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理论在专业综合英语课程中应用
2013-04-12洪芳,陈昕
洪 芳, 陈 昕
(1.合肥工业大学 外语学院,安徽 合肥230009;2.合肥师范学院外语系,安徽 合肥230601;3.合肥市第八中学,安徽 合肥230601)
十多年来,大学英语界一直在试图解决英语教学费时低效的问题。很多专家从不同角度来研究大学英语教学的效率问题。专业英语的教学也有所涉及,本论文拟从体验式视角,运用立体教学模式探讨综合英语课程的教学效率。我们从学习目标和学生动力来考虑专业英语的教学的改进。
一、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的基本情况
(一)综合英语的任务与现状
2000年3月,国家教育部批准实施了新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为新《大纲》)。新《大纲》明确地指出:基础阶段(一年级和二年级)基础英语(即综合英语)的主要教学任务是传授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1]它同时还指出: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各种语言交际活动以获得基本的交际技能。综合英语课被新《大纲》列为各专业课之首,因为它是专业英语教学的重点,也是专业英语教学比较难以处理与把握的一个重要环节。[2]
作为学科中心型与训练中心型并重的课程,《综合英语》应该根据学生培养目标以及社会对英语专业人才及与英语相关的其他专业人才的需求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专业素质,《综合英语》课程在英语专业教学中承担的培养任务是对学生的语言知识和综合技能进行交叉训练,让学生从中体验和掌握活学活用的方法,为日后进一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综合英语教学要进行的是语言知识的积累和综合技能的训练,所以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就为这两方面的有机结合提供了可能。
(二)综合英语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
从课程本身来说,综合英语课程是英语专业的基础课程,这门课程以培养学生基本的听,说,读,写,译等最基本的能力为目标,着眼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其内容繁多,对很多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很多学生觉得无从下手,他们花费了很大精力和很多时间却没什么长进,都很怕这门课程,但另一方面,综合英语的基础地位和重要性对学生和教师来说都是不言而喻的。在综合英语教授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这是目前大学英语教育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要进行教学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3]。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在面对专业四级考试的听力、完形填空、阅读等任务时依然没有信心,很多学生不能很好地完成听力测试部分,阅读部分也很难按时高效的完成,不是时间不够就是对于所阅读的内容不能完全理解。在进行各种实用文体的写作时也是错误百出,在写作文时不能够很好地运用地道的英文表达方式。对于专业八级测试很多同学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综合英语,即传统的精读课,被认为是行为-结构主义理论的产物。Short(1984)对我国英语教学进行观察后认为,精读在中国不只是一门英语课,而是一整套发展完备的外语教学法,其特点是通过对较小的目的语范本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如对词汇和语法的仔细讲解,并采用反复操练、背诵记忆的方法以形成语言习惯,最终来掌握语言的规则[4]。词汇量不高和阅读速度慢是传统精读课的缺憾。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从教学课时上来说,2002年教育部进一步加大高校教学的改革,专业英语的课时有了很大的调整,综合英语的课时被压缩了很多,就我们本校的外语系来说,有段时间英语专业一二年级的综合英语课时从每周6课时减少到4课时,然而教学任务并没有减少,这就要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更加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在新的教学环境下,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研究、运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运用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形成创新能力,是英语教师目前面临的迫切任务。
从学生角度来看,不同高校之间学生的专业素质的差别还是很大,教学模式和教学目标就不能统一化。重点高校的学生英语水平、学习能力方面要明显优于普通学校。自从1999年中国高校教育大规模扩招之后,大学生的培养质量还是令不少人感到担忧,很多省属高校的生源大部分来自于省内,而且多半是水平层次较差的一些中学毕业生,学生整体水平不高,学生相互之间水平差别也很大,程度参差不齐的学生入校以后,有些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动力不足,给教学质量的提高造成障碍[5]。在不少省属普通高校,英语专业的学生通常比较安静,他们守纪律,但缺乏主动学习的习惯和热情,这与目前的教学方式也有很大关系。通常而言,学习者应在社会情境中发挥积极地作用,这样才能具备主体性和能动性的本质内涵。学习者应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背景,用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从而成为一个主动的学习者[6]。
