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学堂乐歌语言的现代性建构

2013-04-12夏强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乐歌学堂诗歌

夏强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 文法学院,安徽 合肥 230022)

学堂乐歌发端于清末民初,参与者多是晚清先觉人士,借乐歌开启民智,传播新文化、新思想和新观念,保种图存抵抗外侮,以期实现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和富强。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学界高度重视学堂乐歌研究,研究成果宏富。但纵观以往研究,大多从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教育史或中日文化交流史的角度,而从其与现代白话新诗乃至新文学的关系进行研究的甚少。检视学界从此视角研究学堂乐歌的重要文章,主要分两类:一类从起源学角度结论学堂乐歌是“中国新诗开创阶段新声诗的发展的第一个浪潮”①黄丹纳:《学堂乐歌:中国“新诗”历史的开端》,《贵州社会科学》2010年第8 期,第66-73 页。,甚至认为“是学堂乐歌而不是胡适叩响了中国诗歌的现代之门”②傅宗洪:《学堂乐歌与中国诗歌的现代转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6年第6 期,第136 页。;另一类从文学思潮的宏观视域,揭橥学堂乐歌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关系,认定它是“五四文学启蒙运动的前奏”“又是中国近代性或现代性文艺运动的组成部分。”③曾锋:《清末学堂乐歌对“五四”新文学的影响》,《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 期,第57-60 页。起源学关注事件在历史中的原点,任何事件的起源都是多种因素合力的产物(中国白话新诗概不例外),因此被强制设定的某种起源禁不住逻辑推论。转换思路,与其困惑于众说纷纭的新诗源头的确认,不与借用发生学理论阐释学堂乐歌之于现代白话新诗的发生学意义,因为“发生学研究的重心是研究对象的生成,即采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解释事物从旧到新的转变过程,因而有效弥补了起源论研究存在的先天不足。”④汪晓云:《人文社科发生学:意义、方法与问题》,《光明日报》2005年1月11日第12 版。另外,从文学思潮宏观研究,高屋建瓴却也失察细部,尤其对诗歌这种体裁来说,本体研究能条分缕析学堂乐歌这种泛化诗体“诗之为诗”必要条件。

现代语言学认为,语言是存在的家园,是一种独立的符号系统,一旦确定,人只能按照语言设定的限度认识世界,形塑出人的知识系统、概念系统和价值观念。与其它文学体裁比,诗歌与语言的关系更加突出,“一首诗中的时代特征不应从诗人那儿去寻找,而应去诗的语言中寻找,我相信,真正的诗歌史是语言的变化史,诗歌正是从这种不断变化的语言中产生的”⑤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修订版),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318 页。。鉴此,本文以现代语言哲学审视学堂乐歌语言——这一诗歌本体重要元素的现代性①现代性概念众说纷纭,这里我们认同钱中文观点,“所谓现代性,就是促进社会进入现代发展阶段,使社会不断走向科学、进步的一种理性精神、启蒙精神。”参见钱中文:《文学理论现代性问题》,《文学评论》1999年第2 期。建构②本文重点考察学堂乐歌语言的新变部分,不涉及其中继承古代文学语言部分。“建构”是对其新变语言现代意识由量变到质变这一历史过程的客观阐释,属于历史概念。,以及生发诗歌本体与传统诗歌“一些在外在世界或主体内心中原先并不存在的新结构”③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年,第53 页。,由此剖析学堂乐歌与现代白话新诗在诗歌本体内部之间的关系。

一、传统词汇:旧词赋予新意

现代语言学家弗雷格的涵义—指称理论指出,“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语词不过是事物的一个名称。事物变了,即使名称不发生变化,名称的意义也会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如果一个词语的涵义和指称是在原来意义的基础上发生的,那么人们一般都会沿袭过去使用习惯了语词,而很少再去另外造出一个新的语词表达新的意义。如果无视因事物的发展变化而带来的词语意义的变化,坚持用变化以前的涵义和指称来分析新的指称对象,那么人的认识和理解就会走入误区。”④王健平:《语言哲学》,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年,第81 页。,由于西方现代思想的渗入,文化环境的变化一些原来具有真值的词汇涵义发生变化,如政体词汇“专制”在封建社会没有任何贬义,反而具有相当的褒义,但在清末民初经受现代性洗礼的人们把民主政体与专制政体相比,和“专制”相关的词汇都被赋予负值涵义,梁启超说过辛亥革命以后,“报章之言论,街巷之谈说,道及君主,恒必以冠之随之。”⑤梁启超:《饮冰室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第151 页。

