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学结合模式下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思路与实践途径

2013-04-12袁金戈

关键词:工学艺术设计课程体系

袁金戈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动漫与艺术设计系,湖南长沙 410100)

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它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中。[1]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本质特征是具有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其行为特征是知识与技能的应用活动不是机械地模仿,而是在“应知”基础上“应会”的智能性行为。

一、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实行工学结合问题的提出

国内经济的蓬勃发展为艺术设计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工业社会资源,也为艺术设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随着设计逐步深入到商业活动乃至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一职业的发展前景愈加乐观。艺术设计在功能上不断细化,在应用领域上不断扩展,设计在产品的外观、结构、人性关怀、环保性能、乃至包装、宣传等方面,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引发社会对设计人才需求的急剧增长。因此,进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对高技能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体系的重构尤显重要。为培养高素质的艺术设计人才,使其既拥有传统文化根基,又能适应现代技术要求,需要建构创新性的艺术设计类教育实践模式,探索“现实设计”课程模式、“项目导向”教学模式,从而实现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全国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一方面,国外实践教学方式与我国目前高职课程体系尚不能很好地契合;另一方面,多数院校缺乏完善配套的教学体系,还没有形成符合艺术设计行业所需要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模式上,目前国内不少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因办学历史短,师资力量不完整,教学模式多数是根据本科院校的教学体系衍生出来的,尚未形成具有自身专业特色的教学体系。在教学手法上,有些院校对国际上教学方法盲目地跟随,简单地学习,并不适合于国内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现状。在课程体系上,体系定位不清晰,艺术设计行业的参与程度不够。在评价体系上,大多数还沿用传统的课程评价标准。艺术设计专业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创造性特点,要求该专业在教学模式、教学方式、课程体系及评价方法上,需要探索自身特色,不能拘泥于传统经典学科的教学范式。

三、工学结合模式下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思路及实践途径

(一)工学结合模式下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改革思路

首先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要素。要通过对国内外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现状、条件、环境的差异分析,探讨如何合理地把握“工学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及在国内的应用途径,从多层面、多视野对高职艺术设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要素(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规格、课程体系设置与优化、产学一体化、建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实践实训基地、质量监控和评价系统);运行模式(以人才培养规格为目标,以课程体系设置与优化为核心,以产学一体化为方式,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践实训基地、质量监控和评价系统为保障)与评估体系(高技能人才的岗位专业能力评价、岗位迁移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等方面,有一个相对全面的了解与把握。

其次是侧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艺术设计专业的核心技能包括培养学生独立地进行平面广告设计与制作的能力、独立进行书籍装帧设计与制作的能力、独立进行包装设计与制作的能力和进行企业形象设计与制作的能力。如在平面广告设计中,侧重培养学生对商业广告创意与公益广告的创意与表现技能;在书籍装帧设计中,侧重培养学生对整本书的结构和各个要素的整体设计技能;在企业形象设计中,侧重培养学生对于品牌的理念定位和VIS视觉识别要素的开发;在包装设计中,侧重培养学生对包装的创意与制作的核心技能。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训活动,促使学生职业技能的迅速形成,实现零距离就业和与行业无缝对接的目的,这也正是实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价值所在。

(二)工学结合模式下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实践途径

首先,建构系统化的专业课程体系。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明确人才培养定位“工学结合”是与高职教育的“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的。[2]在社会经济产业发展的视角下,要结合行业岗位群对艺术设计高技能人才需求标准、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确立“实际项目导向”、“订单式培养”等以“工学结合”为内核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职业素质课程成系统、知识课程成系统、职业能力课程成系统的课程体系,以此来建构系统化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根据对艺术设计专业市场、企业岗位调研和本专业毕业生就业调查,确定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目标是强化岗位特定能力培养,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在课程体系设计尤其是专业课程设计方面,要根据市场和企业需要,根据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核心职业能力要求,基于岗位工作任务,重构专业课程,建立课程体系。该课程是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程设计以实际工作需要完成的项目(流程)为出发点,以项目(流程)驱动课程,围绕项目实施课程。以项目(流程)为中心分解教学内容,课程围绕项目进行,项目完成,课程教学也完成。同时通过校企合作、校外顶岗实习、校内实训实训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要求学生多思考、多动手设计、在实训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勤动脑、多提问题,多思考与行业标准有关的广告设计问题,提高教学的实际针对性。

其次,实现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中,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生产性实践项目,开展完成“顶岗实训式”的作业,通过课程商业伙伴、学校跨学科伙伴等模式对课程进行创新化实战安排,在师生教与学的关系中,逐步变换成用户——设计管理者——设计师的角色。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首先可以通过工作室教学方式:该课程建立了自己的专业工作室,学生上课可实现工作室真实环境实训,实现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训场所一体化,真正实现情景式教学;其次是“小组教学”的模式:实施“成员组合分工”、“拼合座位”、“准工作制”等教学手法,通过“个人练习”与“分组作业”相结合;在教学评价上:采用课程展示制,进行“单体评分”与“集体评分”相结合,形成“团队协作”、“以强带弱”的教学模式,突出设计过程的重要性,达到课程设置的科学性。

最后,设计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体系。人才培养质量应是满足个人、群体、社会明显或隐含的需求能力的总和。因此,考核评价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从来就不是单一或唯一的。[3]依据该授课模式,重新修订全套教学计划和相关表格模板,实施对弱等生的“绿色通道”制度,最大化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美术基础及设计基础欠佳的学生得到关怀。引入行业标准,形成一个多元化、立体式的设计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体系。教学效果评价要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具体方式:一是教学评价采用“学生成绩=平时参与讨论及实践成绩+团队成绩+最终作品评价成绩”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二是企业参与教学评价与考核,企业项目或真实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核心课程的评价与考核要充分考虑企业或客户的回馈意见。

[1] 方晓雄,倪晶晶.构建适应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课程体系[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15).

[2] 郭晓昭.构建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探讨[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09(4).

[3] 徐安兴.构建大学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J].教育发展研究,2006(5).

猜你喜欢

工学艺术设计课程体系
盐工学人
《星.云.海》
《花月夜》
盐工学人
——沈 妉
盐工学人
——李 琦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工学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