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正能量传导路径探析

2013-04-12舍娜莉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9期
关键词:传导理论课能量

舍娜莉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政教学院,北京 10019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正能量传导路径探析

舍娜莉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政教学院,北京 100192)

真正的正能量来自于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选择合适的途径和渠道引发学生思想共振、情感共鸣,鼓励“思想碰撞”,激活正能量;追求“思想共振”,放大正能量;借助“思想疏导”,传递正能量,以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意识形态性与学术性的双重功效。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正能量;传导

“正能量”最早来源于物理学,后引申到社会科学领域,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在其专著《正能量》中将人体比作一个能量场,通过激发其内在潜能,可以使人表现出一个新的自我,从而更加自信、更加充满活力。现在“正能量”已经上升成为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标志性符号,即一切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催人奋进、引人向上的事物、思想、观念和理论,统称为正能量。真正的正能量,来自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路径是指人们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或解决一定的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中所遵循的最佳途径或准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正能量传导中具有责无旁贷的使命和责任,“为什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系统教育工程,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现状,选择合适途径和渠道引发学生思想共振、情感共鸣,最终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把“思想”升华为“人格”,传导正面能量,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意识形态性和学术性的双重功效。

一、鼓励“思想碰撞”,激活正能量

经济全球化必然带来文化多元化和价值取向多样化,市场经济的冲击和各种体制的不健全,“富即成功”极易导致学生政治迷茫、理想模糊、价值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泛滥,“如果刚遇到点困难就首先怀疑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是正确,就动摇自己的基本信仰,那就不可能学下去、钻进去。”[1]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鼓励“思想碰撞”,最终使学生明辨是非,坚定立场,激活正能量。

1.精选问题,以理服人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和军事等诸多领域,从教育学和传播学的角度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质上是一种以思想观念、政治思维、社会道德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传播过程[2]。社会生活的每一时段都有新闻事件,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知识点讲授可以和社会动态对接、碰撞,利用理论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有趣、方法有效和结果有用,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效性和实效性。新闻媒体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源和资料库,题材是广泛的、鲜活的、有趣的,但同时也是浅层的、即时的、局限的,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众多案例中甄别真伪,以理服人,传导给学生正面能量。

2.精心设计,以法育人

应试教育中“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已让学生对其“望而生厌”,过去的刻板印象和现在的厌学情绪双重叠加,容易使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屏蔽心理。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首先要改变以往学生被动学习的传统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意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通过“看(视频)、讲(重点)、辩(热点)、写(作业)、评(难点)”等相关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维度去思考问题,使学生学习从被动变主动,从单向变多向,从个体到全体,锻炼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写作等多方面能力。正能量传导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更多功夫花在课外,新生事物的感知能力、教学环节的设计能力、课堂教学的应变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都对教师的智商、情商和品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精神升华,以情动人

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知而产生,对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实现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与道德信念紧密联系,而且道德情感与道德认知往往结合在一起,构成人的道德动机[3]。情感是品德建构的核心,只有情感认同,才有价值认同,最终形成人格。通过接通学生的情感、唤醒学生自身潜在的生活经验,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获得学习乐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不断实现人格的提升,如果思想政治理论课能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这才是真正使学生受益终身的正能量教育。

二、追求“知识共振”,传导正能量

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与学生所学同步,贴近专业、贴近就业、贴近生活,从学生自身发展和需求中寻找契合点,因势利导,传导正能量。

1.同专业结合

综合型大学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授课对象既包括文科学生,也包括理工科学生。不同的学科背景,学生的知识面、思维方式和接受能力各有差异。概括来说,文科学生比较感性,理科学生相对理性;文科学生面型思维,理科学生线型思维;文科学生容易接受社会现象,理科学生则更倾向于解决社会问题。文科学生对于社会问题相对有更高的接受性和包容度,因此在引用问题的广度上可适度增加,理科专业学生更习惯于“有问题一定有答案”的思维模式,因此在解决问题的深度上可适度增加。针对不同类型的班级,也可以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活跃型的班级可以适度增加演讲和辩论的环节,给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沉稳型的班级则可以增加写作和视频的环节,给学生提供深度思考和提炼精华的时间。

