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容器隐喻对古典诗歌翻译的意境重构

2013-04-11李金妹邹智勇

关键词:图式容器隐喻

李金妹,孙 墨,邹智勇

(1.湖北理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3;2.武汉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容器隐喻对古典诗歌翻译的意境重构

李金妹1,孙 墨1,邹智勇2

(1.湖北理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3;2.武汉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如何使译文呈现出与原文对等的意境和美感是古典诗歌翻译的重难点。从意象图式中的容器图式出发,进而引申到以容器隐喻来探讨古典诗歌翻译的意境构建。指出从容器隐喻的视角来翻译古典诗歌能再现原文的意境,达到与原文风格一致的效果,为诗歌翻译提供了新的视角。

认知诗学;容器隐喻;诗歌翻译;意境重构

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认知诗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认知诗学运用认知语言学中人类的一些最基本的认知方式来阐释文学文本,获取文学语言的概念意义,并结合文本结构或文学语境来获取情感、移情、审美等非概念意义,最终达到对文本的比较全面的理解。Tsur指出,认知诗学主要探讨如何用概念性的语言理解文本中的非概念因素,如何运用认知理论获得对文本结构的感知效果[1]。

语言学者认为,意象是诗词性质的集中体现,离开意象,诗词的诗性特质就丧失殆尽。而诗中的非意象成分也由意象成分衍生出来,用来阐释意象意义。中国古典诗词意象的表达极为丰富,诗人通过意象来抒发情感。意象和意境是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再现意境是诗歌翻译的关键。王科一说:“译诗要以传达意境为主,移植形式次之。”[2]许渊冲先生也赞成译诗以处理意境为主的观点[3]。而翻译古典诗歌的难点就在于如何贴切地表达原文的诗情画意,如何使读者感受到与原文对等的意境之美。

意象图式是目前认知语言学的重点研究领域之一,将意象图式用于文学作品的分析属于认知诗学的研究范畴。Lakoff认为意象图式包括容器图式、路径图式、连接图式、动力图式、平衡图式、上—下图式、前—后图式、部分—整体图式、中心—边缘图式等[4]。将容器图式投射到视野、状态、情感等其他领域就形成了容器隐喻,译者将容器隐喻运用到诗歌翻译的过程中,能使译文再现原文的意境。本文通过实例,从容器隐喻的角度对诗歌译文进行对比分析和研究,以揭示容器隐喻对诗歌翻译的意境构建作用,为诗歌翻译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一、意象图式理论

意象图式理论最早由Lakoff和Johnson基于概念隐喻于1980年提出。后来,意象图式扩展到一些学科领域的研究中。Johnson探讨了意象图式的体验基础以及意象图式在意义构建和推理中的作用,Lakoff则用意象图式理论构建了自己的范畴理论[4]。Gibbs和Colston研究了意象图式在心理语言学中的作用。Lakoff和Turner将意象图式理论扩展到对诗歌的研究中[5]。

意象图式来源于人们的身体体验,通过自身与外部世界接触和互动逐步形成抽象认知框架结构。Lakoff将意象图式描述为人类与外界进行互动性体验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认知结构,具有体验性、想象性、心智性、动态性等特征[6]。人们在体验的基础上获得意象图式,再通过隐喻的扩展形成更多的抽象概念。认知语言学认为人们在理解新事物时,需要将新事物与已知的概念联系起来,并使新信息与意象图式吻合。由于不同社会成员的生活经验以及与外界的体验是相同的,因此,意象图式是能够识解的。

认知语言学家的研究肯定了意象图式在文学作品分析与翻译中的作用,他们认为翻译的过程就是由一个认知域向另一个认知域进行映射的过程。不论是作者、译者还是读者,其知识结构都是意象图式。因此,如果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能够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意象图式并在翻译时联想到相似的意象图式,就可以较好地展现出原文所要表达的意境,从而使读者产生相应的意象图式,产生共鸣,这样译文就能更好地为读者所接受”[7]。

二、容器图式和容器隐喻

意象图式来源于日常生活。意象图式是隐喻的认知基础,人们在体验的基础上获得意象图式以后就可用它来体验世界。意象图式再通过隐喻、转喻机制的扩展就可以形成更多的范畴和概念,特别是抽象的范畴和概念。Lakoff和Johnson认为人类语言概念体系的大部分是隐喻式构建的[4]56,即大部分语言概念的意义是意象图式隐喻式投射的结果。容器图式的投射更能说明这一论点。