现代新思想新情感改变了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娇娇这个好名词,决计吾们不要,吾既要吾学问好,吾又要吾身体好。操操,二十世纪中,吾辈也英豪。”《体操(女子用)》(选一章)(注:标点为后人添加,下同)。“娇娇”,传统文化称谓女性且与金屋、金莲相互文的正值名词,忽然被人们大声歌唱来弃用,因为这个词除了表示姣好静美,还意味娇小病弱,这与女性解放意识崛起有关,更与“一个危机四伏亟须弃旧图新的时代,一个革命的时代,这个时代需要健康的体魄、坚强的意志、尚武的精神”⑥毛翰:《辛亥革命前后的新文化之歌》,《中国图书评论》2011年第8 期,第91 页。相关。“如果变化了的生活条件,即伴随文化发展而发生变化将人们带入新的人与环境的实际关系,语言中遗传下来的概念便不复保存原始‘意义’了,这些概念以与人类活动的界限趋于变化和相互影响相同的节奏,开始发生变化,开始运动起来。”⑦恩斯特·卡西尔:《语言与神话》,于晓译,北京:三联书店,1988年,第65 页。“缠足”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面被赋予了许多审美情趣,清代苏州一带流行的山歌《缠金莲》,“佳人房内缠金莲,才郎移步喜连连;娘子呀,你的金莲长得小,宛若冬天断笋尖。又好像五月端阳三角粽,又是香来又是甜;……”。但到清末民初人们颠覆此观念,乐歌《缠足苦》发出这样响彻人寰的呐喊:“缠足的苦,最苦恼,从小那苦起苦到老,未曾开步身先袅,不作孽不作恶,暗暗里一世上脚镣。”乐歌大胆讨伐千百年来戕害女性身体和精神的“缠足”的罪行,和让女性一生痛苦人生依附人格阉割的生存惨状。

乐歌语言中的旧词被赋予新意,来自于整体文化语境的变化,另一方面,源于“艺术家以不倦的努力回溯于无意识的原始意象,这恰恰为现代的畸形化和片面化提供很好的补偿。艺术家把握住这些意象,把它们从无意识的深渊中发掘出来,赋以意识的价值,并经过转化使之能为他的同时代人的心灵所理解和接受”⑧叶舒宪:《神话——原型批评》,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第102 页。。

二、口语:交流便捷和主体意识凸显

学堂乐歌的对象主要是青少年,甚至蒙童,依据儿童的心理,歌词要“以最浅之文字,存以深意,发为文章”⑨张静蔚:《中国近代音乐史料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208 页。并“视诸生心理和生理上的现象……随时酌改”⑩张静蔚:《中国近代音乐史料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54 页。,这种自律其实也是近代以来“言文一致”为目标的“白话文运动”的组成部分。至晚清,许多先觉人士在晚清政府内困外交,尤其甲午战败后,放眼欧美,效法日本,知晓“古人文字与语言合,今人文字与语言离,其利病既缕言之矣。今人出话,皆用今语。而下笔必效古言,故妇孺农氓,靡不以读书为难事”①梁启超:《梁启超全集》(第一卷),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年,第39 页。,既而得出“语言与文字离,则通文者少,语言与文字合,则通文者多,其势然也”②黄遵宪:《黄遵宪全集》(下),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1421-1422 页。,提倡“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晚清以黄遵宪为代表的“诗界革命”实践的“言文一致”的运动,本质上是“用一种汉语书面语系统取代另一种书面语系统的问题”,“白话文运动的所谓‘口语化’针对的是古典诗词格律和古代书面语的雕琢和陈腐,并不是真正的‘口语化’”③汪晖:《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北京:三联书店,2004年。,而学堂乐歌注重歌词的可唱性,大量植入口语,歌词相对浅显简单,是“诗界革命”“白话文运动”的深化和泛化。

