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玫瑰眼睑下的睡梦
——试探里尔克诗歌中玫瑰的象征性

2013-04-11李训一

山东工会论坛 2013年6期
关键词:里尔克情人花瓣

李训一

(山东师范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

玫瑰眼睑下的睡梦
——试探里尔克诗歌中玫瑰的象征性

李训一

(山东师范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

莱纳·玛利亚·里尔克是20世纪伟大的德语诗人。“玫瑰”一词是他的诗作中出现最多的词之一,它的每一缕花瓣都包裹着层层的神秘力量,它那美丽的花瓣、锋利的刺,象征着女性最为柔软和最为狠毒的本质。在里尔克的诗歌中,“玫瑰”一词有着丰富的象征意蕴。

里尔克;《玫瑰集》;象征性;后期象征主义

一、世间纯粹矛盾的象征

1926年9月,一位友人自埃及来瑞士的慕佐城堡看望病魔缠身的诗人里尔克。欣喜之下的诗人到花园里去采摘白玫瑰用来赠送友人。不料,手指被玫瑰的刺扎伤,导致伤口感染,病势沉重。结果,这位终生挚爱玫瑰的伟大诗人在52岁时因玫瑰而死去。1927年1月2日,里尔克葬于瑞士的小城拉容,诗人的墓碑上镌刻着诗人为自己所作的墓志铭:

玫瑰,呵,纯粹的矛盾,乐意

在这么多眼睑下做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睡梦

矛盾的也许不仅仅是里尔克,而是我们可称作时代病症的那种普遍状况;矛盾或许更像我们灵感的源泉,或许更像封杀一切梦想与荣誉的利剑。里尔克在墓志铭上所标举的这些话是很有深意的。“玫瑰”作为西方精神世界欢乐陶醉和凝神冥思的象征,就像西方民俗传说那样:人们在桌子上方画一枝玫瑰,以示在玫瑰下面说的话不能外传。那么里尔克用诗的语言将人生很多令人困惑不解的真义表达出来了,其实他也泄露了上帝的旨意与秘密。“纯粹的矛盾”也许就是精神上的探索永不停止之意。而玫瑰作为里尔克一生反复咏叹的对象,无疑是花中最高贵而又矛盾重重的,玫瑰多层的花瓣既是重重衣裹,但又拒绝衣裳,因为花瓣直接依附在花的身上:

玫瑰,你端居首位,对于古人

你是周缘单薄的花萼

对于我们你的生存无穷无尽,

却是丰满多瓣的花朵

你富有,你好像重重衣裹,

裹着一个身体只是裹着光

你的个个花瓣同时在躲

你摒弃每件衣裳。

玫瑰深邃的意蕴在里尔克的诗中是难以名状的,即便是他这样的语言敏感者和高手也是无能为力的,玫瑰的意象是飘忽不定的,不可琢磨的。

二、生命中最本真力量的象征

玫瑰作为花中的王者,寂静而绚烂地开放。它不求回报地向世界吐露芳香,也知足地承纳阳光和雨露。玫瑰向世界敞开自我的存在,在世界中绽放生命,无功利性地奉献世界,自然而然地享受世界的恩赐,只求在世界中实现生命的意义,不把世界当成追名逐利的图谋对象。

玫瑰的生命是美丽的、奉献的、知足的、敞开的、纯粹的。玫瑰本真地在世界中存在,并且获得诗意的安居。而现代人却无法安然地合和于世界,现代人把生活的意义仅仅封闭于名利欲望的追逐中,把世界仅仅对象化为可资利用之物。除了现实的功用,人们不再能感受到世界的其它更本质的意义、美妙和可能性。

光之玫瑰

光之玫瑰,一垛损蚀的墙——,

但,在小山的斜坡上,

这高高的、以其佩塞珀内的姿态

踟蹰着的花

可能有许多阴影进入了

这葡萄藤的汁液,

而这跳跃于其上的过多亮光

误导了路。

这是里尔克的法语诗《光之玫瑰》玫瑰,光之玫瑰——代表不可言说的秘密,生死的光,生命的光。它是玫瑰,是时光成就的玫瑰,灵魂凝结的玫瑰;人类的身体是一垛损蚀的墙,横亘在眼前,分离或剥离开那玫瑰和人的,是时光向上的小山的斜坡上,迷茫的灵魂和精神旋转在玫瑰的花心,探知不断弯折的迷宫的玫瑰。那生命的奥秘的螺旋,就在你眼前不断延长,没有尽头。当你以为生命结束,其实那是轮回。似乎回到了起点,但一切又是那么不同,是似是而非、似曾相识的。玫瑰的无限和时光的无限,以及自然的无限和生命的无限,温柔地结合在一起。小山的斜坡,就是上山;人生是一个上坡的过程,它代表了人是一种向上的寻找。那坡是很高的,不能回程。损蚀的墙,象征肉体被时间侵蚀和磨损。它们终将会坍塌和消失。从年少到年老,以一半冥间一半阳世的踟蹰,以花朵的象征来说人的生死。

三、女性柔软与坚强的象征

在里尔克的《玫瑰集》中,“玫瑰”一词出现了无数次,这可以说是里尔克用诗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玫瑰困惑与不解的最好的载体了。

“对你的存在我有这般

觉识,完整的玫瑰,

我的赞许使你混同于

我欢快的心。

嗅闻着你犹如你是

全部的生命,玫瑰,

而我感觉自己是这样一位

女友的完美朋友。”