从最初的身体体验可以看出,人的身体是一个大的容器,因此,人们有in my brain,in my stomach等概念。根据人体的经验,人们再把它映射到其他的领域,就形成时间、空间等概念,如in the morning,in the house等。当这种具体的容器图式向抽象的概念映射时就会形成容器隐喻,如in trouble,in dismay,in my sight等。容器隐喻就是将具体的容器图式投射到地域、视野、状态、情感等抽象概念。正如Lakoff所说,人们生活的各种经验都可以通过少量的意象图式结构隐喻地表现出来[6]267。

三、容器隐喻与诗歌翻译

容器隐喻是将容器图式投射到视野、范围、情感等领域。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意象可以用容器图式来理解。在诗歌翻译过程中,容器隐喻也为人们处理意象翻译提供了新的方法。容器隐喻在诗歌翻译中的具体应用主要有下面几种情况。

(一)容器图式投射到视野概念

人们可以把视力范围当作容器,在视力范围内就在容器里,在范围外就在容器之外。

例1 寿阳曲 无题(二) 译文 To the Tune of Life-giving Sun

新秋至, With the coming of autumn,

人乍别, The parting happens soon,

顺长江水流残月。 The following long river goes with the waning moon.

悠悠画船东去也, Eastward the painted boat sails out of sight,

这思量起头儿一夜。 The lovesickness suddenly seizes me this very first night.[3]137

这是一首送别曲,在曲中作者寄寓了因离人远去而产生的怅惘伤感之情。作者并不是从正面直接抒发强烈的离愁别恨,而是采用了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将抽象的愁思寓于具体的景物之中,精心勾画了一幅冷落孤寂的图画,极力渲染凄凉孤独的气氛。作者内心的愁情通过这一幅具体的图画,得到充分的体现。这首诗由一系列意象组合起来,通过初秋的时节、悠悠画船以及水流残月等形成了一幅生动地画面,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不舍和眷恋,表达出了作者悲凉之感。

文中“悠悠画船东去也”一句,辜正坤将其译为Eastward the painted boat sails out of sight[8]137,忠实地还原了原文的意象图式,较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译者联想到容器隐喻中的视野隐喻的概念:把视力范围当成是容器,在范围之内就在容器里面,在范围之外就在容器外面。船东去也就是慢慢消失在人的视线里,辜正坤的这种译法增强了画面感,使原文的意境得以重现。读者在欣赏译文的过程中也能构建相似的意象图式,感受到原文所表达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达到阅读的感知效果。

例2 一半儿无题 译文 To the Tune of Half

碧纱窗外静无人, Outside curtained window no one is in sight,

跪在床前忙要亲。 He kneels before my bed attempting a kiss with might.

骂了个负心回转身。 I chide him“a heartless man”and then turn to the wall,

虽是我话儿嗔, Though I make angry remarks so tart,

一半儿推辞一半儿肯。 I half refuse and half wish for the kiss at heart.

辜正坤将第一句译为Outside curtained window no one is in sight[8]39。“静无人”即窗外很安静,看不到一人。该画面投射到容器图示的视野概念,翻译为no one is in sight,将原文的画面和意境表现得十分形象。

同样,许渊冲[9]170把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一句译为:“his lessening sail is lost in the boundless blue sky,where I see but the end less river rolling by.”诗歌表达的是孤帆顺流而下的情景,充满了离情别意。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的真挚感情。“lost in the boundless blue sky”就运用了容器图式映射到视野的概念,传达了孤帆整个包含在长江和天空的容器中,与原文的意象一致。

(二)容器意象图式投射到地域概念

人们可以将land,ocean,earth等表地域的词看做容器,形成概念隐喻。

例3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本诗的第一句描述了作者独自在异地他乡的情景。诗句中用了一个“独”字和两个“异”字,把对亲人的思念、自己孤孑处境的感受,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中“异乡为异客”一句中两个“异”字产生的艺术效果,比一般的叙说他乡作客要强烈得多。作客他乡者的思乡怀亲之情在佳节之时更容易爆发出来,这就是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译文:

Thinking of My Brother in Shandong on the Double-Ninth Festival

I am a lone guest in a foreign land,

I doubly think of my kinfolks

Whenever a happy festival is at hand.,

I know from afar:

When you climb a mountain to pick up cornel cherries,

You’ll find that a person you miss.

对照原文,张炳星[10]169在翻译时采用了与原文对等的容器图式,将“异乡”看做一个容器,“我”即在容器内。译文“I am a lone guest in a foreign land”中,guest在a foreign land里,表现出了作者身在异乡的孤独之感。读者看到这样的译文也会建构相似的意象图式,并将自己置身于这样一个容器之中,更能体会到作者的思乡之情,从而获得更好的情感体验。

例4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是送别诗中的经典之作,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句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译文:

Seeing Magistrate Du off

Capital Chang-an was surrounded by three Qin(territories),

In the mist I looked at the five Jin(ferries).

