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代河南学术期刊发展简介

2013-04-11黄文兵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3年8期
关键词:河南大学河南学术期刊

黄文兵

(河南省图书馆,河南 郑州 450052)

1 近代河南学术期刊的特点

近代河南学术期刊的特点主要有:①学术期刊主要由官办和高校、院、所主办,有强烈的官办色彩,在校办期刊中河南大学所办学术期刊尤为突出。②这些期刊大多由于经费问题和战乱问题办刊时间不长,有的停刊一段时间以后又复刊。政府机关发行的大量学术性期刊存续时间相对较长。③大部分期刊为右翻页竖版排版,有极少部分期刊左翻页横版排印。④期刊多有编委,但也有少量个人编辑出版。⑤办期刊资金来源有政府出资、社团募资、个人出资等。⑥期刊版面、栏目等主要有:文化、教育、农林、水利、医学、地质、矿藏、金融、财政、政治、宗教等学科。⑦这一时期的政府各机关院所出版期刊几乎都有“总理遗嘱”和“总理(孙中山先生)遗像”,有的还有省政府机关领导头像,多数期刊有名人名家题词或题刊名。⑧期刊印刷多由当地印刷所印刷,大型刊物也有北京等地的大型印刷公司印刷,期刊多有广告刊登。

2 近代河南学术期刊的发展

2.1 文化、教育类期刊持续发展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加深和中国社会矛盾的日益尖锐,大批知识分子留学海外,寻求强国救民之路。为唤醒民众,他们纷纷编辑出版书籍和刊物,向国内输入新的知识和文化。1906年12月,留日的河南籍学生组成“河南同乡会”,在日本创办《豫报》,进行革命宣传,这是河南人在近代创办的第一本期刊。《河南》创刊号是在河南旅日女革命家刘青霞(民间素有“南秋瑾,北青霞”之称)捐助6,000大洋的支持下,继《豫报》之后于1907年12月20日在日本东京创办的一份政论性期刊。它以“牖启民智,阐扬公理”为宗旨,积极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和文化,以求“作酣梦之警钟,为文明之导线”,激发国民的爱国天良,为挽救国家危亡确定和指明方针,为振兴河南探索出切实可行之路。杂志的重要撰稿人有鲁迅、许寿裳、苏曼殊等,将满腔爱国热情凝聚在杂志上,以唤醒沉睡的国民。鲁迅先生留学日本期间,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先后以“令飞”和“迅行”两个笔名为《河南》撰译了《人间之历史》、《摩罗诗力说》、《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裴飞诗说》、《破恶声论》六篇论文。《河南》每期发行量多达万余份,半数以上销在河南境内。1909年1月清政府指示驻日使馆勾结日本警署封了杂志社,扣压了尚未发行的《河南》第十期,《河南》被迫停刊。

清末光绪皇帝维新变法时期,大力兴办新学是河南教育发展的一个契机。从新文化运动开始,河南教育又迎来一个大发展,尤其是冯玉祥两次主政河南期间,极力推行多项改革措施,注重社会教育。他提出“实行义务教育以开智识”,“要使得人人有受教育,读书识字的机会”。他大力倡办教育,力主创办国立开封中山大学,同一时期在全国有五所同名中山大学,河南的中山大学也称“国立第五中山大学”,1930年更名河南大学。笔者以几个期刊为例,说明河南教育类学术期刊的概况。

《河南教育官报》:辛亥革命前,清政府河南学公务所主办,系光绪、宣统年间发行的关于河南省教育方面的期刊。栏目有:章奏、文牍、著述、本省学务报告、杂志等,它全面反映河南各地教育情况。其第34册还详细刊载了河南图书馆成立前的准备情况,为考察河南省图书馆百年事业历程提供了有力的证明。其第39册载征稿启事“本刊著述一门意在阐发本地幽光,搜罗乡土书籍与时贤新典相辅而行,借以资助教育之行政,前刊发征书引辞广闻不高,所愿本邦人士出其所弃以遗学林,如有新著、典章及发明新理、新法、新器,无论何种,凡有关系教育,可以灌输知识者,望早投赠本公所广为登载。”由此可看出它的内容涵盖广泛的学术领域。由于需求大,“本报于戊申第一册增印壹佰份,凡讲求教育家如欲购阅,即向学务公所编报处照原定全年四元价目交资取券,本所按期发送。省外也可函订,定价金先汇,按期寄报不加邮费”。这也是河南教育发展的一个佐证。

