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英语口语表达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探究

2013-04-12张爽韩雪

关键词:母语发音语音

张爽 韩雪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广东珠海519021)

1 母语迁移理论

“迁移”的概念源于行为主义心理学,上个世纪五十年代,Lado在《跨文化语言学》一书中指出:“迁移”是人们已经掌握的知识在新的学习环境中发挥作用的心理过程。在二语习得的环境中,学习者广泛地依赖已掌握的母语,并经常把母语中的语言形式、意义和相联系的文化迁移到第二语言习得中。

母语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有利于第二语言的学习,而负迁移则会妨碍二语的习得。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是指当母语与目的语形式相同或相似时,母语会促进目的语习得,产生积极影响。Ellis(1994)认为母语作为一种已经获得的极为稳定的知识和习惯,当它和目的语类似的时候,学生在这些“普遍”的方面可以学得更快,这样,母语可以加快目的语的学习过程。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是指当母语与目的语某些形式不同时,母语会干扰目的语的习得,从而产生消极影响。根据Lado的对比分析假设,当母语与目的语的结构差异增大时,则产生干扰,即为母语的负迁移,Lado认为负迁移是语言习得的一个主要障碍。母语的负迁移主要表现在对学习者的语音、语义、句型和语法形成干扰,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出现“石化现象”,即一种不正确的语言特征永久地成为语言学习者表达目的语的方式。

2 中国大学生英语口语表达中母语负迁移现象

Lado(1957)指出:学习者的母语是第二语言习得的主要障碍,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差异与其可能导致的困难成正比,即“差异=难度(difference=difficulty)”。英语和汉语属于不同的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而英语属于印—欧语系。两种语言相对比,差异性大于相似性。Ellis(1994)的研究表明,汉语作为母语的学习者在英语学习中所犯得错误51%来自于母语的干扰。中国大学生在学习英语之前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母语体系,汉语在他们脑海中根深蒂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运用汉语的语言体系。结果是汉语的负迁移在大学生的语言实践中,尤其是口语表达中体现明显,具体表现在语音、语义、语用和语速等四个方面。

2.1 语音迁移

Allan James(1994)指出本族语的结构对第二语言结构的影响,在语音方面比其他方面大得多。英语和汉语发音上有很大的差异,因此,语音迁移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在中国大学生的口语表达上最明显的是以下几点:

(1)音素方面:英汉两种语言中并没有两个相同的音素,但中国学生倾向于用汉语拼音的知识体系指导英语的发音,造成语音上的负迁移。比如对于/θ///的处理,由于汉语没有咬舌音,很多学生就规避了/θ/和//的发音,而用汉语中相似的[s]和[z]来代替,导致咬舌音的发音不准确,例如sing和thing的发音没有区别。英语的清辅音的浊化也是中国学生在口语中处理不好的问题,因为汉语是没有此变化的,如study、speak、stop等的发音,部分学生在口语表达中往往没有进行浊化处理。此外,汉语中/p//b//g/是不吐气的清音,而在英语中是不吐气的浊音,受汉语的影响,很多学生会在/p//b//g/辅音结尾的单词上形成语音上的负迁移。还有/f//h//r//z//i/等看上去相同实则不同的汉语拼音和英语音标对中国学生的语音学习造成了负迁移。

(2)音节方面:英语多为多音节单词,在读音方面大多是音素组成音节,音节构成单词。而汉语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节,汉语的生母之间一定会有韵母的存在,此外,汉语的音节基本是以元音为结尾的,辅音只有[n]和[]可以出现在音节末尾。受汉语影响,首先,在辅音群的处理上,学生在说英语的时候往往会在辅音簇中加上一个元音,如I prefer blue to black.有的学生的发音是/ai perefbelutu blk/。其次是对英语辅音结尾的发音,很多学生会在英语以辅音为结尾的单词的发音上添加一个元音[],如I hope to read more books during this summer holiday.部分学生将hope和book的发音为/hup/、/buk/。再者,英语属于连奏音,由于英语音节结构的复杂性,单词短语通常会出现连读的情况;而汉语是断奏音,受汉语音节排他性的影响,很多中国学生不习惯连读。

