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使用微博的心理动因

2013-04-12

衡水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现实生活交流心理

郭 静

(衡水学院 文学与传播学院,河北 衡水 053000)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媒体不断涌现。微博,一个基于网络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信息传播以及信息获取的平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尤其是大学生群体。微博文本长度通常限定在140字以内,并可以添加图片、视频、音频,还可以发起话题的讨论,内容方面无所不包,在这里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地分享身边的新鲜事儿”。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 28次中国互联网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微博群体占网民总数的57.2 %,其中大学生所占的比例为 72.3 %。同时,“微博”被评为 2012年度十大知识热词,并位居首位。

如今,在大学校园“玩微博”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由于微博具有发布信息的随时性、便捷性、开放性、包容性大等特点,而大学生具有注重实用的学习心理、追求便捷的心理以及希望被关注的心理。这样看来,微博特点与大学生心理特点有诸多契合之处,这也就使大学生成为了使用微博的主要群体。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衡水学院2011级、2010级、2009级在校生;学生专业范围大,包括汉语言文学专业、计算机专业、园林专业等跨越了工科、理科、文科三大方向。并且还涉及到了在线网友。问卷发放1 000份,回收965份。问卷调查的内容涉及被调查者的个人基本信息、使用微博的心理、每天玩微博的时间、最为关注的内容等问题。

一、大学生使用微博的心理剖析

“微时代”——各种信息随时都在建立着,传递着。作为时代的精英,社会发展的后备军,大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对新鲜事物的热衷,使他们成为微博最早的使用者和推动者[1]193。

漫步在校园中,见面第一句“你今天微博了吗?”校内校外的各种宣传画报和广告上很多都加上了微博地址,身边的同学不管是上课还是吃饭、打水许多时候都在玩微博,“微博控”就这样在我们身边不断衍生了,可见微博的势头在大学生生活中势不可挡。

那么大学生基于什么样的心理使其使用微博呢?

(一) 从众心理

“从众”是一种常见的社会心理和行为,是指个人因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使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呈现出符合多数人或公众舆论的行为方式。而大学生的心理、生理不成熟,所以在许多方面极易受到外界影响。据本次调查分析,处于从众心理使用微博占据所调查人数的 35 %。当问及原因时,有同学回答:“在身边的同学和朋友都在使用微博的情况下,自己也就跟他们一样了,如果自己不玩微博或是不懂微博就会显得与众不同,也太老土了。”也就是说,这样的同学使用微博不是自己想使用微博,而是出于从众心理被动使用。其实,从众行为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方面,又有消极方面。一方面,自己不会落伍;但另一方面自主性学习较差并且极易受到不良信息的侵扰。

(二) 寻求社会认同、引起关注、展示自我心理

“非主流、有个性、热衷于展示自我”这是人们对 90后孩子普遍看法。目前的大学在校生多为 90后,当微博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作为“舞台”的形象走进了他们的生活的时候,每个渺小的个体成为了这个舞台的主角,而粉丝就是点击量,有时在现实生活中遥不可及的明星都会成为你的粉丝。在接受采访的同学里,有近 2/3的同学表示,“受到别人关注,会觉得的自己被重视了,没有像现实生活中似的被忽略了”。站在心理层面来看,每一个微博使用者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希望通过微博展示自己美好的另一面。在 2011年,一个地方学院的广告专业的毕业生视频作业在新浪微博上引起了很大的关注,迅速蹿红,得到了很多专业人士的肯定。微博基于点对点的传播、点对多的传播,成为了大学生寻找机遇的平台[2]28。

(三) 记录生活、宣泄情感心理

“2012-10-25在衡水和平西路签到,天气晴好、万里无云”。像这样记录生活点滴的微博有许多。发表微博不用去特意地组织语言、雕琢语言,仅仅简短的“语录体”就可以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所以说微博成为了一个记录个人成长历程、情感生活的载体。

有的人性格内向,比较自闭,在现实生活中没有朋友。他们宁愿将心里话和网友说,也不愿与家人和朋友倾诉。微博使他们结识到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拓展了自己的生活圈子和人际关系,心理上得到了抚慰和寄托。所以说,从某种层面来讲有助于其成长。并且,另一方面在微博中看到其他人一种向上的生活状态的时候,无疑对自己也是一种鞭策。

(四) 追求便捷的心理

90后生活节奏快,比起一步一个脚印他们似乎更热衷于一蹴而就。微博与传统传播媒介相比具有更强的时尚性、简洁性、互动性的特点。140字以内的“语录体”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组织语言,更不用修饰着表达心情,所以它更符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和习惯。并且微博可以一条信息“多转”,这样评论、转发、关注如此循环往复。网民彼此之间进行热烈的讨论,各抒己见,形同百家争鸣。

微博的便捷性不仅仅体现在可以与别人更方便的交流,也体现在了可以更快地学习、更好地了解实事信息。在调查过程中,有的同学表示,当身边发生了什么重大新闻事件的时候,他们会第一时间发表微博。这样的快速性甚至超越了其他媒体。所以它为大学生了解世界,探索世界提供了一提条方便快捷的大道。