《河南教育月刊》:1918年1月15日第一期出版。梁启超题“教育月刊”刊头,河南教育厅编辑处于开封编辑、河南教育月刊社发行,当时全国有名的各大书局分销处销售。《河南教育月刊》“以提倡教育振兴学术为宗旨”。每月一册十五日发行,栏目分十一门:一图画、二论说、三学说、四研究、五艺术、六法令、七调查、八记事、九艺林、十文献、十一杂俎。图画一门有教育人物、学生毕业以及旅行、运动、游艺各种照片、各处风情古迹、学生成绩、名家书绘、罕见碑牍等。为提倡青年借资观摩起见,凡各校学生国文笔记以及零星著作均有登载。各门文稿以有关教育者为限,也采用有关于世道人心之著述。刊登理论文章,研究高、中、初等及学前教育、平民教育等问题,涉及教育思想、教学法与课程、考试、心理、保健、师资、家庭诸方面,还有部分译文及国内外重大教育消息报道,有大量视察及实验报告与统计图表。河南督军兼省长赵周人撰发刊词。论说栏目中有《教育立国谈》、《原道德》等很好的文章。

《河南图书馆馆刊》:1924年5月,河南图书馆馆长何日章,发起成立“开封图书馆协会”,会址设在河南图书馆,何日章被举为会长。1925年4月由“开封图书馆协会”发起,“上海图书馆协会”筹办,在上海南洋大学召开了“中华图书馆协会”成立大会,各省派代表参加会议。大会宣称其宗旨是“研究图书馆学术,发展图书馆事业,并谋图书馆之协助”。选举蔡元培、梁启超、胡适等十五人为董事,何日章当选为协会执行部副部长。1928年河南图书馆馆长何日章提出“发行图书馆定期刊物,以宣扬文化”主张。1932年河南图书馆馆长继任者吕德润离任前,河南省视学周祜光视察河南图书馆,留下“以唤起民众,文字工作甚为且要”的建议。之后,井俊起馆长即以此为由,向教育厅递交《本馆编辑月刊内容及开支办法》的呈请。1933年2月《河南图书馆馆刊》创刊问世,刊名由河南大学教授邵瑞彭(字次公)题字,馆员万葆麟负责编辑。《河南图书馆馆刊》系双月刊,其内容偏重国学,插图也多为馆藏古籍中的善本、珍本。此外,每册的扉页有《征求本省书籍例程》,最后几页都有“先后为序”的《赠书报告》等内容。

2.2 地质矿藏水利农业等科技期刊成绩显著

近代河南科技类期刊在全国极有影响。《焦作工学生》以矿业学术为主兼有文艺,影响全国。《河南省地质调查所汇刊》不仅仅从事地质、矿藏等的“调查”,也有科研和技术研究。《黄河水利月刊》涉及黄河流域多省水文和黄河治理。河南大学的科技类学术期刊在全国也有很大影响。

焦作工学院(现名河南理工大学)是1909年3月1日在我国创办的第一所矿业大学,也是河南建立最早的一所高等学校,具有百年办学历史。后来以焦作工学院为基础,创建了中国矿业学院。1929年7月,国民政府公布一系列法律,对高等教育制度做出规定:高等教育机关分为大学、独立学院、专科学校和研究院(研究所)四种。当时私立焦作工学院,成为全国唯一私立独立学院。1931年12月31日,焦作工学院学生自治会出版股出刊《焦作工学生》半月刊,该刊以学术为主,兼有文艺。《焦作工学生》以大量篇幅介绍工业生产中的各种技术和有关论文,如第八期刊有《酸性贝士姆转炉铸法》、《结晶学概论》、《分子的大小及形状》、《由黄铁矿发生的动力》、《汽机厂烟囱设置概要》等。《焦作工学生》供出三卷,1935年停刊。

《河南地质调查所汇刊》:1932年7月第一期出版。其栏目有:插图、题词、叙文、卷头语、调查报告、化验报告、磨片报告、计划、法规、专述、附载、矿业新闻、统计等。从栏目和所登载内容可以看出,对河南地质、矿藏不但调查而且研究,还进行开采规划。其定价为新闻纸二元,道林纸二元五角。张人鉴编辑,开封小纸坊街三号河南地质调查所发行。北平和内绒线胡同北平震东印书馆(电话南局三八八六号)印刷。从“河南省地质调查所职员一览表”可知,主任兼技正张人鉴为美国科罗拉多大学采矿科工程师,其余技士、技佐、文牍、事务员均大学毕业。由此可知这个刊物的编辑人员水平之高及期刊学术性之强。“地质报告”对河南省境内的地下矿藏分布、各地区市县的地质结构及土壤等情况都做了详尽的介绍。如该刊第一期中有《豫西各县地质矿产报告》、《开采河南矿产计划》、《改良全省土壤计划》《调查河南各矿业公司报告》等。

