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开放大学专业设置及调整机制研究

2013-04-12

关键词:黑龙江调整设置

姜 福 英

(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专业是一个国家在某一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在人才需求、人才培养方面的集中反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建国初期我国在高校设置专业,专业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单位。专业建设是高等教育的重中之重,关系到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及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是否协调与适应,是改善人才培养结构、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前提。因此,科学合理地进行专业设置及调整是优化教育结构、提高质量、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保障。伴随着广播电视大学(以下简称“电大”)向开放大学的转型,有必要对黑龙江开放大学专业设置及调整机制进行研究。

1 当前电大开放教育专业设置及调整机制存在的问题

1.1 电大内部自我调节功能弱化

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对高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严格控制和电大专业设置自主权的不足,使电大在专业设置及调整时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的自我调节功能弱化,也使电大的自我约束功能不足。导致电大在进行专业设置时,往往不是依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而是根据自身办学条件(甚至不管条件是否允许),形成了电大自身在专业建设上主动适应的意识不强,只追求专业学科的齐全,专业效益低下的局面。

1.2 信息沟通反馈平台不顺畅

专业设置及调整需要建立纵横交错的信息传递系统。但目前专业设置与调整的信息传递和反馈机制中,电大与社会之间的横向联系仍显不足。纵向的信息传递和反馈也不够及时和充分,对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新发展和新变化的反应不够灵敏,这就很难避免决策的主观随意性和脱离实际的现象发生。从而造成电大的专业设置与调整脱离社会需要,与社会发展不协调。

1.3 市场机制调节有限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也在增强,甚至在某些领域中是主要的调节因素。但在专业设置与调整上,市场机制的调节力度尚显不足,积极作用比较薄弱。

1.4 缺乏社会参与

在我国,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有直接的关系,它与社会各领域都有着较大的利益关联性。市场经济要求社会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参与电大的专业设置与调整,电大也应广泛征集和听取社会各方的意见。然而目前我国电大的专业设置与调整中,社会参与机制是缺乏的,这难免使得电大专业设置与调整在一定程度上不能较好地满足社会需要。

1.5 开放教育专业数量增长过快,缺乏办学基础

为适应社会需求和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开放教育每年都增设新专业。然而,一个新专业建设需要一个过程,师资、设备、投入等都需要较长时间积累,增设专业过多,质量很难得到保证,尤其是一些热门专业的教学基本建设较薄弱,甚至有的一个新专业全省电大都只具备一名专业教师,反映了专业办学基础不够坚实。

1.6 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之间的错位

在现实社会中,一方面是人才短缺,社会急需某一方面的人才;另一方面是开放教育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无法适应工作的现象比比皆是。当前电大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和错位,以及由此而引起的人才结构性短缺,已成为广播电视大学专业设置及调整和电大为经济社会服务职能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2 开放大学的专业设置及调整应考虑的影响因素

2.1 考虑开放大学的定位

开放大学是以学科建设和发展为基础、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大学,是以提供扩展知识、提升素质为目标的大众化教育的普适性大学,是以崇尚学术为基础、以适应社会发展为目标的大学。对于开放大学来说,更重要的是应用性和普适性。应用性是以职业需求为导向,普适性是要满足社会多层次的需求,提升社会成员的文化和素质。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开放大学要对市场的人才需求做出快速反应,培养更多的适应性强、知识面宽的外向型人才和适应社会需要的各层次、各类型的人才。

2.2 充分考虑学习者的需求

现代远程教育的基础理论之一——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赋予了新的意义。它认为,要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用探究、讨论等各种不同的方法在头脑中去主动建构所学知识。在知识的有意义建构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开放教育的学习者是成人,因而了解成人参与开放教育学习的动机特点,并且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注重培养和激发其学习动机,使其一直保持对学习的兴趣,有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浙江电大开放教育学院对成人学习动机调查分析显示,成人学习主要动机有:出于对现有工作的考虑,如晋级或加薪;出于对未来工作的考虑,如找到更好的工作,职业变更、工作变动;出于赢得相应地位来考虑,文凭的取得与一定的社会地位挂钩。因而,开放大学在专业设置及调整时要考虑满足学习者自身的需求和环境的改变,注重帮助学习者更好更快地培养职业能力。这方面,可借鉴英国开放大学的成功经验,如为提高在职人员的职业技能和知识技术,英国开放大学在20世纪80年代设立了商学院。

