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邓小平行政系统方法及其当代启示
2013-04-11徐艳红
徐艳红
(1.中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3)
(2.湖南工学院 思政部,湖南 衡阳 421002)
行政系统方法就是运用系统理论对行政管理对象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系统内部以及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有机联系,着力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以实现行政管理最优化的方法。[1](P206)毛泽东邓小平行政系统方法主要由行政系统目标方法、行政系统平衡方法和行政系统发展方法三部分有机组成。
一、毛泽东邓小平行政系统目标方法
在现代行政管理实践中,目标管理是把个人或群体的目标结合进组织目标里的最全面的办法。毛泽东邓小平卓越的政治领导和行政管理才能,首先表现在他们那卓尔不群的目标管理方法方面。
(一)毛泽东:要建筑中国革命这个房屋,必须先有中国革命的图样
毛泽东曾强调指出:“我们要建筑中国革命这个房屋,必须先有中国革命的图样。不但须有一个大图样、总图样,还须有许多小图样、分图样。”[2](P486)在毛泽东看来,“图样”之所以能作为一种管理方法,是因为他认识到,“图样”指明了一定时期内组织全部活动的奋斗方向,使组织各部门、各环节以至每个成员的行动都有所遵循。毛泽东还把“图样”作为一种重要的激励手段。他在抗战时期提出的新民主主义学说,为党和人民描绘了一幅崭新的社会制度的图样,不仅击败了国民党在政治思想上对共产党的进攻,解决了许多人提出的“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而且这幅图样吸引了大批仁人志士,激励了成千上万的劳苦大众,对中国革命的胜利发展产生了难以估量的推动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毛泽东所设计“图样”的过程及“图样”本身既具有逻辑思辩的力量,闪耀着理性的光辉,又包含大量的非理性成分,透出了强烈的人文气息和浪漫主义色彩,因而能动人心魄、催人奋进。
(二)邓小平:描绘中国发展的宏伟蓝图
邓小平也十分重视目标管理方法的运用,但他面对的现实则是“人民公社”、“大跃进”、“文化大革命”之后的烂摊子。他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设计了中国发展的宏伟蓝图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认为自己设计的中国发展蓝图是一场伟大的试验,有些事情不可能一次完成,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摸索着前进。因此在设计和选择目标时,首先要从全局上、战略上考虑总体优化,又要实行分阶段的逐级优化。邓小平曾指出:“只要把战略形势讲清楚,问题就好办了。”[3](P198)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报告开幕词中将“四化”目标概括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4](P4)经过几年探索,以他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又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把发展目标表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将富强、民主、文明融为一体,在广度上和深度上优化了原先目标。
二、毛泽东邓小平行政系统平衡方法
要有效地实现行政管理目标,就必须明确各个局部的职能,然后再依照某种科学原则对分解的各个局部进行科学的综合,有效地协调和组织它们之间的合作关系。用毛泽东的说法,就是要“统筹兼顾”和“善于弹钢琴”;用邓小平的说法,就是“放眼一切方面”和“综合平衡”。
(一)毛泽东:“统筹兼顾”和“善于弹钢琴”
行政系统内部的相互联系,其中每一分系统、每一部门甚至每一成员的行为都或多或少、或大或小地影响着其他分系统、其他部门、其他成员甚至整个系统。这就要求行政领导者把握住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毛泽东把这种工作方法形象地比喻为“弹钢琴”。他说:“弹钢琴”要十个指头都动作,不能有的动,有的不动。但是十个指头同时按下去,那也不成调子。十个指头的动作要有节奏,要互相配合,才能产生美妙和谐的乐章。[5](P1442)他指出:“我们的方针是统筹兼顾,适当安排,无论粮食问题,灾荒问题,就业问题,教育问题,知识分子问题,各种爱国力量的统一战线问题,少数民族问题以及其它各项问题,都要从对全体人民的统筹兼顾这个观点出发,就当时当地的实际可能条件,同各方面的人协调,作出各种适当的安排”。[6](P387)毛泽东经常要求“各级领导对自己所领导的工作要有一盘棋思想,从全面出发,统筹兼顾,不能只顾一头。”[7](P901)这就是领导者必须具备全局观念、整体性观念,“没有全局在胸,是不会真的投下一着好棋子的”。[8](P205)
(二)邓小平:“放眼一切方面”和“综合平衡”
邓小平创造性地发挥了毛泽东行政方法,吸取毛泽东的教训,将矛盾分析方法与系统分析方法有机地结合了起来。他强调要“从大局看问题,放眼世界,放眼未来,也放眼当前,放眼一切方面”。[4](P300)首先,在研究战略方向时,邓小平以矛盾分析方法为主,系统方法为辅。他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确定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从而将全党的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并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总方向。其次,战略目标确立以后,邓小平运用系统分析来设计实现目标的策略方法。他特别强调系统性:“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9](P250)他从系统的整体性出发,提出系统改革、全面建设现代化的思想;他从系统与要素的关系出发,提出全国一盘棋,反对“诸侯经济”;他从要素与要素的关系出发,提出处理好沿海与内地、东部与西部的关系;他从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出发,提出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开放格局。事实证明,他所设计的这一系列策略方法,使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避免了大的失误,有序地向前发展。
三、毛泽东邓小平行政系统发展方法
行政发展是公共行政管理的根本目标,追求发展无疑是世界上所有国家政府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的最终目标。在系统发展问题上,毛泽东采取革命、斗争方法求发展;邓小平则主张在“稳定压倒一切”的基础上以改革求发展。
(一)毛泽东:“以乱求治”和“不断革命”
矛盾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贯穿于毛泽东的全部著作和讲话中,成为他运用得最娴熟、最具有创造性的方法。运用这一方法,他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式革命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运用矛盾分析方法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先是提出了《论十大关系》,随后提出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一度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推动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建国以后,特别是在1957 年以后,我国进入到“和平与发展”阶段,非对抗性矛盾、非阶级性质的人民内部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但不幸的是,毛泽东错误地判断了当时国际国内的政治形势,继续强调对立面的斗争,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试图以“政治斗争”解决矛盾。他认为,“斗则进,不斗则退,不斗则修,不斗则垮。”他主张“破字当头”、“大破大立”,认为只有通过“天下大乱”才能达到“天下大治”。他本想采取群众运动的办法来解决社会矛盾,结果不但没有分清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而且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造成了大动乱,社会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
