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式文化是真善美的和谐统一
2013-04-12杨再隋
● 杨再隋
学校文化归根结底是一种育人文化,是能促进学生精神成长的文化。读式文化正是引导师生以读为手段,去认识社会、领悟人生、认识自我、健全自我的文化。读式文化是一种理解文化。人际之间需要理解,人和自然、社会需要沟通,唯其如此,才能协调,才能和谐。不仅如此,读式文化还是一种知意文化,是彼此赏识、互相欣赏的文化,是心灵沟通的文化,是彼此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文化。
那么,读式文化究竟应该向什么方向发展呢?
一是增加读式文化的人文含量。许多当代的教育家都认为教育的本质首先是个体的精神成长。教育过程首先是精神成长的过程。雅斯贝尔斯说:“什么是教育,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的知识和认识的堆积。”当然,儿童的灵魂不是我们所能塑造的。因为儿童的精神成长取决于多种条件和他自身身心的特点。作为读式文化来讲,不要把这种文化简单归结为获取知识的手段,而应增加人文的含量,让读式文化人格化,引导学生作为读式文化的主体主动地去和书中的人物对话,和作者交流。读者和书本的关系、和生活的关系,是我和你的关系,而不是我和他的关系。读者和书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一起欢笑,一起流泪,一起忧愁,一起分享快乐和幸福。以人为本始终是学校教育的核心理念。因此,读式文化要发挥用文化感染人、感动人、激励人的最大功能,给读式文化赋予生命形态,发掘读式文化的人性美、人格美。
二是读式文化要增加智慧含量。要提倡发现性阅读、思考性阅读、批判性阅读、鉴赏性阅读,而不是停留在记忆水平上的阅读。读同一本书,对待同一个事物,同一种现象,为什么有些人读出了所以然,而有些人则一无所获?显然是领悟力的差异。所以,读式文化下的“读”要智慧地读,要有质量地读,要越读越增长智慧。智慧之人能在错综复杂、纵横交错的事物的关系和联系中分清主次,理清头绪,准确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也能在看似毫无关联的众多事物中发现隐藏着的关系和联系,还能在瞬息万变的现象中独具慧眼发现现象背后的本质。更为可贵的是,能在众说纷纭乃至众口一词的情况下力排众议,排除干扰,独持己见,发现并坚持真理。智慧者必有广博的知识,有深厚的知识积淀,能在知识的海洋中汲取所需的养分,并能把若干看似零碎的、无关联的知识联系、置换、重组,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思维加工,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新的时代需要培养千千万万个智慧者,才能提高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素养。因此,要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创造最佳的教育生态环境,使智慧者都能有展示独立人格的平台和自由思想的天地。
三是增加读式文化的审美含量。读式文化应该是一种雅读,是雅的文化。在小学阶段,读的对象的呈现方式要符合儿童特点,是具体的、形象的、感性的。因为孩子们是用声音、用色彩来思考的。对读式文化来讲,从读的内容上要有一定的指导,要具备一定的文化选择能力和文化鉴赏能力,要坚决排斥和抵制那些低俗、暴力、黄色的读物进入孩子们的书包。由于网络世界难以控制,所以要培养学生一定的文化批判能力,使他们能够初步判断哪些是美的,哪些是丑的;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除此以外,还要注意读式文化的呈现方式,审美的外在形式讲究平衡、对称,讲究和谐和变化。对小学生来讲,要生动活泼,并要让孩子们喜闻乐见。所以,不要把读式文化变得枯燥乏味,变得急功近利。读式文化主要不是给学生提供规范的知识和现成的结论,而是要着力打开他们的生活之窗,让学生的生活世界开阔起来,和自然、社会有更广泛的联系。更重要的,还要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让他们的想像飞起来,思维活起来。儿童的心灵世界是无比绚丽的,是充满幻想、充满梦的世界。打开生活之窗和心灵之窗才能让孩子们感到生活的奇妙、世界的美好。
总之,读式文化的智慧含量讲的是求真,人文含量讲的是求善,审美含量讲的是求美,这就是真善美的和谐统一。文化的力量是很强大的,它的影响力、震憾力、穿透力、持久力是无与伦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