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金锁记》的比喻用法中本体和喻体的语义联系

2013-04-12

关键词:曹七巧剃刀金锁记

熊 敏 娟

(南方医科大学 外国语学院,广东 广州 510315)

刘勰认为,“比类虽繁,以切至贵”“喻巧而理至”[1],意为比喻贵在贴切,比喻要用得巧妙才能将道理说透;而“物虽胡越,合则肝胆”,即使作者的思想和比拟的事物,虽像胡越两地相距极远,但应使它们像肝胆一样紧密结合,这是强调比喻的运用要抓住两事物在性质、形态等方面形成的某种相似点。王勤在《汉语修辞通论》中也指出,构成比喻修辞格要有四个要素:本体、喻体、相似点和比喻词,而其中相似点是比喻的灵魂。虽然构成喻体和本体的共同相似点不可胜数,但从总体性质上看,相似点主要有三类:形似、神似和形神兼备[2]。

张爱玲作品中比喻的高妙之处在于超越了一般比喻中的形似, 而更加注重神似。王安忆曾说:“在此,张爱玲的虚无与务实,互为关照,契合,援手,造就了她的最好的小说。” 的确,通过考察《金锁记》的比喻用法,可以看出张爱玲高超的或虚或实的写作手法。在她的笔下,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形势或神似使得它们语义上的联系是常规的,即两者的相似义一直保持不变,而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形神兼备又使得它们语义上的联系变成了临时的,即本体和喻体形成的相似义根据场景及心理的不同等等而发生了变化,产生了新的语义。

1 语义的常规联系

1.1 本体和喻体的神似形成的常规联系

所谓神似是指喻体和本体在精神、性质、韵致、情理、内涵等内在方面相似。

《金锁记》这部作品中有两次写到曹七巧那“像刀片一样尖利的喉咙”。第一次是儿子行婚礼的当天,听到旁人议论新媳妇的厚嘴唇时,“七巧哼了一声, 歪着嘴微微一笑道: ‘天性厚, 并不是什么好话。当着姑娘们,我也不便多说——但愿咱们白哥儿这条命别送在她手里!’”张爱玲这样写道:

(1)七巧天生着一副高爽的喉咙,现在因为苍老了些, 不那么尖了,可是扁扁的依旧四面刮得人疼痛,像剃刀片。

第二次是七巧为了破坏长安的婚事,背着长安请她的男友世舫吃饭,故意把长安吸鸦片的事告诉了世舫。而且“隔了些时,再提起长安的时候,她还是轻描淡写的把那句话重复了一遍。”书中写道:

(2)她那平扁而尖利的喉咙四面割着人像剃刀片。

这两句都是明喻,本体“喉咙”(即声音)的尖利和喻体“剃刀片”的尖利在心理感觉上是相通的。曹七巧说出的话就如同剃刀片一样刮得人疼痛,所以“新娘子的平板的脸与胸震了一震”,而世舫“双手托着头,感到了难堪的落寞”。同时,剃刀锋利的双刃也会将自己割得遍体鳞伤。这个比喻的巧妙之处就在于影射了曹七巧既是个迫害者又是个受害者。她用那“平扁而尖利的喉咙”割断了儿女的婚姻和幸福,“儿子女儿恨毒了她”,自己成了黄金的殉葬品,又拉上了子女作为陪葬品,从而走进了“被食、自食、食人”的怪圈,成了“遗老家庭里的一种牺牲品, 没落的宗法社会里微不足道的渣滓”[3]。

类似的用法书中还有许多,比如对另外两位被摧残的女性,书中是这样描述的:

(3)芝寿直挺挺躺在床上,搁在肋骨上的两只手蜷曲着像死去的鸡的脚爪。

(4)芝寿直挺挺躺在床上,搁在肋骨上的两只手蜷曲着像宰了的鸡的脚爪。

(5)她再年青些也不过是一棵较嫩的雪里蕻——盐腌过的。

例(3)和例(4)中,把曹七巧的媳妇“蜷曲着的两只手”比作是“死去的鸡的脚爪”“宰了的鸡的脚爪”,从形态的相似“蜷曲”引申到性质的相似“无生命”。例(5)是暗喻,喻体是“盐腌过的雪里蕻”。不论是鸡爪,还是雪里蕻,它们都是丧失生命或毫无生命力可言的东西,而与它们构成比喻关系的是两个被扼杀了生命力的女人,一个“直挺挺躺在床上”,并最终死在了曹七巧“沉重的枷角劈杀”下;另一个“一级一级,走进没有光的所在”。

而已沦为金钱奴隶的曹七巧,又何尝能逃脱悲惨的命运。书中叙述有一次她与小叔季泽单独相处时,七巧向季泽哭诉,希望得到他的同情与爱怜。生性风流的季泽却想着“玩尽管玩,早抱定了宗旨不惹自己家里人,一时的兴致过去了,躲也躲不掉……是个累赘”,七巧的反应书中这样写道:

(6)她睁着眼直勾勾朝前望着,耳朵上的实心小金坠子像两只铜钉把她钉在门上—— 玻璃匣子里蝴蝶的标本,鲜艳而凄怆。

这是一个注释式的暗喻。“实心小金坠子”就如同固定标本的小钉子,七巧就如同蝴蝶一样,鲜艳而令季泽“心里也动了一动”,然而季泽并没冒那个险,他一撩袍子离开了。对爱的试探最终以失败告终,七巧也成了“蝴蝶的标本”,又一个僵死而失去生命力的东西。而且被禁锢在玻璃匣子里的标本不就是生活在传统宗法家族深深宅院里的曹七巧的写照吗?她就如同张爱玲笔下其他的女性一样,“她不是笼子里的鸟,开了笼,还会飞出来。她是绣在屏风上的鸟……年深月久了,羽毛暗了,霉了,给虫蛀了,死也还死在屏风上”[4]。