从现行的外语教学模式来说,基本上还难完全摆脱知识性教学模式,尽管外语教学改革已经进行了不少年,新的教学方法往往难以真正进入课堂,即使有些新的教学方法得到了运用,还不能做到游刃有余,有时只是为了表现新方法而表现。另一方面,目前主客观条件也制约了教学方式的改革,如,班级人数过多,学生成绩评价机制不完善,学生缺乏学习动机问题等,如果新的教学方法的学习和应用意味着单方面加重教师负担,那么这些方法很难被真正推广。
从师资准备和教师培训方面来说,我们也远远落后于英美发达国家[7]。这种现象广泛存在于外语界。从事教育的人主张,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长流水。目前的英语专业教学大部分还是单纯地以扩大词汇量,教授学生阅读文章,分析文章,做一些简单的作业的教学模式为主,真正要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很高外语水平,而且要有相关行业的深厚的积累,才可能使学生外语语言的掌握和相关学科专业知识的获取同步。目前大学英语老师群体的学历层次有了一定提高,但科研意识普通比较淡薄,科研能力不强。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在于教师。在当前外语专业教学改革大潮下,外语教师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媒介,对改革成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具备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才能保证外语专业教育体制与教学模式的完善与成熟。外语专业的教师必须致力于专业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否则,将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最终无法适应新的教学环境。这也要求学校和相关主管部门加强对老师队伍的培养。
二、体验式教学理论的要旨
(一)体验及体验式教学的概念
伽达默尔在《真理与方法》一书中从语义史和发展史角度阐述了“体验”的概念。他指出,18世纪这个词还根本不存在,在德意志文献中,19世纪70年代“体验”(Er-lebnis)这个词才与经历(Erleben)这个词相区别;狄尔泰在《体验和文学创作》一书中首次赋予“体验”这个词以一种概念性的功能。[8]《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体验”的解释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亲身经历。”[9]1342一是重视实践,体验是个体的亲身经历,是动态的过程;二是体验的指向性,是为了认识周围的事物,体验最终是对外界的一种认识。
我们一般认为,体验式教学概念主要涉及体验、实践、环境和经历等方面。赵晓晖[10]认为,体验式教学是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让学生体验或者对过去经验进行再体验,引导体验者审视自己的体验,积累积极正面的体验,达到对对象本性或内蕴的一种直觉的、明澈的透察,使心智得到改善与建设的一种教学方式。张蓉则认为,体验式教学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用亲身的经历去感知、理解、感悟、验证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模式。[11]而井晶认为,凡是以活动开始的,先行后知的,都可以算是“体验式教学”。[12]
(二)体验式教学研究的起源及发展
体验式英语教学理论是在20世纪70年代交际性教学理论和任务型教学理论的影响下所形成的一个强调学习者的参与性和实践性的新的教学理念。其理论基础相当雄厚,涉及到多种理论,包括John Dewey的“learning by doing”、建构主义理论和文化社会学等。体验式教学理论始于直觉,终于感悟;强调过程,注重实践。因此,对经验的体验,特别是对直接经验的体验是整个体验学习模式的核心[13]。
体验教学的建立与室外教育和源于杜威的进步教育运动享有共同的哲学基础。KurtHahn强调个人体验的重要性[14],杜威放弃实验室的研究方法,而把真实的学校生活作为研究对象。他反对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而主张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活动为中心、经验为中心。他坚持学生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发展的思想,为教学研究与实验的整体主义模式奠定了教育学基础[15]。各国教育改革中都很重视体验的教育理念,美国、日本、法国都在体验教学方面做过探索。
体验式教学思想在我国也有较深的历史渊源,我国古代有些教育家、思想家提出过蕴涵体验式教学思想的教学观。孔子说过“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礼记·中庸》),即通过“身体力行”来获取知识。1999年国家少工委在全国第四次少代会工作报告第六部分鲜明地提出“在实践中体验”的教育思想。[16]国内学界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展开了体验式教学理念的梳理和介绍的研究,主要在体育教学、外语口语的模拟情境教学、语文教学的作文和阅读教学中进行一些探讨。[17]我国整个教育界已经意识到体验式学习在我国基础教育中的重要性。1999年我国正式启动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此次改革的宗旨就是要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改变以接受式学习为中心的单一的教学模式。2001年,我国颁布了义务教育各学科国家课程标准。各学科在课程目标上按结果目标和体验目标来进行描述[18]。体验式教学研究日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认为,体验式教学是指根据教材学习的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参与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或者模拟真实的社会实践活动,从中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理性知识理解的一种教学方式或者学习方式。这里包含了体验式教学的三层含义:首先,它以教材的知识学习为基础;其次这种体验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再次,这种体验活动可以是真实的实践,也可以是虚拟的,也就是说,可以是学生真正参加到真实社会生活,从中获取真实的感受和体验,也可以是模拟真实的社会实践活动,从中获得真实的感受和体验。