二、大学生使用微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微博”作为新兴的产物,带给了我们许多许多。比如,它是一个学习的平台,可以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同时,我们在微博中也实现了与“大家”交流的愿望。另外,它也是缓解压力的平台,拓宽了其生活空间,使我们交到更多的朋友,扩展交际圈。但是微博对青年学生的消极影响也不容忽视。

(一) 干扰价值取向,违背社会道德

微博,每个人可以自由自在地在这个舞台上去“演出”,正是这种自由、没有约束、没有禁忌,才衍生出了各种垃圾信息。而作为青少年身心处于发展阶段,对很多社会现象缺乏独立正确的认知能力,在这个时期形成的价值观念注定会影响一生。其中,在调查的人群中9 %的学生认为:微博中的言论会左右我的思想。大学生的识别能力有限,容易受到不良事件的影响和困扰,失去理性思维,出现道德危机,从而产生违背社会道德的行为。

(二) 语言肆无忌惮,给他人造成人身攻击

微博中的言论自由,在这里你可以是“裁判员”“解说员”,甚至可以是“评论员”。你可以“畅所欲言”也可以“指点江山”,所以在微博中出现的语言暴力、网络语言危机令人堪忧[3]72。

(三) 沉溺其中,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在调查过程中,接近100 %的同学每天都会更新微博,其中,大学生每天花在电脑前1个小时的比例为 48 %,占被调查对象的一半以上。55 %的同学花在微博上面的时间会超过 2个小时,有 10 %左右的同学在微博上花了比较长的时间。

在课堂上,有 50 %的同学不会发微博,25 %的同学偶尔会有这种现象,20 %的同学经常在课堂上发微博,相对的,有 60 %的同学觉得微博并不会导致他们学习时间的减少。

大学,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我们需要利用好课余时间好好充实自己,为以后就业打下一个好的基础。在调查过程中,有尽半数的被调查人表示,“微博是他们最大的消遣,如果有一天没有了微博,不知道每天会是多么的没意思!”试想想,在闲暇时间看看微博,了解一下新近发生的事情这本无可厚非,但是无度的使用就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了。

(四) 易引起社交障碍

微博使用的方便性容易使他们越来越倾向于和网友交流,从而抵触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因为在微博中有添加为“书签”这一功能,所以很快就可以找到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于是他们宁愿在微博中情感宣泄也不愿意在现实生活中多交流,潜意识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会筑起与别人交流的屏障。这样不仅会造成社交恐惧,还会容易使大学生自我意识膨胀,情感匮乏、冷淡等等。

三、改善大学生使用微博心理的对策

(一) 掌握适度原则

使用微博时要掌握适度原则,增强自我约束力。不要被动地去使用,要掌握好时间。不要让自己变成“微博控”和“手机党”。由于缺乏网络监管,微博中负面信息、不良信息、假信息滋生。那么大学生在使用微博的时候就要增强自我约束力,不要被负面信息所影响。

(二) 不要透漏他人隐私

由于微博实名制,微博信息又没有屏蔽性,所以个人信息极易在网上泄露,并多次转发。所以,我们要守住良心的底线,保护自己和他人的隐私。

(三) 多在现实生活中交流

人是在现实生活中生活,我们不管生活还是工作,与他人交流都是必须的。所以不要仅满足于屏幕上写微博、发表评论,这只是一种书面的形式。除了像微博这种打字交流的方式,我们要用语言去交流,去沟通感情。以防在与人面对面交谈时就会觉得不自然,感到害羞,甚至是怯场。大学生在毕业后要面临求职的激烈竞争。如果不善于表达展示自我,那么对于以后的求职就业是非常不利的。

(四) 客观对待微博信息

为了吸引眼球,有些人会上传虚假信息或是耸人听闻的信息。而正是这样的信息关注度极高,这就容易使我们曲解事实。所以,我们要客观面对微博信息。

四、小结

微博是适应时代发展的一种新兴产物,其实许多新产物都带有两面性,既有利又有弊。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不管是喜欢某种东西还是使用某种东西都应该讲究一个“度”,不要让自己成为“微博控”去被动地使用微博,而是应该主动去接受,理性地去使用微博,从而让自己更加受益。同时网络监管不容忽视,不管是腾讯、新浪还是其他的网络平台都存在着监管不到位的问题。也希望相关部门可以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从而使网络环境更加和谐。微博影响力越来越大,也为德育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新的问题。微博是一把双刃剑,相信用好这把“剑”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范云云,毕莹.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围上一条温暖的“围脖”[J].科技咨询,2010,10(21):193-194.

[2] 张辉,张承承.微博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新要求[J].中国报业,2011(1下):28-29.

[3] 王兴亚.微博、微博热及“微博问政”[J].群众,2011(8):72-73.

猜你喜欢

现实生活交流心理
如此交流,太暖!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心理感受
艺术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假期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