(3)重音方面:英语属于重音节节拍语言,英语的重音有辨义的功能,单词的重音决定单词的词性和词义,而句子的重音则会起到强调的作用。汉语属于音节节拍语言,中国人说汉语是几乎每个字都说的很清楚,这种发音习惯迁移到英语的发音中表现为多音节单词重读混乱,句子重读不清楚,如We will record the new record.很多学生并没有区别句中两个record的不同,把动词和名词的record的发音混淆,而整个句子的单词也没有轻重之分,不仅使英语失去了原有的节奏感,也弱化了句子的强调功能。

(4)语调方面:英语属于语调语言,有升调、降调、升降调和降升调四个语调,语调用音高的起伏表达不同的语义功能。汉语属于声调语言,包括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中国学生受母语不重语调重声调这一特点的影响,英语口语表达缺少语调的升降起伏的变化,通常很生硬,很难掌握地道的英语语调。

2.2 语义迁移

语义迁移是语言迁移的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掌握一定母语使用能力的学习者,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会自然地运用母语词汇去理解二语中的词汇,用母语的句子结构来套用英语的句子结构,结果造成语义上的负迁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词汇方面:首先是词性上的混淆,汉语的汉字词性比较广泛,用法比较灵活,而英语的单词词性相对严格,不同词性的单词,作用不同。受汉语的影响,中国学生在口语表达时常常不注意词性,例如Being a scientist is my pursue,混淆了名词pursuit和动词pursue。再者,在用词上,受汉语搭配习惯的影响,很多学生把一些英语单词的意思简单等同于汉语翻译,如学习知识,很多学生就对应说成learn knowledge,而不是地道的acquire/attain knowledge。

尽管最终语言输出形式是英语,但实际上是在用英语的词汇和汉语的搭配结构来表达母语思维,母语的负迁移导致了很多如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等中式英语的出现。

(2)句法方面:汉语属于分析性语言,常用语序、复合词及虚词来表达语言逻辑,即以意驭行。英语属于有形态的语言,词汇本身在不同的语境下会有变化,如名词有数和格的变化,动词有时态的变化,形容词有比较级的变化,等等,即以形统意。汉语负迁移影响之一就是中国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中常常忽略这些变化。此外,汉语在语境意义清晰的情况下,很多成分是可以省略的,导致中国学生英语口语表达中出现了缺乏句子成分的问题,如:As a small child,my mother often told me stories,就犯了主语空缺的错误。再者,在语序方面,汉语的语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句子的意思,句子成分的位置比较灵活,而英语语序受语法严格的限制,两种语言的差异导致很多学生在英语表达上的不规范,常见的例子如:Tom in our class often is the first to come.

(3)语篇方面:英语是形合语言,语篇主要是通过连词、代词、副词等连贯和衔接的;而汉语是意合语言,语篇的连贯和衔接主要是靠语义的手段。受汉语的负迁移影响,中国学生的英语表达,特别是语篇上的表达,缺少过渡词和连接词,使得表达缺乏连贯性和通畅性,从而出现了大量的流水句。流水句是由一系列语法完整的句子组成的,期间的链接词比较松散,这种句子一直持续不断地接下去,不会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俞明理,2004)。

2.3 语用方面

语用问题多是中西思维模式和文化差异造成的。大学生已经通过母语完成了依靠语言社会化的过程,学习第二语言的时候,母语不可避免地成为第二语言的参照系,因此很多大学生在运用英语的时候都是“外语语法+外语词汇+中国文化背景”(赵兰玉,2010),把英语镶嵌到中国的文化背景中,割裂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造成很多语用方面的错误。如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对对方询问越多,了解越多,就表示对对方的关心越多,因此,很多中国学生在与外国人交流的时候就会询问对方的家庭工作的详情,殊不知这些问题对于西方人来说是个人隐私的问题,会造成交流上的不愉快。此外,在以往的学习中,教师往往更偏重语法的学习,忽视了文化方面的传授,一个语法正确的句子由于文化差异往往会导致语用错误,例如:A:Your dress is very beautiful.B:Don't say so.

