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高等学校实现美术教育价值的途径

2013-04-12张新词

关键词:价值体系美术艺术

张新词

(河南科技学院 艺术学院,河南 新乡453003)

美术教育的价值实现是关乎美术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诸多学者从不同视角和层面对美术教育的价值进行了探讨。长期从事艺术教育学研究的杰克·李和埃利奥特·W.艾斯纳(Elliot W.Eisner)对美术教育两种价值进行了归纳:工具价值(娱乐兴趣、艺术治疗、培养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帮助形成学科思考能力、生理机能的协调发展等)和本质价值(审美能力、培养人的感受性和感觉力、发现事物的特殊性、社会批评、培养人的情感力量等)[1]。为了更加全面清晰地解读和认识高等学校美术教育的价值体系,可分类构建之,其中包括情感价值体系、智力价值体系、行为价值体系和创新创造价值体系。

一、美术教育的情感价值体系

情感价值体系包括审美训练、道德教化、生命体验、丰富人性、情绪调节等。

1.审美训练

美感是人类的高级情感之一。美感训练主要是通过视觉形式美的积累,培养敏锐的发现美、享受美甚至创造美的能力,强调的是整体、和谐的视觉关系以及超功利的审美眼光。美术教育是培养大学生享受形状、色彩、光影、形象等带来的审美愉悦、体验审美元素与造型规律、理解形式美基本法则的重要途径。

2.道德教化

道德强调遵循道德标准的自觉性。中国古代的美术理论多从道德教化的层面讨论美术的价值,如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美术要“明劝诫,著升沉”,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强调美术的功能是“成教化,助人伦”。

3.体验生命

对于生命的感受往往是理性和语言描述难以表达和传递的,必须借助于直觉和体验。艺术与有机生命息息相通,能让人体验生命的微妙与真实,培养大学生热爱生命、珍惜自我的内在情感。苏珊·朗格认为,艺术对应着生命的逻辑形式,生命的逻辑形式包括有机统一性、运动性、节奏性、生长性等特征。艾斯纳认为,艺术课程“培养着学生的判断力、处理能力和对大量文字无法表达的体验能力。……艺术更能促进人类能力的发展”[2]。

4.丰富人性

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是人类发展所追求的终极目标。社会分工、工种性质、职业要求等因素,往往导致人本身会远离感觉世界,造成过于“职业化”感情匮乏和冷漠。美术教育和美术创作强调的是完整性、主动性和情感性,正好可以作为调节人生、丰富人性的润滑剂。

5.情绪调节

身心健康是人健康协调发展基础,人的情绪与健康关系密切。艺术教育对人的情绪调节作用十分强大。柏拉图将心灵美语言身体美的和谐统一视为最高境界,亚里士多德主张通过艺术外化人的内心紊乱,倾吐内心痛苦,从而使人获得解脱[3]140。美术自身的形象性、操作性、适应性,有助于缓解和释然当代大学生的青春苦闷与纠结,促进身心健康。

二、美术教育的智力价值体系

美术作用于智力价值体系主要表现在提高感知能力、强化知识获取与信息交流、改善思维模式等方面。

1.提高感知觉能力

人的感知能力有味觉、视觉、触觉、听觉等多种,感觉系统所获得的信息是思维的基本材料。人所获得的信息80%以上是视觉系统获得的,视觉能引导和控制人的运动,更能通过图像谋求关于美的图形。美术是直接诉诸视觉的艺术形式,美术教育能够有效促进大学生的智力发展。

2.强化知识获取与信息交流

人类的交流与信息传播的方式主要有口传心授、文字记录和图式表达,其中图式表达可超越时空限制,是获取知识和信息交流的极其重要的方式。视觉文化在现代全息储存技术及信息传播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改善思维模式

人类文明的成果既是理性思考和研究的成果,也是感知和思维的结果,形象与其他多种感觉品质是形成概念和理解概念的共同基础。阿姆海恩依据格式塔心理学——事物都是完形完整的,整体优于局部存在,事物的性质由整体决定——的观点,提出的“视觉思维”这一概念,强调了形象认识的价值,他高度评价了视觉艺术的地位和作用,并将视觉、语言、逻辑(哲学)并称人类发展的三大中心知识。

4.提高记忆力

对于事物的认识和记忆,特别对抽象事物的认知,往往将其幻化为具体的形象。贡布里希认为,语言和图像的相互支持与渗透能够促进人的记忆。相关研究成果表明,人的形象思维功能能够代替抽象的理论和枯燥的数字,提高记忆效果,图像越古怪、离奇,记忆的效果就越好。大学生可通过美术学习提高其形象认知能力,提高对形象的敏感度,提升记忆抽象事物的能力。

三、美术教育的技术价值体系

美术的技术价值体系的核心是利用造型语言对客观事物和内心情感进行真实表达,技术本身包括表达与表现的技巧、技法等。高等学校实施美术教育的意义在于使当代大学生了解和掌握美术语言以及美术语言的逻辑构成,形成具有实践意义的表现技术体系。

