的曾孙,是姚崇的曾侄孙。[9]傅璇琮在《唐才子传校笺》中也认同这一说法。[10]当今的研究者对这一点则分为两种意见:有人认为姚合是姚崇的曾侄孙,也有人坚持历史观点,认为姚合是姚崇的曾孙。其实无论姚合和姚崇是怎样的关系,姚合都会受到姚崇的影响的,因为姚崇这位伟大的丞相给姚氏家族带来的荣光实在是太大了。

对于开元盛世,唐史研究者们多归功于贤相姚崇、宋璟。[11]“开元之盛,能致兵寝刑措之治者,实姚宋辅政之功,明皇可以无疑矣。”(《韵语阳秋》卷七)虽然有研究者对此一说持有不同见解,但是姚、宋二人在开元盛世中所起的作用,绝对是不可抹煞的。姚崇一人就提出了十项利国利民的政策,并全部被唐玄宗所采纳,确实是当之无愧的一代贤相。

作为姚崇的后人,姚合不可能不受到祖上的影响。当青春年少时,他一定梦想过像姚崇一样建功立业,辅佐君王,重兴盛世。随着时光的推移,姚合逐渐被现实消磨了意志,作出了“武功体”那样的诗歌,但他内心深处燃烧的那团火,始终未曾熄灭。“莫笑冯唐老,还来谒圣君”,姚合此时已进入老年, 依然慷慨豪迈,渴望为国出力,为君分忧。

[1]周衡.姚贾诗派简论[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6):76.

[2]施蛰存.唐诗百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547-554.

[3]张震英.论“武功体”[J].兰州大学学报,2003(3):31.

[4]赵荣蔚.晚唐大历诗风的回归与极玄集[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0(4):9.

[5]周衡.论姚合《极玄集》[J].江苏大学学报,2004,6(3):54.

[6]邹艳.论《极玄集》选诗标准的特色及影响[J].南昌大学学报,2004(4):119.

[7]王茹.《极玄集》与姚合的诗歌批评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9:第3章.

[8]施蛰存.唐诗百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132.

[9]沈文凡,周非非.唐代诗人姚合研究综述[J].东北师大学报,2007(3):126.

[10]傅璇琮.唐才子传校笺:第三册M].北京:中华书局,2002:114.

[11]岑仲勉.隋唐史[M].北京:中华书局,1982:196.

猜你喜欢

姚崇冯唐武功
敬与恕
姚崇研究:20年学术史的回顾与展望
功夫熊猫
敬与恕
Give Mea Girlat Age Eighteen
姚崇拒住四方馆
姚崇拒住四方馆
唯快不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