为了更有效治理黄河,黄河水利委员会于1934年1月在开封刊出《黄河水利月刊》第一卷第一期。于右任题刊名,黄河水利委员会编印发行。其内容有论著、计划、调查报告、施政报告、公牍摘要等。它以精细的科学态度对待黄河的治理工作。刊登了飞机摄制的“本刊开封办事处、黄河开封决口情状、东明县西被淹乡村之情状、黄河长垣东岸决口情状、巨野县城被淹之情状”等航拍照片,照片真实地记载了当时黄河发水时的灾情。栏目中“黄河之根本治法商榷”等文章涉及黄河治理。该刊的第二卷第一期登载的《黄河水文之研究》,从中国西北部降雨及流量与气象之关系,流域之性质、流量之情状,低水时流量、涨水时河槽之冲刷及淤淀、黄河创造冲刷平原之速度、水文研究之估计等七个方面,全方位、较系统地分析研究了黄河的水文情况。征稿启事说:“为研究治河方案集思广益起见,欢迎关于黄河水利工程等的各种论文之投稿”。其来稿不限文言语体,并加新式标点符号,有的附图用黑墨水绘于白纸,字大线粗。由“价目:一册国内三角国外四角、半年国内一元五角国外两元一角、全年国内两元九角国外四元一角”推测可知,期刊可能发行国内外。

1925年以后的省政府各机关以及各地方政府出版大量刊物,如:《河南政治》、《河南社政月刊》、《河南农村调查》、《河南政府公报》、《河南财政周刊》、《河南地政》、《河南青年》《河南盐务公报》、《河南行政月刊》、《河南财政统计月刊》、《河南省地十区行政周刊》等,这些期刊对研究民国时期政府及其对社会的管理有极好的参考价值。

3 名人大家与近代河南学术期刊发展密不可分

河南的学术期刊历来离不开名人学者或者在校高材生。也正因为有他们的参与,河南期刊才名声四播。他们在历史的进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李廉方身为河南大学文学院院长,为以砥砺学术为号召出版的《心音》杂志提供指导和帮助,他还用其遒劲洒脱的书法题写了刊名。《心音》是一个文学性质的学术杂志,文章格调新颖,寓意深远,大胆提出中小学教育的设想。1932年3月31日,他创办《教育周刊》。该刊主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及心理特点,阐述对教育实验问题的基本观点。1933年秋,李廉方在开封教育实验区委员会设《开封实验教育月刊》编辑部。

冯友兰,1918年夏在开封和嵇文甫、魏烈臣、马辑五等几位好友创办“心声杂志社”,8月《心声》刊出,社址设在青云街冯友兰的家中,冯友兰任主编。在他起草的发刊词中明确指出:“本杂志之宗旨,在输入外界思潮,发表良心上之主张,以期打破社会上、教育上之老套,惊醒其迷蒙,指示以前途之大路,而促其进步”这个刊物成为当时河南省宣传新文化运动之独一无二之刊物。“五四”以后《心声》还介绍了一些社会主义思潮。《心声》发行1,000份左右。

嵇文甫,在20世纪30年代时被誉为中州的“南冯北嵇”(豫南唐河人冯友兰和豫北汲县人嵇文甫),当时他们已经成为河南学术界的两颗明星。他是我国最早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研究中国思想史的著名学者之一。他和范文澜、王阑西、姚雪垠领衔创办《风雨》周刊,经常登载共产党的重要文章,及时报道八路军在前线奋勇杀敌的消息。姚雪垠1941年在大别山主编文艺刊物《中原文化》。值得一提的是,20世纪初的欧风美雨和辛亥革命胜利的曙光,孕育催生了河南大学。1912年,创办的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成为当时中国的三大留学培训基地之一。后历经中州大学、国立第五中山大学、省立河南大学等阶段,1942年改为国立河南大学,成为拥有文、理、工、农、医、法等6大学院的综合性大学,是当时学术实力雄厚、享誉国内外的国立大学之一。河南大学的期刊出版也相当丰富,在河南期刊发展史上书写着浓重的笔墨。

[1]张天定,李建伟.河南大学出版志[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

[2]王爱功,张松道.河南省图书馆志[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

[3]董淑明,张民德.河南近代期刊概述[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5(4).

[4]王琼.河南近代中文期刊联合目录兼提要(1884-1949)[J].河南大学学报,1993(2).

猜你喜欢

河南大学河南学术期刊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归 去 兮
出彩河南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咏 河 大
故 乡
河海大学学术期刊创办百年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