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地下水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2013-04-11高晓宁
高晓宁
(辽宁省环境科学研究院,辽宁 沈阳 110161)
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建设的快速发展,对水资源的消费需求逐年增大。而由于地域差异、环境恶化,许多地区的地表水污染严重,水量匮乏。为了缓解经济产业用水压力,确保社会民生用水供给,部分水资源短缺地区转而开采地下水资源,以补充水资源供应链,导致地下水水质遭到严重破坏,加速了地下水污染的进程。
地下水污染是指人类活动使地下水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发生改变,从而限制或妨碍地下水在各方面的应用[1]。因此,了解地下水污染的现状和危害,进一步分析地下水污染的来源,加强地下水污染的防治,对保护我国地下水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地下水污染现状
据统计,我国90%城市的地下水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且已呈现由南向北、由浅层到深层、由无机向有机的扩展趋势,污染程度日益严重。
从地理分布上看,北方污染重于南方。据北京城近郊区地下水水质调查结果显示:在84 眼调查井中,至少有1 项指标超标的井共有63 眼,超标率为75%。而昆明市地下水检测结果显示水样总合格率为57.25%,深圳市宝安区地下水水质分析显示其地下水源大部优良[2]。此外,北方17个省会城市中16个污染趋势加重,南方14个省会城市中3个污染趋势加重[3]。
从污染过程来看,由于地下水的超采,使得地下水漏斗面积不断扩大,地下水水位大幅度下降,进而引起地面污水向地下倒灌,浅层污水不断向深层流动,造成地下水污染向深层蔓延。河北省由于大规模开发地下水,使得深层地下水遭受上层咸水污染[4]。
从污染成分上看,地下水污染中还涉及有机污染。据国土资源部启动全国地下水污染调查与评价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淮河流域平原、华北平原等区域地下水有机污染明显。高存荣等[5]对我国31个省的69个城市地下水有机污染检测结果表明,超标组分除苯并[a]芘外,全部为挥发性有机物。
2 地下水污染危害
一是地下水污染直接影响饮用水源的水质,危及人体健康。当饮用水源受到硝酸盐污染时,会引发人体尤其是婴幼儿的高铁血蛋白症,并诱发癌症;当饮用水源受到有机物污染时,会引发腹泻、肠道线虫、恶性肿瘤等;当饮用水源受到重金属污染时,会引发慢性中毒,损害人体的肝、肾、骨骼等。
二是地下水污染降低农作物产量和质量,造成经济损失。长期使用已污染的地下水灌溉农田,会改变土壤结构,降低作物产量及质量,减少作物耐寒、耐热、抗病能力,最终造成农业经济损失。
三是地下水污染加速生态环境退化,破坏生态平衡。污染的地下水经过排给、径流,进入河流、湖泊和其它环境,不但造成二次污染,而且对水生、陆生生物的生长、繁殖造成极大的危害。
3 地下水污染来源
3.1 工业方面
现代化的工业生产会排放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废渣(简称“三废”),其内含有各种有毒有害物质,若不经过处理而直接或间接的渗入地下,将造成地下水污染。目前工业废水已成为地下水的主要污染源,其中对地下水威胁最大的是汞、镉、铅、铬等重金属及难分解的有机物,有时还可能有放射性物质[6]。
3.2 农业方面
由于农业活动而造成地下水污染主要源于土壤中剩余的农药、化肥、污水灌溉以及畜禽粪便等。其中农田中使用的农药化肥,除了一部分被农作物吸收外,大部分残留在土壤中,随地表径流、降雨或农灌渗入地下蓄水层,造成污染;用于农田灌溉的污水未经处理,含有悬浮物、硫化物、酚、氨氮、氯化物、重金属等有害物质,长期灌溉农田对地下水造成危害[7];畜禽粪便就地排放,污染了周边水环境和卫生环境,进而污染地下水。
3.3 生活方面
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生活垃圾与生活污水量激增,成为污染地下水的两大主要因素。目前生活垃圾多采用填埋法处理,其产生的渗滤液下渗,会造成地下水的严重污染;而生活污水包括居民排放的生活污水、科研、文教单位实验室排放的污水以及医疗污水等,若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将直接或间接对地下水造成污染[8]。
3.4 其它方面
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和自然灾害也会影响地下水水质,如修建地铁,开凿运河引水,采矿等生产活动会引起地下水的水位、流动方向和速度的改变,进而影响地下水中污染物的扩散降解。此外,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会将地壳深处的某些有害物质带入地下水,污染水体。
4 地下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4.1 完善地下水环境管理的法律法规
在贯彻执行我国已颁布的各项有关地下水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地下水环境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为保护地下水环境提供完备的法律依据与政策支持,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还要对重要的地下水源进行保护区划分并制定管理办法,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
4.2 加强对地下水污染源的控制
开展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和评估,划定地下水污染治理区、防控区和一般保护区。加强重点行业地下水环境监管,取缔渗井、渗坑等地下水污染源,切断废弃钻井、矿井等污染途径。防范地下工程设施、地下勘探、采矿活动污染地下水,控制危险废物、城镇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对地下水的影响,严格防控污染土壤和污水灌溉对地下水的污染。
4.3 加强地下水的水质监测
设立地下水观测专用井,建立地下水动态监测与分析预测服务系统。对重点污染地区进行重点监测,系统掌握区域地表水、地下水水质的污染发展变化及动态特征。同时还要建立地下水污染预警与应急预案,实现对地下水污染信息的实时监控和对地下水污染严重地区的及时预报,使我们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地下水污染的情况并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4.4 加强地下水污染实用技术的研究
目前常用的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有水动力控制修复技术、有机粘土修复技术、电化学动力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渗透性反应屏修复技术、抽出处理修复技术等[9]。这些技术可行性较强,但多为理论研究,因此应加强对地下水污染实用技术的研究,并积极推广应用。
4.5 加强地下水保护的宣传教育
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广泛开展多形式的舆论宣传和科普教育,加强地下水源保护的宣传,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扩大公众对保护地下水资源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并鼓励社会团体和公众积极参与地下水资源保护工作。
5 结语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生产、生活以及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地位和作用。因此,保护地下水不受污染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要做到预防为主、治理为辅,还需要社会各部门的共同参与,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宝贵的地下水资源。
[1]王玉和.浅论地下水污染[J].地下水,2004,26(4):294-296.
[2]陈长伟,神进.城市地下水污染治理方法[J].中国水运,2008,6(1):114-116.
[3]罗兰.我国地下水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2):72-75.
[4]张占民,严春江,杨少建.严控深层地下水污染刻不容缓[J].河北水利,2004,(6):37.
[5]高存荣,王俊桃.我国69个城市地下水有机污染特征研究[J].地球学报,2011,32(5):581-591.
[6]杨强,李金轩,丁伟翠.浅析地下水污染的主要途径、危害及防治[J].地下水,2007,29(3):72-76.
[7]蔡春丽.农村地下水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J].2007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2007,1153-1155.
[8]熊玲,鄢贵权.浅谈我国地下水的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J].贵州科学,2009,27(4):86-90.
[9]杨梅,费宇红.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综述[J].勘察科学技术,2008,(4):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