2.同就业结合

现在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如果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和学生就业、考研等未来发展找到契合点。学生学习理论最终是要解决其现实问题,既要解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精神层面问题,同时也要解决其升学就业的具体现实问题。

3.同生活结合

在社会各种思潮面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传导给学生的正能量无疑要经受严峻的考验。教师除了课堂讲授知识以外,课外的“思想疏导”对于巩固知识、坚定信念有更加显著的功效。通过开通网络课堂、博客、微博、飞信和QQ等现代通讯方式和学生保持联系,对生活和学习问题及时答疑解惑。课堂授课时间有限、内容固化、角色单一,正能量传导受到时空局限,但是业余时间交流则可以突破这些障碍,教师和学生更像朋友,不再拘泥于师生定位,共享的内容更加灵活宽泛,畅所欲言,彼此启发,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三、借助“问题疏导”,放大正能量

学习理论是为了引导和帮助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抵御腐朽思想的侵蚀。

1.热点问题冷静处理

新闻热点事件是指社会普遍关注、具有较大影响和带有广泛争议的事件,思想政治理论课援引其作为案例使用时,需要和舆论媒体保持适度距离,冷静观察、独立思考,不能盲从跟风。教师从宏观、客观更加开阔的思维角度引导学生,从积极向上、有利于社会安定团结的角度引导学生,不能把任何社会问题简单归咎于某一社会个体或群体,进而对其进行人身攻击和言语暴力,应当进行理性思考和及时纠偏。倡导主旋律,传导正能量,通过分析判断、释疑解惑,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

2.重点问题系化处理

同一知识点在高校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反复出现的现象很多,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共同研讨、彼此协调,使四门课系统化、条理化、合理化。在“概论”课教学中,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毛泽东思想体系中最具原创性和独特性的内容之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生在大学甚至中学的历史和政治课程时都已接触过了。对这个重点问题进行系化处理,“纲要”课的重点在“史”,以“史”带“论”,“概论”课的重点在“论”,以“论”带“史”。通过采用史论结合、总分结合、详略结合等教学设计,理顺四门课之间的内容衔接和跟进关系,使学生在功底扎实的基础上对中国历史和现实进行系统了解和整体把握。

3.难点问题妥善处理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涉及到很多社会现实问题,这些问题是短时期内无法彻底解决的。如果对这些问题仅停留在罗列事实、针砭时弊的层面,容易使学生产生狭隘的思维方式和极端的行为方式,失去了正能量传导的功能和作用。在讲课中,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确立“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的主流思想,在课时处理上,如果罗列问题占四成,解决问题至少要用六成。很多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出现过类似今天中国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旁征博引,通过“以邻为鉴”和“以史为鉴”的方法,让学生身临其境,看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坚定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勇气。

四、结语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正能量传导受观念影响很大,比如:教师的“教学观”,把马克思主义看作学术还是信仰,把教学工作仅作为谋生的手段还是无悔付出的事业;学生的“学习观”,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看作娱乐消遣还是全面发展的路径选择;社会的“教育观”,把正能量传导视为“全员、全程、全面”的系统工程还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孤立、短期、局部”的个体行为。因此,正能量传导首先是观念的转变,其次才是路径的选择。正能量是知、情、意、行各方面统一发展的结果,必须充分调动社会所有的积极因素,打造正能量传导的合力。

:

[1]李瑞环.学点哲学 终生受益[J].当代广西,2006,5(10):60.

[2]王晓春,李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闻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26(4):102-105.

[3]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406.

G642

A

1001-7836(2013)09-0055-02

10.3969/j.issn.1001 -7836.2013.09.022

2013-05-06

教委委托课题“软科学在高校科研工作中的重要性研究”(SM201310772009)

舍娜莉(1970-),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讲师,硕士,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猜你喜欢

传导理论课能量
能量之源
神奇的骨传导
“散乱污”企业治理重在传导压力、抓实举措
基于开关电源的传导抗扰度测试方法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凝聚办好家长学校的正能量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房颤伴室内差异性传导与室性早搏的鉴别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