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事件通讯的采写技巧

2013-04-12杨立华

关键词:新鲜通讯嫌疑人

杨立华

(呼伦贝尔日报,内蒙古海拉尔021008)

在我们这个时代里,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我们的周围经常发生着大大小小的新鲜事,这便是事件通讯的源泉。

1 事件通讯的概念

新闻是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而不是根据希望来描写事实。新闻报道是社会生活中各种新鲜事实的报道,新闻记者应当捕捉的,不是日常生活琐事,而是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大事。这些大事,必须是社会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事实,是具有重大社会意义和新闻价值的典型事件。

事件通讯,指的是详细报道社会上发生的新闻事件的通讯。这类通讯,重在记述和再现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相对完整的过程,显示事件的内在逻辑和社会意义。

事件通讯,是以写事为主的报道新闻事件发展过程的通讯。这类通讯,比较详尽而形象地报道事件的真相,将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描述清楚,也就是说,通过具体情节,把情况如实地反映出来。

事件通讯,能够帮助广大受众了解到事件的整个进程。可以通过对事件富有感染力的情节、细节的描述,加深对事物的了解,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社会生活很复杂。生活中发生的事件也必然是复杂的,充满着矛盾和斗争。任何一件政治的、经济的或其他事件,都有自己内在联系,有其本身的规律。因此,采写事件通讯,必须努力探讨每一事件的不同特性,找出它的矛盾特殊性。只有注意到这一点,才有可能写好具有不同个性的事件通讯。

2 事件通讯的分类

事件通讯分为三类:(1)突发性事件通讯。是指事先无法预知或没有预知而突然发生的事件,例如政治冲突、刑事犯罪案件、重大事故和各种突然降临的自然灾害等。(2)预知性事件通讯。这些事件一般是意义重大且能提前预知的新闻事件,如卫星发射、重要考古活动等。(3)其他有新闻价值的事件通讯。生活中随时都在发生大大小小的事件,这些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矛盾解决的过程被报道出来,有利于引发人们思考。

3 事件通讯的特性

3.1 新鲜性

受众都想知道新鲜事物。如果说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那么新鲜性也应是新闻的生命。我们的目光,应该集中到人们想要知道但是还没有知道的新事物上去。事件通讯像其他新闻报道一样,最重要的是要有新鲜的内容、新鲜的事实、新鲜的角度、新鲜的手法。没有新鲜内容的新闻,即令是真实的,读者也是不爱看的。新的创造、新的成就、新的人物、新的问题、新的事件,是人们经常关心的,能引起读者广泛的兴趣。一般情况下,事件通讯都是新闻消息的发展和补充,能够系统地向受众报道事件的详情,引起人们的共鸣。

3.2 连续性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在报道事件过程中,我们要认真研究事物的发展过程,抓住事物发展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特点。笔者在2001年采写了一系列关注网吧未成年人上网的事件报道,这些报道刊发后,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加强了对网吧的管理,推动了事物向好的方面转化。这说明采写事件通讯,不能忽视它的连续性。

4 事件通讯的采访和写作

要想写好一篇事件通讯,要抓住几个重点:

4.1 到事发现场收集目击材料

实践出真知。要想采写好事件通讯,就要深入到事件发生的现场去,同那些与事件有关的人物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接触,观察当地环境,包括自然景象。采访,只有直接同采访对象接触,我们才能了解事物的真相,才能具体生动地再现现场的景象。中外许多新闻名篇,都是记者亲到现场,经过耳闻目睹之后写的。新闻是用“手”写出来的,更是用“脚”走出来的。当记者必须手勤手快,手懒手拙难有成就。记者就要走到社会实践第一线,走到生活中,走到城乡群众中,才能抓到鲜活的素材,进而才能采写出好作品。这可以说是新闻采编的基本规则,也是名篇佳作的创作之道。

4.2 要向事件的当事人调查,展示事件的来龙去脉

当事人,即事件的主人公和见证人,他们最熟悉事件的内容联系和外面形态,最有发言权。采写事件通讯应该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仔细研究每个当事人在事件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采访当事人。事件的经过是记者在写作事件通讯时首先要展示的线索,将事实的情节一段段地清晰展现,有助于记者把握事件的脉络。要特别关注事件发展过程中的转折点、关键点,这些都是最激动人心、最紧张的时刻,在这些点上多用上一些笔墨,可增添报道的感染力。