2.3 考虑产业结构的变化和调整

专业结构作为教育结构的微观体现,同产业结构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开放大学要做到主动适应社会产业结构变化,正确把握市场需求导向,以发展应用型专业为重点,全面进行专业结构调整。拓宽专业内涵,注意开拓新专业的生产点,注重交叉和复合专业的发展,增强专业自我成长、自我调适的能力,实现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完善人才需求考评体系,积极应对各种变化,强化专业对市场的感应度,保持专业的活力,提高开放大学的核心竞争力。

3 黑龙江开放大学专业设置及调整机制对策研究

21世纪是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高等教育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的时期。学科的发展、社会分工的变革以及教育对象的变化,都将直接影响开放大学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开放大学要把专业建设置于学校各项建设的中心地位,尤其重视专业结构优化,才能在日趋激烈的高等教育市场竞争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形成超越发展的态势。黑龙江开放大学肩负着为黑龙江经济振兴和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的任务,因而,作为黑龙江开放大学的理论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有责任对黑龙江开放大学专业设置及调整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以培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促进社会和开放大学的共同发展。

3.1 应广泛征求社会各方意见

一个响当当的专业会让一所大学享誉中外。所以说办大学就是办专业。在黑龙江开放大学建设过程中,要始终把专业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来抓,要明确专业设置及调整的总体思路,使其符合开放大学建设的原则和特点。在进行专业设置及调整时,要广泛吸收高校、行业、企业的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这样才能使黑龙江开放大学的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相一致。

3.2 充分考虑为黑龙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方案》提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现代信息技术和远程教育发展趋势,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建立与国家开放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以提升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黑龙江开放大学应以应用性人才培养为切入点,紧密围绕黑龙江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随着黑龙江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对高层次应用性人才的需求会更加紧迫。黑龙江开放大学必须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和市场需求,积极设置和建设主要是面向地方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为地方经济建设输送各类应用性人才。

3.3 围绕“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的战略目标进行专业设置及调整

2011年初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的战略目标,即:统筹推进具有黑龙江特色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促进经济社会良性循环、又好又快发展。从黑龙江实际来讲,在“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 战略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城乡居民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自身素质的需要,必然会对教育产品和学习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老工业基地,黑龙江省在机械、矿业、林业、石油、动力等产业上将一如既往地保持传统优势;同时,传统特色农业和食品加工业,如大米、牛奶、农产品加工等,随着黑龙江省经济区发展战略的深度推进,这些产业也必将加速发展。这些传统的工业和发展良好的特色农业,都需要开放大学为其提供有力的人力支持。黑龙江开放大学要紧扣这一经济发展的机遇,建设起一批具有明显特色和优势的学科专业,取得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之间的动态平衡,实现开放大学专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的双赢。

3.4 打造本土特色专业

黑龙江作为粮食大省,粮食生产、加工、贸易、储藏检测等大有可为。黑龙江开放大学应秉承为粮食大省,为“三农”发展服务的方向,充分发挥粮食产品开发优势,走特色办学、创新发展、品牌兴校之路。开办粮食经济等相关专业,把农民打造成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为黑龙江省现代化大农业和粮食产能巩固提高做出现代远程教育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康萍.浅析开放大学专业与课程体系设置——基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2012,(6).

[2]丰雷,李金荣,李庆进.山东电大开放教育专业设置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2).

[3]汪晓村.论高校学科专业设置的理念与机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4]侯建军.根植大学理念,创新开放教育——浅论开放大学的定位、建设与发展[J].中国远程教育,2011,(5).

猜你喜欢

黑龙江调整设置
夏季午睡越睡越困该如何调整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Homeless children in India publish newspaper
工位大调整
Write a caption
沪指快速回落 调整中可增持白马
黑龙江弃风博弈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黑龙江 首推医改问询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