(二)邓小平:“胆大步子稳”和“发展是硬道理”
在把握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方面,毛泽东认为要在对立中统一思维,而邓小平则擅长和强调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侧重用非对抗方法解决对抗性矛盾,以充分吸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因素和积极力量。首先,“稳定压倒一切”。系统的发展必须以相对稳定的结构体系为载体,邓小平认定搞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因此他十分强调社会稳定,不止一次地提出“稳定压倒一切”。其次,改革是发展的强大动力。以改革取代革命来推动组织的发展,是邓小平发展和创新毛泽东公共行政思想与方法的一大贡献。最后,“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公共行政管理和一切组织的最终目标。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这方面社会主义要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不能老是“那么平平静静,稳稳当当”,要快速地发展,每隔几年上一个新台阶,发展是绝对的,“发展才是硬道理”。
四、毛泽东邓小平行政系统方法的当代启示
在新世纪新阶段,面对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学习和研究毛泽东邓小平的行政系统方法,对于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
(一)运用目标管理方法,坚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目标管理是现时期我们运用得十分广泛的一种管理方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高度明确了社会建设的目标。我们正在进行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我们党提出的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有别于人类历史上各种各样所谓“和谐社会”的构想。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论断,我们的奋斗目标就丰富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与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相联系,我们的社会建设目标应当是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这是我们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自觉运用毛泽东邓小平目标管理方法的应然结果。
(二)运用系统平衡方法,坚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毛泽东的“统筹兼顾”,邓小平的“综合平衡”,按照现在我国的国情,就是要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切实解决“三农”问题,以保证整个国家系统的平衡性。目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向后期的转化阶段。与工业、城市的快速发展相比,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存在巨大的反差,我国农业现代化还处于起步阶段,农业发展相当滞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最艰巨、最繁重,也是最关键的任务在农村,在农业,在农民问题上。而解决“三农”问题,是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和保证社会公平的必然要求。工农城乡之间的平衡发展,是现代化建设成功的重要前提。“三农”问题不解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只是一句空话。因此,我们要明确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明确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重大战略任务,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运用系统发展方法,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不管是奉行革命的思想还是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毛泽东邓小平都是在谋求社会的发展。现阶段,我国的发展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也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必要条件。如果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经济也难以实现持续较快发展。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不可偏废。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要的任务就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好”的标志,就是实现了“六个同步”: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同步,总量扩大与结构优化同步,工业壮大与结构升级同步,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同步,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同步,经济发展与城乡一体化建设同步;“快”的标志,就是实现了“六个转变”: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由工业化初级阶段向中期阶段转变,由传统服务经济向现代服务经济转变,由落后的中心城市向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转变,由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向多元驱动转变,由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向经济社会统筹发展转变。
[1]颜佳华等.现代行政方法[M].北京:九洲图书出版社,1998.
[2]毛泽东.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3]邓小平. 邓小平文选:第1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邓小平. 邓小平文选:第3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第4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第5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7]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第3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第1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9]邓小平. 邓小平文选:第2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