陨落源于作为人的欲望
——《罗密欧与朱丽叶》主人公性格赏析
2013-04-11高慧
高慧
(山东政法学院外语系,山东 济南 250014)
陨落源于作为人的欲望
——《罗密欧与朱丽叶》主人公性格赏析
高慧
(山东政法学院外语系,山东 济南 250014)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剧坛的“巨人”。他的戏剧创作,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而且有着精湛的艺术技巧、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世界戏剧发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其中《罗密欧与朱丽叶》这部作品更是莎士比亚的一个成功的代表作品之一。剧中主人公罗密欧与朱丽叶之所以选择死亡这种极端抗争的手段,是因为他们的美好希冀已陷入绝望的境地。
莎士比亚戏剧;罗密欧;朱丽叶;人性解读
一、人性的复苏:莎士比亚的创作思想
莎士比亚(1564—1616),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大戏剧家和诗人。其作品可分为四类,一是带有悲剧性质的作品,如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麦克白》、《李尔王》)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二是带有戏剧色彩的作品,如“四大戏剧”(《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第十二夜》)等;三是历史剧作品,如“亨利系列”等;四是诗歌方面,莎士比亚也有着很大的造诣,如他创作了154首十四行诗。
对于莎士比亚的创作思想,笔者从莎翁短短52年的生命中,对其作品创作的思想主线将其分为三个时期,即早期的人文主义者的乐观情怀、中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悲观心理和晚年时期的浪漫主义情怀。通过对他创作思想的三次蜕变,不难发现莎士比亚所处的社会现状对于他个人的影响。下面,笔者就莎士比亚创作思想的三个阶段作如下简述:
第一为人文主义者的乐观情怀。莎士比亚创作思想中的人文主义乐观旷达的情怀,主要表现他创作生涯的早期。当时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取得了海上霸权的地方,素有“日不落”之称的英国对莎士比亚的影响很大,这一时期,他先后创作了《理查三世》、《亨利三世》等巨作。尽管素有悲剧之称的著名剧作《罗密欧与朱丽叶》,其内容页有着一些开明乐观的思想在作用做体现。
第二为人文主义者的悲观心理。在十七世纪初期,英国的“圈地运动”不断加深,社会矛盾日益加剧,特别是当时詹姆斯一生主宰英国皇室后,他不考虑老百姓的疾苦,暴行施政和倒行逆施,使英国人民开始不断反抗起来。这种社会现状也给莎士比亚极大的触动,更加剧了它通过文学作品表达对社会的不满的人文主义情怀,这时期的《李尔王》就是莎士比亚在现当时社会现状的典型代表。
第三为人文主义者的浪漫情怀。莎士比亚创造的后期,具有明显的浪漫主义情怀,这或许与他所经历的喜悲时代有着一定的关系,在1610年前后,年近五十的莎士比亚对社会极度腐败的现状已无能为力,为了寻找自己的精神寄托,他开始尝试写些浪漫主义作品,比如《暴风雨》等这些作品就通过浪漫主义笔法反应了他在创造思想上的第三次转变,这也是莎士比亚晚年寻求精神寄托和宁静的心灵庄园的一种灵魂诉求。
二、陨落源于对美好希冀的绝望:《罗密欧与朱丽叶》剧中人物性格特征及分析
通过研读《罗密欧与朱丽叶》这部作品,就其剧中人物性格来看,主要有三个人的性格最为典型。
一是帕里斯对爱情的欲望:得不到的爱情也不坚持到底。
帕里斯是朱丽叶的倾慕者之一,朱丽叶的装死起源于他向朱丽叶父亲的求婚,而当时朱丽叶已经深爱上了罗密欧,可以说没有帕里斯的求婚,就没有朱丽叶的装死,没有罗密欧和朱丽叶的最后自杀结局。从整个剧情来看,帕里斯苦苦追求自己的爱人而不可得,让他知道自己在追求一个不可能的结果,但是他绝对想不到他同样追到了爱人的死亡。不由让人同情他的命运,他不仅没有得到朱丽叶的爱情,也毫无意义的失去了生命,而且电影的主角又不是他,多数读者会无意识的忽略他的存在。
总之,从句中看帕里斯的性格,其一个典型的特征就是对于爱情的占有欲极强,尽管他也知道,强扭的瓜是不甜的,但他对朱丽叶的爱慕之心,让他没有勇气去成全朱丽叶与罗密欧的恋情,其千百般的追求,最终导致了朱丽叶死亡的这一悲剧的发生。
二是罗密欧对爱情的忠贞:恋人“已去”,活着还有何用。
罗密欧最初是幸运的,他爱上了一个同样爱他的女人,但却因为年少气盛刺死了朱丽叶的表兄,后来遭到了家族的放逐。朱丽叶为他装死,他同样是大脑发热,与赶来的帕里斯进行决斗。在发现爱人已经“死去”后,他冲动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却没有来得及弄清真相。他吞下毒药的果断,为爱情的美丽谱写了一曲伟大的赞歌。他自杀后,朱丽叶醒来了。这对年轻的恋人开始感受着彼此的深情,后来也经历了同样的失去爱人的痛苦,最后更是采取了同样的方式来证明自己对爱的忠诚和信仰。
三是朱丽叶对恋人的勇气:用死亡践行她对罗密欧的爱。
朱丽叶是大家族族长的千金,她衣食无忧、生活舒适,在物质上她是幸运的,但是在她更为看重的爱情上,却遭到了上天的遗弃。首先是父亲的逼婚,他根本不喜欢父亲为他选定的将来的丈夫——帕里斯伯爵。她奋力抗争着命运的枷锁,却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父亲依旧坚持己见,无奈之下,她到劳伦斯长老处寻求帮助,劳伦斯善意地给她提供了一个有致命漏洞的策略。
朱丽叶对爱情是坚贞的,当她身在坟墓中时,她虽然没有真正结束生命,但她从心里已经将全部生命托付给了爱情。后来她醒来看见死去的罗密欧后,果然毫不犹豫地自杀殉情。这种对爱情的无上信仰不禁让人动容和泪下!黑格尔说,朱丽叶在经历最艰难的考验时,“好像一朵玫瑰突然放蕊,每一条皱纹都显出来,又好像潜伏在心灵深处的一股清泉突然源源不绝地迸射出来”。作品是富有理想性的,但谁敢说现实中不存在类似的情况呢?人与动物的区别之处,除了智慧,更宝贵的就是真情吧!