4.3 事件通讯以写为主

人们读事件通讯,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件、事件是怎样发生的、它的前因后果是怎样的;读者急于要了解的,是它的经过与变迁。因之,在我们采访时,必须了解事件发展的全过程,力求把整个事件的过程,以及这一事件的细节,摸得清清楚楚。不这样做,我们就无法描述事件的全过程,也无法从中选择精彩的横断面加以精雕细刻。笔者在采访海拉尔市发生的一起特大绑架人质案件时,赶到现场时恰是公安人员已将一犯罪嫌疑人在室外逮捕,而另一犯罪嫌疑人在楼中劫持6岁的男童。公安人员在楼外用话筒向楼内的犯罪嫌疑人阐明利害关系,最后说服其放下匕首。可以说,犯罪嫌疑人放弃抵抗走出楼门是最为精彩的一段,可逮捕另一名犯罪嫌疑人的情形笔者并未看到。为了了解整个事件的经过,笔者又找到当事人及公安人员进行了解,才使整个事件得以完整地采写下来。

事件通讯,也可以说是某一事件的“传记”。采写事件通讯,必须选择事件发展过程中的几个主要的场面、情节来写。写事件通讯的大忌,是不分主次,没有波澜起伏,把事件的过程如流水账式的平铺直叙。我们看电影,最难忘的是其中的几个特写镜头;我们写事件通讯,也可学习电影的手法,努力抓住几个典型的精彩情节,穿插到通讯中,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如《中国新闻周刊》的记者在“5.12”汶川大地震后前去采访,在映秀小学观察到这样的场景:48岁的映秀小学校长谭国强,满身干涸的血迹,双手虎口和掌纹都泛起了白皮——他用双手协助救援已经100小时……通过记者直击地震救援现场的情形,人们对地震这一事件造成的结果有了更多、更直观的认识。

4.4 事件通讯中的人物描写

在事件通讯中写人,要善于表现推动事件发展的人物,在事件发展中展现人物。

比如,笔者在采写上段提到的案件中,通过描写受害人与犯罪嫌疑人斗智斗勇的全程,来突出受害人面临危险沉着冷静的形象:两犯罪嫌疑人在屋子内翻箱倒柜后,并未发现有价值的物品,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犯罪嫌疑人拿着上写余款3 000元的存折逼问受害人:“这不是还有这么多钱吗?”受害人心里明白,这张存折上的钱早已取走,这已是一张废弃的存折。她将计就计:“那你们跟着我去银行取钱。”从而将一犯罪嫌疑人引出楼外,赢得了抓获犯罪嫌疑人的有利时机……

记者要做个有心人,对那些乍一看当时用不上的材料,也要注意收集,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派上用场,细微之处的细节往往为一篇事件通讯增色不少。

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平时,我们要不断积累材料、积累知识、积累生活经验,厚积才能薄发,不然就会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遗憾。到真正采写一篇事件通讯时,我们就要调动自己的全部经验和知识,把藏存于仓库中的后备材料统统动员起来,为第一线的采访写作服务。

只有深入采访,才会为写下好的事件通讯打下基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教授麦尔文·曼切尔在《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中写得好:“记者好像是一个勘探者,他要挖掘、钻探事实真相这个矿藏。”没有人会满意那些表面的材料,实践证明,记者的理论修养越好,深入实际就越易发现、提出和解释问题。从深入采访的角度出发,记者更应重视平时的理论学习。

生活,永远是新闻的第一源泉。古人曾为我们概括了一条深刻的哲理:“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中外许多著名记者也以他们的实践证实了这个道理。如30年代的名记者范长江,历经了两年的艰难采访,“脸被风沙吹打烂得连熟人都认不出”,才写下了40余万字的著名通讯而流传于后世,我们当以此为楷模。

[1]新华社70年新闻作品选集[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1~9.

[2]刘海贵.当代新闻采访[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30.

猜你喜欢

新鲜通讯嫌疑人
《茶叶通讯》简介
《茶叶通讯》简介
通讯报道
小编来说“新鲜”事
新鲜汇
新鲜
光从哪里来
定位嫌疑人
新年好新鲜
通讯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