这是《玫瑰集》第十一首诗歌。“嗅闻着你犹如你是/全部的生命”,显然,里尔克在赞赏玫瑰的同时,已经赋予了玫瑰拟人的情感。此时,玫瑰鲜红的花瓣仿佛是在听到情人赞许后,羞涩的表情流露出无限的妩媚。“我感觉自己是这样一位/女友的完美朋友。”在里尔克看来,玫瑰化身为一个情人,温柔,美丽,充满诱惑。她的灵魂就是森林深处的沼泽,让人神往。玫瑰不仅是里尔克的情人,更是憧憬。这就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体现。在里尔克的一生中出现太多的女人,但是正如他的情人莎乐美说的一样,里尔克并非怀有一种男性单纯的爱情的需要来看待他身边出现的女人,而是存在一种依赖或者说是爱慕的心态来看待并且接受着他独特的“爱情”。而真正被里尔克视为情人的恐怕就是这玫瑰了。而即使是这单纯的玫瑰也不是被里尔克用纯粹的情人角度来看待的,玫瑰情人的身上还担负着里尔克的憧憬。而一旦情人被看做憧憬的时候,这就会模糊了作为情人的形象和职能。成为了憧憬,你永远会看到你要的憧憬,怀着别人无法明白的崇敬的心情,无私地爱慕着她。爱情不再是爱情,因为情人变成了憧憬。心里永远对着这个憧憬存在着幻想。而事实上,在里而克的现实生活中,他一直追求男女之间的和谐关系,丈夫和妻子不强调性别的差异,而是同舟共济,相濡以沫,如兄如弟。这也从正面证明了里尔克更愿意把情人提升到憧憬的高度去描写了。再从玫瑰的角度来看里尔克。“我的赞许使你混同于/我欢快的心。”虽然在诗句中,“玫瑰”是处于一种被动的姿态,但是这种被动大大区别于强迫,更多的是欣然接受。可以这样说,对于玫瑰来说,她无限地爱着这个赞许她的人,并且不在乎这个人是否把她作为一个情人来爱。愿意在适当的时候扮演女性所能扮演的各种角色来满足这个人,母亲,情人,包括憧憬。

在里尔克看来,作为爱者与敞开者的诗人便是以生命馈赠世人,同时成就自我生命本质的玫瑰之化身。玫瑰年复一年开放,正如歌神俄耳甫斯能够化形成为一代又一代伟大的诗人,让诗的精神不断在人间死而复生。

四、生命吟唱的象征

玫瑰式的绽放是里尔克对生命存在的一种理想;俄耳甫斯式的歌唱是里尔克对诗人以神性之歌驱散兽性的追求;天使的拯救则是里尔克对普度众生的灵魂导师的虔诚呼唤。里尔克的探索之路是艰难而充满曲折的,从年轻时代的主观抒怀,到中期使他声名鹊起的事物诗,直到晚期的巅峰之作,即两首心灵长诗《杜伊诺哀歌》和《致俄耳甫斯十四行诗》,里尔克才逐渐实现了贫困时代诗人的本质性歌唱。

里尔克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人类,这种敞开之爱不期而然地获得了回报。比其年长15岁的精神母亲兼情人萨乐美,在里尔克尚未扬名时两次带他游历俄罗斯,拜访托尔斯泰等著名人士。为罗丹担任秘书并撰写《罗丹论》的工作对里尔克事物诗的成形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在尚未出名时曾寄给里尔克一笔赠款。年长的玛丽侯爵夫人为了支持里尔克的创作,特意将诗人但丁曾经住过的杜伊诺城堡借给他使用。

1946年,海德格尔在为纪念诗人里尔克逝世二十周年所作的演讲中,将里尔克归入贫困时代的诗人歌者行列。不过海德格尔认为“里尔克的诗在存在历史之轨道中还没有达到荷尔德林的位置和起点”,因为“里尔克的诗依然笼罩在尼采式的调和的形而上学的阴影中”。尽管如此,这并无损于里尔克作为诗人的伟大。毕竟,大多数人难于理解和走上海德格尔的超凡得道之途。在精神贫困的苦难时代,也许更加急需一种相对显明的解蔽和歌唱。

无穷无尽的事物,无穷无尽的玫瑰,在里尔克的诗中与身后被我们读到看到。是的,所有具体的事物终会一一消失,但真谛却留下来了,灵魂也留下来了。这便是一切。

里尔克这位终身在孤独感与神秘感中忠实体现罗丹“永远工作”的号召的诗人,在临终前把躯体与灵魂都交付给了那花瓣速朽却芬芳不止的玫瑰上,给他的终止挂上了一个意味无穷的象征与一串串无穷无尽的省略号。

[1]冉云飞.尖锐的秋天:里尔克[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

[2][奥]里尔克.罗丹论[M].梁宗岱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3][奥]里尔克.里尔克诗选[M].绿原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

[4]北岛.时间的玫瑰[M].江苏:江苏文艺出版社,2009.

[5]霍尔特胡森.里尔克[M].魏育青译.上海:三联书店,1988.

(责任编辑:马银华)

I712

A

1008—6153(2013)06—0167—02

2013-10-12

李训一(1989-),男,山东潍坊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2011级硕士在读。

猜你喜欢

里尔克情人花瓣
熄灭我的眼睛
致寝前人语
花瓣报
包袋如情人
月光花瓣
天上的花瓣雨旋落
情人
严重时刻
在春天或者在梦里
小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