剧中的两位主角,朱丽叶和罗密欧,为我们谱写了一曲爱情的赞歌,这首歌催人泪下,它不是简单地平铺直叙的宣唱,更是与时代背景紧紧结合,喊出了了当时无数年轻人对自由和爱情的渴望,也唤醒了身处封建束缚中沉睡去的劳动群众。那么是谁杀死了这对情侣呢?
一是罗密欧率性、秉直的个性让自己走上了死亡。罗密欧的悲惨结局和他爱人的自杀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的性格造成的。一方面,罗密欧的直率让朱丽叶深深倾慕,甚至愿意为他献出宝贵的生命,另一方面,他这一性格也成为了造成剧情悲剧结局的直接原因。他杀死提伯尔特和帕里斯,可以说也具有合理性。因为性格本没有对错,区别只在于它运用的场合和评价的主体。罗密欧的冲动举动是他对命运不公的间接控诉。他的“草菅人命”和“心狠手辣”行为一经细细品味,就会尝到他心底的那份深藏的苦涩。罗密欧是个勇敢的热血青年,也是一个真性情的值得托付终身的男人。
二是朱丽叶纯真、善良的性格让自己走上了死亡。朱丽叶出生名门望族,她深知自己的一切都建立在物质之上,她并不幼稚和天真,她做出的对爱情的选择让人难以理解,却同样是真性情的体现。由简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她宁愿抛弃拥有的物质财富和优越生活,用装死的方式希望永久脱离家族的控制。朱丽叶在假死后醒来,她甚至来不及感叹生命的可贵,在看到爱人的殉情后,再次决绝地自杀。一切都显得真实和感人,她在生理上或许还不够成熟,但这都无法阻碍她用最激烈的方式发出对人性的呐喊。
罗密欧和朱丽叶是作者精心设置的两位富有人文思想的主人公。莎士比亚对他们性格的塑造和对情节发展路线的掌控,都服务于一个中心,宣扬人性的自由和解放,同时,用最有效、最持久、最深入人心的方式鞭挞黑暗的落后的封建统治。莎士比亚的构思巧妙之处,还体现在他把人文思想的火种深藏在封建家族的内部。这是符合时代特征和客观规律的,资产阶级的诞生和发展都来源于即将崩塌的封建社会。罗密欧和朱丽叶都出生在封建家族中,他们坚贞勇敢、热爱自由,对真爱充满美好信仰,在到来的层出不群的阻碍和困难时,选择奋起抗争,完全不顾要付出的代价有多么严重。他们已经将自己置身于人性的光环中,甘愿用尽一切来做自由的捍卫者。他们都是决绝的,也许罗密欧不失其冲动,朱丽叶不失其天真,但这只增添了读者的共鸣和感动。作品的力量是震撼的,它以潜藏着悲剧结局的美好爱情作为剧情的开始架构,却惘然不顾读者对主人公默默的祝福,选择最极端的最惨烈方式来结束这部戏剧。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生死恋情惊天地而泣鬼神,这种纯洁、高尚、悲壮的爱情,让我们悲叹其老天的不公,阴差阳错地让两人在另一个空间维系他们的爱情,但反思其悲剧的发生,其“死亡”背后无不和两位傻傻的、善良的、天真而又率性的情侣的性格有关系,如果两人中有些理性的思考,也许他们的爱情就不至于变成如此的悲剧。
[1]郭爱丽.挣脱人与社会之枷锁——《罗密欧与朱丽叶》人文主义新视角[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12).
[2]李伟民.在社会与命运中毁灭的美与爱——论莎士比亚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3).
[3]吴健.不过是命运的玩物——命运观在罗密欧身上的体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12).
(责任编辑:马银华)
I561
A
1008—6153(2013)03—0172—02
2013-02-27
高慧(1973-),女,山东平邑人,硕士,山东政法学院外语系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