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园林、具象艺术、艺术与生活之关系
2013-04-12周博
周 博
(洛阳师范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0)
作家与艺术家基本上都在努力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看法和态度,实则无论是文学评论还是艺术家的艺术品都在试图诠释作者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努力表现出自己与常人所不一般的敏感。灵感源于自然,而艺术作品表达的艺术情感却高于自然,任何脱离了日常生活中的“自然成分”,都将变得空虚,毫无“骨干的支撑”,任由想象的翅膀随意高飞,最终也逃不过折翼的悲剧。本文将依次从艺术与生活的关系、生活与具象艺术的关系、艺术与中国园林的关系三个方面来论述和分析。
1 艺术与生活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是我们众所周知的话语。生活是什么?生活是指人在生活中所有行为的性质。什么是艺术?艺术是指人在自然界的所有活动,体验自然现象、理解、冶炼、加工、艺术形式来完成它。无论如何,生活与艺术有很好的诠释自然的规则。其目的是,从宏观上说,使人们了解自然和人类的天性,融入自然,与自然就能更好地协调发展;从微观上,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由感而发。
生活中充满着艺术。从视觉上,我们看到蓝色海洋之宽阔、小河流水之细腻、花儿盛开之美丽、春风抚柳之温馨;从听觉上,我们听到惊涛拍岸、高山流水、鸟儿争鸣;从嗅觉上,我们嗅到花儿的清香;从味觉上,我们尝到酸甜苦辣;从肢体上,我们感觉到冷热温凉、粗糙光滑。我们从生活中感悟出美好,感悟出艺术无处不在。但生活的体验是有限的,生活是在自然当中的,不是所有的人都登过喜马拉雅山,不是所有的人都遨游过太空;世界太大了,我们没有去过的地方太多了,可这不等于我们不了解喜马拉雅山、不了解太空,因为书本、电视带我们去过那个地方,所以我们在自然中感受不到的,可以到书本、电视那里寻找,这样艺术的资源就更加丰富了,就能为创造更好的艺术做好铺垫。
艺术是生活的客观反映,生活是艺术的创作源泉。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生活又得益于艺术反馈而进步、文明。人类的艺术史证明,艺术绝不能与生活脱节,否则艺术会失去生命的养分与光华;而生活永远是艺术可参照、借鉴和推陈出新的动力与灵感的来源。人类生活正是因为有艺术的存在,才丰富了精神世界,思想变得愈加文明、充实,而艺术的审美观念,在推进着社会向更高的文明层次发展。
因此,艺术与生活关系密切,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离开生活谈艺术性,艺术在现实生活面前就会显得很苍白无力,离开艺术谈现实生活,艺术将会变得教条,没有内涵和可读性,不会给人以心灵的触碰。我们一定要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将艺术之路走得更加长远。
2 生活与具象艺术
上面谈到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接下来谈一下艺术的分类。我们知道艺术分为具象艺术、意象艺术和抽象艺术,而具象艺术与我们现实生活结合最为亲密,也最难以分辨,下面我们将重点分析生活与具象艺术的关系。
具象艺术是人类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类型。“具象表现”,顾名思义,内含具象和表现;但非具象亦非表现。“具象表现”一般认为是由法国艺术评论家克莱尔最早描述的,用这个词来概括那些认真观察细微真实的事物,注重表现视觉真实和精确精神的画家的作品特征。“具象表现”注重表达视觉之真实,亦感官的真实捕捉,但又不是纯粹之感官体现,亦要表达精确的精神,使作品具有思想性,从而排除作品中精神的失落。这里具备了重要的主观因素,又同时以认真地观察细微真实事物为前提,使其具备客观因素而又不失根据。
具象艺术的特点如下:
(1)具象艺术的最突出特点是它的视觉真实性或客观性。即按照我们所看到的样子来描绘对象。所以,当我们观看具象美术作品时,第一眼就可以分辨出每一个个别人物形象的性别、表情、动作和衣饰,各个物品的品种、类属以及地点环境等特征。虽然具象艺术强调再现性,但并非只是处处原封不动地描摹我们所看到的客观事物的样子,而是艺术家利用美术的语言,并按照创作需要和美的规律与法则,对现实生活进行抽离、集中、概括和综合的艺术处理。具象艺术应区别于摄影,它不是被动地模拟现实,而是对现实的能动反映。艺术是物质与精神碰撞的产物,是画家内心情感的外化,是画家通过物质对实现精神世界轨迹的恒久驻留。它更趋于抛弃主题内容,否定内容对形式的决定作用,认为艺术形式可以不依赖内容而具有独立的价值,追求探索纯形式的美。
