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2013-04-12邓仰报

菏泽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锻炼者体育锻炼心理健康

邓仰报

(菏泽学院体育系,山东 菏泽274015)

心理是人的大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心理健康发展的人都能够善待自己,善待他人,适应环境,情绪正常,人格和谐.最近有调查研究表明,虽然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主流,但有些状况令人担忧,主要表现有:①心理障碍发生率呈上升趋势;②心理健康问题成为大学生辍学、自杀的主要原因;③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障碍突出.这些现象都与心理健康、人格发展出现缺陷有直接关系.治疗心理障碍和心理不健康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体育锻炼是重要的手段之一.体育锻炼是一种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活动形式的积极主动的身体运动,不仅能强健人的身体,而且有效地促进个体心理健康的发展[1].

1 心理健康的表现

现代医学已经是生物-心理-社会的三维模式,心理健康已经是人们在现代文明社会中最迫切追求的重要目标,也是衡量人们是否健康的三个重要标准之一.国际卫生组织确立的心理健康标准如下.

1)智力正常 具有敏锐的观察力、灵活的思维能力、丰富的想象力、稳定的注意力、良好的记忆力等.

2)适当的情绪控制能力 情绪稳定、乐观、积极、向上,精神舒畅.

3)做事有计划 做事预先设置目标,周密计划,安排步骤,选择方法,能克服困难,实现目标.

4)对自己能做出恰当的评价 能够全面、正确、客观地认识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

5)具有较强的意志和品质 心理健康的人具有目的性、果断性、自制性、坚韧性.

6)精力充沛,人际关系良好 心理健康的人乐于关心和帮助他人,同样也能得到他人的关心与支持.说话别人喜欢听,遇事有人来帮助,与周围的人和谐相处,关系融洽.

7)能改善、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心理健康的人,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环境改变了,能积极主动地适应变化的环境,做新环境的主人.

8)养成健康的习惯和行为,无不良嗜好 生活起居有规律,适度健身,行为与年龄相适应,保持乐观向上的年轻心态.

9)保持人格的完整,性格、能力、价值观正常有恒心、有信心、有决心,不畏艰险,不怕困难,敢于克服各种困难;不偏执,少疑心,通情达理,与人友善亲切[2].

2 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是指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和运用各种体育手段,结合自然力和现有卫生措施,以发展身体,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娱乐身心,利用闲暇时间丰富文化生活为目的的体育活动.也就是说,体育锻炼是选用各种体育手段,结合自然力(如日光、空气、水)和现有卫生措施,以发展身体、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娱乐身心为目的的身体活动过程.它是群众性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对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培养健美体态,提高机体工作能力,消除疲劳,调节情感,防治疾病,益寿延年,乃至提高和改善整个民族体质,都有重要作用.其特点是群众面广,各种年龄、性别、不同职业和健康状况的人,都可根据个人情况进行适宜的锻炼.

3 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3.1 体育锻炼对认知的促进作用

大学生的认知活动不是被动地接受或加工信息、符号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积极地加工和处理输入信息、符号与解决问题的动态系统.认知功能是人类的高级活动形式,是个体对外界信息的反应能力的表现,包括感觉、知觉、观察、注意、表象、记忆、思维、语言等重要组成部分.体育锻炼通常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身体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必须组织好自己的感觉、知觉、注意、表象、记忆、思维和想象.大学生们如果能经常坚持参加体育锻炼,中枢神经系统就会得到改善,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的协调性就会显著提高,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的交替转换过程也随之得到增强.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均衡性、准确性也明显改善.使得心理结构中信息的加工处理过程明显加快.由于人的认知活动是一个主动地、积极地加工和处理输入信息、符号与解决问题的动态系统,体育锻炼与认知活动之间存在着适度的正相关,大量研究证明,长期的体育锻炼比短期的体育锻炼对认知的促进作用更有效;有规律的锻炼可通过提高认知的速度来提高认知能力.

3.2 体育锻炼对情绪的积极作用

从事体育锻炼能产生不同的良好情绪体验,这是由于体育锻炼固有特点决定的,也是大学生对体育锻炼产生兴趣的重要因素.体育锻炼带来良好情绪体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流畅体验 流畅体验是锻炼者产生的一种理想的内部体验状态.锻炼者能全身心地投入于喜爱的项目、适宜的负荷、优美的环境、美妙的音乐之中,能使锻炼者体验到享受,感受到乐趣,并能自由地控制锻炼过程.

2)高峰表现 高峰表现是指锻炼者产生的能超出个人在某—情景中正常机能水平的行为表现.体育锻炼中的高峰表现较为明显.如大学生在比赛中超水平发挥运动能力,完全进入最佳竞技状态时才能体验到的全神贯注、思维敏锐,超高水平的操作技巧,完全沉浸于当前如痴如醉活动之中的高峰体验.

3)跑步者高潮 跑步者高潮是运动中高峰体验的特例.这种体验是在跑步中出现的高潮,也称“体育锻炼快感”.这种“体育锻炼快感”在跑步之外的其它体育锻炼(如游泳、骑自行车等)中也会出现.这种状态是在跑步(或其它运动)的瞬间体验到的一种欣快感,通常是不可预料地突然出现.高潮出现时,锻炼者的健康情绪高涨,甚至有强烈的时空障碍超越感,锻炼者感到一种良好的身心状态,忘却自我,身体轻松,充满活力,身体与情景融为一体.