早期学堂乐歌作品,如黄遵宪的《幼稚园上学歌》(选一首):“春风来,花满枝,儿手牵娘衣。儿今断乳儿不啼。娘去买枣梨,待儿读书归。上学去,莫迟迟!”歌词掺入口语,文白交织,浅显流畅,三、五、七字句层次错落,富有韵律美。到后来,口语化愈发凸显,佚名根据河北民歌《算盘子》曲调填词的乐歌《放学》“放学了,大家快站排,小书包,挂在肩上来。规规矩矩,走道不要笑。我们大家搀馋手,唱个歌儿听……”,全部是切合儿童的口语,模仿儿童生活场景,既富有童趣又达到道德训诫的目的,实践了乐歌倡导者叶中冷的“俚歌须浅显有味,既不悖乎心理,亦有契乎道德”④张静蔚:《中国近代音乐史料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20 页。的要求。

口语具有鲜活性、自然朴素和通俗晓畅的特点,与日常世俗生活保持共生互动的关系,便于清末民初思想家向民众宣传新思想新观念。“在口头修辞交流中,美学功能及价值只是次要的;对他人意图相关性的现实判断才是主要的。”⑤大卫·宁:《当代修辞学:批评模式与方法》,常昌富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第271页。从中可以洞悉口语的基本效用,即口语主要是用来传达表达者的思想和情感。在信息传递与交流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信息的讹变或消耗,而这恰是口语作为信息传递工具的最佳选择。另外,口语交流的双向性、现场性和瞬变性的特点,其表意方式比书面语更为丰富多变且主体意识凸显。它“身处与某一具体的观众的个人化的联系中这一点所带来的制约及机遇”⑥大卫·宁:《当代修辞学:批评模式与方法》,常昌富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第272页。,是“活生生的人与人之间的交锋”⑦王德富:《口语修辞与书面语修辞的差异》,《修辞学习》2000年第4 期,第35-36 页。,能彰显说话者的主体意识,这正印合清末民初率先觉醒的乐歌作者张扬个性意识和主体地位的主观诉求。在传统道德文化规训下的中国女性向来都是人身依附见人称“奴家”的主体阉割型人群。而“我女子亦国民,亿兆同胞苦沉沦。呜呼我同胞! 焉可再因循?社会进化权力伸,我女子亦国民。”《女子歌》(选一章)。从思想内容看,女子不仅疾声宣称为现代社会国民,并蕴含同胞物予的博爱情怀;从诗歌物我关系看,第一人称代词“我”的介入破坏了古典诗歌中人与自然一体、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的超然与含蓄,但诗人的主动性与现代国民的主体意识却由此豁然而出,毫不弱似“五四”文学张扬的女性意识。

三、新名词:现代思想与思维的建构

相较于五四时期,学者毛翰指出,“戊戌变法至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已经开始,新思想新文化强烈地冲击着中国社会和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作为在新式学堂传唱的学堂乐歌,“一个重要主题,就是宣传新思想”,甚至“直接鼓吹民主和科学”⑧毛翰:《辛亥革命前后的新文化之歌》,《中国图书评论》2011年第8 期,第91 页。等现代思想。姑且不论他的结论是否准确,但这段时期,思想和语言都发生巨大变化,却也是不可置疑的事实。有人指出,晚晴民初产生一种非常特殊的现象:“思想的词汇化”,进而定论,“清末民初思想家从事的工作与其说是引进新思想,不如说就是译介新名词”⑨张卫中:《汉语与汉语文学》,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第54 页。。学堂乐歌中涌现的大量新名词大多从外来词语借鉴、翻译过来的。“一种语言对另一种语言最简单的影响是词的‘借贷’。只要有文化借贷,就可能把有关的词也借过来……留意各个民族的词汇渗入别的民族的词汇的程度,就差不多可以估计他们在发展和传播文化思想方面所起的作用。”①爱德华·萨丕尔《语言论——言语研究导论》,卢卓元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第174 页。当然,学堂乐歌的新名词大多涉及现代性理念,是当时中国人民族自强的必然选择,“只有那些以某种方式与意志和行动的焦点相关联的东西,只有那些证明是生命与活动的整个目的地本质的东西,才能在诸多的感觉表象中被‘注意’到——亦即说,才能受到语言的特别重视,从而获得一个名称。”②本杰明·李·沃尔夫:《论语言、思想和现实——沃尔夫文集》,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119 页。