We both are wanderers post-seeking,

So we share the same sad feeling of parting.

If within the four seas

We have bosom friends caring for each other,

Then even remote dwellers in the four corners of the earth

Become near neighbors.

Don’t follow the example of petty sons and daughters

Who shed tears when part from each other.

这首诗中“风烟望五津”一句,张炳星[10]147将笼罩的烟雾当作一个容器,“我”置身在滚滚的烟雾中,前方茫茫一片,望不到五津。译文“in the mist”则运用了容器隐喻的概念,生动形象地还原了这一图式。“海内”被译为“within the four seas”,把“the four seas”看做容器。同时这句运用了转喻,以四海代指整个世界,意境开阔,仿佛诗人广阔的胸襟真的可以囊括世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说朋友遍布世界,即使相隔很远也会像邻居一样亲密。对照原文,译者将地球看做一个容器,容器内则是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译文remote dwellers in the four corners of the earth中“remote dweller”就在容器“earth”里,再现了原文的容器图式。读者在欣赏译文时也会形成相似的容器图式,感受到作者旷达的胸怀,增强了阅读的感知效果。

(三)容器图式投射到情感(状态)概念

心情、状态也可以看做容器,若在容器里就处于状态中,若在容器外就不处于该状态。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利用容器图式,通过文学语言对原诗中的感情和精神的准确把握和再现,可以帮助读者对原诗的意味和意境的审美体验。

例5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首诗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3句登楼眺望,描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4句描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整首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之感。译文:

Song on Climbing Youzhou Terrace

By Chen Zi-ang

Behind me I do not see the ancient men,

before me I do not see the ones to come.

Thinking of the endlessness of heaven and earth,

alone in despair,my tears fall down.

Tr.Burton Watson[11]10

从怆然和涕下可以看出诗人孤独惆怅之感。译者将这种情绪看做是容器,诗人处在这种情绪里则在容器内。译文中的in despair将作者的情感以容器图式的形式表达出来,意蕴深刻。让读者在看到译文时也联想到相似的容器图式,体验作者的情感,原文的意境得以重现。

例6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诗描写的是清明时节,诗中的“行人”独自行走在他乡的旅途上,心中充满孤独和凄凉,再加上春雨绵绵不绝,更增添了“行人”莫名的烦乱和惆怅,情绪低落。然而“行人”不甘沉湎在孤苦忧愁之中,赶快打听哪儿有喝酒的地方,让自己能置身于人和酒的热流之中。于是,春雨中的牧童便指点出那远处的一片杏花林。诗歌的结句使人感到悠远而有诗意。

译文 The Pure Brightness Day

By Du Mu

It drizzles thick on the pure Brightness Day;

I travel with my heart lost in dismay.

“Is there a public house somewhere,cowboy?”

He points at Apricot Bloom Village faraway.

Tr.Wu Juntao[11]203

译文中“I travel with my heart lost in dismay”一句的翻译体现了诗人把伤心孤苦的心境比作容器,表达了诗人处于伤感、惆怅的情感状态之中。译者通过还原容器图式,使原文的意境得以重新构建。读者也能够产生共鸣,感受到作者的孤苦之感。

四、不同诗歌译文的对比

在对例5后两句的翻译中,Burton Watson[11]10和Herbert A.Giles[9]144分别给出了不同的译文。前者将其译为Thinking of the endlessness of heaven and earth,alone in despair,my tears fall down,后者的译文为I weep——to think I shall not see the heroes of posterity.

显然,在翻译“独怆然而涕下”时译者分别使用了“in despair”和“weep”。通过对比可以看到,in despair是对原文容器图式的重新构建,让人联想到诗人处于悲苦的情感状态,具有持续性,读者容易产生移情,可以更深刻地体验和感受作者的情感,体会原文的意境。而“weep”只是一个动作,没有直接体现出作者的情绪,从而无法使读者在头脑中形成相似的容器图式,因此达不到前一种译文真实的感知效果。

例7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此诗的后两句常被引用,许渊冲[12]188将其译为Looking up,I find the moon bright,Bowing,in homesickness I’m drowned.黄新渠[13]98则将其译为Raising my eyes,I gaze at the bright moon,Lowing my head,I miss home town.