体育锻炼之所以能够对锻炼者的情绪产生如此积极的影响,主要是因为体育锻炼与心理的自我良好感受有关.

3.3 体育锻炼的抗抑郁效能

大量有关体育锻炼与抑郁关系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临床上被诊断抑郁的人身心健康水平较低,体育锻炼与其它传统的方法一样有效,体育锻炼是对传统治疗方法的补充,能够提高身心健康水平.短期体育锻炼和长期体育锻炼均能有效地降低抑郁的程度,这种作用在患有抑郁症的大学生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体育锻炼既可以降低特质性抑郁,又可以降低状态抑郁;既可以降低正常人的抑郁,也可以降低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有氧锻炼和无氧锻炼都能不同程度地降低抑郁;体育锻炼持续的时间和频率与抑郁降低的程度有关;体育锻炼比单纯的放松练习更能有效地降低抑郁,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药物手段的运用,如果将体育锻炼与心理治疗相结合,所达到的效果会更好.

3.4 体育锻炼降低焦虑的效能

体育锻炼具有即刻降低焦虑的效果,因为体育锻炼与调节、降低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有关.从降低焦虑的效果来看,长期锻炼比短期锻炼更能产生积极的效果,有规律的锻炼比无规律的锻炼在较长时间内更少出现焦虑情绪,状态焦虑的减轻是因为体育锻炼的效应抵消了日常学习、生活所产生的压力与困难,体育锻炼对感受高度压力的大学生有特殊的效应.

3.5 体育锻炼提高主观幸福感的效能

主观幸福感是指描述个体当前感受到的幸福程度的综合指标,是评价者根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进行的整体性评价.参加体育锻炼不仅能丰富大学生的生活内容、改善思维灵活程度,而且还能增添生活乐趣、增强食欲、促进睡眠,这是因为体育锻炼能使他们宣泄不良情绪,给他们带来刺激与挑战、快乐与成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对生活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那些缺乏体育锻炼、生活比较单调的学生.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大学生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面对乏味的学习生活和多方面的压力,参加体育锻炼可使大学生们的生活内容丰富多彩,新陈代谢更加旺盛,思维更加活跃,主观幸福程度进一步提高[3].

3.6 体育锻炼对人格发展的促进作用

人格是人的心理面貌的集中反映,是具有社会意义的各种特性的统一体,也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完善健全的人格是每个人成长发展追求的目标之一.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培养大学生公平竞争、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尊重他人、敬业奉献、团结拼搏、艰苦奋斗,胜不骄、败不馁、和平、友谊、进步、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与体育道德;体育锻炼本身为大学生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审美素材,在体育锻炼中大学生既能获得丰富的美的表现,也能获得丰富的美的欣赏,培养身体美、运动美和行为美的意识,提高审美能力;增加他们挫折——奋斗——成功——再挫折——再成功的经历,使他们备受挫折之苦、心理冲击之累,同时又使他们享受战胜困难、战胜对手、战胜自我的快乐;磨练了大学生面对现实,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困难和挫折,用健康的心态去迎接新的挑战的意志.培养了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念和健康观,提高了自信,陶冶了情操、净化了心灵,使他们的人格得到了升华.

3.7 体育锻炼对意志品质的促进作用

体育锻炼常常伴有激烈的对抗与竞争,这些激烈的对抗与竞争需要依靠意志努力来完成.因此通过体育锻炼,能够激发斗志、培养意志力、增强心理承受力.由于完成某些体育活动均需大学生们克服一定程度的困难,如游泳、跑步时的呼吸困难,攀登、跨越障碍时的心理恐惧,比赛时的身体接触以及运动带来的疲劳等等.所有这些均可以培养他们自制自律、积极向上、不怕困难、果敢顽强、敢于挑战和善于拼搏的意志品质.同时,参加体育锻炼必然会经常体验到失败时的沮丧和成功时的喜悦,失误时的悔恨和进步时的欣慰,这些不同的交替体验对大学生心理承受力的增强有着积极的影响[4].

3.8 体育锻炼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随着竞争的激烈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某些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出现僵化,人与人之间关系日趋淡薄.体育锻炼就成了促进大学生相互接触、相互交往的良好媒介.通过参加体育锻炼,可使大学生之间以不同的方式交流感情、增进友谊、产生亲和力,满足他们社会交往的需要,丰富生活内容,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使他们缓解学习的压力,排除生活带来的烦恼,消除孤独感.并使他们在体育锻炼中找到情投意合、志趣相投的知己,从而建立了和谐的人际关系.

4 结束语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在体育锻炼中,大学生们应当把握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充分利用健康的心理来保证健康的体育锻炼效果,并利用体育锻炼来缓解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压力,解决心理问题,消除心理障碍,弥补人格缺陷,调节心理状态,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

[1]段军钢.大学生不同心理健康水平与身体素质的比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2):189-190.

[2]季浏.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00-103.

[3]王霖.成就目标定向与主观体验在大学生军训中的研究[J].世纪桥,2006,(11):128-130.

[4]汪宏,黄希庭,范丰慧.大学生意志行动的初步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5(2):6-10,29.

猜你喜欢

锻炼者体育锻炼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关于赛艇训练中的有氧训练探究
浅谈运动训练中的心理训练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如何通过心理辅导提升健身健美训练的效果
太极拳改善训练者心理健康状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