我们根据钱仁康先生的《学堂乐歌考源》对学堂乐歌新名词进行统计、分类并析理其中蕴含的现代意识及其诗歌文体带来的新变。

人、物专名:北美、国旗、华盛顿、佛尔能、马志尼、批茶、斯巴达、意大利、伊蛮纽、加尔富、亚东、亚洲、亚细亚、欧美、欧非美、欧人、万国、英法联军、日本、朝鲜、缅甸、越南、波兰、帝国、圣经、世界、美欧亚东帝国、中华民国、太平洋、印度、犹太国、泰西、全球、地球、亚雨欧风、黄种、五大洲、五洲、白人、黄人

自然科学名词:铁道、火轮车、汽笛、火车、铁路动植矿物、算术、声光化电、标本仪器、赛会、月界、回光镜、轻气球、探险、星球、化学、农业、温带、气候、飞艇、物理、烟士批里纯(灵感)、统计

社会科学名词:自由、自由魂、文明、建国、公议、政府、人权、人民、立宪、政府、预备、自治、共和、参政、女子参政、革命、女子革命、专制、政体、民主、权力、强权、公法、自由恋爱、新闻、国民、大国民、女国民、平权、科学思想、德育、智育、军事、教育、民族主义、普通知识、独立、女权、女学、女界、独立自尊、保国保种、团结、爱国、同胞、团体、事业、学问、新智、新学问、智识学问、新学、内政、共和民、外交、总统、民族

新生活名词:运动会、运动场、双环、体育、体操、军乐、阅报、政界学界、商工、实业界、康健、纸烟、剪辫、婚姻、指环(交换)、放足、橡皮鞋、小皮鞋、皮球、小革囊、公园、铜像

军国民名词:海军、陆军、工炮马步、武士道、定远、伏波、纪念碑、红十会、赤十字会、看护妇、尚武

天演名词:二十世纪、新世界、廿纪、进化、天演界、天演、竞争、适者生存、物竞天择、铁血主义、日日新

维新学堂乐歌宣扬的新思想主要有:

第一,开始现代民族国家的想象和建构。世界各国、五大洲等地理名称的确认以及中国在世界地理位置的划定,人种肤色的强调和建国图强、保种图存的急切心情,通过人、物专名和社会科学名词得到彰显和塑形。这些名词以主题精神镶嵌在乐歌中,通过新式学堂扩散自己的文化诉求和理想,产生出一种推动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给受众带来相互感染、相互砥砺的情感”,以“音乐精神”“富有成效地契合了时代精神”③傅宗洪:《学堂乐歌与中国诗歌的现代转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6年第6 期,第149 页。。另外,从1903年开始,乐歌作品以刊物或书籍公开发行,作品的社会运行机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具有了现代文化传播的性质。根据安德森的研究,“民族”本质上是一种现代的(modern)想象形式——它源于人类意识在步入现代性(modernity)过程中的一次深刻变化,而这种深刻变化则得益于印刷语言的诞生与传播。印刷语言创造了统一的交流与传播的领域,使得原先操着不同语言的人通过印刷字体和纸张的中介能够相互理解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逐渐感觉到那些在他们的特殊语言领域里数以万计、甚至百万计的人的存在……形成了民族的想象共同体的胚胎。④刘进才:《语言运动与中国现代文学》,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15 页。

第二,开始现代时间为基准的进化论价值观念的培育。中外传统文化都认为时间是循环的,“凡是具有天然运动和生死的,都有个循环。这是因为任何事物都是由时间辨别,都好像根据一个周期开始和结束;因此甚至时间本身也被认为是个循环”⑤彼得·克文尼,罗杰·海菲尔德:《时间之箭》,江涛、向守平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第4 页。。“阴阳五行,周而复始”,这种观念,将事物运行的轨迹视为一种相对静止发展的状态,并且神话事物时间原点,形成“以古为尊”的思维向度。中国从秦朝建封建制以后,社会长期处于超稳定结构状态,一直未有变更。在西方,直至公元4世纪初,奥古斯丁质疑循环论时间观念,初步提出了线性时间观念。16世纪后,新大陆的发现和宗教改革等一系列社会实践的出现,现代时间观念初步确立。现代时间表征是,一是时间的三个维度:过去、现在、未来;二是系统进化论价值观念:生物进化过程是一种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运行轨迹,赋予未来肯定值的情感判断,形成由古为尊转向以“将来”为是⑥陈爱中:《中国现代新诗语言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第77-82 页。。中日甲午战败,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感到中国的落后和腐败,“二十世纪”、“新世界” 等线性时间观念的名词开始在学堂乐歌中频频出现,坦示先觉者价值观念的变更和亡国亡种的内心焦灼。天演名词化入乐歌,有首乐歌标题为《竞争》,用新旧对立的二元思维模式,以新时代的世界眼光,强调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物竞天择、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的思想理念,来警醒同胞,唤醒国人。