体验式教学更多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感悟,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起点,以学生生活的体验为主线,开发生活资源,挖掘学生生活中有意义的事件,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反思,在体验与反思中建构,从而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这样的教学理念不是空穴来风,它的形成有教深厚的理论基础。
从理念层面来讲,来自于广义的“体验式”学习实践。这种“体验式”学习方法,具有“通识性”的学习特点(de-contextualized learning models),不但体现出“跨学科”技能学习的优势,而且表现出超越“历史性”的理论活力。我们先从中国的传统文化说起。从古到今,中国文化中历来有重阅读、重诵读的知识传授传统。今天,如果从社会学习(social learning)的角度来看古人倚重博览群书、熟读经典的做法,既体现了一种自然学习(a natural way of learning)的法则,又反映出一种“体验式”的求知方式,充分合理地阐述了“博览与知识”、“读书与表达”、“诵读与创作”之间的互动关系[19]。我国古代私塾教育很重视诵读,在学生还不能理解文章意思之前,先生要求学生背诵各种经典作品,事实上,很多文人吟诗作赋得能力很强。按照现代的观点就是要有足够的信息输入才能有所产出,在综合英语教学过程中,这种方法具有很有效的实际意义,对学生的学习有促进作用,实际上许多专家学者在介绍自己外语学习经验时,也会指出这种求知方式,尽管也许当时并不是有意识地遵循这种学习规律。
这些教学中“体验式”的实践或者方法涉及到我们常常提及的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是情知教学论、现代学习观和现代教学论。胡尚峰认为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可以分为入境激情、对话移情、探究动情、实践纵情、评述析情[20]。其实现条件是创设适宜的情境,发挥情感的作用,提供学生实践的机会和场所,提高教师的素质。体验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现代教学模式,它的存在、发展、完善要靠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方能实现。
三、听、说、读、写、译立体结合模式在综合英语课程中的应用
听、说、读、写、译是综合英语课程要训练的五个基本能力,也是这门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立体”是指全方面、全方位,既包括这五个方面在课堂中的相互交叉,全面训练,也包括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以这些基本能力训练为目标的体验式互动。全方面包括听、说、读、写、译等诸方面:全方位包括学生对这些能力的掌握情况,也就是指学生对这五个方面能力的内在体验与外在表现。这里的立体还包含课堂内容在课外的延伸,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毫无疑问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第二课堂活动在时间与空间的选择上有着很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能帮助学生对课上掌握的知识加强理解,并利用各种丰富多彩活动的体验以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巩固课堂教学所获得的知识。另外,通过这种虚拟的语言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可自主选择开展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基本专项练习,让学生自己锻炼语言的表达能力并积累一些文化知识,消除课堂教学活动的强迫性与枯燥性[21]。
在综合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听和说先行,每一单元的听力训练和口语训练我们都要让学生不折不扣地完成,为了避免训练的单调,我们可以采取多种训练形式,选择与学生生活贴近的话题,让他们有话说,愿意说。关于训练说的任务,我们可以每节课之前让学生做一些daily report,学生可以选自己喜欢的形式上讲台表演,让他们体验真实的演讲场景,为了台上的5分钟演讲,他们得提前参阅相关的英文资料,阅读有关英文新闻,甚至得模仿某些英语电视台的播音员或者参照某些名人的演讲来进行表演,表演短剧的还要参考一些影视剧本,这些准备活动让学生体验到语言学习的积累过程,从词汇、语音、文化背景等方面都为学生英语知识的积累提供了重要的体验机会。朗读也是每节课的重要内容,个人读,小组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角色读,大声朗读是每个学生的必须做的一件事。通过检查朗读,可以发现学生语音、语调正确与否,课文熟练程度,朗读让学生可以体验到英语语音的一些发音规则,体验英语文章的音律美。读还包括为学生布置有关的外语阅读材料、设置相关情景和疑难问题,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体验阅读的乐趣。就综合英语课程来说,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着词汇量不高和阅读速度慢这些不足。其根本原因就是传统的教学方法过分强调精读,甚至以前我们把这门课程叫做精读课。Short(1984)在北京外国语学院所作的“我所知道的阅读课和我很少知道的精读课”演讲中直言精读课是西方语言教学中没有的,是违背阅读教学规律的。他认为中国的精读教学法有三大缺点:(1)养成学生慢读习惯,如对语言逐词逐句的分析阅读法造成学生很难迅速抓住文章意思;(2)养成学生单一的阅读方法,即都从头开始,慢慢细读,而实际上许多文章只需略读或跳读,学术文章往往先读最后的结论部分;(3)养成学生依赖教师、依赖词典的习惯,很少通过自己的推测和假设来理解意思。显然这些缺点在中学里还能容忍,在大学里就不行了[4]。大学里英语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获取信息,这一阶段要重视阅读策略和技能的学习。写的训练既包括每个单元的句型练习,也包括单元里相关话题的写作。可以先让学生互相批改,老师再进行批改,讲评时先展示某些作品,让学生讨论这些作文的优点和不足,在学生自己指出不足之处后老师在进行点评。关于翻译方面的训练,在平时的教学中除了布置学生完成课后习题并讲评,还可以提供一些实用性较强的材料让学生进行翻译训练。