1.再现性造型技术

以美术的方式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与表达,再现是基础。再现性技术应用领域极其广泛,几乎涵盖所有学科,具体的应用形态有地形地貌图、气象图、交通图、建筑结构图、工程制图等。美术作品中的再现性艺术多指具象的艺术造型,这其实是一种艺术语言掌握和运用的方式方法。再现性技术核心是大体比例和主要特征,这种技术的学习主要借助于美术基础造型能力的训练。

2.表现性造型技术

再现性艺术之外,还有从造型语言逻辑上考量较为抽象的表现性艺术。美术中的表现性艺术以再现性技术为基础,更加强调造型语言和造型形式的现代性、艺术语言的跳跃性、造型材料的时代性、美术媒介的适用性。再现性造型技术的核心是洞悉事物的本质特征,强调认识的主观性和表达的情意性。尹少淳的总结是:对形体表现张力的体验与理解;对物体之间及其与人之间的同构性的体验;了解色彩的主管特征及其象征意义;掌握一般夸张和省略的方法[3]154-155。

四、美术教育的创新创造价值体系

创新和创造的关键要素在于突破成规,美术教育具有重创造、重创新、重个性的品质。马蒂斯曾说,美术创造是“对人的精神所把握的世界观增加了一种新形式”[4]。马克思将“创造性”和“自由活动”视为等价因素,创造是一种真正追求自由的活动。美术教育能有效地改变学校强调规范和逻辑绝对性、结果唯一正确性、教学形式强制性的局面,对学生创新创造意识和能力培养都大有裨益。

1.多维性的认识观

在对事物发展情态的把握中,逻辑思维固然重要,直觉思维的作用也绝对不可小视。胡适提倡“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治学方法,大胆假设靠直觉思维,小心求证靠逻辑思维。直觉思维所表现出的非逻辑性、思维过程的中断性和智力图像性三个特征中,智力图像性特征更多地强调视觉媒介的优势,这正是直觉思维对创造意识、创新精神培养的意义所在。美术教育中包含了对事物的多维认识,包括形象、形状、色彩、材质、技术等,为培养多维性的认识观奠定了基础。

2.培养创造技能

人的创新与创作活动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构思、设计、实践、创新这一完整链条中,包含着具体的制作技术与制作工艺,换言之,就是落实构思设计的实际操作技巧,包括适合表现主题构思的材料选择、适合材料制作的加工技术、造型语言与表达方式的提炼、表现形式的修正、完善与改进等,这里具有重要的技能因素。美术教育给学生的更多的是体验,是在技能训练中的创新与创造。

五、普通高校实现美术教育价值的途径与方法

普通高校实现美术教育基本价值目标的过程中,必须突出科学与人文精神,实现专业教育、科学教育和人文社科教育的有机结合。

1.充分发挥美术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美术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的教育,美术课堂教学是实施美术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课堂教学内容中蕴涵着大量有待开发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美术教育课程常把表现技能与表现技巧作为教学重点与美术教育的价值目标吻合度不够。美术教育重要的是理解美术的社会文化背景、技术条件、表现技法与表达方式、创作思想与表现主题等。

2.美术教育更要注重个性教育

大学生面临着社会生存和个性发展的需要,掌握一定的科学和人文社科知识十分必要。人才竞争不仅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竞争,更是综合素质的竞争,而科学知识、人文社科知识是体现综合素质的主要方面。时代对于人才综合素质的新要求包括创新、创造能力以及对事物的多维认知能力,将更多地体现在获得的包括美术教育在内的个性教育方面。

3.重视美术教育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

通过开展科技文化活动、艺术实践、社会服务等第二课堂活动,可以使大学生充分发挥特长,提高美术素质,得到实践锻炼,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增强他们服务社会意识和参与意识,加强团结协作精神。

4.充分发挥隐性美术教育的作用

隐性教育是针对于显性教育而言的“环境育人”。高等学校所营造的文化氛围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通过不同场合悬挂、装饰、设置一些高雅、励志、哲理的视觉艺术作品,提高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激发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的意识。

总之,普通高校开展美术教育的作用巨大,对人才塑造与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实现美术教育的价值和作用,需要全社会、高校、教师、学生各个方面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在美术教育机制、教育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深入开展研究,真正地让高校美术教育深入人心,以培养情感真挚、创新创造强、情趣高雅、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有用人才。

[1]刘丰荣.艾斯纳艺术教育思想的研究[M].台北:水牛出版社.1964:35-37.

[2]艾斯纳.艺术训练与艺术教育[J].美术学报,1990(11).

[3]尹少淳.美术教育学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4]瓦尔特·赫斯.欧洲现代画派画论选[M].宗白华,译.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0:59.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美术艺术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