2.4 语速方面

很多学生反映他们在用英语表达的时候是头脑中先出现汉语,再逐字逐句地翻译成英语,这样的口语表达不仅会出现上述所提到的母语负迁移的问题,还会影响口语表达的速度。笔者为此做过一个小调查,同样的一段内容,很多中国学生的表达要比母语为英语的人士在用时上多出一倍以上。

3 教学中的对策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正确认识母语的负迁移,将其视为交际和学习的策略,而不是一种阻碍。要利用母语资源来克服英语学习的局限性,如Ellis所提出的扬弃母语的“干扰”观念而采用“借用”或“调节”的观念。在二语的学习中,受汉语的影响,中国学生在口语表达中会出现各种错误,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这些错误是源于母语的负迁移,让学生了解负迁移的影响,从而有意识地避免母语的负迁移。而在负迁移影响明显的几个方面,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的方法来减少和避免母语的负迁移。

(1)在语音教学上:教师可以将英语的音标和汉语的拼音在发音方式和发音部位上进行对比分析,纠正错误的发音习惯,提高学生对英语语音语调规律的认识,从而减少汉语对英语发音上的负迁移。正如Vivian Cook在《第二外语学习和教学》中所指:学习第二语言的发音,就意味着克服母语的发音习惯,建立一套新的发音习惯。此外,让学生大量地接触真实、自然的英语,在大段语流中进行语音教学,通过听来形成大脑对英语语音准确的识别系统,通过模仿、背诵和朗读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英语语音技能。

(2)在词汇教学上:避免词汇学习的机械对应,即简单地用汉语解释英语单词的意思。可以采用例句法,让学生在有情景背景的例句中学习词汇的内涵和外延的意思。提倡学生使用英英词典,因为英语词典更有助于学生真正掌握英语单词的意思。在英语和汉语的词汇中,可以等值对应的仅局限于少数的专有名词、科技术语等。因此在词汇教学中,一定要使学生把握所学词汇的内涵和外延的的含义,避免汉语的负迁移。

(3)在语用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是指人对某一特定语言文化的体验、体会以及对其用法的敏感程度(张海燕,2008)。语感是在学习中不断培养起来的,而且可以不断增强。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也就是培养学生自觉对比英语和汉语的能力,找出两种语言的异同点,发现英语特有的规律特征,从而避免汉语的负迁移。同时,教师要预测出学习过程中会出现的文化差异和冲突,解释英语的文化背景,培养和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4 结语

母语对二语的影响是复杂的,对于母语迁移造成的错误的语言现象应采取包容的态度,因为语言学习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进步的过程,随着语言学习的不断深入,学习者会自然意识到前期的语言错误并自觉地改正。语言迁移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有些错误是许多因素交织的结果,不能简单地归咎为母语的负迁移。因此,在教学中应该从客观全面的角度分析汉语对英语学习的迁移作用,积极利用正向迁移,尽量避免负向迁移,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1]Ellis,R.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4.

[2]Robert Lado.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Applied Linguistics for Language Teachers[M].Michigan:Michigan University Prss,1957.

[3]Vivian Cook.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Language Teaching[M].Edw and Amold(publishers)Limited,1996.

[4]李红枫.论汉语发音对英语语音语调的影响及英语口语教学[J].科技信息,2009,(9).

[5]俞明理.语言迁移与二语习得[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6]赵兰玉.从母语迁移理论浅析汉语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9).

[7]张海燕.二语习得过程中的母语思维与迁移[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3).

猜你喜欢

母语发音语音
母语
魔力语音
基于MATLAB的语音信号处理
基于MQ3与MP3的价廉物美的酒驾语音提醒器
对方正在输入……
母语
Playing with h
Playing with /eI/
母语写作的宿命——《圣天门口》未完的话
Playing with u_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