把听、说、读、写、译这五个方面的能力训练融入每一堂课中,让学生在各方面的训练中体验自己语言能力的进步,重视师生间的互动,这些都是是综合英语课关注的重点。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发扬教学民主,摈弃和否定传统的居高临下式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平等尊重的氛围中和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启发。“立体互动式”教学模式通过采用各种手段,让教师与学生就教学内容进行交流和反馈,实现教学要素全方位最有效的设置,充分发挥教师教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这种教学模式还可以延伸到课堂教学之外。我们努力为学生创设参与语言交际活动的机会,组织丰富多彩的适合学生语言水平和年龄特点的课外活动,营造浓厚的外语学习氛围。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对外语的兴趣,针对每学期教学重点,为学生设计并开展多种竞赛活动,如开展演讲比赛、英语短剧比赛,模拟招聘赛,英语辩论赛,英语电影配音活动听力竞赛、朗读竞赛、词汇竞赛等,提高学生的外语表达能力,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在各种活动中学习。正如Bell所认为的那样:团队合作所取得的成就比个人要多[2,2]。这些活动都是为了学生能在非外语环境下体验真实的英语学习过程,更好地提高他们自己英语语言能力。William与Burden(1997)指出:把小组学习运用到语言课堂教学中旨在创造合作学习气氛、加强语言学习以及激发小组各成员的学习热情[23]。小组讨论模式促使学生用英语思考及表达自己的观点,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际,迫使学生团结合作,增进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感情,锻炼了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胆量。
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本,强调学生的个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张正东教授在肯定“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同时,强调教师作为“信息源”的作用。[24]教师要从思想上改变传统的 “一言堂”教学模式,重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思辨能力的培养,并把它作为英语教学的首要目标。孙有中认为,三样事情要一起做,就是语言,内容与思辨融合起来,这是最高境界[25]。重视课堂教学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学生能力的培养也必须依靠课堂之外的活动。教师应根据语言学、心理学、教学法等的理论原则,制定一系列切合实际的行之有效的课堂和课外活动计划:其中包括活动目标、活动内容、具体操作、预期效果及活动评价(反馈)、改进措施等。老师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 “导演”,其重要作用也在这里表现出来。课堂教学是第二课堂活动的坚实基础,第二课堂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因此教师们应将它纳入整个的教学轨道,使之成为一项真正的教学活动。当然,“监控中心”这一角色对教师各方面的素质都有着极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具备各种素养,比如判断力,幽默感,思维的敏捷性等[26]148-152。
四、大力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众所周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目前英语专业教学大纲规定了英语专业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27]。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达到这个人才培养目标并不容易,这需要我们多方面的努力。
21世纪是一个国际化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决定了21世纪我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规格:这些人才应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也就是要在打好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牢固掌握英语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拓宽人文学科知识和科技知识,掌握与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有关的专业基础知识,注重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的创新的能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