(2)艺术形象的典型性。即具象是通过典型的艺术形象的创造来表达艺术家的个人情感和观念的。艺术家的作品始终是现象与情感的统一。
(3)情节性或叙事性。即具象艺术往往蕴含着一个或多个故事情节,它可以用文字语言直接来讲述或描述。情节性丰富了作品的内涵,使作品具有可读性,使作品更有血有肉。
3 艺术与中国园林
谈到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我们不得不谈一下艺术与中国园林的关系,作为中国的艺术园林,匠心独运的构思,天人合一的造型性,无不让我们对中国园林充满无尽的向往,被它现实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所深深感染。
与世界其他地方的园林相比,“中国园林是一种山水式园林,追求天然之趣是中国园林的基本特征。它把自然美和人工美高度地结合起来,把艺术境界与现实生活融合为一体”。中国园林是一个活的生命。如果将中国园林看作一个生命体的话,园林与周围环境的联系便可看作是它的新陈代谢,而园林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则是生命体的内环境循环。而作为体内循环必不可少的血液功能,依然是由“水”来完成的。
中国园林的三大组成部分:山水、动植物和建筑哪一样都离不开水,是水给它们带来了活力,让三者“功能”运转正常。山与水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是两个经常出现的象征,它们总是连在一起代表自然,在中国园林艺术中,山与水也是永远连在一起的。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从古到今,人们品味园林的兴致从未消减。拾掇一块土地,修剪一花一木,创造属于自己的一片宁静世界……当你凝神专注于一汪池水,一朵鲜花时,其中蕴含的祥和与生机会给你带来无限的欢愉。正如英国现代杰出的景观设计师佩奇所言:“当我们开始建造一座花园时我们即进入了一个更丰富的世界,在那里驰骋我们的想象。”
园林艺术表面看来五光十色,而形形色色的风格其实都是不同的表现形式。这些形式背后有更深层次的自然、社会、文化乃至生活方式等原因,复杂交织在一起。观赏园林就是在读诗文,园林的美景是作诗的母体,而诗文又是景色的注解,所谓的因景生情、因情造景、情景交融也正是如此。
从艺术到生活,再到园林艺术,无不向我们展示着艺术与生活的紧密结合,向我们展示园林艺术怎样由自然向艺术迈进,怎样进行完美的蜕变,为我们进行艺术作品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 结语
由以上论述我们不难发现,具象艺术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是被动地模拟现实,而是对现实的能动反映。具象艺术是通过艺术的方式表达主题的,而艺术的本质就在于创新,其中包括了题材上的创新和形式上的创新两个方面。只有大胆突破一切艺术上的禁忌和教条,不断借鉴新的思想和观念,并紧紧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才能真正做到创新。但需要指出的是,并非一切新的就是好的和有意义的,所谓“创新”必须是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离开传统的“创新”,不是哗众取宠,就是无源之水。这一点需要我们对美术有了更多的了解之后去慢慢体会。
参考文献:
[1]人民美术出版社,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美术鉴赏[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12.
[2]汪洋,徐萱春.中国山水园林的自然观[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7,(3).
[3]施维.浅谈艺术与生活的关系[J].才智,2009,(12).
[4]吴肇钊.巧夺天工——中国园林理论、艺术、营造文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5]毛士博.我国传统艺术中具象艺术初探[J].美术,19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