第三,现代实证思维萌芽的出现。对于人类思维,现代实证思维的奠基人孔德认为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和实证阶段”②王星拱:《什么是科学方法》,《新青年》1920年4月1日第7 版。,其中,前两者分别是原始社会和古典社会思维的症候,后者属于现代社会。所谓现代实证思维,“就是实质的逻辑。这实质的逻辑,就是制造知识的正当方法”③恩斯特·卡西尔:《语言与神话》,于晓译,北京:三联书店,1988年,第162 页。,晚晴民初中国所经历的现代化过程同样涉及思维转型的问题,丧权辱国的剧痛让国人感到社会物质重要,同时也认识到需要建构与之相关的逻辑实证思维。学堂乐歌中新名词尤其是科学名词,更多从自然与社会发展具体实践中总结归纳出来的规律与概念,“语言的真正差异并不在于学习一套新的词汇,也不在于词汇的构造,而在于概念的构造。”④陶东风:《文体演变及其文化意味》,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 页。,它们是一种极具抽象性与概括性的现代实证思维活动的产物,标志着人们思维内容与思维方式的新变,同时也体现出国人由偏重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与转型,以现代数理逻辑为基础的理性分析和归纳能力得到提升。

四、口语、新名词对诗歌文体的影响

中国古代近体诗,有着一套严格文体形式规定,在声韵节奏上,如押韵、平仄、对仗、节奏等都有讲究;在章法上,字、句数都有严格的规定。这种文体产生了彪炳史册的佳句名篇。唐朝以后,形式愈发僵化,诗人们“日夕雕肝肾”(黄遵宪语)陶醉于形式把玩,而与现实人生脱节。

陶东风指出:“文体就是文学作品的话语方式,是文体的结构方式。如果说,文体是一种特殊的符号结构,那么文体就是符号的编码方式。”⑤傅宗洪:《学堂乐歌与中国诗歌的现代转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6年第6 期,第146 页。即,文体的外在形态就是文学话语排列组合的方式。诗歌是受语言影响更深刻的一种文体。作为泛诗化的学堂乐歌,新名词的引进,给诗歌文体带来很大的变化。古代汉语多以单音节为主,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这种构词方式是诗歌遣词运句调配音韵的有效工具。学堂乐歌引进外来名词,大多以双音节或多音节为主,况且新词的语音是一种固定设置,调换或者拆分音素都失去其意义与表达功效。这些词语进入诗歌中,诗歌意象的语义组和语音组不对称,导致了诗歌文体的新变。“明明明,二十世纪大汉女国民。激昂慷慨赴前程,觥觥自由魂。铁血作精神,侠骨柔肠和爱情。氲氤磅礴,弥漫膨胀,烟士批里纯。”(《女国民》选一章),诗句押大致相同的尾韵,中间有换韵。“烟士批里纯”(灵感的英译),破坏了五言诗句“二三或三二”的节奏。整首诗三、四、七、八言句式参差错落,灵活多变,近于散文化文体形式。另外抽象名词是人们对日常生活经验逻辑抽象的结果,使诗歌摆脱对具体物象的倚重,依恃按照语法规则排列组合起来的抽象符号,说理叙事功能增强而弱化抒情,产生“一种被散文句法、章法所能解释、所能说明的‘演绎’体式,将一切‘说’——‘唱’清楚”⑥,生发诗歌本体的新结构,导致诗歌的现代过渡和转型。由此结论,学堂乐歌在思想和形式层面都是现代白话新诗发生的先导。

猜你喜欢

乐歌学堂诗歌
古稀之年上学堂
诗歌不除外
寄秋声
龙榆生与钱仁康:新体乐歌的创作实践研究初探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诗歌岛·八面来风
学堂乐歌对中小学音乐教育之影响
学堂乐歌对当代音乐教育的启示
森林学堂
宝宝国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