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护承德藏文化区域遗产的完整性
——以普陀宗乘之庙和须弥福寿之庙为例

2013-04-11岳巍娜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基址普陀石桥

岳巍娜

(承德市外八庙管理处,河北 承德 067000)

保护承德藏文化区域遗产的完整性
——以普陀宗乘之庙和须弥福寿之庙为例

岳巍娜

(承德市外八庙管理处,河北 承德 067000)

普陀宗乘之庙和须弥福寿之庙作为承德藏文化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其历史原貌、现状情况,提出恢复承德藏文化区域完整性应做的基础性工作和保护承德藏文化区域遗产完整性的重要意义。

承德藏文化区域;普陀宗乘之庙;须弥福寿之庙;遗产完整性

普陀宗乘之庙和须弥福寿之庙是承德外八庙中最大的两座寺庙,两座寺庙均在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被划分为一个区域——藏文化区域进行管理。两座寺庙都因为清末国立衰败,军阀破坏,日伪掠夺等屡屡劫难,至建国前夕已是面目全非。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大部分古建筑基本恢复了历史原貌,但是此次恢复的是寺庙的整体建筑,不包括寺庙的附属建筑。

由于自然与历史原因,两座寺庙前的石桥、僧房等附属建筑一直没能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损坏较为严重。两座寺庙在清朝时期是因为政治原因建立起来,每座寺庙的建立都有其不同的政治意义,其附属建筑是它们不可分割的部分。在清朝,附属建筑有其特殊的用途;在当今,是文物工作者研究清朝时期建制的历史文献。

一、普陀宗乘之庙与须弥福寿之庙的历史原貌

(一)普陀宗乘之庙附属建筑历史原貌及用途

普陀宗乘之庙东、西两门外均有河道与庙门前的河道相通,河道建有石桥与两侧相通,寺庙东侧石桥通往僧房。僧房主要供清时期管理普陀宗乘之庙的人员及喇嘛居住。管理寺庙一切事务的叫布达拉办事处,布达拉办事处有单独院,其中有上房3间,东厢房3间,西厢房5间,厨房3间,堪布房10间,均在军阀时期被汤玉麟拆除,以上所有房子外加一道围墙形成一个大的院落。庙东侧外的僧房单檐硬山布瓦顶建筑,原共7排,现在存有4排,每排7间;前面2排和后面的1排被军阀汤玉麟拆除。

这些僧房主要是普陀宗乘之庙内喇嘛们进行居住、讲经、做饭的场所和清政府派来保护寺庙士兵们的住所。喇嘛们负责平日里对寺庙殿堂进行打扫、维护等一些日常事宜;士兵们只负责对寺庙及周围的防御工作。

(二)须弥福寿之庙附属建筑历史原貌及用途

须弥福寿之庙门前河道清晰(至今河道依然存在,但是成为了农业用地),两侧山坡均有寺庙附属建筑,在须弥福寿之庙西侧有僧房及大量基址,应为僧人住处。僧人住处是一个较大的院落,此院落独门独院,原有僧房十六栋,呈前、后一式排列,两排均为单檐硬山布瓦顶建筑,每栋六间,坎墙、长窗、槅扇装修,建筑今已不复存在。

位于须弥福寿之庙东侧庙墙以外有喇嘛印务处建筑群,坐北面南,为汉式四合院建筑形式,由穿堂门房、东、西厢房和正房组成。左、右两侧围墙封闭。是当年侍奉六世班禅日常起居和饮食生活事务的办事处所。穿堂门房建于石砌基座上,单檐硬山布瓦顶,面开三间,进深一间,中间为穿堂门,前后无门扇,两侧间相对设门,坎墙长窗装修,外檐正面两侧间亦以坎墙长窗装修封闭。门内外两侧出礓磋缓阶,院内迎门砌影壁一座。东、西厢房各面开八间,进深一间,单檐硬山布瓦顶,后侧为封火檐,不设门窗,前檐以隔扇、槛墙、槛窗封闭,内部隔断二间二门格局,方砖铺墁地面。正房五间,中间三间,进深一间,中间前出廊檐,单檐卷棚布瓦顶,清水脊。中间以隔扇、槛墙、槛窗封闭,两侧间向前各出一步架,相对于廊檐下各开一门,前以槛墙、槛窗封闭,呈进深二间格局,室内均用方砖墁地。正房后有七间正房,是当年库房,建筑今已不复存在。