(7)都是些鬼,多年前的鬼,多年后的没投胎的鬼……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

这是七巧看着季泽离开时,玻璃窗的上角反映出一个巡警的影子,还有黄包车在“巡警身上碾过”,小孩一路踢着球“奔出玻璃的边缘”的场景。

例(7)中七巧把看到的景象都比作“鬼”。喻体用的是虚拟的形象,本体和喻体在心理感觉上是相似的。暗示随着季泽的离开,现实对于七巧来说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一切都是虚幻的,不真实的。

1.2 本体和喻体的形似形成的常规联系

形似是指喻体和本体在形状、颜色等外形上相似。

《金锁记》中作者这样描写曹七巧和姜季泽分家后第一次见面时打情骂俏的场景:

(1)季泽把那交叉看的十指往下移了一移,两只大拇指按在嘴唇上,两只食指缓缓抚摸着鼻梁,露出一双水汪汪的眼睛来。那眼珠却是水仙花缸底的黑石子,上面汪着水,下面冷冷的没有表情。

“眼珠”和“黑石子”都是“黑”的颜色,而“上面汪着水”是它们都具有的形态。这种本体和喻体由于外形而形成的相似义使它们之间具有了语义上的常规联系。

(2)地平线上的晓色,一层绿,一层黄,又一层红,如同切开的西瓜——是太阳要上来了。

例(2)中本体是变化中的“晓色”,它的“一层绿,一层黄,又一层红”就如“切开的西瓜”。这种颜色上的相似构成了本体和喻体的联系。而读者对西瓜的熟悉感使得他们在阅读时对晓色也有了更为清晰、形象而又直观的印象,使瞬间即逝的美好事物(晓色)长久而深刻地停留在人们的脑海中。

2 语义的临时联系

有时本体和喻体的联系不是固有的,而是作品中因为某种写作意图而临时获得的。

比如书中描写姜家分家时的场景:

(1)堂屋里本就肃静无声,现在这肃静却是沙沙有声,直锯进耳朵里去,像电影配音机器损坏之后的锈轧。

“肃静”本是安静之意,无声的,而 “电影配音机器损坏之后的锈轧”锯进耳朵里,只会让人感到不安,烦躁。“沙沙有声”和“锈轧”声音上相似。而把“肃静”比作“锈轧”,使其临时获得了“沙沙有声”的新语义。 “电影配音机器损坏之后的锈轧” 锯进耳朵只会让人感到不安及烦躁,而作品中描述的当时那种肃静的气氛使主人公曹七巧觉得非常不安,相同的感觉使“肃静”和“锈轧”具有了神似的特征,突出了人物的心理描写。

再来看看书中描写分家后曹七巧与季泽的最后一次见面,因惹恼了季泽,季泽扬长而去的场景:

(2)酸梅汤沿着桌子一滴一滴朝下滴,像迟迟的夜漏——一滴,一滴……一更,二更……一年,一百年。真长,这寂寂的一刹那。

“酸梅汤一滴一滴朝下滴”就如同用来计时的夜漏滴水的情景,然而酸梅汤的滴尽不过是“一刹那”间。而与“一更,二更”甚或“一年,一百年”相比,在生成比喻的过程中临时获得了“时间长”的新语义。用夜漏的时间特点比喻曹七巧的心理。此处新的语义的应用非常生动地刻画了曹七巧的焦急与绝望之情,“多少回了,为了要按捺她自己,她迸得全身的筋骨与牙根都酸楚了”,然而她漫长的等待换来的却是季泽一刹那的离开。

3 结语

张爱玲的很多作品在经历了数十年的沧桑岁月后仍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及影响力,不仅仅吸引着众多海内外华人读者,也引起越来越多的现当代文学研究者的关注和探讨。这些作品之所以生命力如此旺盛,除了对人性深刻的挖掘外,还有就是她独具特色的语言风格,尤其是她对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炉火纯青的驾驭和演绎,精巧的比喻在张爱玲的作品中随处可见。而从语义学角度对作品中的比喻现象进行研究,关注比喻用法中本体和喻体以及它们之间的语义联系,探讨其作品中语言符号所表达的意义,更有助于读者对作者写作意图的理解。

参考文献:

[1]刘勰.文心雕龙[M].成都: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王勤.汉语修辞通论[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179.

[3]潘丽芳.解读 《金锁记》 的修辞建构[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4):71~73.

[4]张爱玲.张爱玲典藏全集——茉莉香片[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3:97~98.

猜你喜欢

曹七巧剃刀金锁记
半辈子抱金如命,空荡荡饮恨而终
奥卡姆剃刀
解读《金锁记》中曹七巧的悲剧人生
浅海中的模仿大师
—— 剃刀鱼
“香港舞台剧女王”焦媛和她的《金锁记》
试论《金锁记》对《狂人日记》的继承
王者降临试驾北极星剃刀Turbo
《金锁记》改写改译的曲折历程及其分析
《金锁记》中曹七巧的人物形象
人性、神性和魔性的同构
——曹七巧形象的另一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