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贫困生认定及资助工作研究

2013-04-12张秀杰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10期
关键词:奖学金贫困生申请人

张秀杰

(常熟理工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江苏常熟 215500)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学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走进高校学习知识,与此同时高校贫困生的数量也相应地增加,贫困生已成为高校乃至社会的一个独特群体。目前,我国每年都要拿出相当一部分资金来资助贫困生,而贫困生初期认定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有限资金能否有效地用到最需要帮助的学生身上。另外,在贫困生认定过程中,如何做到公正、公平、公开,体现人文关怀,也是高校学生工作需要思考的问题[1]。同时,改变传统的资助方式和理念,重视贫困生的思想和心理关怀以及学习、工作等能力的提高,切实帮助贫困生成长与成才,也是本文要研究的问题。

1 我国高校贫困生的现状

据统计,目前全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约占在校大学生的25%左右,西部高校由于经济不发达等原因,这个比例还要高些,基本情况可以概括为基数大,数量多。随着国家对高校教育救助投入的增加,各高校受助的贫困生人数和受助贫困生领取受助的金额都在不断增加,比如申请到国家励志奖学金的贫困生可以领取5 000元的奖学金[2]。伴随着国家资助力度的加大,由于人的本性,使很多大学生觊觎这笔资金。而同时我国对高校贫困生的界定尚未有统一的标准,导致各地各高校标准不一、方法不一,因此各地、各高校认定贫困生的方式也不同,当前存在各种各样的贫困生的界定方法,当然在贫困生的界定工作中也不免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应该说,围绕高校贫困生问题进行系统研究,提出有利于更好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2 大学贫困生的认定

对大学贫困生的准确认定是做好贫困生问题研究的前提。由于受到国家政策、文化背景及时代的影响,不同地区对贫困生有不同的理解,关于贫困生的认定标准也不一致。一般对大学贫困生定性描述为高等学校中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教育费用(包括学费、生活费、住宿费、书费等),或支付教育费用很困难的学生。按照困难的程度一般可以分为一般贫困生(一档)和特困生(二档)。为了做好大学贫困生工作,需要一个统一的标准和口径来更好地认定大学贫困生,下面提及现行通用的一些认定标准。

2.1 综合认定法

即由学校根据学生个人申请,为了体现公正和公平,可以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建议,通过班级同学投票选举,同时设立匿名信箱对申请人的实际情况进行反馈,也可通过举行听证会、座谈会,吸纳部分学生代表参与等形式,保证制度的民主性和科学性;进一步完善利益纠纷解决机制;同时查看申请人提供的户籍所在地乡镇一级政府出具的贫困证明或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相关的证明材料,去当地政府或是单位进行核实,或是对申请人进行家庭访问,并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决定是不是贫困生。最后报学院学生工作部门进行最终评议,并在一定范围内公示后送学校审核。

2.2 月消费认定法

利用校园一卡通来确定申请人的实际消费情况:根据学生入学时填写的各种登记表初步了解其家庭状况,并根据学生在食堂就餐时的划卡消费记录计算月平均伙食开销,同时要结合校内各种开放设施的划卡消费情况记录计算月平均开销。为了更加准确地了解申请人的信息,还要与申请人的同班同学及舍友进行单独谈话,以了解申请人日常生活消费的真实情况,并保证谈话的保密性。

2.3 高校自身认定法

为了保护贫困生的隐私和顾及其心理,每个学院要建立贫困生信箱或是邮箱,贫困生通过这种方式进行申请,然后学校自身在对学生进行摸底调查的基础上,经过班级、年级、学院等层层把关和审核,最终确定贫困生资助名额和资助额度。这种方法是学校在了解学生在校学习生活费用和家庭人均收入及学费缴纳的情况下,通过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横向比较的基础上做出的认定。

如果需要公示贫困生个人信息,要注意公示的内容和方式。一般只可以公示学生的班级、姓名、籍贯等信息,对涉及贫困生父母婚姻状况、家族病史、生理和心理缺陷等情况属于贫困生的绝对隐私,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披露、传播和使用,并及时受理学生的异议和申诉。

3 贫困生的资助体系

为帮助这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多年来,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资助政策,对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助,同时学校、社会各界也都积极参与到资助贫困生的体系中,逐渐建立了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和学校为辅的一系列资助政策,较好地解决了高校的贫困生问题。

3.1 来自政府方面的资助

2007年以来,国家在高等学校初步建立起了以“奖(奖学金)、贷(贷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助(勤工助学)、补(特殊困难补助)、免(学费减免)”为主要形式的多元化的贫困生资助政策体系。国家资助政策体系还包括“绿色通道”、学费减免、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补偿、校内无息借款、校内奖助学金和特殊困难补助等[3]。这样通过政策性的规定建立了一套贫困生资助保障体系,缓解了贫困生家庭经济压力和其自身的生活压力,同时保证了他们能顺利完成学业。

3.2 来自学校方面的资助

高校可以每年都从本校所收学费中提取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资助困难学生,在学校设立奖助学金,救助贫困大学生。但是学校能给予的补助十分有限,每年一次的数百元,只能解一时的燃眉之急,而且获资助的只是个别大学生。

为了更好地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应该通过其他途径加大对学生的资助力度。如提供助学岗位,这些岗位的锻炼能使大学贫困生勇于面对贫困,自强自力,在减轻生活费负担的同时,也使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一些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加强与当地企业的合作,积极促进贫困生去相关专业的企业或公司实习,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使贫困生真正地脱离贫困。

3.3 来自社会方面的资助

在我国,目前有很多的社会救助机构、社会热心人士,如妇联的“红风工程”专门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女大学生,中国扶贫基金会于2002年正式启动“新长城——特困大学生自强项目”,并募集两千多万元,资助10 001名家境贫寒、品学兼优的贫困大学生完成求学梦。此外,很多企业也纷纷在各高校设立奖助学金,用于资助贫困大学生,如NSK奖学金、联通奖学金、邮政速递奖学金等各种企业奖学金。同时,社会上有影响力的教育机构也加强与学校的合作,为贫困生提供优惠甚至是免费的专业辅导。此外,社会爱心人士的作用不容忽视,如89岁老人拾荒17年捐助贫学生,最多时资助50人。这种事情比比皆是,因此社会助学力量应该得到鼓励、称颂,以期更多企业、社会组织建立民间助学基金,免费给大学生提供无偿资助。

4 结语

资助贫困大学生不仅使贫困生家庭的经济负担得以减轻,缓解贫困生因高额学杂费造成的生活压力,基本保证了他们顺利完成学业。而且对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公平的实现,促进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构建和谐校园,创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贫困生资助是一个长期的任务,社会各界应该以国家政策为基本框架,共同努力建立一个健全完善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

:

[1]魏浩,宋江照,程海燕.关于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的若干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11):130.

[2]熊鸿生.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再思考[J].江苏教育,2006,(6):114-116.

[3]江苏省教育厅、财政厅关于印发《江苏省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暂行办法》的通知(苏教财[2007]38 号)[Z].2007.

猜你喜欢

奖学金贫困生申请人
学成必有为 不忘桑梓情——写在“谈智隽奖学金”第二十七次颁奖大会后
7月1日起澳洲签证费将全面涨价上调幅度达到5.4%
打电子游戏是浪费时间?对那些获得电竞奖学金的人来说并不是
一种含碘氢碘酸浓度的分析方法
一种黄霉素A组分的分离纯化方法
11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感恩的心——20名获得康世恩专项奖学金学生的来信摘录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