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2013-04-12张付丽

关键词:工作岗位毕业生课程体系

张付丽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5)

1 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1.1 人才市场供需不均衡

近年来,高职毕业生人数大幅度提高,已经远远超过人才市场的需求。据有关部门的统计,近几年市场就业岗位增幅为40%左右,而毕业生人数突增130%以上。从就业的现状来看,虽然高职生就业率随着经济的发展及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而逐年有所提高,但就业市场仍旧满足不了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同时,人才市场供需结构不均衡,高职学生存在就业难态势。经济比较发达地区高职生就业状况要好于经济不发达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高职毕业生就业比较困难;综合素质较好的毕业生就业状况好于综合素质差的高职生,综合素质较差的毕业生就业率比较低;掌握多项技能的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好于技能单一的高职毕业生。

1.2 专业设置不合理

高职教育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技能型人才。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办学数量和规模的不断扩大,为了抢夺有限生源,高校在专业设置上以开办新专业为时尚,相互攀比,只看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结果造成热门专业重复建设,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使某些专业的毕业生大幅度增加,加剧了就业难的结构性问题。

1.3 课程设置不合理

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是否合理,不仅影响学生的自身技能的培养和提高,而且决定就业质量的好坏。导致毕业生就业难,其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相脱节。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与实际操作联系不紧密,有的内容较为陈旧,课程设置具有盲目性、混乱性和滞后性,学生毕业后到了工作岗位还必须通过企业重新培训岗位技能,在校学习的知识不能直接用于现有工作岗位,导致用人单位不认可高职生。

1.4 毕业生就业观念陈旧

高职毕业生就业观念虽然比较务实,但多数毕业生在求职时,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指导。他们在求职过程中往往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不能正确地评价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期望值过高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另一方面,有些高职毕业生又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是一名大专毕业生,与本科毕业生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因此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双向选择,不能把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表现出来,择业失败后对自己的信心更加不足。

2 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对策

2.1 优化专业结构,满足市场人才需求

为了使职业院校专业人才的培养满足社会的需求,教育部明确要求高校专业设置须与毕业生就业率挂钩,严格控制重复专业设置过多、社会岗位需求不大、毕业生就业前景不好、现有基础条件较差的专业,控制新增专业。设置新增专业必须是用于社会经济发展急需领域,逐步建立与社会对接、与就业市场相适应的专业结构调整机制。因此,在加强对现有专业的建设的基础上,对就业形势不好、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要控制招生的规模或停止招生,使专业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逐步提高。

2.2 强化毕业生专业技能,提高就业能力

高职院校以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是在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专业理论的基础之上,通过专门培养和实践训练形成的,是保证毕业学生将来顺利就业的必要条件。

加强高职毕业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是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各种职业岗位接轨的关键。因此,高职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要以市场为导向,全面改革课程体系;应以毕业生就业为导向,不断更新专业教学内容;应建立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体制机制培养人才;应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推进专业岗位培训,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3 以就业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

高职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该以具体的工作岗位作为依据,分析并确立工作岗位任务和目标。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学生对工作岗位的认知度,适应职业要求,满足岗位任务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确定好岗位前的课程学习、职业岗位课程体系的选择。以工作岗位需求为依据设置核心课程,不仅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紧密衔接,而且为实现高职毕业生零距离就业提供了有力保障。

2.4 建设第三方评价体系

建设由就业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家长等相关人员共同参与的第三方评价体系,对高职院校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方面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其结论将作为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通过第三方评价体系的反馈,综合分析,为日后的教学质量管理、招考办法改革、专业设置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调整创新等提供科学依据。

2.5 加强毕业生思想教育,做好职业指导

部分高职院校毕业生对就业缺乏正确的定位,存在着怕苦、怕累及期望值过高的现象。高职毕业生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应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在求职时不能盲目追求一步到位,可以先就业,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为以后寻找理想的工作岗位奠定基础。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教育,结合每个毕业生的自身特点,合理规划职业发展,使学生充分了解市场对人才需求的标准,以及择业的原则和方法,充分认识自我,消除就业时的心理障碍,形成适应市场经济的就业观念。

[1]李镜.完善大学生就业、创业机制的对策建议[C]∥沈阳市科学学术年会.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

[2]刘春雷.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学位论文,2010.

[3]瞿立新.职业生涯规划[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4]涂晓明.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

猜你喜欢

工作岗位毕业生课程体系
所学专业在工作岗位用不上咋办?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开年珠宝小惊喜
去年中国有438名公安民警牺牲 平均年龄46.3岁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