就英语专业教学来说,除了培养学生具备较高的英语语言能力外,另外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要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创造机会让学生将所学的外语付诸应用,在实际应用中锻炼与提高外语应用能力,以取得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训练语言技能的双重效果。在综合听、说、读、写、译能力训练的立体教学模式基础上的“体验式教学”是实现这个教学目标的很好的途径。为了取得良好教学效果,教师要充分调动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参与各种学习活动,这就要求英语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勇于改革和善于创新教学方法,利用种种可能的教学手段与条件,激发学生主学习与探索的意识,促进其发挥主体作用。“启发式”和“研讨式”是比较理想的教学方式,课堂上教师应尽量采用这种方式,营造双向交流、平等讨论的“互动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各种活动和讨论中体验语言学习的各种方法。一方面,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开展专题讨论、小组学习、自由辩论、模拟试验等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另一方面,要多鼓励学生个人用外语撰写专题论文或案例分析报告,多参与社会实践,如帮助企业公司做各类翻译,引导学生参加各种与外语相关的工作,在工作中锻炼他们的能力。学生通过发挥其能动作用,积极思考,主动探求有关知识,运用学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语言能力在各种活动中得到强化与提高,从而实现专业研究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步提高和有机统一。另外,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适当采用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制作多媒体外文课件,运用声、光、电等多种手段,以使英语教学更加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给学生留下十分难忘的印象,让他们从中回味无穷的同时,思辨能力也得到锻炼和提高,以适应社会对他们的要求。
[1]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Z]·http://www.bfsu.edu.cn/Chinese/site/gxyyzyxxw/zywj/yyjxdg.htm.2000.
[2]吕兰.专业英语综合英语课教学模式探索[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4,(12):223-224.
[3]卢晓丽.浅谈文化教学的内容[J].武汉理工大学报,2004,(5):35-36.
[4]蔡基刚.后大学英语教学时代的精读课程走向研究[J].外语研究,2010,(5):57-64.
[5]陈荣修,黄仁峰.简述新世纪高校大学外语教学改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1,(4):92-93.
[6]沈建.体验性:学生主体参与的一个重要维度[J].中国教育学刊,2001,(4):25-27.
[7]王英.高校双语教学实施中的困难与对策[J].黑龙江教育,2007,(7-8):126-127.
[8]王苏君.论“体验”概念的发展史[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8):23-26.
[9]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10]赵晓晖.体验式教学在德育教学工作中的借鉴教育管理[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8:22-24.
[11]张蓉.体验式教学模式浅析[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6):12-13.
[12]Association forExperientialEducation,What is experi-ential education?[EB/OL].www.aee.org.[2004-02-23].
[13]余谓深.体验教学模式与《大学体验英语》的编写思想及特点[J].中国外语,2005,(4).
[14]Smith T.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hallenge education[M].Roland C,HavensM Hoty,1992.
[15]全德.论二战前国外的教学研究[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8):33-36.
[16]肖微.体验式教学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17]乐晓蓉.高校体验式生涯规划教学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18]崔雪琦.音乐基础教育中体验式学习理论的探索与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19]杨永林,罗立胜,等.体验英语写作研究——来自清华大学英语夏营“体验英语写作团队”的报告[J].中国外语,2005:(6):58-64.
[20]胡尚峰,田涛.体验式教学模式初探[J]教育探索,2003,(11):49-51.
[21]卢晓丽.浅谈文化教学的内容 武汉理工大学报[J].2004,(5):35-36.
[22]Bell,L.Staff Teams and Their Management in Crawford[M].M.Kydd,L&Riches,C.(eds)Leadership and Teams in Educational Management.Buckingham:Open University Press,1997.
[23]Williams,M.& Burden.R.L.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M].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1997.
[24]张正东.英语外语教学的回归 [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7,(5):17-22.
[25]孙有中等.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与思辨能力培养座谈[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4):603-604.
[26]陆谷孙.余墨集[C].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27]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