二、普陀宗乘之庙与须弥福寿之庙的现状情况

(一)普陀宗乘之庙附属建筑现状情况

普陀宗乘之庙正山门石桥存有基址,目前没有任何保护措施,且在普陀宗乘之庙停车场内。现普陀宗乘之庙停车场的使用权归交通部门,我们很难对石桥基址进行管理。东、西山门石桥无存,东侧现已开发成商业一条街,西侧为绿地。寺庙前水系无存,原水系河道现在为普陀宗乘之庙停车场。寺庙外东侧原僧房现存4排,每排7间,目前为民居,其他僧房基址被原某军占用。

(二)须弥福寿之庙西侧僧房现状情况

须弥福寿之庙西侧僧房现仅存部分基址,基址大部分被前某军库房占用,占地面积共24.345亩,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部队撤军后将用地于2002年8月卖出,现在仍然作为库房使用。东侧僧房早已无存,在东侧僧房基址上的现存建筑为20世纪80年代末复建的,现作为外八庙管理处办公用地。须弥福寿之庙的石桥基本完好,已于2005年9月立标、加保护界桩将其圈定,现在作为行人通行和观赏用途。

三、恢复普陀宗乘之庙与须弥福寿之庙完整性的基础工作

2010年根据“四大一推一建”工作的需要将普陀宗乘之庙和须弥福寿之庙两庙间和周围地带的民居及违章建筑进行了拆除,给复原两座寺庙的历史原貌提供了有力条件,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要问题就是寺庙周围的驻军。需要上级部门协调占用普陀宗乘之庙东侧僧房基址的驻军与文物管理部门的关系,加强双方在文物保护方面的合作和配合,并争取部队早日将基址移交给文物部门进行管理;请有关上级部门购回现须弥福寿之庙西侧原僧房处的仓库,早日将基址回归文物部门管理。

其次,严格管理寺庙保护范围,尽快在保护范围内树立世界遗产保护标志和两庙间僧房整体的文物保护界标,为恢复工作腾出足够的用地。

再次,严格准备恢复寺庙历史原貌的工作。组织对僧房基址现状及周围环境进行全面文物调查,并详细绘图、记录等;对濒临坍塌的僧房,由文物部门制定抢救加固保护方案,对基址采取有效的具体保护措施。

第四,同时恢复寺庙石桥及水系。建议上级部门协调交通部门将停车场所有权收回,清挖河道恢复水系与须弥福寿之庙的水系连成一体;复原山门、东、西山门外的石桥。

四、恢复普陀宗乘之庙与须弥福寿之庙遗产完整性的意义

普陀宗乘之庙和须弥福寿之庙是世界文化遗产“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建筑、宗教艺术等方面具有独特的风格。

首先,普陀宗乘之庙被誉为“小布达拉宫”,以其独特的风姿和神奇壮观的藏族艺术风格而驰名中外,其整体建筑是一组美妙绝伦的宗教建筑。它见证并记载了清代康乾盛世时期我国多民族国家团结统一的历史,是清朝统治者成功利用喇嘛教团结少数民族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具体体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政治价值、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

其次,须弥福寿之庙是乾隆皇帝为六世班禅修建的来京居住、学习、讲经的场所,其建筑形式为研究清代古建筑的风格和特点提供了历史资料,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各个建筑单体都有着与其他寺庙不同的艺术价值,为研究提供了实物资料。

第三,两座寺庙的僧房建筑为文物工作者提供了研究喇嘛建制及喇嘛管理方面的文献资料;同时喇嘛的起居生活也为宗教发展及宗教的传播的程度提供了研究资料。

第四,两座寺庙的水系和桥梁的恢复不仅能够给寺庙带来优美的环境,更能展示清朝工匠们别具匠心的设计,以及清代桥梁和水系方面的成功经验,所以保护其完整性是十分必要的工作。

I206

A

2095-3763(2013)04-0074-02

2013-05-23

岳巍娜(1982-),女,河北承德人,承德市外八庙管理处文博馆员。

猜你喜欢

基址普陀石桥
论碳审计主体
“领”航蒲公英 “巾”彩少先队——上海市普陀区新普陀小学、新普陀小学东校“红色”风采
石桥的传说
悠悠水乡 七溪石桥
有爱的家
河南偃师商城囷仓遗址
江苏盱眙泗州城遗址出土紫砂器
北京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
张江高新区普陀园科协成立
商代西北方国的文明遗珍 山西吕梁高红商代夯土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