表达思乡这个概念时,许渊冲的译文运用了容器隐喻,将思乡的情感当作容器,诗人就处在这种情感之中。因此,译文形象地再现了原文的意境,使读者感受到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黄新渠的译文用“miss”只表示思念的动作,而表状态的“in homesickness”所表达的思乡之情更形象更强烈。

例8 行宫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Witter Bynner[12]91将其译为In the faded old imperial palace,peonies are red,but no one comes to see them,而W.J.B.Fletcher[12]90将其译为The ancient palace lies in desolation spread,the very garden flowers in solitude grow red.

“宫花寂寞红”是说园中的花无人欣赏,显得孤独寂寞。这句诗明显将花拟人化了,赋予了花以人的情感,若将这种寂寞的情感当作容器,那么花就在容器内。因此,Fletcher的译文运用容器隐喻,将寂寞翻译成in solitude,将花赋予人的情感,同样将其拟人化,再现了原文的图式和意境,让读者构建与原文相同的容器图式,感受到作者的落寞。Bynner的译文则无法让读者真切地体会到作者的感情。

例9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许渊冲[9]238把这句诗译为From hill to hill no bird in flight,From path to path no man in sight.温显良[14]17的译文为No sigh of birds in the mountains,nor of men along the trails.

“万径人踪灭”言外之意是“看不到一个人”。许渊冲将这句译为no man in sight,运用了容器图式投射到视野的概念,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好像人们的视线里也看不到这个人。这是运用容器图式达到的效果,重新构建了原文的意境,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也更忠实于原文。许渊冲的翻译达到了语音上的押韵、形式上的对等,较好地再现了原诗的意境。而翁显良的译文nor of men along the trails就无法激起读者这种联想和想象,读者体会不到原文真实的意境。

综上所述,本文在认知诗学的框架下将容器图式和容器隐喻这两个认知结构运用到诗歌翻译中,从地域、视野、情感等方面围绕容器隐喻对诗歌翻译的意境构建进行阐释,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对比分析突显容器隐喻的作用。译者在诗歌翻译的实践中需要借助各种翻译策略构建新的图示,使原文的意义再现目的语中。运用容器隐喻能够使原文的各种图式在译文中得以体现,从而再现原文的意境,使译文和原文达到内容和意境的对等。读者在欣赏译文的过程中也能够形成相似的容器图式,从而更好地体验作者的情感,获得真实的感知效果。意象图式理论中的容器隐喻为诗歌翻译提供了新的视角。

[1] Tsur R.Cognitive Poetics and Speaking the Unspeakable[J].Journal of Foreign Languages,2008,31(4):2-20.

[2] 彭振川.意象重构与诗歌翻译[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9,(3):121-127.

[3] 许渊冲.谈重译——兼评许钧[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6,(6):56-59.

[4] Lakoff G,Johnson M.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5] 李福印.意象图式理论[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1):80-85.

[6] Lakoff G.Women,fire,and dangerous things: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1987.

[7] 李东.从意象图式解析中国唐代诗歌的英译策略[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11,(6):51-53.

[8] 辜正坤.元曲一百五十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9] 许渊冲.中诗英韵探胜[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10] 张炳星.英译中国古典诗词名篇[M].北京:中华书局,2001.

[11] 郭著章.唐诗精品百首英译[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12] 毛华奋.汉语古诗英译比读与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

[13] 张建佳.静夜思的英译比较与评论[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3,(6):98-101.

[14] 翁显良.古诗英译[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5.

(责任编辑乔志杰)

ReconstructionofArtisticConceptionofContainmentMetaphorinChineseClassicalPoetry

LI Jin-mei1,SUN Mo1,ZOU Zhi-yong2

(1.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Hubei Polytechnic University,Huangshi,Hubei 435003,China; 2.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Wuhan,Hubei 435002,China)

It is a tough task to achieve the same artistic conception and aesthetic feelings in the original text and the translation.Taking the CONTAINMENT schema as the starting point,this essay discusses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i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and points out that translating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tainment metaphor can reconstruct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and achieve the same stylistic effect of the original text,supporting a new point of view for poetry translation.

cognitive poetics;containment metaphor;poetry translation;reconstruction of artistic conception

H 059

A

2095-462X(2013)01-0043-05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3.1354.C.20130109.1023.001.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3-01-09 10:2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0YJA740138);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2012B212);湖北理工学院青年项目(12xjr49Q)

李金妹(1983-),女,湖北荆州人,湖北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英语语言文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认知诗学和语言学。

猜你喜欢

图式容器隐喻
容器倒置后压力压强如何变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难以置信的事情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取米
从驱动-路径图式看“V+上/下”的对称与不对称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